四川师范大学学生晚上锻炼情况调查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獻资料法、数理分析法对四川师范大学(文中简称川师大)晚上参与体育锻炼学生进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并通过分析该情况对川师大的体育课提出建议,以此推动体育课程的发展,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体育课程 大学生体质健康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其体质健康至关重要,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本文就此对川师大晚上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其晚练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川师大体育课提出建议,从而达到发展体育课程,以至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一、结果与分析
  (一)川师大学生晚上参与锻炼项目情况
  川师大学生晚上参与锻炼的人群因锻炼动机、爱好、目的等因素不同,导致其选择的项目不同。经观察,川师大学生晚上参与锻炼的项目有:篮球、跑步、走步、跳绳、器械、健美操等项目。
  (二)参与各项目的人群特征
  篮球项目对抗性强、强度大,故川师大晚上参与篮球项目的锻炼者以男生居多;跑步和走步项目对参与者本身和场地没有特殊要求,所以参与的人群男女比例保持在均衡的状态;器械多用于练习柔韧和力量,女生用其练习柔韧,男生用其练习肌肉,所以性别方面处于均衡状况;健美操项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难美性,该项目趣味性强、强度不大,具有塑造形体的功能,所以参与者一般以女性居多;跳绳可以锻炼到身体多个部位的肌肉,锻炼起来比较简单,女生选择该项目的人数较多。
  (三)各项目情况
  1.性别与参与首要目的的关系
  表1显示川师大晚上锻炼的学生首要目的,女生60%为塑造形体,其次为强身健体;男生80%为强身健体,其次为塑造形体、舒缓减压和社会交际。以此来看川师大学生参与晚练者的首要目的大部分为强身健体和塑造形体。
  2.性别与锻炼时间的关系
  (1)性别与每次锻炼时间的关系
  表2显示被调查者中,女生大部分每次锻炼20到40分钟,男生大部分为40到60分钟,而60分钟以上的人数百分比男生同样高于女生。由此可以看出,川师大学参与晚练的男生普遍比女生锻炼的时间长。
  (2)性别与每周锻炼时间的关系
  根据表3显示,被调查者中每天坚持锻炼的大多为男生,而坚持5天以上锻炼的女生居多,3天以上锻炼的男生居多,说明川师晚练学生每周锻炼在5天左右。
  3.川师晚练学生对运动项目功能的了解情况
  经统计发现,六个运动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5分计算,满分为30分。女生平均分数为21.87,男生平均分数为19.27,男女生平均分数为20.57。被调查者中女生分数稍高于男生分数,但总体分数都不高,说明川师大晚练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功能不了解。
  二、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根据调查来看,川师大晚上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主要参与篮球、跑步、走步、跳绳、器械、健美操等项目。他们参与锻炼的目的集中为强身健体和塑造形体两个方面。每次锻炼的时间男生多余女生,每周锻炼时间大多数在5天左右。对各个项目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
  (二)建议
  1.体育课开设项目可以更加多样化。使学生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锻炼的效果;2.安排适量的理论课程。使学生了解运动项目的功能,掌握锻炼的方法,更好的选择和坚持锻炼;3.提高学生锻炼的意识。体育锻炼是终身的事业,不应因任何原因而忽视体质健康,应该养成终身参与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刘建国.田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 谭伟平.健美操运动与实践[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4]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薛岚.论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与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7.
  [6] 席玉宝.体育锻炼概念及其方法系统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化体育的需求不断提高,桥牌为广大的群众所喜爱,桥牌运动逐渐地走进了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对这项高雅的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习探索,桥牌对开发人脑智力,培养高尚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以桥牌为载体和工具,来培养我们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智力,培养他
目前,教育研究面临着大数据和算法的挑战.通过数据收集和操作的自动化处理,大数据和算法带来新的研究机会.然而,这些机会受到各种数据和算法偏见的严重制约.大数据和算法引入
池塘底质土壤矿化释放的养分补给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和渔产力的高低,因此,研究土壤对水体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贡献和影响对因地制宜发展渔业生产,保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