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通过感官对外界现象或信息的感知活动,它是认识活动的起点。观察能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清晰地感知化学现象,透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
在进行每个实验前,教师都要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向学生阐明观察的意义,以启发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例如,做“电解质溶液导电”实验时,引导学生不仅观察灯泡“亮与不亮”,还要观察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再如,在进行红磷、铁等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到这些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的燃烧观象,最后对生成物进行检验。这样对学生阐明了观察的意义后,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观看,而是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了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全面、有主次地观察
观察的全面性就是要求能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多侧面获取化学现象的信息,从而形成整体印象。同时,也要求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有选择地进行观察。如用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向盛有三种纯净的金属的试管中分别加稀盐酸,要求学生观察有无气泡产生以及反应快、慢和放热情况,而不是把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放在突出位置。实验内容不同,观察目标也不同。实践证明,学生在观察中随意成分越小,观察的选择性越大,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就越显著。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先提出观察的重点,再让学生系统地进行观察,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分清主次现象,提高观察的效率。
三、指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有思维的观察和无思维的观察对现象感知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只有在思维的启发下,才能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钠与水反应,如果只看到“浮”“游”“熔”“嘶”“红”这些表象,而不去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就不能加深对钠的性质的理解。在铜锌原电池实验中,若只看到铜的表面有气泡冒出,而不去思考锌的表面为何也出现了气泡,就失去了深入了解原电池原理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准确、科学地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观察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化学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果。如有的学生将锌粒跟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仅描述为“有气体产生”,这是很不全面的,说明观察时没有各种感官并用,或只是片面地描述这一实验现象。也有学生将此现象描述为“有氢气产生”,“有氢气产生”是实验结果,这是只有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才能得到的结论。另外还需注意实验条件和过程的描述必须确切,如制乙烯时,实验条件不能只描述为“加热和催化剂”,一定要描述为“170℃和浓硫酸”。在描述制硝基苯实验时,要把添加药品的顺序描述出来,即“把浓硝酸慢慢加入浓硫酸中,且边加边搅拌”。在描述银氨溶液的配制时,要注意突出氨水量的描述,要描述出“使生成的沉淀刚好完全溶解即停加氨水”的过程。
(责编 涵 冰)
一、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
在进行每个实验前,教师都要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向学生阐明观察的意义,以启发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例如,做“电解质溶液导电”实验时,引导学生不仅观察灯泡“亮与不亮”,还要观察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再如,在进行红磷、铁等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到这些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的燃烧观象,最后对生成物进行检验。这样对学生阐明了观察的意义后,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观看,而是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了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全面、有主次地观察
观察的全面性就是要求能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多侧面获取化学现象的信息,从而形成整体印象。同时,也要求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有选择地进行观察。如用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向盛有三种纯净的金属的试管中分别加稀盐酸,要求学生观察有无气泡产生以及反应快、慢和放热情况,而不是把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放在突出位置。实验内容不同,观察目标也不同。实践证明,学生在观察中随意成分越小,观察的选择性越大,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就越显著。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先提出观察的重点,再让学生系统地进行观察,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分清主次现象,提高观察的效率。
三、指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有思维的观察和无思维的观察对现象感知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只有在思维的启发下,才能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钠与水反应,如果只看到“浮”“游”“熔”“嘶”“红”这些表象,而不去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就不能加深对钠的性质的理解。在铜锌原电池实验中,若只看到铜的表面有气泡冒出,而不去思考锌的表面为何也出现了气泡,就失去了深入了解原电池原理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准确、科学地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观察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化学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果。如有的学生将锌粒跟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仅描述为“有气体产生”,这是很不全面的,说明观察时没有各种感官并用,或只是片面地描述这一实验现象。也有学生将此现象描述为“有氢气产生”,“有氢气产生”是实验结果,这是只有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才能得到的结论。另外还需注意实验条件和过程的描述必须确切,如制乙烯时,实验条件不能只描述为“加热和催化剂”,一定要描述为“170℃和浓硫酸”。在描述制硝基苯实验时,要把添加药品的顺序描述出来,即“把浓硝酸慢慢加入浓硫酸中,且边加边搅拌”。在描述银氨溶液的配制时,要注意突出氨水量的描述,要描述出“使生成的沉淀刚好完全溶解即停加氨水”的过程。
(责编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