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2月1日,震惊全国的皖、冀、鲁、豫系列杀人案在河南省渭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根据检查机关的指控,制造这一系列杀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杨新海,在4年时间里,横跨四省作案26起,死亡67人,法院经过审理认定犯罪嫌疑人杨新海构成故意杀人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等罪名,判处杨新海死刑。
杨新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呢?
父母眼中的“希望”
杨新海于1968年出生于河南正阳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里兄弟姐妹共6个,杨新海排行老四,据他父母讲,杨新海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人比较聪明,成绩一直很好,是父母眼中惟一的希望——能够“光宗耀祖”。但高二快毕业那年,他却突然离开学校出走,连一封信也没留下。平时杨新海就跟父母很少说话,他的突然离开使得全家慌了神,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消息,最后也就放弃了寻找他的想法。
据杨新海自己介绍,他离开学校后,在山西、河北等地做过矿工、建筑工,但运气都不好,经常碰到干活不给钱的事情,且期间因偷窃、强奸被劳教2次,判刑一次。在这期间,他就只回过一次家。
杀人动机何在?
俗话说“穷生盗,奸生杀”。杀人案件中的杀人动机主要有三种,婚恋纠纷往往排在第一位,而第二位是图财,第三位则是报复杀人。“杨新海系列杀人案”的特点是杀人动机不突出。他手段非常凶残,通常不留一个活口,而且很多案件中受害人死后还遭受了性侵犯,他的作案动机一直让人摸不清楚。
据警方的资料显示,他的杀人动机始于报复女人。
1993年,被劳教前,杨新海认识了一个女孩,并且两人山盟海誓,感情也很好,但后来他因偷盗而被劳教1年,等他出来的时候,正赶上那个女孩的大喜日子,但新郎却不是他。后来,在1996年,寂寞难耐的杨新海在本县一处比较偏僻的地方碰见了一个女人,邪恶的欲火由此点燃了……最后,不但女人跑了,他的舌头还被咬掉了一块,并被法院以强奸罪判刑4年。2000年出狱后,杨新海在河南省周口市犯下了第一桩杀人命案,真正开始了他的罪恶生涯。
内心剖析
杨新海被逮捕后,一位民警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你怎么看待那些被你杀死的人?”
“没想过。”
“你觉得他们该死吗?”
“我不知道。”
“你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社会?什么叫社会?跟我有关系吗?”
为什么他犯下了如此滔天的罪行,但却说出这样的话?
脱离社会使他对人的生命感到麻木,在小的时候杨新海的父母对他的关心就甚少,在学校及步入社会后更接连遭到失败的打击。这样,就使得他情感肤浅而冷酷,缺乏责任感,与人格格不入,甚至完全不与人交际。虽然他在4年时间里作案26起,杀害67人,但他作案时缺乏计划性,受本能欲望和情感冲动所驱使,具有高度的攻击性和冲动性,因为他不能面对寂寞,所以他要不停地追求刺激,希望生活像演戏一样热闹和不平静,虽然有时体验到快乐,甚至用先杀后奸这种变态的方式使自己达到快感。但他自身的性生活却是被动的,而且情感也肯定是缺乏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杨新海的行为与他的人格缺陷有着一定的关系。从精神、心理学方面分析,这属于“反社会人格障碍”。也正是如此,他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对挫折的耐受力极差,遇到失败则推托予客观。在多次被提审时,他反复表达同样一个观点:“为什么别人有的我没有!”显而易见,他完全缺乏对自我状态的认知,缺乏对自己人格缺陷的觉悟,也对自己所作所为根本没有悔恨感和羞耻感。
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表现欲”,而杨新海更是如此。据警方介绍,杨新海在提审的过程中,讲述杀人经过时声音高亢、滔滔不绝,并且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回忆起多年前的作案细节时还“津津有味”,表现出过分的动作和夸张的行为以引人注意。
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其特征是高度的攻击性,缺乏羞惭感,行为受偶然动机的驱使,不能从经历中得到经验教训,社会适应不良,然而这些都是相对的。
这类人在幼年时往往有学习成绩不良、逃学违纪、被开除、反复饮酒、性放荡、说谎、破坏公物、偷窃、对抗长者、攻击人等表现,长大后具有高度的攻击性和冲动性,常有多种形式的犯罪。此类人一般不情愿寻求医生帮助,因此在医院极为少见,往往因违法而被监禁或被劳教。有时他们被迫来就诊,其大多表现紧张、抑郁,认为周围人对他歧视,遭人憎恨,这种认识和情绪状态可迁延下去,甚至到年长违纪行为减少时亦如此。他们与家人、朋友、配偶不能保持长久、亲密而忠实的关系,两性关系混乱,经常更换婚姻伴侣,对子女不闻不问。
“反社会”一语虽属政治社会用语,但也从这一侧面突出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危害,这类人在服刑犯人中占相当大的比率(40%~78%),不少是惯犯,往往因发生反社会状态而送精神病机构要求进行医学鉴定。
反社会人格障碍虽然经常发生违纪行为,但与一般犯罪是有区别的,尽管两者对所犯罪行都负有完全责任能力,应加以区分:
1、 一般犯罪者往往有计划和预谋地进行犯罪,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犯人大多不能。
2、 一般犯罪者违法目的明显,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犯人容易受感情冲动的支配,犯罪动机较模糊。
3、 一般犯罪者在使他人受害时,作案手法隐蔽和狡诈,企图逃避罪责,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犯人害人害己,而对自己的危害尤大。
4、 一般犯罪者的人格固然时有缺陷,但未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而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犯人则在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沉重的影响,反映在生活的各个侧面出现持续和长期的行为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后,在少年后期达到高潮。随着年龄增长,情况有所缓和。
因此,树立观念,预防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探讨他为什么会这样,就必然要避免以后类似事情的发生。对儿童就要从小培养健康的个性发展并加强锻炼,尽量减少童年时期的精神创伤,使其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相统一,防止性格反常和其它精神异常的发生。如有出现异常,则需对其实行预防性干预,避免悲剧的重演。
另外,宣传教育则是又一个法宝,人们的文化提高了,整体素质也会提高,对各种不良现象都会认识到,也就如同打了预防针一样,有了一个安全的保证,遇事不慌,并有应对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