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南宁市西乡塘区乡村旅游建设存在的不足
1.对城区乡村旅游地资源禀赋条件没有正确的认识
乡村旅游经营者对西乡塘区旅游资源状况评价不客观,不正确,存在对现有的香蕉林、火龙果园、养殖场略加整理,便以为是开展乡村旅游的旅游区,对自然的乡村风光、清新的空气不珍惜,而是不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建设碰碰车等娱乐项目。
2.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滞后
首先,交通仍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通往乡村主要景区景点公路等级较低,交通网络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远不能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景区(景点)的接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宾馆酒店参差不齐,旅游接待档次不够高;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工艺品开发少且单一,不成规模,游乐设施也少,无法提高游客的兴趣;再次,部分乡村旅游区水电供应、排水排污渠道不正常。
3.产品单一粗糙,雷同现象突出
目前城区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垂钓园等、骑马场等。以“美丽南方景区”为例,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或者吸引附近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大学生来进行烧烤等,活动内容雷同,品位不高,产品更新缓慢,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过夜消费少,消费水平低。
4.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很多从业人员都是当地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旅游服务意识、商品意识以及开发能力,文化素质有待提高,观念有待更新,组织、开发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旅游开发需要。
5.乡村旅游区内原住村民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乡村旅游区引进外来商户经营,原住村民一般只能从租金方面受益,导致原住村民眼红商户的经营利润。根据很多乡村旅游区游客反映,平时原住村民服务意识差,对游客的问路,很多村民不爱搭理,态度较冷漠,甚至与游客吵架的现象时有发生。
6.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滞后
乡村旅游大多是经营到有一定规模与市场之后,才来规划、规范。因此很多乡村旅游风貌变更很快,总体品味不高,存在规划滞后的突出问题。就具体乡村旅游所在乡镇来说,缺乏个性的具体开发建设规划。个体农民没有能力先规划再建设,工商资本有能力没有意识,往往是拍脑袋作决策。因此,目前乡村旅游虽然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但是总体品味不高,市场生存能力弱。
二、加快南宁市西乡塘区乡村旅游建设的几点建议
1.践行规划先行,重视乡村规划编制工作
2015年11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对当前乡村规划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要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既提高乡村规划覆盖率,又解决乡村规划缺乏实用性问题,必须在乡村规划理念和方法上改革创新。
因此,城区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因地制宜进行乡村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尊重禀赋特征、尊重历史传承、尊重发展基础,突出乡村个性,凸显差别化优势,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格局。
2.推进各部门联动,做好服务设施配套。
发展乡村旅游牵涉部门多,规范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建议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城区联动和多行业支撑的发展格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最困难的是启动阶段的投入问题,为此精心选择目标,汇聚全社会有限的资源,集中一点,重点突破,可释放出无限潜力。目前,各部门在乡村旅游建设方面,有着明确的目标与资源,妥善利用、谋划好方案,可让局部先行,如农业农村局的湿地公园建设、生态河道整治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乡镇的村庄整治工程,文化和旅游局的路牌指示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综合示范村建设工程等等,如果这些集中到某点上,那么乡村旅游大产业的基本格局就能加快形成。
3.积极探索“旅游+”模式,将乡村旅游与扶贫有效对接
按照旅游企业就业帮扶、旅游技能培训引导、旅游大项目建设带动、鼓励自主创业参与旅游服务帮扶脱贫一批的工作思路,积極探索“旅游+”模式,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旅游业的拉动、融合,增加旅游行业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村旅游从业人员增加收入。一是积极开展旅游产业脱贫春季大行动,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社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观光旅行和以田园风光、民俗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和参与农家乐、渔家乐、农家宾馆、休闲农庄等旅游产业建设。二是发动乡村旅游企业采购贫困村农副产品,鼓励一批从事特色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绿色农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发展富有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制作精良、物美价廉的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土特产、手艺品等,走“旅游+民俗+特产”综合发展之路。
4.点面结合,积极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助推扶贫产业,努力为贫困户营造创业的氛围、环境和条件,大力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在资金、技术和金融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通过宣传引导贫困户发展旅游专业合作社或通过经纪人和能人牵头兴办旅游中介组织、创建旅游专业服务组织等方式,提高贫困户进入旅游景区企业和涉旅企业机会。根据各村的实际逐步培养形成旅游产品,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养鸽产业、养牛产业等,同时,加快旅游产品销售队伍的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支持各种农民专业运销联合体、合作组织发展,积极发展经销大户和农民营销队伍。
5.做好乡村旅游人才技能培训工作
乡村旅游区当地群众要从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转型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经营,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针对当前乡村旅游企业用工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加强对有意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群众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可引入高校专家、旅游企业行家重点加强旅游经营知识、专业技能、旅游安全等方面的培训,还要加强对负责乡村旅游的镇(村)干部、从事旅游经营的乡村旅馆业主、景区从业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
基金项目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高层次人才科技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宁市西乡塘区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发展对策研究》(2019GCC03);南宁市西乡塘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西乡塘区“美丽南方”研学基地建设及新兴旅游业态研究探索》(合同编号: 201810602)。
1.对城区乡村旅游地资源禀赋条件没有正确的认识
乡村旅游经营者对西乡塘区旅游资源状况评价不客观,不正确,存在对现有的香蕉林、火龙果园、养殖场略加整理,便以为是开展乡村旅游的旅游区,对自然的乡村风光、清新的空气不珍惜,而是不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建设碰碰车等娱乐项目。
2.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滞后
首先,交通仍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通往乡村主要景区景点公路等级较低,交通网络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远不能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景区(景点)的接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宾馆酒店参差不齐,旅游接待档次不够高;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工艺品开发少且单一,不成规模,游乐设施也少,无法提高游客的兴趣;再次,部分乡村旅游区水电供应、排水排污渠道不正常。
3.产品单一粗糙,雷同现象突出
目前城区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垂钓园等、骑马场等。以“美丽南方景区”为例,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或者吸引附近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大学生来进行烧烤等,活动内容雷同,品位不高,产品更新缓慢,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过夜消费少,消费水平低。
4.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很多从业人员都是当地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旅游服务意识、商品意识以及开发能力,文化素质有待提高,观念有待更新,组织、开发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旅游开发需要。
5.乡村旅游区内原住村民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乡村旅游区引进外来商户经营,原住村民一般只能从租金方面受益,导致原住村民眼红商户的经营利润。根据很多乡村旅游区游客反映,平时原住村民服务意识差,对游客的问路,很多村民不爱搭理,态度较冷漠,甚至与游客吵架的现象时有发生。
6.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滞后
乡村旅游大多是经营到有一定规模与市场之后,才来规划、规范。因此很多乡村旅游风貌变更很快,总体品味不高,存在规划滞后的突出问题。就具体乡村旅游所在乡镇来说,缺乏个性的具体开发建设规划。个体农民没有能力先规划再建设,工商资本有能力没有意识,往往是拍脑袋作决策。因此,目前乡村旅游虽然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但是总体品味不高,市场生存能力弱。
二、加快南宁市西乡塘区乡村旅游建设的几点建议
1.践行规划先行,重视乡村规划编制工作
2015年11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对当前乡村规划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要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既提高乡村规划覆盖率,又解决乡村规划缺乏实用性问题,必须在乡村规划理念和方法上改革创新。
因此,城区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因地制宜进行乡村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尊重禀赋特征、尊重历史传承、尊重发展基础,突出乡村个性,凸显差别化优势,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格局。
2.推进各部门联动,做好服务设施配套。
发展乡村旅游牵涉部门多,规范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建议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城区联动和多行业支撑的发展格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最困难的是启动阶段的投入问题,为此精心选择目标,汇聚全社会有限的资源,集中一点,重点突破,可释放出无限潜力。目前,各部门在乡村旅游建设方面,有着明确的目标与资源,妥善利用、谋划好方案,可让局部先行,如农业农村局的湿地公园建设、生态河道整治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乡镇的村庄整治工程,文化和旅游局的路牌指示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综合示范村建设工程等等,如果这些集中到某点上,那么乡村旅游大产业的基本格局就能加快形成。
3.积极探索“旅游+”模式,将乡村旅游与扶贫有效对接
按照旅游企业就业帮扶、旅游技能培训引导、旅游大项目建设带动、鼓励自主创业参与旅游服务帮扶脱贫一批的工作思路,积極探索“旅游+”模式,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旅游业的拉动、融合,增加旅游行业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村旅游从业人员增加收入。一是积极开展旅游产业脱贫春季大行动,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社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观光旅行和以田园风光、民俗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和参与农家乐、渔家乐、农家宾馆、休闲农庄等旅游产业建设。二是发动乡村旅游企业采购贫困村农副产品,鼓励一批从事特色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绿色农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发展富有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制作精良、物美价廉的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土特产、手艺品等,走“旅游+民俗+特产”综合发展之路。
4.点面结合,积极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助推扶贫产业,努力为贫困户营造创业的氛围、环境和条件,大力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在资金、技术和金融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通过宣传引导贫困户发展旅游专业合作社或通过经纪人和能人牵头兴办旅游中介组织、创建旅游专业服务组织等方式,提高贫困户进入旅游景区企业和涉旅企业机会。根据各村的实际逐步培养形成旅游产品,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养鸽产业、养牛产业等,同时,加快旅游产品销售队伍的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支持各种农民专业运销联合体、合作组织发展,积极发展经销大户和农民营销队伍。
5.做好乡村旅游人才技能培训工作
乡村旅游区当地群众要从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转型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经营,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针对当前乡村旅游企业用工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加强对有意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群众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可引入高校专家、旅游企业行家重点加强旅游经营知识、专业技能、旅游安全等方面的培训,还要加强对负责乡村旅游的镇(村)干部、从事旅游经营的乡村旅馆业主、景区从业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
基金项目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高层次人才科技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宁市西乡塘区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发展对策研究》(2019GCC03);南宁市西乡塘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西乡塘区“美丽南方”研学基地建设及新兴旅游业态研究探索》(合同编号: 2018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