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从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从把握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同一性上,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运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完成以德立人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缺失 矫正
[作者简介]张贵明(1961-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吉林 长春 13002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7-0087-02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构成的完整的精神过程。分清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是人对自身思维的一种行为自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包括教师、学生、理论教学课程三个因素,其中学生是行为主体,课程是行为客体,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课程结构、教材运用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不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问题,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的关系,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缺失,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深化改革,统筹谋划,才能实现培养目标要求。
一、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乏科学化
1.课程设置不科学和教材使用的同一性,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内化其心、外化其行。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以下简称“基础”和“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旨在全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合格接班人。大学本科院校一、二年级也开设了上述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教材没有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际情况进行单独规划,照搬照套这三门课程。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提高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教育是高职院校第一选择,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学时不断被压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事实上,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门课程只能讲半个学期,这就逼迫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编排,教材结构被彻底打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规划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教材,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的重复性错误,偏离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实际,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科学性受到学生的质疑。高职院校讲授的主干课程有许多重复内容。如“概论”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基础”教材中第五章第三节的“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重复,“基础”教材绪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概论”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重复。“概论”教材在论述“发展”问题时,第一章讲了科学发展观,第五章讲了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六章讲了坚持科学发展,第七章讲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八章讲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章讲了坚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这种分散的编排布局和纵向重复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进而怀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
3.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育人任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以这个阵地为依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正能量”作用。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情况看,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只是完成课堂教学,很少关注校园文化建设,致使理论教学成了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只重视主渠道教学,忽视第二课堂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无的放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涵扩展为治学建校的校园文化,把学生求知向上的积极性物化为校园文化体系。
4.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开设不足,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果的发挥。高职院校以实践见长,主要指学生在工场或单位所进行的专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多数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实践教学权重比例大,理论教学权重比例小。而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安排中则恰恰相反,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虽然安排了实践教学课时数,但多流于形式,使实践教学不能真正“实践”起来。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在开放多元的社会条件下,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坚定理论信仰,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为将来投身社会做好思想准备。
二、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行为“偏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凝聚力和感召力萎缩
高职院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邓小平指出:“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和谐、活泼地发展,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式”授课方式,而轻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轻视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轻视现代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利用等,出现“价值观教育的静态化,把价值观教育变成一套静态的价值评判标准体系的知识教育,造成价值观教育的对象化,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化”的错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个性化教育的缺失。
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指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实际行动。当代大学生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在多元文化和就业岗位、择业形式市场化影响下,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多元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但由于他们年纪轻、阅历浅,以及家庭的娇生惯养及过度保护,同时受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等因素影响,造成他们动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弱,容易产生偏激情绪,造成心理障碍;过分追求吃喝玩乐和低级趣味,在面临选择时,挑三拣四、避重就轻、好逸恶劳、好高骛远;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问题缺乏全面性、同一性和联系性;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传播出的“正能量”缺乏兴趣,学习中缺乏主动精神,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进行用手机玩游戏、传播“微信”等活动。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些缺陷是社会发展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反映,必须积极引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缺失 矫正
[作者简介]张贵明(1961-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吉林 长春 13002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7-0087-02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构成的完整的精神过程。分清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是人对自身思维的一种行为自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包括教师、学生、理论教学课程三个因素,其中学生是行为主体,课程是行为客体,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课程结构、教材运用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不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问题,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的关系,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缺失,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深化改革,统筹谋划,才能实现培养目标要求。
一、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乏科学化
1.课程设置不科学和教材使用的同一性,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内化其心、外化其行。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以下简称“基础”和“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旨在全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合格接班人。大学本科院校一、二年级也开设了上述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教材没有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际情况进行单独规划,照搬照套这三门课程。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提高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教育是高职院校第一选择,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学时不断被压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事实上,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门课程只能讲半个学期,这就逼迫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编排,教材结构被彻底打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规划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教材,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的重复性错误,偏离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实际,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科学性受到学生的质疑。高职院校讲授的主干课程有许多重复内容。如“概论”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基础”教材中第五章第三节的“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重复,“基础”教材绪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概论”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重复。“概论”教材在论述“发展”问题时,第一章讲了科学发展观,第五章讲了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六章讲了坚持科学发展,第七章讲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八章讲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章讲了坚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这种分散的编排布局和纵向重复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进而怀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
3.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育人任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以这个阵地为依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正能量”作用。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情况看,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只是完成课堂教学,很少关注校园文化建设,致使理论教学成了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只重视主渠道教学,忽视第二课堂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无的放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涵扩展为治学建校的校园文化,把学生求知向上的积极性物化为校园文化体系。
4.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开设不足,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果的发挥。高职院校以实践见长,主要指学生在工场或单位所进行的专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多数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实践教学权重比例大,理论教学权重比例小。而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安排中则恰恰相反,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虽然安排了实践教学课时数,但多流于形式,使实践教学不能真正“实践”起来。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在开放多元的社会条件下,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坚定理论信仰,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为将来投身社会做好思想准备。
二、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行为“偏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凝聚力和感召力萎缩
高职院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邓小平指出:“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和谐、活泼地发展,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式”授课方式,而轻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轻视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轻视现代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利用等,出现“价值观教育的静态化,把价值观教育变成一套静态的价值评判标准体系的知识教育,造成价值观教育的对象化,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化”的错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个性化教育的缺失。
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指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实际行动。当代大学生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在多元文化和就业岗位、择业形式市场化影响下,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多元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但由于他们年纪轻、阅历浅,以及家庭的娇生惯养及过度保护,同时受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等因素影响,造成他们动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弱,容易产生偏激情绪,造成心理障碍;过分追求吃喝玩乐和低级趣味,在面临选择时,挑三拣四、避重就轻、好逸恶劳、好高骛远;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问题缺乏全面性、同一性和联系性;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传播出的“正能量”缺乏兴趣,学习中缺乏主动精神,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进行用手机玩游戏、传播“微信”等活动。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些缺陷是社会发展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反映,必须积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