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6日,洪江市太平乡中心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施工现场一片忙碌。“目前,学校的主体建筑已全部封顶,进入装修装饰阶段。”该校校长段承平介绍。今年秋季开学,700多名学生就能搬进新教室里上课了。
“两栋陈旧的教学楼、一块杂草丛生的操场,就是学校的全部。”段承平说,近几年,他看着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洪江市,发生变化的还有很多学校。
近年来,洪江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尊师重教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乡村学校靓起来
掩映在青山绿树间的洪江市板桥教学点,书声琅琅。开阔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全然不是过去印象中的村小模样了。
“以前的村小,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通过一根网线,让山里的老师和孩子都开了眼界。”该校校长向爱红感慨。
板桥教学点只是洪江市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个生动展现。沙湾乡中心小学作为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也是受益的众多农村学校之一。洪江市先后投入600多万元为该校新建了4层教学楼、运动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洪江市真金白银加大教育基础项目建设投入,把“从2019年至2021年,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6000万元经费用于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洪江市尊师重教十条措施》之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房等建设成为教育基础项目建设的重点。
2019年至2020年,洪江市投入1.3亿元完成14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校舍新建或維修改造、12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253套教师周转房的新建和改扩建;投资5004万元完成了所有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这一切,都让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生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杨春艳是2020年来大崇乡中心学校任教的老师。
“因为学校离镇上不远,大部分老师下班后都回去了,只有几个家在外县市的老师住校。那时的宿舍连个厕所都没有。”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多月,2020年10月,学校的公租房建成并投入使用,杨春艳和几位教师搬进了公租房,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虽然面积不大,但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窝。”对学校的校园和生活环境,杨春艳非常满足。
山里娃娃乐起来
每周二最后一节课,是托口镇中学学生最开心的时光。编织课上,只见王明秀老师熟练地拿起一根根竹篾,十指翻飞间,就编了一个花篮,整个动作非常麻利。学生们看得可认真了。
作为洪江市16所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学校之一,2016年,洪江市教育局为托口镇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新建了一栋4层活动大楼。除了特色课程编织外,托口镇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还开设了芦笙演奏、黑陶工艺制作等多个活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也让这所乡村学校散发出不输城区学校的特有魅力。
黔城镇中心小学的足球、安江第二完全小学的篮球、洪江市第六中学的戏曲、双溪中心小学的剪纸、龙船塘瑶族乡中心学校的竹竿民族舞蹈……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洪江市农村学校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发展,创建特色种类14类、特色项目128个,促使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得益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学生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特色教育带来的快乐与收获。2019年,参加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托口镇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编织花篮工作坊》项目获二等奖;2020年,黔阳一中学生蒋慧敏、单熳鑫均获湖南省高中阶段“三独”比赛一等奖……
优秀老师留下来
铁山乡中心学校姚建安原本是黔城镇中学教师,2018年主动请缨调至该县较偏远的乡村学校。在他看来,“农村学校的条件并不比城里差。校园建设与城镇学校基本一致,还为教师提供周转房,特别是在职称晋级等方面好处颇多。”
肖涵家住洗马乡岩背后村,为了反哺家乡,2019年她来到岩背后教学点任教。
岩背后教学点现有一年级、二年级、幼儿园各一个班,肖涵每天除了要教4节语文课外,还会教学生唱歌、跳舞、手工、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她还设立了图书角,把自己家的书搬来与学生分享,带领他们阅读。
在洪江市,像姚建安、肖涵这样默默付出的老师有很多。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洪江市用待遇留人,目前,该市乡村教师最高每月可拿到1900余元乡镇补贴和700元的教育人才津贴,并根据偏远程度每月可比城里教师多拿到330元、220元、110元不等的奖励性绩效。同时,为教育人才的引进打通“绿色通道”,对自愿到洪江市工作8年以上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毕业生,由市财政给予每人15万元购房补贴。全市在职公办教师绩效奖励补助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补助标准一致,纳入市财政预算。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洪江市委书记向守清说,今天教育的发展,就是明天经济的腾飞,优先发展教育这笔账好算,也划算,千方百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老百姓的迫切需求,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两栋陈旧的教学楼、一块杂草丛生的操场,就是学校的全部。”段承平说,近几年,他看着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洪江市,发生变化的还有很多学校。
近年来,洪江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尊师重教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乡村学校靓起来
掩映在青山绿树间的洪江市板桥教学点,书声琅琅。开阔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全然不是过去印象中的村小模样了。
“以前的村小,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通过一根网线,让山里的老师和孩子都开了眼界。”该校校长向爱红感慨。
板桥教学点只是洪江市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个生动展现。沙湾乡中心小学作为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也是受益的众多农村学校之一。洪江市先后投入600多万元为该校新建了4层教学楼、运动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洪江市真金白银加大教育基础项目建设投入,把“从2019年至2021年,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6000万元经费用于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洪江市尊师重教十条措施》之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房等建设成为教育基础项目建设的重点。
2019年至2020年,洪江市投入1.3亿元完成14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校舍新建或維修改造、12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253套教师周转房的新建和改扩建;投资5004万元完成了所有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这一切,都让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生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杨春艳是2020年来大崇乡中心学校任教的老师。
“因为学校离镇上不远,大部分老师下班后都回去了,只有几个家在外县市的老师住校。那时的宿舍连个厕所都没有。”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多月,2020年10月,学校的公租房建成并投入使用,杨春艳和几位教师搬进了公租房,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虽然面积不大,但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窝。”对学校的校园和生活环境,杨春艳非常满足。
山里娃娃乐起来
每周二最后一节课,是托口镇中学学生最开心的时光。编织课上,只见王明秀老师熟练地拿起一根根竹篾,十指翻飞间,就编了一个花篮,整个动作非常麻利。学生们看得可认真了。
作为洪江市16所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学校之一,2016年,洪江市教育局为托口镇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新建了一栋4层活动大楼。除了特色课程编织外,托口镇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还开设了芦笙演奏、黑陶工艺制作等多个活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也让这所乡村学校散发出不输城区学校的特有魅力。
黔城镇中心小学的足球、安江第二完全小学的篮球、洪江市第六中学的戏曲、双溪中心小学的剪纸、龙船塘瑶族乡中心学校的竹竿民族舞蹈……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洪江市农村学校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发展,创建特色种类14类、特色项目128个,促使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得益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学生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特色教育带来的快乐与收获。2019年,参加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托口镇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编织花篮工作坊》项目获二等奖;2020年,黔阳一中学生蒋慧敏、单熳鑫均获湖南省高中阶段“三独”比赛一等奖……
优秀老师留下来
铁山乡中心学校姚建安原本是黔城镇中学教师,2018年主动请缨调至该县较偏远的乡村学校。在他看来,“农村学校的条件并不比城里差。校园建设与城镇学校基本一致,还为教师提供周转房,特别是在职称晋级等方面好处颇多。”
肖涵家住洗马乡岩背后村,为了反哺家乡,2019年她来到岩背后教学点任教。
岩背后教学点现有一年级、二年级、幼儿园各一个班,肖涵每天除了要教4节语文课外,还会教学生唱歌、跳舞、手工、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她还设立了图书角,把自己家的书搬来与学生分享,带领他们阅读。
在洪江市,像姚建安、肖涵这样默默付出的老师有很多。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洪江市用待遇留人,目前,该市乡村教师最高每月可拿到1900余元乡镇补贴和700元的教育人才津贴,并根据偏远程度每月可比城里教师多拿到330元、220元、110元不等的奖励性绩效。同时,为教育人才的引进打通“绿色通道”,对自愿到洪江市工作8年以上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毕业生,由市财政给予每人15万元购房补贴。全市在职公办教师绩效奖励补助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补助标准一致,纳入市财政预算。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洪江市委书记向守清说,今天教育的发展,就是明天经济的腾飞,优先发展教育这笔账好算,也划算,千方百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老百姓的迫切需求,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