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梦录(外两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fish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一条路走到尽头,又无怨无悔,是不太容易的。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这样磊磊落落的境界,该需要何等的睿智、气量和平衡心。所谓大智若愚、大雅大俗、宠辱不惊,那些先哲们一生修来的良质、气节,我辈还隔着高山深谷。尽管理念上承认甚至钦羡,可真要如影随形,往往不能一以贯之。
  天真烂漫年少时。是好些年前吧,那时,我酷爱过读文学书。在虚拟的时空中穿行,呼风唤雨的,真是自由。种种的白日梦充斥心头,满脑子画意诗情,许多同时代青年闹心的现实问题,我都视若未睹、置若罔闻。以为读和写终有一天会结得正果。其他呢,大可忽略不计,或者根本上不曾关注。那时,我静静呆在宿舍,任书香扑鼻,爱不释手,确也有了些“读书破万卷”的势头。读到惬意之处,竟一个人悄悄笑出了声。
  然而好景不长,这样的游历书本,没过几年就如同雾里看花,现实生活可是真枪实弹,难免捉襟见肘。纷至沓来的分分秒秒,积累起刻板无奇、庸常琐碎的月月年年。“不要太唯书”的声音仿佛一夜之间流行了神州大地。点点滴滴的实利,人前人后的风光,你纸上谈兵地劝慰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可谁又能不愠不怒不急不躁呢?苦心营造的一角天空,也许不自觉中倾泻、黯淡,比慌不择路时拽住一根稻草,比某个早晨的“急就章”更让人心痛。
  现在想想,从“少不更事”,到“不屑一顾”,对某些事情“嗤之以鼻”,动辄把思想呀志气呀挂在嘴边,以此指雅指俗,多少有些心虚气短,是机械论、障眼法的一种,也正验证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生现状:说得响当当的人,他们无法以实际行动去表明自己的成熟。真正的活动家哪里有闲去一一演说,硬要听众分享他的多愁善感、酸甜苦辣。他不该一厢情愿,而要在实干中证明一切。精神的需求固然离不开书本,从容不迫、自自然然、水到渠成的的生活,有别样乐趣。
  像钢筋水泥的构造,许多年头脑铸就了定势,拆散、破坏了它,重起炉灶,再振旗鼓,能否自持下去?这里,我无意也不能作出结论。就像不存在预演,也没有一锤定音。我不过是透过曾经铁板一块的生活,迟到地望见了墙上变幻的日影。
  求书偶记
  常逛书店,买书自然是我数量尚很有限的藏书的主要来源。但也有若干珍爱的书,或向友人“索要”,或交换而得。这里要说的,是喜获几本好书的经过。
  我数年前读高中时,曾在学校图书室里借阅过郁达夫先生的一本散文选集,为其文章倾倒:以为郁氏所作堪称美文,有大家风范。惜事隔多年,无缘重读。去年春节后访友,到一位教书的朋友家吃酒。发现朋友的书架上,一套十卷本《达夫文集》赫然在目。我问朋友从哪里购得,朋友说是托出差的同事从外地带回的。我禁不住望书兴叹,向朋友诉说对郁达夫如何喜爱,久盼深入研读,云云。不料,朋友翻出两本书,一名《达夫散文全编》,一名《达夫诗全编》。他郑重其事地说:“郁达夫的《文集》我有了,这两本集子里的作品,都包括在《文集》里。你喜欢就拿去吧!”我接过一看,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版本。显然,这两本书是朋友得到《文集》之前买的,虽没有《文集》收录的作品全面,也已使我喜出望外了。读朋友题于扉页的赠语:“奇文共赏,望君惠存。”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样多年梦想,“得来全不费工夫”,谢谢朋友了。
  读书有瘾,每遇新书上市,总要走上一回,怎奈囊中羞涩,经常忍痛割爱。去年夏天探亲回乡,应高中同学之邀,到城关作客。同学姓马,我们曾同座三载,同时狂热地爱上了诗歌。多年不见,同学避口不谈文学,大侃经商体验。我惊诧,但仍作出洗耳恭听的姿态。终因耐心不足,又被习惯驱使,把话题转到了读书上。同学像醒梦一般,苦笑:“读书?昨日黄花了。我哪有这份闲心呀,忙生活都来不及呢!”我持久地沉默着,找不出合适的话回答他。还是老同学打破了僵局,从墙角拉出一个发旧的大纸箱,手一摊:“都成历史了。看看有没有你用得着的。”我的目光停在一套《新诗潮诗集》上,北大五四文学社内部编印的,收录作品颇丰,当年老同学“小气”,只肯借给我几日。我问同学:“能不能再借我看看?”他笑答:“是长借还是短借?我看这种书还是放到你那儿吧!”我欣喜之余,又有说不出的酸楚。
  村庄的“多面性”
  我童年和少年的时候,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刻的感受。那是湖南、湖北两省交界的地方,交通不便,工商不兴。那里的农人们,只晓得泥里刨食、靠天吃饭、赖地穿衣,却不晓得琢磨经商、鼓捣生意、多种经营。面对自然灾害,他们恼得横竖睡不着,急得使劲挠头皮,恨得牙齿咯咯响,却又没得法子。
  我印象中,就在二十年前,桃园村连一座楼房都没有。桃园村的房屋大多很低矮,小模小样,墙壁斑驳、黯淡。雨水嘀嗒、嘀嗒,甚至哗啦哗啦,敲打在年久失修的房顶上。
  我还记得,珠光宝气远离村子,少女们缺少五彩缤纷的衣裳。我与这座村庄相处的十多年时光,农人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地播种、耕耘、浇灌,谁不期盼田野迎来丰收?谁不希求颗粒满仓?然而,穷日子长久地伴随着农人们。
  贫困的村庄!但你不是只有贫困。你不会因为贫困——就让少年征珂一年到头沉默寡言,心如死灰。少年时代,当我漫步野外,不因了地处穷乡——我就怠慢了纯美的白云;不因了置身僻壤——我就忽略了晶莹的露珠;不因了物质匮乏——我就麻木了智慧的头颅、丧失了活泼的天性。我的村庄,我要告诉你,虽然我面黄肌瘦,但我的内心却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兰花、菖蒲、车前草烂漫在坡堤上,风轻水软,笑声放飞了风筝。月如水,蝉如歌,蛙鼓平平仄仄的夜晚,熟谙的方言俚语,在老柳树下拉开了场子,那乡音编织的趣话,是另一种粮食,提了我的精气神。夜深了,睡意像一张大网,覆盖了整个村子。
其他文献
消逝的钟摆  谁/又能隐身到足以/看见你们?——保罗·策兰  一本翻不完的书。一页页,反复折叠、展开,像一个个失宠的隐喻,被诗人撇下又拾起。一个漏掉的证据,多年后得到证实。直到时间退到一颗钉子上;直到掌纹里渗出它的锈迹与血渍。  一种平衡。一种力度。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时间的痕迹没有谁可以擦洗得干干净净。在低处徘徊、积聚,惯性的高度,从释放里抵达。所谓破坏,就是让骨子里的胆怯变得傲慢,让天空的阴影
期刊
秋天来了,一只小猫沿着院子里的橘子树爬上屋顶的时候,不小心趴拉下屋顶的几块瓦,不巧的是,那瓦碎在了隔壁家的院子里。  爷爷骂着该死的猫不知道又惹了什么祸,一边从屋子里出来,这里刚到院子,却见站成圆规姿势,叉了腰的张婶怒目圆睁。正待要开口,却看见是个老头子,嚷嚷了几句,出去了。爷爷笑了笑,自言自语说:“好,好,看来事不大。”  中午,姐姐从地里回来,摘了草帽,刚喝完水放下水瓢,张婶就推门进来了,骂骂
期刊
在斗龙镇,谢桂花这个名字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可是倘若提到豆腐西施,那就该另当别论了。  乡人称谢桂花豆腐西施是有原因的。一是她人长得白净水灵,二是她做的豆腐洁白如玉滑嫩可口。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温柔乡中乐不思蜀时,谢桂花的叫卖声就已在斗龙小街荡漾:卖豆腐哩,又白又嫩的豆腐哩。  快,豆腐西施来了!随着吱吱呀呀一阵乱响,临街的门脸相继洞开,不一会,端着豆子的老大娘,拿着毛票的小媳妇,系着围裙的饭
期刊
水调歌头  石钟山分上下钟山  上有苏轼塑像及鄱阳湖战事遗迹  彭蠡贯江口,断岸矗双钟。江湖锁钥千古,冠翠自雍容。游艇追风逐浪,长绕危崖峭壁,千罅响噌吰。苏子立高岸,意寄不言中。  山远淡,波浩淼,水连空。高天难问,古来几度血涛红。且看碧波万顷,销尽沉舟断戟,洲渚被葱茏。风满万帆过,浩浩水流东。  水调歌头  鄱阳湖边傍晚学钓  天水共一色,孤鹜入霞天。渔舟唱晚归去,村落起炊烟。夕照平湖孤岛,疑是
期刊
父亲得了尿毒症住院,和父亲同病室的小伙子也是尿毒症患者。小伙子十八岁,只比我女儿才大三岁。我怜爱地看着他,他还是个孩子呢,怎么就得了这种病,以后可怎么过啊。  他说他的病小感冒引起的,开始没太注意,低烧,高烧,中间烧得都不认人了,就喝土郎中开的药,把肾搞坏了,不过还没完全坏掉,还能工作一丁点。他淡淡地,间或还露出灿烂的微笑,好像在诉说别人的故事。  这么小,肾就坏了,长年做透析可不是事,得换肾啊。
期刊
危翠峰是个蔬菜贩子,初中没毕业就跟着父亲进城跑货了。  他为人机灵,早出晚归,几年下来,便与父亲在城里置了业。有一阵闲时,他常爱说一句:“要是能碰上个神仙,点化几下,或许就会另样的日子啊!”  “做梦了吧。”父亲笑着对他说,“世上只有做事才是真的,眼睛眨耍几下就想成事,那只有活在孙猴子的肚子里,你是什么人?是我危伍老的儿子呀!贩菜命。”  危翠峰可不这么想。危翠峰年少时,是个胆大的孩子王,他常会偷
期刊
额尔芨芨  小地头一次到报社,接待他的人给他介绍编辑部的编辑,到一位美女编辑时,说,这位,冷艳老师。冷老师好!小地点头哈腰。美女编辑脸一黑,没搭理,他的脸窘得如血泼了一样红。  一旁的人,偷偷地笑。  小地来报社,一是送稿,一是建立联系。报社是他们集团公司的,他是下属厂里的宣传干事。他涨红着脸站了片刻,说,老师们忙吧,我走了。走到了公交车站,也没有弄明白那些人在笑啥。  笑我猥琐,山里娃子……  
期刊
老 街  许多年过去 我没有忘记  老街 像竹竿那么长  还有竹竿上 挑着一炉炭火  皱眉的弯月 老铁匠的弓背  在炉旁打盹 或用小锤  敲打生锈的村庄  今晚 我勒不住思绪的奔马  不是想 寻找那把弯镰的山庄  脸上忧愁的皱纹 而期盼  马蹄驮我奔向更远的方向  在老铁匠的身后下马  凝眸老街背影 寻觅  碾碎了多少梦想  嘘 别惊动老街  和昨日堰塘  荷叶抖开青蛙的绝唱  悄悄拨马 离开辛酸
期刊
萨克雷的《名利场》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读的。我这人有个毛病,记性差,且差得特别,往往昨天的事,今天想破头也想不起来。《名利场》是有深度的现实主义作品,有意义,但情节不“火爆”,因此讲了些什么,现在忘得一干二净。一个人有短必用长补之,无奈之下,我有个摘录的习惯。摘录,好处不仅是用墨记下精彩的句子,还可以依线索去书架或者别的地方查找原书。  刚才没事,顺手翻看一个发黄的老摘录本,看到萨克雷的这句名言,便有
期刊
“阿毛师傅,向你报到,我等着你哪!”雾气里传来一声喊。阿毛抬手撸去额头的汗水,朝喊声望去,只听见水池里有“哗”“哗”的撩水声,还有被热水烫的嘶哈嘶哈的喘息声,看不清说话者是谁。但阿毛当作看到了,他朝水池方向说:“再等俩!”他怕那人等急了,忙添加一句:“今天水热,你多泡一会,舒坦着哪!”  那人脆脆地应一声:“好嘞!”  阿毛是搓澡工,20岁那年从老家来荷花池浴室,到今年整10年。10年里,他靠一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