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西施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c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斗龙镇,谢桂花这个名字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可是倘若提到豆腐西施,那就该另当别论了。
  乡人称谢桂花豆腐西施是有原因的。一是她人长得白净水灵,二是她做的豆腐洁白如玉滑嫩可口。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温柔乡中乐不思蜀时,谢桂花的叫卖声就已在斗龙小街荡漾:卖豆腐哩,又白又嫩的豆腐哩。
  快,豆腐西施来了!随着吱吱呀呀一阵乱响,临街的门脸相继洞开,不一会,端着豆子的老大娘,拿着毛票的小媳妇,系着围裙的饭店师傅,打着哈欠的小伢子们就已将谢桂花团团围住。
  他嫂子,我换点儿卜页!
  好的,两斤豆子一斤卜页,大妈,我给您老秤抬高点儿。
  婶子,我妈最爱吃你做的豆腐了,让我多买点哩。
  好的,三块豆腐够不够?
  嗯,就三块吧。
  三块豆腐两块一,就收你两块钱吧。
  西施啊,你身上的那块豆腐一定更好吃吧?能不能让俺也尝尝鲜?
  问你妹子吧,我可做不了她的主!
  谈笑声中,谢桂花的豆腐已经告罄,来晚一步的只得扼腕叹息。
  别看豆腐西施整天笑眯眯的,她的命运可是一波三折呢。
  谢桂花原是四川人,被拐卖到斗龙镇时还不满十七岁。谢桂花的男人叫喜根,因为小儿麻痹症,三十岁都没说上媳妇。他的父母就到处求爹爹告奶奶,花了两千多块钱,好不容易才从人贩子那儿将谢桂花买回。
  谢桂花原是打算到城里找姑妈帮忙安排工作的,没想到轻信人言被拐骗,理想落空了不说,眼前这个男人又是个站立不稳一步三摇的残疾人,就怎么也不肯接受。
  望着双膝跪地苦苦哀求的谢桂花,喜根父母虽也心有不忍,却敌不过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迫切心情,于是便好言劝慰道孩子,到哪儿不是过日子,别看喜根身体残疾,心可善着呢,只要你乖乖留下来,我们肯定不会亏待你的。说完不由分说,就将桂花关进新房。
  送走贺喜的亲友,喜根迫不及待地跨进新房。还未站稳身子,谢桂花双膝一弯又跪了下来。听着桂花的哀哀哭诉,看着桂花的可怜模样,喜根虽然想媳妇都快想疯了,却怎么也狠不下心来,于是就一根接着一根的抽香烟。直到烟抽完了,公鸡开始报晓了,才把主意拿定。
  早饭碗一推,喜根就对父母说要带桂花出去走走亲戚,认认门路。随即避开耳目,带着桂花直奔汽车站。
  当喜根眼泪汪汪地与桂花挥手告别时,他的两个堂兄突然蹿了出来,将正欲登车的桂花一把拉住。
  原来喜根的父母见儿媳突然回心转意,心存疑虑,便托人悄悄跟踪。事情败露后,喜根的母亲顿足捶胸,大骂儿子好歹不识,竟然协助媳妇出逃。喜根的父亲火气更旺,抄起一根扁担就朝喜根扫去。喜根躲闪不及一下扑倒在地。老爷子还不解气,又朝喜根踢了两脚。打完骂完后,老两口子又不顾儿子的辩解媳妇的挣扎,将小两口儿反锁房中。
  喜根的腿脚本来就不好,哪里经得住棍棒打击,被父亲推进房时竟动弹不了。桂花见喜根因为自己遭受委屈,一颗冰冻的心终于化解。
  不久,谢桂花出现怀孕症状。喜根的父母高兴坏了,一日三餐变着法儿做可口饭菜,几只老母鸡下的蛋,几乎全部进了桂花嘴中。妊娠反应严重时,喜根的父亲还不顾零下三四度的严寒,经常破冰捕鱼,给桂花增加营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白白胖胖的孙子啼哭着降临人世时,一家人喜极而泣。
  人口增加了,费用也增大了。桂花同喜根商量,想承包生产队豆腐房。桂花的娘家是开豆腐坊的,在当地很有名气。桂花从小耳濡目染,早已学得一手绝技。喜根见桂花身怀绝技,自然喜不自胜,当即陪着去找生产队长。生产队长听完请求,高兴得大手一挥说行行行,庆生老师傅年龄大了,我正愁豆腐房没人接班呢!
  俗话说世上只有三样苦,行船打铁磨豆腐。豆腐制作既是个技术活,又是个苦力活。每天夜里一两点钟,桂花就得起床,磨豆、过浆、点卤、压制,整个工序做下来,四五个小时已悄悄溜走。
  最难办的是卖豆腐。桂花脸子嫩,沿街叫卖开不了口。可是喜根腿子残疾又帮不上忙,如果不叫卖,难不成将白嫩嫩的豆腐倒了喂猪?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桂花终于艰难地喊出了第一声。
  如果说桂花初到斗龙镇时还是个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么如今的桂花则是朵灿烂炫目的鲜花。姣好的容颜、白嫩的皮肤、窈窕的身段,无不透出一股成熟健康的美。尤其是那高高的胸,细细的腰,圆圆的臀,走起路来风摆柳般扭来扭去,扭得女人们自惭形秽,扭得男人们意乱神迷。
  谢桂花人长得俊,做的豆腐又白嫩可口块头大,自然深得乡邻的青睐。一来二去,豆腐西施的名声就叫响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斗龙镇后,谢桂花见乡邻间有能耐点的人纷纷下海经商,便动起了创办豆制品企业的心思。桂花就学着别人的样子,拎着两瓶茅台酒和两条中华烟,找到分管这一行的路主任。
  路主任早就对豆腐西施垂涎三尺,如今见可心的人儿主动找上门来,就色迷迷地对谢桂花说,要办证也不难,但你得随我意。
  谢桂花以为路主任是仰慕她做的豆腐,就连忙应承道自然自然,待我的店铺开张,你家的豆腐卜页我包了。
  路主任一把捏住谢桂花的手说,那个不算,我是想吃你身上的豆腐哩。
  这,这,好,我答应你。谢桂花牙齿一咬点了头。
  真的?现在?路主任兴奋极了,恨不能立刻就将谢桂花放倒。
  现在不行,身上不方便。这样吧,你先帮我把手续办妥,三天后的凌晨四点,你在我的店铺窗口学几声狗叫,我再给你开门。
  真的?你可不许骗我!
  不会的,我谢桂花何时骗过人?!
  三日后的凌晨四点,几声沉闷的狗叫果然在谢桂花的店铺窗外响起。早有准备的谢桂花一边说着来了来了,一边打开窗子,将满满一桶泔水猛地泼向窗外。毫无防备的路主任被兜头一泼,立刻成了个落汤鸡。路主任刚想发作,谢桂花骂道,想欺负我?瞎了你的狗眼!今天老娘就教训教训你,看你还敢不敢以权谋私,敢不敢鱼肉百姓!
其他文献
董玮,号师鼎堂、钝庐。1974年生于河南郸城。2005年就读于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艺术中国》《尚艺书法》杂志副主编、“五号线”书法社团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艺术硕士。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获奖、入展,并发表于《东方艺术·书法》、《书法》、《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书法报》曾做专题介绍。出版有《痕迹·中国书法院助教
期刊
赵薇《致青春》大火,也点燃了年轻人或者不再年轻的人怀旧的热情,感慨热议纷纷,仿佛所有人都已经变老。怀旧在某种程度上说,反映的是对现实的不满,所以连《人民日报》也出来撰文,批评青年暮气沉沉,精神早衰。但从另一方面说,集体怀旧产生的基础是集体记忆。那些集体记忆,是引起我们情感共鸣的无形纽带,是我们明白自己所以是谁的精神证据。对于我们在这个公司大集体里的人来说,这个纽带就是那个感触复杂意味深长让人欲说还
期刊
一  泊客。旅者。被你内心  瘫痪掉的旅程呢。起点和终点  漏掉多少咫尺与蜿蜒  一缕月光,将它夹进书册  然后被自己的影子折叠、涂改  天空静止在一棵树上  连一朵偷窥的云也没有飘过  只有升上来的时间  在把午后多余部分倒出。它把光线  从头顶一步步推倒、盘算  直至被晚风擦黑  这个中秋夜却什么也没看见  伸出去的手,碰到了自己  今晚的月亮  降低了它的弧度,围坐在油灯下  仿佛那些老邻居
期刊
偶尔与当今的80、90后们谈及现时社会的一些时髦趣事,勾起我对当年一些时尚旧事的回忆,摘记如下。  军装、军帽、军书包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人是全民的偶像,当年姑娘择偶的首选必是军人。爱屋及乌,军人的用品亦成了社会上的时髦品。满大街的流行色便是军装。绿色军装固然招人喜爱,那种洗得泛白色的军装更衬出青少年的俊美来。而军装毕竟有限,于是军帽亦成为人们的“抢手货”。一顶正宗的军帽戴在头上,顿时令人刮
期刊
想不到,多年以后,我居然见到了王仁元,在这个人流如注的省会城市。  在接到他的电话的那一瞬间,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酸菜汤,然后,慢慢才是他的名字。  王仁元约我在市中心的一家酒楼聚聚。我当然立即应下。我离开家乡县城多年了,老友的邀请,我没有理由拒绝。  王仁元显然是发福了,举止上也显得有些夸张。他见到我的兴奋,早已压过了我见到他的惊奇。  席间,我故意问他,要不,我们也点一盆酸菜汤?  他一阵大笑,
期刊
蛇年的春节日渐临近,转眼已是立春。立春之后,冬季冷厉的西北风,就将渐渐转化为和煦的东风。  我忽然想到一个词语“东风西渐”。这个词语的本意是古老的中国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渐渐传入西方,如风水、中医,五行学说等等,就被称为“东风西渐”。与之相对应的一个词语是“西风东渐”。其本意是19世纪末期,欧洲侵略者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相区别称为西学,清末大量的西学影响着一代中国人
期刊
刚子坐在店里,目光伸到窗外,雨下得飘飘洒洒。吸引刚子目光的不是这场雨,而是不远处的那棵柳树。柳树下曾经有他美好的回忆。如今,孤零零的柳树像一个等待亲人回家的老者。雨似乎懂得刚子的心思,飘落中满含了伤感。  今天的柳树下还有一个年轻人,样子有些古怪。虽然拿了一把伞,却夹在了腋下,任凭雨水打湿他的衣衫。他每隔段时间擦一下脸上的雨水,然后便以一个固定的姿势伫立在那里。看他眉清目秀的不像是精神有问题的人。
期刊
那年分队分得砖渣不剩。  腰窝镇八队小青年刁满恒两口儿去串亲戚回来,队就只剩个名称,实质性的东西没了。队里所有财产已分完。  刁满恒吃着烟在街上转悠。分队,人不全就分吗?能漏掉一户吗?没地吃啥?队里弟兄四个的,要了台手扶拖拉机。弟兄三个的,要台195柴油机。弟兄俩的要头牛,弟兄一人的要头驴,一个七十多的老太婆要只羊哩。  谁胳膊粗谁是老大!若是弟兄五个要啥,队里又没汽车,要大队书记当儿子吗?!  
期刊
消逝的钟摆  谁/又能隐身到足以/看见你们?——保罗·策兰  一本翻不完的书。一页页,反复折叠、展开,像一个个失宠的隐喻,被诗人撇下又拾起。一个漏掉的证据,多年后得到证实。直到时间退到一颗钉子上;直到掌纹里渗出它的锈迹与血渍。  一种平衡。一种力度。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时间的痕迹没有谁可以擦洗得干干净净。在低处徘徊、积聚,惯性的高度,从释放里抵达。所谓破坏,就是让骨子里的胆怯变得傲慢,让天空的阴影
期刊
秋天来了,一只小猫沿着院子里的橘子树爬上屋顶的时候,不小心趴拉下屋顶的几块瓦,不巧的是,那瓦碎在了隔壁家的院子里。  爷爷骂着该死的猫不知道又惹了什么祸,一边从屋子里出来,这里刚到院子,却见站成圆规姿势,叉了腰的张婶怒目圆睁。正待要开口,却看见是个老头子,嚷嚷了几句,出去了。爷爷笑了笑,自言自语说:“好,好,看来事不大。”  中午,姐姐从地里回来,摘了草帽,刚喝完水放下水瓢,张婶就推门进来了,骂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