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用书的有关资料《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王富仁)》中对于豆腐西施杨二嫂是这样评价的:
“豆腐西施杨二嫂一个可笑、可气、可恨而又可怜的人物。她原来是开豆腐店的,为了豆腐店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坐在,实际上是用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因为伊,这豆腐店的生意非常好。’‘美’在豆腐西施杨二嫂这里已经不再是一种精神的需要,而成了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物质利益成了她唯一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她是可以牺牲自己的道德名誉的。当自己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的时候,她就把任何东西当做获得物质实利的手段了。她的人生完全成了物质的人生,狭隘自私的人生。这样一个人,亲近的只是物质实利,对别人的感情已经没有了感受的能力。”
从上文的评价上来看:杨二嫂是天生的尤物,是一身贱骨头的洪水猛兽。二十年前便以妖媚惑众,二十年后更是变本加厉、祸害乡里。仅凭她叫“豆腐西施 ”、“擦着白粉”,就一锤定音说她是祸水。这样评价一个典型人物确实过分武断,难以服众。与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显然是不相符的 。
原文对于二十年前的杨二嫂是这叙述的: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
根据对二十年前的杨二嫂的描述,我们至少可以给杨二嫂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她是一位良家妇女
从原文作者的回忆中,她“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而且终日坐着”,这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规规矩矩、文文静静的生意人。虽然她长得漂亮,但没有用美色去勾引他人,更没有因此而卖弄风骚。作为生意人,终日端坐,这正好证明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良家妇女。
2 她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经营的小生意人
既然众人送她雅号“豆腐西施”,就说明她面目姣好,长得漂亮。“脸上擦着白粉”,说明她热爱生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长得漂亮的年轻女子。因为她长得漂亮,性格文静,或许还面带微笑,所以人缘也很好。人们都乐意到她店里买豆腐。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正好说明她善于经营。因此,“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这还值得非难和指责吗?人们都愿意欣赏美。她的美丽又是故乡人有目共睹的。将生活和生意融为一体,是相得益彰的事。这不是很好嘛?请看今日的众多商家,哪个还不是请美女来做形象大使?难道长得漂亮,就一定是奸商? 由此可见:在原文中,作者丝毫也没有贬低她的意思。
3 她与邻里和睦相处
原文中说道“我还抱过你咧!”二十年后的杨二嫂当然是为了套近乎,拉关系,以功臣自居,完全是为利益所驱动,这不假。但二十年前,杨二嫂抱过儿时的迅哥儿,完全是与邻居相处融洽,丝毫也没有功利思想,这也不假。“ 豆腐西施”或许也抱过其他邻居的小孩,想来更不假。闲暇时,母亲带着“我”光顾豆腐店,或者豆腐西施到我家闲聊,这也很正常。这就说明杨二嫂的邻里关系处理得很好。
4 她没有天生的邪恶之相
二十年前的杨二嫂“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可见当时她的生活还不艰难,说话也不尖刻,没有无赖式的泼皮相,更没有“圆规式”不雅的姿势和鄙夷的神色。所以,她当时给我的印象虽然不是很清晰,但是总体还是良好的,是可亲可爱的。“豆腐西施”和“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就是故乡人对她的人品最好的肯定。所以如果有人说她“认钱不认人,毫无人情”是没有根据的。难道長得漂亮的女人,就一定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就一定会灵魂堕落吗?
5 她的蜕变是社会造成的
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由于帝国主义为了自己在华的利益,分别支持不同的军阀进行混战,导致民不聊生,加上顽固的封建主义固步自封,中国城乡经济全面崩溃。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工商业还是农业,都无一幸免。当时,闰土所经历的种种苦难,都无一例外的降临到杨二嫂的头上。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妇女杨二嫂,比闰土还多背上了一层夫权的压迫。她的不幸,比之闰土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为了生存,堕落的更深。试想: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剥削和压迫下,深受等级制度毒害的闰土可以从机智勇敢的小英雄扭曲成呆滞麻木的木偶儿,而处在封建等级制度最底层的杨二嫂则从人见人爱的豆腐西施堕落成可憎可恶的圆规。因此,杨二嫂的蜕变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
6 她的堕落深化了主题
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不但衬托了闰土的形象,而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封建等级制度使迅哥儿和闰土变得隔膜起来,但还没有完全堙灭他们之间内心的亲情和友情,它把闰土压迫得麻木、迷信起来,但还没有摧毁他的善良和忠厚。豆腐西施杨二嫂则是在封建等级制度中,变成一个对人毫无诚意的市侩性人物。她在“我”面前攀亲拉故,实际上毫无感情;表面上恭维,实质上只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她的身上,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所造成的更严重的后果:浇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温热,成为在虚伪言词掩盖下的互相掠夺的冷酷关系。它使一个良家妇女变成了一个不知廉耻的刻薄、泼辣的无赖。这一人物形象既让人感到可憎、可恶,更让人感到可怜、可悲。她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中国妇女所受的毒害之深。因为小说中的故乡是与当时中国的现实社会同构。那么,闰土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杨二嫂就是中国城镇小市民的代表。两个主要人物的悲惨遭遇充分体现了城乡经济的全面崩溃。换言之,只有加上杨二嫂的形象,才更能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全面崩溃,从而达到深化小说主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豆腐西施杨二嫂二十年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良家妇女,是一个规规矩矩、文文静静的小生意人;而二十年后的她,则是一个堕落蜕变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代表。小说《故乡》便广泛地反映当时中国经济全面崩溃的社会现实,从中唤起有志之士积极探索救国之道的热情。
“豆腐西施杨二嫂一个可笑、可气、可恨而又可怜的人物。她原来是开豆腐店的,为了豆腐店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坐在,实际上是用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因为伊,这豆腐店的生意非常好。’‘美’在豆腐西施杨二嫂这里已经不再是一种精神的需要,而成了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物质利益成了她唯一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她是可以牺牲自己的道德名誉的。当自己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的时候,她就把任何东西当做获得物质实利的手段了。她的人生完全成了物质的人生,狭隘自私的人生。这样一个人,亲近的只是物质实利,对别人的感情已经没有了感受的能力。”
从上文的评价上来看:杨二嫂是天生的尤物,是一身贱骨头的洪水猛兽。二十年前便以妖媚惑众,二十年后更是变本加厉、祸害乡里。仅凭她叫“豆腐西施 ”、“擦着白粉”,就一锤定音说她是祸水。这样评价一个典型人物确实过分武断,难以服众。与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显然是不相符的 。
原文对于二十年前的杨二嫂是这叙述的: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
根据对二十年前的杨二嫂的描述,我们至少可以给杨二嫂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她是一位良家妇女
从原文作者的回忆中,她“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而且终日坐着”,这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规规矩矩、文文静静的生意人。虽然她长得漂亮,但没有用美色去勾引他人,更没有因此而卖弄风骚。作为生意人,终日端坐,这正好证明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良家妇女。
2 她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经营的小生意人
既然众人送她雅号“豆腐西施”,就说明她面目姣好,长得漂亮。“脸上擦着白粉”,说明她热爱生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长得漂亮的年轻女子。因为她长得漂亮,性格文静,或许还面带微笑,所以人缘也很好。人们都乐意到她店里买豆腐。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正好说明她善于经营。因此,“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这还值得非难和指责吗?人们都愿意欣赏美。她的美丽又是故乡人有目共睹的。将生活和生意融为一体,是相得益彰的事。这不是很好嘛?请看今日的众多商家,哪个还不是请美女来做形象大使?难道长得漂亮,就一定是奸商? 由此可见:在原文中,作者丝毫也没有贬低她的意思。
3 她与邻里和睦相处
原文中说道“我还抱过你咧!”二十年后的杨二嫂当然是为了套近乎,拉关系,以功臣自居,完全是为利益所驱动,这不假。但二十年前,杨二嫂抱过儿时的迅哥儿,完全是与邻居相处融洽,丝毫也没有功利思想,这也不假。“ 豆腐西施”或许也抱过其他邻居的小孩,想来更不假。闲暇时,母亲带着“我”光顾豆腐店,或者豆腐西施到我家闲聊,这也很正常。这就说明杨二嫂的邻里关系处理得很好。
4 她没有天生的邪恶之相
二十年前的杨二嫂“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可见当时她的生活还不艰难,说话也不尖刻,没有无赖式的泼皮相,更没有“圆规式”不雅的姿势和鄙夷的神色。所以,她当时给我的印象虽然不是很清晰,但是总体还是良好的,是可亲可爱的。“豆腐西施”和“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就是故乡人对她的人品最好的肯定。所以如果有人说她“认钱不认人,毫无人情”是没有根据的。难道長得漂亮的女人,就一定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就一定会灵魂堕落吗?
5 她的蜕变是社会造成的
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由于帝国主义为了自己在华的利益,分别支持不同的军阀进行混战,导致民不聊生,加上顽固的封建主义固步自封,中国城乡经济全面崩溃。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工商业还是农业,都无一幸免。当时,闰土所经历的种种苦难,都无一例外的降临到杨二嫂的头上。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妇女杨二嫂,比闰土还多背上了一层夫权的压迫。她的不幸,比之闰土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为了生存,堕落的更深。试想: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剥削和压迫下,深受等级制度毒害的闰土可以从机智勇敢的小英雄扭曲成呆滞麻木的木偶儿,而处在封建等级制度最底层的杨二嫂则从人见人爱的豆腐西施堕落成可憎可恶的圆规。因此,杨二嫂的蜕变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
6 她的堕落深化了主题
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不但衬托了闰土的形象,而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封建等级制度使迅哥儿和闰土变得隔膜起来,但还没有完全堙灭他们之间内心的亲情和友情,它把闰土压迫得麻木、迷信起来,但还没有摧毁他的善良和忠厚。豆腐西施杨二嫂则是在封建等级制度中,变成一个对人毫无诚意的市侩性人物。她在“我”面前攀亲拉故,实际上毫无感情;表面上恭维,实质上只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她的身上,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所造成的更严重的后果:浇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温热,成为在虚伪言词掩盖下的互相掠夺的冷酷关系。它使一个良家妇女变成了一个不知廉耻的刻薄、泼辣的无赖。这一人物形象既让人感到可憎、可恶,更让人感到可怜、可悲。她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中国妇女所受的毒害之深。因为小说中的故乡是与当时中国的现实社会同构。那么,闰土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杨二嫂就是中国城镇小市民的代表。两个主要人物的悲惨遭遇充分体现了城乡经济的全面崩溃。换言之,只有加上杨二嫂的形象,才更能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全面崩溃,从而达到深化小说主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豆腐西施杨二嫂二十年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良家妇女,是一个规规矩矩、文文静静的小生意人;而二十年后的她,则是一个堕落蜕变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代表。小说《故乡》便广泛地反映当时中国经济全面崩溃的社会现实,从中唤起有志之士积极探索救国之道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