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承“孤”体 油画载“孤”魂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幅淡雅高贵的中国水墨画,一卷浓墨重彩的西洋油画,一部有着东方“哈姆雷特”之称的中国著名古典悲剧。两位各具风格的导演,共同看中了经典的悲剧形象并融入自己的导演思想进行加工。两部作品无论在舞美的设计,文学作品改编还是演员的表演,动作道具的运用上都不尽相同,都具有极强的导演个人风格。
  【关键词】:林兆华;田沁鑫;赵氏孤儿;风格
  一、“孤”而为何?何而为“孤”?
  一面是养育自己,以己儿换其命的父亲程婴,一面是传授武艺,将己命视其儿的干爹屠岸贾,一面是心狠手辣,为私欲杀全家的幕后黑手,两个人,三张面孔;一个孤儿,三种身份。孤儿将会最后选择以哪一种面孔示人,亦或是他还会选择其他的面孔。
  《赵氏孤儿》流传着许多的版本,各部话剧对于文学剧本的改编也不尽相同。林兆华的《赵氏孤儿》对于“孤”的理解是客观身份下的“孤”。无论是电影的版本还是田沁鑫的版本,都并没有从前史开始讲起,然而林兆华的《赵氏孤儿》却是展示了赵家与屠岸贾之间几代人的恩恩怨怨。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理可循的,在林兆华的话剧中,真正悲剧的不仅仅是赵氏孤儿,更是程婴,也是屠岸贾。“复仇”这个正当的理由不仅仅赵氏孤儿具备,屠岸贾也同时具备。赵家也曾对屠岸贾的父亲下过杀手,屠岸贾又荼毒杀害了赵家三百余条生命;这样在客观上就给了所有人一个公平的地位和处境。这时命运的抉择就交给了程勃,“孤”是程勃一生的标签,他无法摆脱。杀屠岸贾,承认自己是赵氏孤儿。这符合大多数人的思想认同。但是在林兆华的舞台里,他选择了本我的坚持,林兆华让他选择放弃,遗弃了程婴和屠岸贾,抛却了与生俱来的使命,我们不能说赵氏孤儿因为养育之恩不愿复仇这个抉择不正确,让人物做出了符合其自身情况的选择也并无不可。林兆华的这一处理使得该剧在传统外衣上具有了高度的现代性思想内涵。田沁鑫则顺应了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最后赵孤选择复仇。“今天之前我有两个父亲,今天之后我是一个孤儿”这句话也直接给出了观众思考。在田沁鑫的作品中没有给出屠岸贾屠杀赵氏全族的当理由。“孤”而为何在两部作品中都给了明确的阐释,但是何而为“孤”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探讨的。林兆华里的程勃或许不是真正的孤儿,他只不过是顶着赵氏孤儿的历史身份,但是当他选择去放弃复仇的时候,在真正意义上他就选择自主的选择放弃赵氏孤儿的身份。这样他只不过是一个被附加了孤儿身份的肉体。而田沁鑫中的程勃,大仇得报,但是却在最后慨叹,成为了真正的孤儿。
  孤儿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赵氏孤儿?一个是披着孤儿身份的肉体,一个是嵌入骨子里的孤儿灵魂。两位导演自然在话剧中做了不同的注解。同时也引发着观众的思考。
  二、淡绘若山水,重彩如油画
  田沁鑫在话剧的创作中向来喜欢将西方的戏剧模式与 东方传统戏剧模式相结合,而林兆华则在此部作品中则更侧重中国话剧发展形式,并且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模式。田沁鑫十分欣赏莎士比亚,对于西方话剧模式也较为欣赏,于是他在话剧的创作中借鉴了西方,并与自己向来豪放夸张的风格相结合,构建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具有西方味道的油画。田沁鑫在故意的刻画一种极致的华美,强烈的激情和古典的诗韵。即是以一种真实的,再现的活灵活现的方式创造一种现实。但是林兆华却是注重舞台效果的写意化和空灵之感,就好像细细勾勒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般,林兆华也在让空灵的舞台完成属于自己的写意。
  田沁鑫的舞臺设置后方是能够翻转的黑色木板,十分高端大气上档次。同时又能够起到承接和转场的作用,如此炫美的设计给了观众极大的冲击力,也实现了情节和空间的完美转接。
  此外,华美的服装,鲜艳的头饰,舞台上的色彩感和形式感都十分强烈。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在听觉上又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性。而林兆华的舞美设计则是把“现实”二字做到了极致,这也正是导演林兆华所追求的开拓性的戏剧效果。她在现实主义风格中又极为写意,注重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话剧开场,袅袅白烟,冷峻白马,白马停驻于烟云之中,云雾围绕在白马四周,一切都是那么的空灵,开场首个意象就十分奠定了正常话剧的基调。写意并不妨碍现实主义的实现。重新搭建剧场的舞台,用四万块砖头取代往日的木板并且一直铺到观众席的第一排,坐在第一排的观众眼前便是厚厚的砖墙,据了解,这是为了表现古代的城堡。在结尾出,有运用将近一分钟的大雨来让观众真正的置身于情景之中。可谓一如筝音琴色,柔柔轻诉,一如回旋交响,激昂慨叹。
  三、演优则导倡本心,学而即导重狂野
  一位科班导演出身,一位演而优则导。两位导演在风格上也深受其早年经历和背景的影响。林兆华在表演过程中崇尚最大程度上的简单,推崇去程式化的表演风格,崇尚演员自己内心对于戏中人物的理解,濮存昕所饰演的屠岸贾虽然是一个反派人物,但是他也没有任何夸张的动作,相反更多的则是在舞台上站立,念出台词,鲜少有过大和过多的肢体动作。动作的简单化是林兆华刻意抛却条条框框的结果。并且人物的表演模式也与舞台的空灵之感相契合。反观,田沁鑫,一味追求狂野夸张的他自然也不会放过舞台主体—演员动作上的设计。在舞台上,例如倪大红从后面搂住韩童生就极具夸张性,孤儿背起倪大红围绕舞台奔跑也极具风格化。这一切都是田沁鑫意蕴和表现风格的展现。田沁鑫炫美的舞台设计和夸张的人物动作和道具运用相辅相成,挥毫泼墨般地讲述了这段故事。
  叙事上,两者也不尽相同。林兆华是按照正常的叙事线索推进故事的发展的。而田沁鑫是颠覆了正常的叙事结构,使用了穿插的记述方法。在同一固定空间里展现不同时空下所发生的种种。同时,庄姬公主在剧中不断的穿插出现,可以看出,在田沁鑫的理解中,庄姬成为了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一定程度上,田版的叙事更加的精巧,但是林版的感觉却更加的细腻。相比之下,林版的叙事结构虽然传统,但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不同导演有着不同的风格。每一位导演都在创造着自己心中的赵氏孤儿。他们用导演风格创造了自己的心中所想,当然,观众也接受中加以自己的思想进行再次的创造认知。总而言之,中国话剧总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交流切磋中不断发展。却更为细致。
  参考文献:
  [1] 林兆华《赵氏孤儿》剧本
  [2] 田沁鑫.我做戏,因为我悲伤[M].作家出版社,2003.
  [3] 满岩.田沁鑫:戏剧是一种寄情手段[N].北京晚报
其他文献
【摘要】: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及艺术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有很多著作及多篇课堂讲稿,如《艺术学》、《宗白华讲稿》、《美学散步》等。本论文主要从《美学散步》来分析宗白华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宗白华;美学  引 言  李泽厚在《美学散步》序中概括了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特点,是“某种带着情感感受的直观把握”。李泽厚还对宗白华与朱光潜进行了对照
期刊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在位南唐15年,《虞美人》创作于他投降入宋第二年的正月,是缅怀故国,伴随着深通的忧思而创作的,是李煜词后期的代表作。他前期的作品是以皇宫内的奢靡,享乐为主题,在身份的重大转折后,创作转向了亡国后的悲痛沉思。后期的作品大部分是自作挽歌,在艺术上取得了更高
期刊
一个情字了得年轻的我,抛弃浙江大学的工程学习,宁愿降班,转入了杭州艺专。从家庭的贫穷着眼,从我学习成绩的优异着眼,从谋生就业的严峻着眼,所有的亲友都竭力反对我这荒诞之举。我当然也顾虑自己的前程,但不幸而着魔,是神,是妖,她从此控制了我的生命,直至耄耋之年的今天。  ——吴冠中  去年曾无意中在微信上看到一篇关于吴冠中先生的推送,很美的散文诗:  细雨如织,细数回忆的时间,  似乎也变得很长很长,如
期刊
【摘要】: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内西南隅,作为我国辽代现存的两座最大的木结构佛殿所在地之一,在其薄伽教藏殿内,有29尊辽代彩塑,14尊菩萨,尤以合掌露齿菩萨最为典型。本文进一步探究了它所折射出的女性精神。  【关键词】:合掌露齿菩萨;女性精神  山西大同曾经是北魏的都城,北魏是历史上中国佛教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古都大同自然就成了佛教雕塑艺术重要的发源地。华严寺始建于辽,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被评
期刊
【摘要】:五四时期美国女性主义理论随大量外来思想一起涌入中国,造就了一批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丁玲就是其中一位。其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洋溢着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展现了“女人”的独立和觉醒,充满现代意识。丁玲运用日记体体裁的特点深入挖掘女性心理,书写女性内心的欲望和焦虑,真实刻画了女性内心的艰难挣扎。本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莎菲女士这一文学形象;探讨日记体这一文学体裁在刻画
期刊
【摘要】:陈染是我国90年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个人化”写作,基于女性对个体生命的体验以及心灵的感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本特点。她的作品中的男女关系是她小说中一个不能忽视的点,爱情缺失的婚姻关系与亲情缺失的父女关系,一段没有任何情感的肉体关系、一个破碎的家庭......成为陈染小说中的常态。研究陈染小说的男女关系,可以更好理解作家的作品以及了解女性主义发展的状态。  【关键词】:女性主义;男女关
期刊
【摘要】:纪昀虽然生活在“康乾盛世”,但繁荣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统治者内部的皇位之争,封建官僚的腐朽没落,世风日下的社会现状等无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纪昀身居朝廷,对日益彰显的社会矛盾和弊病有着清晰的认识。但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他不能露骨的直接批判,只能在其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笔记》)借助人与狐之间发生的故事来揭露、寄寓。  【关键词】: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人狐关系;
期刊
这是一篇极为杰出的短篇小说,文章虽短却寓意深刻,在简朴的文字背后蕴涵着许多道理。作者海明威以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这可以算是他一生的简介,一生的缩影。在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的身上,我们发现了许多隐藏在英雄,生命与命运背后的点滴,发现了一种敢于追求梦想,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文章。  在小说开头,作者便以这样的一段文字描述了主人公“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
期刊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一说是轮盘上的红色与黑色)。这部小说展示了法国王朝复辟时期的全貌,既揭露复辟封建贵族的覆灭命运,也批判得势的大资产阶级的卑劣及其与贵族,僧侣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斗争,成功
期刊
【摘要】:爱情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而诗歌又是赞美爱情抒发感情的最好的文学形式,所以爱情诗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因其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与音乐美感而在中外文坛上熠熠生辉。舒婷的《致橡树》与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均是以爱情为题材,抒发如痴如醉的爱恋,以独特的意象勾勒令人惊赞的意境,耐人寻味。本文重点分析两者的表现形式、语言方式、意境构建上的相同之处,在创作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