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m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看似小事的大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身体的好坏,生命的长短。了解了一个人的习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但因小学生有辩别是非能力差、自制力弱、易学易忘等特点,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决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唤醒学生潜在意识
  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比较听话,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在尊重生命与权利的前提下,学校应把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环节来抓。所谓核心环节,就是把习惯养成当作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既体现于教育过程,又体现于教育的目标。可以说,不重视学生习惯养成的学校教育,不是好的学校教育;不关心孩子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不是好的家庭教育。上级对学校工作的考核,应当重点考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应在自然条件下考察和评估校风状况。原因非常简单:有良好的教育才会有良好的校风,有良好的习惯才会有良好的素质。
  二、知情意行教育
  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的四个重要层次,而“知”是最基本的。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对它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从内化为情感和思想,从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因此,当对学生提出一种行为习惯的要求时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今,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较多,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如有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进网吧等。教师可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并建议他们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或积蓄起来做些有意的用途。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不乱花钱的意义,从而很乐意地、主动地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树立榜样教育
  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如:“毛泽东尊敬他的老师”、“雷锋的故事”等。另外还应树立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立榜样的作用,在学生心目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学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习”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也就是说,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父母与教师应当首先养成好习惯;为了让孩子改正坏习惯,父母与教师应当带头改正坏习惯。譬如,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等于在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那么,为了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父母首先应当带头读书探索新知,因为书香之家最有利于孩子成长。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习惯养成的过程同样会体现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特点。运用培育优良家规、家训、家风的方法,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选择,但只有亲子共同遵守规范才能落到实处,如果父母以身示范效果更佳。
  四、知行合一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行合一的结果,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自己说的做的不一致的现象,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这种现象必须纠正,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恶习,必然会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习惯养成贵在协调一致和持之以恒。首先,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尽可能形成一致性的教育要求,以学校为龙头,推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我们必须明白,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基础上养成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养成的程度越牢。因此,学校每个学期应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一两个好习惯,而家庭和社区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为此目标,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建立有效的协商合作机制,齐心协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经常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性浓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参加。如“讲事”,知道雷锋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与此同时,以班上那些言行一致的好学生作身边的榜样。教师还应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不给孩子营造“小皇帝”的环境。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督促检查,并认真做好子女在家的行为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示范引领教育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自制能力差,反复性大,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对于已形成的好行为加以巩固强化,磨练孩子的意志,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在身边,让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在政治思想、民主意识、文化知识、工作作风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如在劳动课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
  六、仪式活动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议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的各项竞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精神。完全可以相信,如果扎扎实实做到以上这些,就一定能够烧开德育教育这壶水。
  当然,我们必须警惕把养成教育变为奴役儿童的教育,而把养成教育定位于培养健康人格的教育。我们应当牢牢抓住行为习惯养成这个关键环节,这既是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奠基,也是为文明中国奠基。
  七、规范性教育
  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出发,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必须是具体细致的。2004年3月,教育部新颁发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何把这些具体的行为规范变为行为习惯,就是养成教育既切实可行又极为重要的内容。
  品德习惯的培养不能仅仅成为单纯的行为训练过程,而是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要素循环往复的过程。培养良好习惯一般需要六个步骤,如认识习惯的重要、制定行为规范、榜样教育、持之以恒的训练、及时评估引导,养成良好的集体风气等等。道德习惯培养的最高境界是将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心的道德需求。这样,才能实现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飞跃。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差异与权利,是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社会、家庭和老师不断地长期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他文献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上质量求规模的不竭动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和模式,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在德育管理中,管理者要从学校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细微工作着手,多角度强化德育管理工作,让校园变得和谐,充满阳光。  学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学校及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
期刊
(吉林省洮南市永茂乡中心校,吉林 洮南 137100)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与交往的基层集体,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志之一是学生有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这样的班集体一旦形成,便会成为班级教育的巨大力量。每一位学生能自觉地提出自我要求,并通过班集体的活动与纪律来培养学生自我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显得十分重
期刊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主体性教育理论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理念。对学生大家似乎认为应该多进行表扬,鼓励才是正确的教育,而多一句批评的话语就是自身的失职。于是谈惩色变,说罚色变。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的惩罚能教给学生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也是激励学生上进的一
期刊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在全面素质教育下这种观念全然不再适用了,将学生培养成全面的人才是国家发达,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所有家长的期望,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能够完成这种使命呢?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人才首先要是一个道德合格的人,所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必不可少。同样我认为尽管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至关重要,但小学更是平地而起的大厦的地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的学习生活是他们学习知识
期刊
小学科学课堂中,科学概念的介绍,自然现象的解释,科学实验的实施等主要教學活动,对课堂提问的要求更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影响着整个教学内容开展,影响着学生以后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一、教师的提问不当束缚了学生思维1.热热闹闹的问答,把问题停留在表面上。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学生只要根据教师的语气就能判断出对错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将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
期刊
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开始感知这个世界,从母亲的怀抱到玩耍嬉戏,孩子一直在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来感知新的事物,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孩子从简单的事物感觉逐步演化成心理感知和思想感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如何解惑是每一个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小学是孩子思想感知的第一次转化,小学教育对于孩子今后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意义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必然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正确的做好这项工作,努力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应该解决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认真了解小学生中常见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其次……纵观当今的小学生,基本存在着如下几种心理问题:  1唯我独尊心理。由于现在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孩子在家中都
期刊
班主任工作很繁琐很重要的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真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就要充满爱心,有目的的管理,并注重实效。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管理班级的能力  教学相长,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水平。结合班级实际及自身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笔者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班级管理办法》、《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等理论书籍,充实了
期刊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很有道理。但作为校长,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知到:校长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捻出多少个钉,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有限,只有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于一身,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打造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团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量,才能使学校发展更持久。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2月30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