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各经济区域的市场经济体制正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向不断完善,这一过程的嬗进需要来自市场内部的推动力。区域资本市场正从区域市场体系中脱颖而出,它是混合所有股份制实现的基本载体,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提供了可靠保障,也是深化区域内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资本市场;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产权;区域经济
区域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亟需持续发展、不断充实的有机系统,其中涉及到区际间联手、整合区域内的方方面面改革。其目标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区域内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完善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而种种基于共同目标的改革。都需要推动力来促进其向前发展。长期以来。各级政府扮演了推动改革的主力角色。但这种推动力主要是一种外在推动力,即以“看得见的手”带着一定的强制性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而在今天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的情况下,中国各经济区域的市场经济改革和完善更需要来自市场自身的推动力。因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建成完善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区域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区域资本市场成为了各项改革的内生变量,成为了多方面改革的资本动力,成为了推动区域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的内在动力。
一、区域资本市场是混合所有股份制实现的基本载体
长期以来,所有制结构问题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是极为敏感的事情。这源于所有制被当作了划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主要标准之一。令其变成改革进程中不敢触动的“禁区”。
建国后的实践证明,单一公有制不符合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无益于甚至有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壮大。改革开放后。在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党立足于现实生产力,提出了在保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中,进一步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从过去只提股份制是一种实现形式,到现今把股份制视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区域内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正成为适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主要资产组织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而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股份制的出现和壮大成为必然趋势,股份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地位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采纳,相应地。作为股份公司基本载体的资本市场一证券市场也确立了其主流地位。
区域资本市场对混合所有股份制的真正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一,区域资本市场是桥梁一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多种资本的融合、补充、促进。其二,区域资本市场是工具——区域内国有资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对需要控股的企业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对其他企业实行参股。灵活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有利于公有制经济通过市场化渠道和手段发挥经济社会功能。其三,区域资本市场是磁石——有利于实现区域内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运营,促使其通过市场吸纳社会资本,又有利于国有资产在资本市场中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运作效率。其四。区域资本市场是补品——它立足于经济区域的区情,对症下药地引用相适应的资本,更有效地改造整合区域内的企业资源。其五,区域资本市场是手术刀——有利于区域经济中的国有资本相对独立化,减少行政干预,真正实现政企、政资分开。
因此,区域资本市场的存在有利于混合所有股份制的实现,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二、区域资本市场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可靠保障
现代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区域资本市场与现代产权制度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会为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在推进产权改革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过程中,区域资本市场显而易见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类产权主体之间的资本流动、重组、融合日益频繁。在如此纷绕的情况下。区域性的但开放的资本市场体系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关键所在。
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要产权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要使得国企出资人到位,产权要清晰。区域资本市场的市场特性有利于甄别不同产权的界限,使产权变得明晰。适应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推进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归属清晰的产权制度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区域资本市场明确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非公有资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对产权归属关系鉴定清晰的资本市场本身即包含着权责明确的特征。通过区域资本市场的有序动作。使产权归属清晰的现代企业能有效形成明确的资产所有者的企业法人财产权。这就使得现代企业成为了真正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也才能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在区域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依据产权制度的规定行使出资人职责。其权利和责任与其投入的资本是相对应的。这为出资人关注企业发展、持续进行投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为经济实体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造就可能性前提。
任何产权主体在拥有产权时,并不是以“拥有”为目标,而是要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标。而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很好地保值增值。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产权流转较快的民营企业发展越来越迅速而产权单一的国有企业却越来越失去市场主动权的主要原因所在。如果说,产权流动是资本增值的阳光,那么刻板的国有资产更像是阳光照耀下的冰山,虽然庞大却在逐渐地消融。产权流动性的实质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问题,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必然会促进资本等要素的有效流动,有利于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高企业效益。推进各种性质的资本间的收购、兼并、相互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瞬间万变的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自由流动是产权流向能取得较高回报率的领域的重要前提。这也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调节资源配置的生动体现。作为 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区域资本市场对于推动资本的流动是至关重要的;反过来说。资本的有效流动。必须依赖于一个健康的、具有活力的资本市场。规范的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资本市场的存在,对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灵活地进行投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更是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人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区域资本市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需求
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在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的过程中,区域资本市场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通过区域资本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能有效地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这主要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对国有控股的公司派出股东代表、董事,参加股东会、董事会,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对企业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同时,资本市场能有效地解决信息成本高昂和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成为所有者对管理者进行监控的一面“镜子”。透过资本市场这面“镜子”,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投资者的态度、投资力度的增减、资本流向的动态等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从而能据此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实现对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的有效监管。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关键在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合理的股权结构是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关键,改善股份公司股权结构将成为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所在,这与解决证券市场中长期发展问题是一致的。由此推演。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国许多国企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中,往往是“换汤不换药”,股份的构成明显单一,与实质性的现代股份制企业相距甚远。但在资本市场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处理好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协调。为此,国有企业必须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这意味着。必须由在资本市场中代表投资人权利的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再由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最后由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从而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这种在资本市场中遵循其客观规律建立起的国有企业制度。能较好解决国企中长期存在的所有者“缺位”状况,并伴随着非国有资本的进入。吸收其先进的经营观念、生产技术、优秀人才和管理方法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国有资本实现良性流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发展要求,必须对垄断行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资本的良性流动。区域资本市场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走上股权多元化道路。有序的区域资本市场也有利于继续推进和完善各区域内电力、民航等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进行改革重组。区域资本市场推动了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在较大程度上盘活了国有资本。有利于国有资本集中投向关系到区域经济安全以至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而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四、区域资本市场是完善市场体系的主要环节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健康的市场经济运行体有赖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健全:在区域经济中,资本市场正是生产要素市场中的关键一环。资本是耦合其它生产要素的核心,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从我国近十多年的发展情况看,企业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维持着不平衡的比例关系,据央行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00年,新增贷款额为13346亿元,银行贷款占全部融资的比重为72.8%;到2006年,贷款总量则达到了32687亿。相比2005年增加8070亿,同比增长32.78%,而且贷款总额占全部融资比重达到82%。这说明,银行贷款依然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企业的间接融资比例过大,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实现途径的突破口在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这个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横向上看,应有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等内容;从纵向上看,则是由区际间、区域内的大小资本市场组成。
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区域市场体系的完善,降低市场金融风险。从金融市场来看,我国既有全国性质的银行,也有区域性质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而在金融机构中内多年积累的不良资产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忧,特别是在人世的大背景下,解决金融系统中的不良资产问题、化解金融风险。是保证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紧迫任务。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直接融资比例的上升,降低间接融资的比重,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为区域以至全国市场体系的健康有序提供坚实的平台。
关键词:资本市场;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产权;区域经济
区域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亟需持续发展、不断充实的有机系统,其中涉及到区际间联手、整合区域内的方方面面改革。其目标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区域内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完善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而种种基于共同目标的改革。都需要推动力来促进其向前发展。长期以来。各级政府扮演了推动改革的主力角色。但这种推动力主要是一种外在推动力,即以“看得见的手”带着一定的强制性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而在今天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的情况下,中国各经济区域的市场经济改革和完善更需要来自市场自身的推动力。因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建成完善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区域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区域资本市场成为了各项改革的内生变量,成为了多方面改革的资本动力,成为了推动区域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的内在动力。
一、区域资本市场是混合所有股份制实现的基本载体
长期以来,所有制结构问题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是极为敏感的事情。这源于所有制被当作了划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主要标准之一。令其变成改革进程中不敢触动的“禁区”。
建国后的实践证明,单一公有制不符合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无益于甚至有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壮大。改革开放后。在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党立足于现实生产力,提出了在保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中,进一步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从过去只提股份制是一种实现形式,到现今把股份制视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区域内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正成为适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主要资产组织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而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股份制的出现和壮大成为必然趋势,股份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地位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采纳,相应地。作为股份公司基本载体的资本市场一证券市场也确立了其主流地位。
区域资本市场对混合所有股份制的真正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一,区域资本市场是桥梁一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多种资本的融合、补充、促进。其二,区域资本市场是工具——区域内国有资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对需要控股的企业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对其他企业实行参股。灵活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有利于公有制经济通过市场化渠道和手段发挥经济社会功能。其三,区域资本市场是磁石——有利于实现区域内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运营,促使其通过市场吸纳社会资本,又有利于国有资产在资本市场中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运作效率。其四。区域资本市场是补品——它立足于经济区域的区情,对症下药地引用相适应的资本,更有效地改造整合区域内的企业资源。其五,区域资本市场是手术刀——有利于区域经济中的国有资本相对独立化,减少行政干预,真正实现政企、政资分开。
因此,区域资本市场的存在有利于混合所有股份制的实现,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二、区域资本市场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可靠保障
现代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区域资本市场与现代产权制度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会为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在推进产权改革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过程中,区域资本市场显而易见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类产权主体之间的资本流动、重组、融合日益频繁。在如此纷绕的情况下。区域性的但开放的资本市场体系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关键所在。
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要产权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要使得国企出资人到位,产权要清晰。区域资本市场的市场特性有利于甄别不同产权的界限,使产权变得明晰。适应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推进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归属清晰的产权制度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区域资本市场明确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非公有资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对产权归属关系鉴定清晰的资本市场本身即包含着权责明确的特征。通过区域资本市场的有序动作。使产权归属清晰的现代企业能有效形成明确的资产所有者的企业法人财产权。这就使得现代企业成为了真正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也才能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在区域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依据产权制度的规定行使出资人职责。其权利和责任与其投入的资本是相对应的。这为出资人关注企业发展、持续进行投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为经济实体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造就可能性前提。
任何产权主体在拥有产权时,并不是以“拥有”为目标,而是要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标。而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很好地保值增值。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产权流转较快的民营企业发展越来越迅速而产权单一的国有企业却越来越失去市场主动权的主要原因所在。如果说,产权流动是资本增值的阳光,那么刻板的国有资产更像是阳光照耀下的冰山,虽然庞大却在逐渐地消融。产权流动性的实质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问题,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必然会促进资本等要素的有效流动,有利于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高企业效益。推进各种性质的资本间的收购、兼并、相互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瞬间万变的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自由流动是产权流向能取得较高回报率的领域的重要前提。这也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调节资源配置的生动体现。作为 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区域资本市场对于推动资本的流动是至关重要的;反过来说。资本的有效流动。必须依赖于一个健康的、具有活力的资本市场。规范的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资本市场的存在,对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灵活地进行投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更是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人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区域资本市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需求
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在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的过程中,区域资本市场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通过区域资本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能有效地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这主要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对国有控股的公司派出股东代表、董事,参加股东会、董事会,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对企业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同时,资本市场能有效地解决信息成本高昂和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成为所有者对管理者进行监控的一面“镜子”。透过资本市场这面“镜子”,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投资者的态度、投资力度的增减、资本流向的动态等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从而能据此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实现对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的有效监管。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关键在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合理的股权结构是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关键,改善股份公司股权结构将成为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所在,这与解决证券市场中长期发展问题是一致的。由此推演。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国许多国企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中,往往是“换汤不换药”,股份的构成明显单一,与实质性的现代股份制企业相距甚远。但在资本市场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处理好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协调。为此,国有企业必须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这意味着。必须由在资本市场中代表投资人权利的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再由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最后由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从而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这种在资本市场中遵循其客观规律建立起的国有企业制度。能较好解决国企中长期存在的所有者“缺位”状况,并伴随着非国有资本的进入。吸收其先进的经营观念、生产技术、优秀人才和管理方法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国有资本实现良性流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发展要求,必须对垄断行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资本的良性流动。区域资本市场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走上股权多元化道路。有序的区域资本市场也有利于继续推进和完善各区域内电力、民航等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进行改革重组。区域资本市场推动了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在较大程度上盘活了国有资本。有利于国有资本集中投向关系到区域经济安全以至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而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四、区域资本市场是完善市场体系的主要环节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健康的市场经济运行体有赖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健全:在区域经济中,资本市场正是生产要素市场中的关键一环。资本是耦合其它生产要素的核心,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从我国近十多年的发展情况看,企业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维持着不平衡的比例关系,据央行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00年,新增贷款额为13346亿元,银行贷款占全部融资的比重为72.8%;到2006年,贷款总量则达到了32687亿。相比2005年增加8070亿,同比增长32.78%,而且贷款总额占全部融资比重达到82%。这说明,银行贷款依然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企业的间接融资比例过大,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实现途径的突破口在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这个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横向上看,应有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等内容;从纵向上看,则是由区际间、区域内的大小资本市场组成。
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区域市场体系的完善,降低市场金融风险。从金融市场来看,我国既有全国性质的银行,也有区域性质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而在金融机构中内多年积累的不良资产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忧,特别是在人世的大背景下,解决金融系统中的不良资产问题、化解金融风险。是保证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紧迫任务。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直接融资比例的上升,降低间接融资的比重,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为区域以至全国市场体系的健康有序提供坚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