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工科的建设是以经济核心产业和国家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背景,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全国范围内关于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和模式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新工科建设的理论体系。教育部也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的相关通知,对新工科建设的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给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新环境背景下,新工科对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应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需要对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引言
在现今我国高校的生态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和特点,运用多种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生态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建设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让教学更具启发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1地方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用人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高校的办学目标。国内一流大学,在开展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地方高校,主要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角色。高校扩招以来,很多地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尤其对于一些缺乏创新实践平台的高校,学生缺少必需的创新锻炼环节和机会,导致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淡薄,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专业就业率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对于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因此,地方高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地方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2高校生物化工教学现状
2.1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培养的环境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主体,教师占主导地位,这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当前,生物化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生物工程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理论知识的输入,在实践方面的训练较少,并且知识缺乏系统性和专业化的指导;其次,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更新变革,进而教育方式较为传统和刻板,在化工实验教学时,只是根据实验的流程和材料引导学生操作,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启发性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对开发创新实验的热情不高,限制教学的创新性发展。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兴趣的提高,制约化工教学的发展,不能满足当前新化工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2.2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
很多地方高校由于办学经费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活动局限于实验课,且实验项目以传统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为主,缺少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生只是照着成型的实验步骤机械性的操作,关于各个步骤设置的具体原因,很少有学生去探究。一些地方高校没有安排企业见习或实习,像啤酒、味精和乙醇等生产线比较复杂的工艺流程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批量较少,且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都得不到锻炼,更不用提创新能力了。
3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3.1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和主动性
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人才的独特思维。因此,生物化工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意识的引导,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并且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从当前的热点话题和实际生产环节方面着手,不但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独特,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更加主动地学习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思考,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3.2相关教师编制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素养。
主要体现在3方面:其一,专业、职业知识,主要针对特定专业或职业需要,一般情况下要求依靠课堂学习等活动来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其二,经营管理知识,通常要求在具体探索环节中开展持续总结,作为决定创新创业体系可否实现预期成功效果的关键助力;其三,综合性知识,如“演讲技巧训练”“交际能力训练”等。建议根据这3个方面针对生物专业相关职业发展特色,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材。扩大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提高队伍水平,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对现有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培训;有偿邀请当前较为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创业人士等担任授课老师,传授学生们一些成功的经验,还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势来开展相关活动。此外,还可通过校友资源,对有代表性的成功校友的事迹进行宣传,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学校培养优秀人才。
3.3注重学研结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精神是生物专业应用型人才必备的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生物技术产业才会蓬勃发展。专业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理念,采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积极培育“专业基础→专业锻炼→专业提升→创新项目”四个层次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专业基础主要对应于学院的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生物化学知识竞赛;专业锻炼层次主要由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成为教师的科研助理,教师会指导学生完成部分科研任务;“专业提升”和“创新項目”是选拔优秀的科研助理参加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2)在综合实训环节,教师选择来自企业的一些实际课题,由学生查阅文献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利用实验室条件完成实验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每学期组织3-5次专业前沿问题讲座,聘请新入职的博士或外聘其他一些专家,定期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科学的最新进展,了解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些讲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专业前沿,另一方面也可以聆听到感受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如何将创新性的构思转化为实际的科研成果,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创新实践教育是一项跨专业融合、多部门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国家、社会和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要积极联合起来,高校首先要做好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工作,国家和社会要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全面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李启虔,付跃,覃拥灵.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16):231-232.
[2]闫荣玲,李常健,何福林,刘芳,廖阳.基于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实践与创新[J].山东化工,2019,48(19):205-207.
[3]张红梅,姜会民,朱道玉,楚德昌,王叶.应用型地方高校生物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194.
[4]李晓玉,江海洋,蔡永萍.农业高校生物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8(04):87-91+96.
[5]沈昌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02):136-140.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引言
在现今我国高校的生态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和特点,运用多种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生态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建设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让教学更具启发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1地方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用人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高校的办学目标。国内一流大学,在开展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地方高校,主要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角色。高校扩招以来,很多地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尤其对于一些缺乏创新实践平台的高校,学生缺少必需的创新锻炼环节和机会,导致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淡薄,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专业就业率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对于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因此,地方高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地方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2高校生物化工教学现状
2.1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培养的环境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主体,教师占主导地位,这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当前,生物化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生物工程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理论知识的输入,在实践方面的训练较少,并且知识缺乏系统性和专业化的指导;其次,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更新变革,进而教育方式较为传统和刻板,在化工实验教学时,只是根据实验的流程和材料引导学生操作,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启发性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对开发创新实验的热情不高,限制教学的创新性发展。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兴趣的提高,制约化工教学的发展,不能满足当前新化工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2.2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
很多地方高校由于办学经费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活动局限于实验课,且实验项目以传统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为主,缺少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生只是照着成型的实验步骤机械性的操作,关于各个步骤设置的具体原因,很少有学生去探究。一些地方高校没有安排企业见习或实习,像啤酒、味精和乙醇等生产线比较复杂的工艺流程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批量较少,且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都得不到锻炼,更不用提创新能力了。
3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3.1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和主动性
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人才的独特思维。因此,生物化工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意识的引导,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并且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从当前的热点话题和实际生产环节方面着手,不但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独特,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更加主动地学习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思考,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3.2相关教师编制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素养。
主要体现在3方面:其一,专业、职业知识,主要针对特定专业或职业需要,一般情况下要求依靠课堂学习等活动来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其二,经营管理知识,通常要求在具体探索环节中开展持续总结,作为决定创新创业体系可否实现预期成功效果的关键助力;其三,综合性知识,如“演讲技巧训练”“交际能力训练”等。建议根据这3个方面针对生物专业相关职业发展特色,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材。扩大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提高队伍水平,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对现有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培训;有偿邀请当前较为知名的科学家、企业家、创业人士等担任授课老师,传授学生们一些成功的经验,还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势来开展相关活动。此外,还可通过校友资源,对有代表性的成功校友的事迹进行宣传,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学校培养优秀人才。
3.3注重学研结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精神是生物专业应用型人才必备的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生物技术产业才会蓬勃发展。专业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理念,采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积极培育“专业基础→专业锻炼→专业提升→创新项目”四个层次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专业基础主要对应于学院的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生物化学知识竞赛;专业锻炼层次主要由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成为教师的科研助理,教师会指导学生完成部分科研任务;“专业提升”和“创新項目”是选拔优秀的科研助理参加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2)在综合实训环节,教师选择来自企业的一些实际课题,由学生查阅文献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利用实验室条件完成实验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每学期组织3-5次专业前沿问题讲座,聘请新入职的博士或外聘其他一些专家,定期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科学的最新进展,了解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些讲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专业前沿,另一方面也可以聆听到感受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如何将创新性的构思转化为实际的科研成果,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创新实践教育是一项跨专业融合、多部门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国家、社会和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要积极联合起来,高校首先要做好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工作,国家和社会要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全面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李启虔,付跃,覃拥灵.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16):231-232.
[2]闫荣玲,李常健,何福林,刘芳,廖阳.基于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实践与创新[J].山东化工,2019,48(19):205-207.
[3]张红梅,姜会民,朱道玉,楚德昌,王叶.应用型地方高校生物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194.
[4]李晓玉,江海洋,蔡永萍.农业高校生物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8(04):87-91+96.
[5]沈昌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02):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