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在专业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双导师聘任,教、学、做以及岗、课、证五个方面融合上的尝试性破解,是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五相融合
随着我国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产业升级加快,社会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结构、素质和总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更是出现了严重的缺口。本专业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为契机,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秉承教育服务理念,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创立、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资源深度融合的双主体育人平台创建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遂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双基平台,循环工学”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助推专业改革,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专业内涵得到深化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学生拥有双重身份,需充分利用校内的文化理论课、基本技能训练和企业工学实践、顶岗实习两个平台资源;分别在学院和企业接受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传授的知识,参与技能训练,呈现出循环工学、实岗育人、双师育人的特点[1];即“双基平台,循环工学”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在教学组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都时要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为学徒制教学实施搭建运行平台,保障培养质量。
本专业以“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切入点,根据中国航天、国防军工和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群)需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专业基础领域、专业核心领域和职业拓展领域,先后制定《熔焊过程分析与控制》等20余个课程标准。
二、完善体制机制,一体化招生招工及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有效推进学院的现代学徒制建设工作,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监督和指导项目建设工作。依托学院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在合同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票据业务管理等系列内控流程中,明确了资金使用范围、审批权限、预决算制度等,确保了学院现代学徒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运行制度,取得机制体制建设的初步成果。包括:《现代学徒制项目校企合作协议书》、《现代学徒制校、企、学生三方协议书》、《现代学徒制项目师徒作协议》《现代学徒制“双导师”聘任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徒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分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学徒(学生)工作日志(表)》,以及《教师工作准则》、《学生实训守则等》等;这些制度的建设完善,做到“章有可循、事有人为”,确保了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
依据学徒制培养协议,学生按照校企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分别在学院和企业参加相应的学习和实习活动,涉及对校内“师带徒”生产实训、校外“师带徒”生产实习的过程考核评价;编制了《现代学徒制“双导师”聘任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徒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等;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师傅根据日志,报告和科目考核进行成绩评定和记载,并作为最后劳动合同的签订依据;专业师生在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发挥专业优势,践行教育服务理念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本专业不断提练总结观代学徒制人才结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取得初步成果;举办比赛:依托专业实训中心的设备及场地条件,成功承办成都市2017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龙泉驿区焊接选拔赛,并承担龙泉驿区选手培训,实现一人取得成都市二等奖的历史性突破。2018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龙泉驿区焊接选拔赛也在本专业焊接实训中心举办,专业教师负责比赛现场布局、设备调试、工装改进、大赛命题、过程保障、比赛裁判及赛件评判等工作;派出学生何敏、郭鸿旭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十名的优异成绩。政府培训:承担广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学生技能培训任务,组建32人的焊接班,开展专项培训,经过政府组织考试,过关率为81.2%,居各院校和培训机构之首,得到政府好评,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口扶贫:承担了珙县職校两名老师,两名学生,共4人的焊接技能培训工作,其中一名学生在在2018年四川省中职学生焊接项目技能大赛中获得2等奖,并为焊接实训中心发来了感谢信;由于效果明显,该校师生再次到本专业焊接实训中心接受45届世界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专项培训,并取得四川省选拔赛第6名的成绩。开展“一帮一”对口帮扶马尔康藏族同胞的焊工技能培训。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
四、打造育人平台,“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双主体”育人,即企业与学院一起成为人才培养主体,共同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这是现代学徒制的本质特征,也是现代学徒制试点能否成功的前提;开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见图一),其平台为校内的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基本技能教学平台,以及企业以师带徒的工学实践、职业素养和顶岗实习平台;循环工学,实现师资学生在校企的双向流动,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带徒形式,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进行岗位技能训练。我们加入成都市机械工程协会焊接分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签订多项校企合作协议,协作企业结构全面、合作紧密;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人员和技术能手,组成了专兼合一的双导师教学团队;构建了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依据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重组课程内容,优化实训项目,达到岗、课、证有机融合;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做到了专业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团队,教学做以及岗、课、证五个方面的融合。
五、结束语
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我们在以“五相融合”为特色,基于现代学徒制“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人才培养模式上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本着对学生的热爱、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将在摸索中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袁贵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罗意.1976年7月出生,四川省遂宁市人,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焊接工艺,焊接人才培养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五相融合
随着我国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产业升级加快,社会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结构、素质和总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更是出现了严重的缺口。本专业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为契机,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秉承教育服务理念,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创立、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资源深度融合的双主体育人平台创建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遂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双基平台,循环工学”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助推专业改革,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专业内涵得到深化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学生拥有双重身份,需充分利用校内的文化理论课、基本技能训练和企业工学实践、顶岗实习两个平台资源;分别在学院和企业接受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传授的知识,参与技能训练,呈现出循环工学、实岗育人、双师育人的特点[1];即“双基平台,循环工学”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在教学组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都时要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为学徒制教学实施搭建运行平台,保障培养质量。
本专业以“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切入点,根据中国航天、国防军工和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群)需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专业基础领域、专业核心领域和职业拓展领域,先后制定《熔焊过程分析与控制》等20余个课程标准。
二、完善体制机制,一体化招生招工及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有效推进学院的现代学徒制建设工作,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监督和指导项目建设工作。依托学院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在合同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票据业务管理等系列内控流程中,明确了资金使用范围、审批权限、预决算制度等,确保了学院现代学徒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运行制度,取得机制体制建设的初步成果。包括:《现代学徒制项目校企合作协议书》、《现代学徒制校、企、学生三方协议书》、《现代学徒制项目师徒作协议》《现代学徒制“双导师”聘任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徒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分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学徒(学生)工作日志(表)》,以及《教师工作准则》、《学生实训守则等》等;这些制度的建设完善,做到“章有可循、事有人为”,确保了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
依据学徒制培养协议,学生按照校企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分别在学院和企业参加相应的学习和实习活动,涉及对校内“师带徒”生产实训、校外“师带徒”生产实习的过程考核评价;编制了《现代学徒制“双导师”聘任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徒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等;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师傅根据日志,报告和科目考核进行成绩评定和记载,并作为最后劳动合同的签订依据;专业师生在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发挥专业优势,践行教育服务理念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本专业不断提练总结观代学徒制人才结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取得初步成果;举办比赛:依托专业实训中心的设备及场地条件,成功承办成都市2017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龙泉驿区焊接选拔赛,并承担龙泉驿区选手培训,实现一人取得成都市二等奖的历史性突破。2018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龙泉驿区焊接选拔赛也在本专业焊接实训中心举办,专业教师负责比赛现场布局、设备调试、工装改进、大赛命题、过程保障、比赛裁判及赛件评判等工作;派出学生何敏、郭鸿旭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十名的优异成绩。政府培训:承担广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学生技能培训任务,组建32人的焊接班,开展专项培训,经过政府组织考试,过关率为81.2%,居各院校和培训机构之首,得到政府好评,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口扶贫:承担了珙县職校两名老师,两名学生,共4人的焊接技能培训工作,其中一名学生在在2018年四川省中职学生焊接项目技能大赛中获得2等奖,并为焊接实训中心发来了感谢信;由于效果明显,该校师生再次到本专业焊接实训中心接受45届世界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专项培训,并取得四川省选拔赛第6名的成绩。开展“一帮一”对口帮扶马尔康藏族同胞的焊工技能培训。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
四、打造育人平台,“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双主体”育人,即企业与学院一起成为人才培养主体,共同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这是现代学徒制的本质特征,也是现代学徒制试点能否成功的前提;开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见图一),其平台为校内的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基本技能教学平台,以及企业以师带徒的工学实践、职业素养和顶岗实习平台;循环工学,实现师资学生在校企的双向流动,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带徒形式,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进行岗位技能训练。我们加入成都市机械工程协会焊接分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签订多项校企合作协议,协作企业结构全面、合作紧密;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人员和技术能手,组成了专兼合一的双导师教学团队;构建了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依据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重组课程内容,优化实训项目,达到岗、课、证有机融合;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做到了专业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团队,教学做以及岗、课、证五个方面的融合。
五、结束语
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我们在以“五相融合”为特色,基于现代学徒制“双基平台,循环工学”人才培养模式上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本着对学生的热爱、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将在摸索中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袁贵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罗意.1976年7月出生,四川省遂宁市人,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焊接工艺,焊接人才培养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