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对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鸟戏”的功法进行分析,研究其健身作用及养生价值。结果发现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鸟戏”能够锻炼心肺功能,灵活四肢关节,提高平衡能力,同时脊柱屈伸及腰背的肌肉也得到锻炼,可以有效的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脊柱炎、腰背疼痛,膝关节炎等病症。因此,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鸟戏”可以起到增强肺活量,加强肺呼吸功能,提高平衡能力,从而达到养生健体、防病治病的效果。
关键词:健身气功 五禽戏 鸟戏 健身作用 养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41—02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编成的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的健身气功功法。五禽戏从古至今已经发展了很多流派,由于历史久远的原因,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高深而又神秘。因此上海体育学院编创课题组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发挥集体的力量,对五禽戏功法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并按照传统五禽戏的风格特点,博采各家之长,编创了“健身气功·五禽戏”。这套“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动作简便易学,数量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为10个动作,每戏2个动作,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符合习练者,特别是中老年人运动的规律。动作素材来源于传统,在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动作设计考虑与形体美学、现代人体运动学有机结合,体现了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念。其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五禽的秉性特点,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既有整体的健身养生作用,又有每一戏的特定功效。在这里具体分析“鸟戏”的功效。
鸟戏是五禽戏的结束部分,通过鸟戏,得到的是周身经络的活跃、四肢关节的灵活、悠然自得的神韵、异想天开的美感,这又相当于放松整理活动。所以长练“鸟戏”具有以下健身养生价值。
1 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鸟戏”的健身作用
鸟戏的手形是鸟翅,中指和无名指向下,其余三指上翘,练习鸟戏时,意想自己是湖中仙鹤,昂首挺立,伸筋拔骨,展翅翱翔。鸟戏由鸟伸和鸟飞两个动作组成。
1.1鸟伸的健身作用。鸟伸,两手上举时耸肩缩颈,尾闾上翘,手部水平,下按时,身体放松,重心右移后,再后伸右腿,展开上体,两手腹前相叠,上举至头前上,手掌水平,身体稍前倾,两手下按至腹前,再向后呈人字形分开后伸,两膝伸直保持身体稳定。
鸟伸这个动作是通过两个臂的上举下按,上举的时候我们配合呼吸,是吸气,扩大胸廓;下按的时候我们要气沉丹田,要呼出浊气,加强了肺的吐故纳新功能。鸟飞的动作,就像我们在向上举的时候,两臂抬起的过程中,你就模仿鸟在飞翔的过程中是吸气的,我们两只手下落的过程中,就是鸟栖息的过程是一种呼气的,那么通过这种吸气呼气,再加上身体上下的升降,也就是说升降开合都来配合呼吸的运动,通过这种有序的运动,可以起到对我们的呼吸系统有一个非常好的改善作用,增强了肺活量,改善了肺功能。从而可以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症。
鸟伸中耸肩缩颈,尾间上翘,这样使得脊柱得到了很好的屈伸锻炼。鸟伸特别注意动作的松紧变化,掌上举时,颈、肩、臀部紧缩;下落时,两腿微屈,頸、肩、臀部松沉,这样使得腰背的肌肉松紧相兼,锻炼了背力。从而可以脊柱炎、腰背疼痛,腰椎间盘凸出等病症。
1.2鸟飞的健身作用。鸟飞,两手在腹前相合侧平举,提腿独立,一腿下落,换做右势,平举时手腕比肩略高,下落时掌心相对,上举时手背相对,形成一个向上的喇叭口。练习鸟飞时,要上下肢协调配合,身体保持平衡,常练习可锻炼心肺功能,灵活四肢关节,提高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非常危险,因为随着年龄增大,中老年人体内内分泌系统功能逐渐衰退,从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在中国,大约60.72%的老年男性患有骨质疏松症,而女性的比例更大,大约90.47%的老年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所以说增强骨密度,增强平衡能力就是减少中老年人发生骨折等疾病的一个重要保障。
鸟戏里边专门设计了几个动作,对于平衡有帮助的动作,就像第一个鸟伸的动作,两手向后,腿向后,是一个燕子平衡的动作。那么鸟飞这个动作,我们在练习飞翔的过程中,是一只脚单脚独立,这两个平衡的动作对于提高下肢的整个鸟戏的动作都非常的舒缓,在练习过程中是一种松和紧的交替,这种缓慢的松和紧的交替,应该说是一种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这种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非常好的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骨密度的提高。据报道有位女士得了膝关节炎,膝盖、腿都特别僵,特别直,而且膝关节骨质增生,走路走时间长了都不行,上楼下楼更是吃力,在练习了一段时间的鸟戏之后就感受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这位女士自从习练鸟戏以后,对膝关节还有身体平衡能力都特别有一个很好的调理作用,以前这个平衡能力都站不好,老是歪、斜,现在经常习练以后,平衡能力得到很好改善,站得特别稳,腿也不僵,走路也利索了,上下楼也不吃力了。
鸟飞不光是对于练习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好处,它还有另外一个功效也特别重要,就是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模仿飞鸟作展翅动作,可有效地发展练习者斜方肌、肋间肌、胸大肌、背阔肌等肌肉的力量,而这些肌肉力量的加强正好可以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另外,鸟飞的动作一飞一沉,一起一落,起来的时候吸气,下按的时候,气沉丹田,呼出浊气,这种运动可以增强肺的吐故纳新的功能,增加肺活量,而且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专家们对练习者的跟踪观察,发现对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的症状都有不错的效果。
2 健身气功·五禽戏“鸟戏”的中医养生价值
鸟戏又称鹤戏,即模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此戏要意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生气之海;鹤戏可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
根据中医学的脏腑学说分析,从“五禽五脏对应图”来看,鸟戏主肺,鸟戏主要是上肢的升降开合运动,如鸟飞动作中拇指和食指的上翘紧绷,意在刺激手太阴肺经,加强肺经经气的流通。这些动作不仅可以牵拉肺经,起到疏通肺经气血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胸廓的开合直接调整肺的潮汐量,促进肺的吐故纳新,提升肺脏的呼吸力。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通调水道,[2’常练鸟戏,可以增强人体呼吸功能,使胸闷气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鸟伸动作中两掌上举,作用于大椎和尾间,从而使督脉得到牵动;两掌后摆,身体成反弓状,使任脉得到拉伸。这种松紧交替的练习方法,可增强疏通任、督两脉经气的作用。
五禽戏属古代导引术之一,它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意守可以使精神宁静,神静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 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利关节。健身气功·五禽戏“鸟戏”是怎样做到这一点?首先看意守,由于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动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区别。鸟戏又称鹤戏,即模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鸟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江边仙鹤,伸筋拔骨,展翅飞翔。两臂上提,伸颈运腰,真气上引;两臂下合,含胸松腰,气沉丹田。练此戏要意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生气之海,可以培育真气。调息主要是对呼吸的控制,通过特定的身型或动作及意念的配合,练人的元气。鸟戏通过身体的起吸落呼,手臂的开吸合呼等缓慢、细匀、深长的呼吸方法,从而达到内气鼓荡、精气流畅,这样的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正如中医所讲的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气血流畅,百病皆无,进而周天运气,气达全身。动形也就是调身,就是有目的地把自己的形体控制在受意识支配的一定姿势和一定的动作范围之内,通过练习以达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所以练鸟戏,就要模仿鹤飞翔的样子,一飞起来,头顶朝天,后背朝天,手心朝天,单腿独立,这时候再配合上自然呼吸,这个状态叫做悬六腹,吊五脏,脏腑兼固。所以鸟戏通过这样的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關节。
因此,通过鸟戏的练习,可促进肺的吐故纳新,增加肺活量,提高气血的运行,以此来调整全身的脏腑功能。常练鸟戏对于防治心肺功能低下的一些病症,如心慌气急、体虚多汗等特别有效。
3 小结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编创充分赋于了时代的特色。其功理的阐述深入浅出,科学合理,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宣扬了科学的健身理念。其动作的素材虽来源于传统,但根据时代的特色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其动作的设计虽模仿五禽的神韵,但不拘泥于形式,姿势优美大方,左右对称,平衡发展,使练习者在练习时没有心理压力,乐意在公共场合进行集体锻炼。且练习后有心理年轻化的倾向,符合现代人欣赏美、体验美的心态。
新功法充分地体现了体育与医疗的结合,具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作用;编创的动作简单易学,便于记忆,利于向广大群众推广;运动量适中,适应中老年人群锻炼;技术上能体现层次难点,易学难精,使练习者能够不断追求技术完美,激发自我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健身效果。特别是通过习练鸟戏可达到增强肺活量,加强肺呼吸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并有效的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心肺功能低下的一些病症。
关键词:健身气功 五禽戏 鸟戏 健身作用 养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41—02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编成的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的健身气功功法。五禽戏从古至今已经发展了很多流派,由于历史久远的原因,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高深而又神秘。因此上海体育学院编创课题组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发挥集体的力量,对五禽戏功法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并按照传统五禽戏的风格特点,博采各家之长,编创了“健身气功·五禽戏”。这套“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动作简便易学,数量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为10个动作,每戏2个动作,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符合习练者,特别是中老年人运动的规律。动作素材来源于传统,在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动作设计考虑与形体美学、现代人体运动学有机结合,体现了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念。其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五禽的秉性特点,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既有整体的健身养生作用,又有每一戏的特定功效。在这里具体分析“鸟戏”的功效。
鸟戏是五禽戏的结束部分,通过鸟戏,得到的是周身经络的活跃、四肢关节的灵活、悠然自得的神韵、异想天开的美感,这又相当于放松整理活动。所以长练“鸟戏”具有以下健身养生价值。
1 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鸟戏”的健身作用
鸟戏的手形是鸟翅,中指和无名指向下,其余三指上翘,练习鸟戏时,意想自己是湖中仙鹤,昂首挺立,伸筋拔骨,展翅翱翔。鸟戏由鸟伸和鸟飞两个动作组成。
1.1鸟伸的健身作用。鸟伸,两手上举时耸肩缩颈,尾闾上翘,手部水平,下按时,身体放松,重心右移后,再后伸右腿,展开上体,两手腹前相叠,上举至头前上,手掌水平,身体稍前倾,两手下按至腹前,再向后呈人字形分开后伸,两膝伸直保持身体稳定。
鸟伸这个动作是通过两个臂的上举下按,上举的时候我们配合呼吸,是吸气,扩大胸廓;下按的时候我们要气沉丹田,要呼出浊气,加强了肺的吐故纳新功能。鸟飞的动作,就像我们在向上举的时候,两臂抬起的过程中,你就模仿鸟在飞翔的过程中是吸气的,我们两只手下落的过程中,就是鸟栖息的过程是一种呼气的,那么通过这种吸气呼气,再加上身体上下的升降,也就是说升降开合都来配合呼吸的运动,通过这种有序的运动,可以起到对我们的呼吸系统有一个非常好的改善作用,增强了肺活量,改善了肺功能。从而可以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症。
鸟伸中耸肩缩颈,尾间上翘,这样使得脊柱得到了很好的屈伸锻炼。鸟伸特别注意动作的松紧变化,掌上举时,颈、肩、臀部紧缩;下落时,两腿微屈,頸、肩、臀部松沉,这样使得腰背的肌肉松紧相兼,锻炼了背力。从而可以脊柱炎、腰背疼痛,腰椎间盘凸出等病症。
1.2鸟飞的健身作用。鸟飞,两手在腹前相合侧平举,提腿独立,一腿下落,换做右势,平举时手腕比肩略高,下落时掌心相对,上举时手背相对,形成一个向上的喇叭口。练习鸟飞时,要上下肢协调配合,身体保持平衡,常练习可锻炼心肺功能,灵活四肢关节,提高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非常危险,因为随着年龄增大,中老年人体内内分泌系统功能逐渐衰退,从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在中国,大约60.72%的老年男性患有骨质疏松症,而女性的比例更大,大约90.47%的老年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所以说增强骨密度,增强平衡能力就是减少中老年人发生骨折等疾病的一个重要保障。
鸟戏里边专门设计了几个动作,对于平衡有帮助的动作,就像第一个鸟伸的动作,两手向后,腿向后,是一个燕子平衡的动作。那么鸟飞这个动作,我们在练习飞翔的过程中,是一只脚单脚独立,这两个平衡的动作对于提高下肢的整个鸟戏的动作都非常的舒缓,在练习过程中是一种松和紧的交替,这种缓慢的松和紧的交替,应该说是一种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这种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非常好的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骨密度的提高。据报道有位女士得了膝关节炎,膝盖、腿都特别僵,特别直,而且膝关节骨质增生,走路走时间长了都不行,上楼下楼更是吃力,在练习了一段时间的鸟戏之后就感受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这位女士自从习练鸟戏以后,对膝关节还有身体平衡能力都特别有一个很好的调理作用,以前这个平衡能力都站不好,老是歪、斜,现在经常习练以后,平衡能力得到很好改善,站得特别稳,腿也不僵,走路也利索了,上下楼也不吃力了。
鸟飞不光是对于练习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好处,它还有另外一个功效也特别重要,就是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模仿飞鸟作展翅动作,可有效地发展练习者斜方肌、肋间肌、胸大肌、背阔肌等肌肉的力量,而这些肌肉力量的加强正好可以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另外,鸟飞的动作一飞一沉,一起一落,起来的时候吸气,下按的时候,气沉丹田,呼出浊气,这种运动可以增强肺的吐故纳新的功能,增加肺活量,而且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专家们对练习者的跟踪观察,发现对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的症状都有不错的效果。
2 健身气功·五禽戏“鸟戏”的中医养生价值
鸟戏又称鹤戏,即模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此戏要意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生气之海;鹤戏可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
根据中医学的脏腑学说分析,从“五禽五脏对应图”来看,鸟戏主肺,鸟戏主要是上肢的升降开合运动,如鸟飞动作中拇指和食指的上翘紧绷,意在刺激手太阴肺经,加强肺经经气的流通。这些动作不仅可以牵拉肺经,起到疏通肺经气血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胸廓的开合直接调整肺的潮汐量,促进肺的吐故纳新,提升肺脏的呼吸力。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通调水道,[2’常练鸟戏,可以增强人体呼吸功能,使胸闷气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鸟伸动作中两掌上举,作用于大椎和尾间,从而使督脉得到牵动;两掌后摆,身体成反弓状,使任脉得到拉伸。这种松紧交替的练习方法,可增强疏通任、督两脉经气的作用。
五禽戏属古代导引术之一,它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意守可以使精神宁静,神静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 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利关节。健身气功·五禽戏“鸟戏”是怎样做到这一点?首先看意守,由于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动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区别。鸟戏又称鹤戏,即模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鸟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江边仙鹤,伸筋拔骨,展翅飞翔。两臂上提,伸颈运腰,真气上引;两臂下合,含胸松腰,气沉丹田。练此戏要意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生气之海,可以培育真气。调息主要是对呼吸的控制,通过特定的身型或动作及意念的配合,练人的元气。鸟戏通过身体的起吸落呼,手臂的开吸合呼等缓慢、细匀、深长的呼吸方法,从而达到内气鼓荡、精气流畅,这样的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正如中医所讲的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气血流畅,百病皆无,进而周天运气,气达全身。动形也就是调身,就是有目的地把自己的形体控制在受意识支配的一定姿势和一定的动作范围之内,通过练习以达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所以练鸟戏,就要模仿鹤飞翔的样子,一飞起来,头顶朝天,后背朝天,手心朝天,单腿独立,这时候再配合上自然呼吸,这个状态叫做悬六腹,吊五脏,脏腑兼固。所以鸟戏通过这样的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關节。
因此,通过鸟戏的练习,可促进肺的吐故纳新,增加肺活量,提高气血的运行,以此来调整全身的脏腑功能。常练鸟戏对于防治心肺功能低下的一些病症,如心慌气急、体虚多汗等特别有效。
3 小结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编创充分赋于了时代的特色。其功理的阐述深入浅出,科学合理,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宣扬了科学的健身理念。其动作的素材虽来源于传统,但根据时代的特色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其动作的设计虽模仿五禽的神韵,但不拘泥于形式,姿势优美大方,左右对称,平衡发展,使练习者在练习时没有心理压力,乐意在公共场合进行集体锻炼。且练习后有心理年轻化的倾向,符合现代人欣赏美、体验美的心态。
新功法充分地体现了体育与医疗的结合,具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作用;编创的动作简单易学,便于记忆,利于向广大群众推广;运动量适中,适应中老年人群锻炼;技术上能体现层次难点,易学难精,使练习者能够不断追求技术完美,激发自我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健身效果。特别是通过习练鸟戏可达到增强肺活量,加强肺呼吸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并有效的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心肺功能低下的一些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