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练习题的设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ao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练习题的选择和设计是教师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数学教师,如何理解课本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习题设计,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中笔者在数学练习题的设计方面提出了几点个人意见,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练习题 初中数学 因材施教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习题的设计中如果能增加趣味性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增加练习题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因人而异,笔者以情境创设方面为例来做说明。在教师教授完“平方差公式”一节课后,可以这样设计练习题:有一个一毛不拔的守财奴庄主,为人极度吝啬和狡猾,对下人和租客也极度凶悍。老刘是他的一个租客,一天庄主对老刘说:“我的土地现在要重新规划,我以前租给你的地长10米、宽10米,现在给你换一块地,把长减去5米,宽加上5米,你看怎么样?”老刘觉得没有吃亏,就答应了。老刘回家后把事情告诉了儿子小刘,小刘发现父亲上当了,于是给父亲讲明了道理,去找庄主要回了土地。这样引入情境式的问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探索答案的兴趣。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增加习题设计的趣味性,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数學理论知识的长期目的是为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课外活动又是整个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课内学习的有益补充。在数学教学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生活元素,结合课外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既能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丰富课外活动经历。如,在教授完平行四边形、矩形以及圆形的相关定律和公式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习题,让他们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宽数据,把操场分成小的四边形和圆形,怎样分能分得最合理?
  三、有目的性的习题设计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拿着一套习题在做,苦苦思索仍想不出答案,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练习题的设计没有目的性,只是单纯的与课本知识相关,并不侧重考查学生的哪个具体知识点;二是习题的设计偏题跑题严重,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却仍没有解题思路和技巧。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少走弯路,练习题的设计应该有目的性,有重点,学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明白每堂课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和学习目标。
  四、因人而异,有区别地设计练习题
  每个学生因为智力因素和个体差异,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练习题时也要注意到这一点,不可以一套习题给全部学生做。有的学生“学有余力”,认为习题太简单,易滋养他们的骄傲自满情绪;而有的学生又明显“更不上”,易使学生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对于练习题的设计要因人而异,既要适当,也要适宜。例如,在教授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一节课后,有三个推论、推论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且垂直于底边;推论二,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推论三,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都为60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来做这三道习题。
  五、拾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设计习题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了解和懂得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由于课堂上学生多,教师不可能知道每一个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程度,当老师在课堂上问“你们听懂了吗”,回答是一片应允。但其实对于数学知识掌握的要求,要远远高于“懂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习题的设计中要兼顾这种情况,通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是把学生请到黑板上板书老师的讲课内容,这样既能看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度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又能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给予指出,这样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点势必牢记于心。还有一种方法是,抽查学生的笔记本,学生的笔记本往往是教师思维方式的体现,主观性较强,学生容易在这方面发现问题。这样通过及时反馈,学生和老师一起探讨,既能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六、迂回前进
  人的记忆就是一个不断学习记忆、不断遗忘的过程,对于数学也不例外,往往学生学完平行四边形定律和推论,又忘记了勾股定理。而通过做练习题恰好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练习题的设计中,要兼顾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如教师在讲完平行四边形定律一节课后,可以设计练习题将勾股定理的知识点穿插进去。
  七、总结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竭尽全力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程度的练习题,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素质教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体会到学之乐,让教师感受到教学之乐。练习题的设计还有许多不同的方法,由于字数有限,笔者仅提出了以上几点,希望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能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参考文摘
  1.程斌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技巧[J].中学教育,2007(15)。
  2.谢韩英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育,2011。
  
  
其他文献
在高三增加导数这部分内容,一是使学生对由有限到无限的辩证思想得到加强,能以导数为工具研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解决函数单调区间、极值最值以及函数图像等问题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和简单明了的操作手段;二是使学生对函数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直观认识。纵观近十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有关导数部分的题目,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所涉及的知识都是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总体难度也不大,但其中有把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和一些传统内容有机
期刊
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即预设,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发生即生成。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成性课堂的构建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灵活地选择乃至突破教学预设,使生成更加精彩。  一、预设诱发生成   1.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要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的生活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提倡个性化阅读,不仅仅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价值观的取向。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因学生个性的自由释放而迷失了语文阅读教学
期刊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学生。物理教学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对物理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而发展中学生的物理能力,课堂教学无疑是主渠道。  一、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  1.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上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设计应针对不同学生设计方案。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备课不充分或
期刊
科学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问,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相关情境和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这样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一、 科学
期刊
一、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1.体验是对学习個体的重视。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步伐的迈进,《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作了相应的调整,除了加强学生的智力因素开发外,非智力因素也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要调动一切与学科有关的因素为我所用,把语文教学推向与时代同步的多元化平台。  关键词:初中语文 非智力因素 课堂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刚入中学的七年级新生,对新环境新教师都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教师可以利用其新鲜感而生发开:第一堂课,可以先叫一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据此,人教社同时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那么,高中语文教师怎样较好地使用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跨文本强化考试需要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往往就是动力。有目的地持续地满足“需要”能够收到强化激励的实效。因为考试要考“读本”,学生又有
期刊
摘 要:语文综合实践课为高中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解决途径,教学设计就是实现这一途径的基础手段。本文就是通过对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内涵的阐述,进而找出目前该形式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 综合实践 教学设计    一、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的内涵  我国学者乌美娜教授给教学设计下过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
期刊
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前提。因为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魅力来自于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此我非常注重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顺之天性,面向全体,使学生心底坦荡,进而轻松地发展,他们的思维才会闪光,情感才会迸发。  一、创设情境——迸发情感的原野  “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才会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