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双一流”建设研究综述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cj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本文对截止到2018年6月国内学者对“双一流”建设的研究进行综述,目前既有系统的整体研究,又有部分的重点研究;既有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的,又有从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研究的;既有指向理论层面的研究,又有指向实践层面的研究。
  “双一流”建设改革的涉及面非常广,有概念问题、实践问题、绩效评估、学术研究、组织管理等等。鉴于文章有限的篇幅和学者们对为什么开展“双一流”建设的一致认同,本综述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双一流”建设是什么、怎么做和怎么评三个主题上:(1)“双一流”建设内涵研究;(2)“双一流”建设路径研究,如大学内部的办学理念、学科、教学、科研等;大学外部的管理体制改革、文化等;(3)“双一流”建设评价研究,有指向理论层面的评价理念研究,还有指向实践层面的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二、“双一流”建设内涵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教育振兴活动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双一流”建设作为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关于“双一流”建设的内涵问题是“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
  姜凡、眭依凡(2016)从要素及目标上对世界一流大学给予如下界定:世界一流大学指拥有一些世界一流学科专业,聚集了一群世界一流学者,吸引了一大群世界一流學生,以世界一流的大学办学治校育人理念和世界一流办学条件,构建了世界一流大学制度和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能够培养世界一流专业人才和研究创造世界一流水平新知识的大学。
  北京大学的陈学飞教授从建设导向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世界一流大学,在精神气质上,应具有普遍主义或世界主义的取向;在体制上,应享有学术自治学术自由的特权;在核心使命上,应当追求真理。同时应具有良性的学术水平评价与发展机制。
  王洪才(2017)从“双一流”建设的内在逻辑审视,认为“双一流”虽然可以划分为教师的一流、学生的一流、设备的一流、观念的一流和行为的一流,特别是管理的一流,但说到底是学术的一流。
  综上所述,学者们分别从世界一流大学的要素、导向、目标、内在逻辑等方面来阐述“双一流”的内涵。总的来说,研究较为成熟。
  三、“双一流”建设路径研究
  知网以“双一流”建设为主题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对“双一流”建设路径的探讨上。基本都是从大学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两方面出发来各抒己见。
  (一)从大学的内部问题出发探讨建设路径
  众多的学者分别从大学的内部问题如:学科、教学、科研、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出发来论述“双一流”建设的路径。
  王洪才(2016)在提出建设“双一流”的基点是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建设“双一流”需要与“去行政化”同行,建设“双一流”需要超一流的大学校长。潘静(2016)也提出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尹达,申大魁(2016)从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思想理念出发,认为立足中国特色,秉承发展自主、学术自由、行事民主、兼收并蓄、开放办学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是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路径。钟秉林,方芳(2016)的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认为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褚洪生,王云海(2016)认为“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由“国际化”转向“全球化”;引入发展性评价;考核评价体系从“一味趋同”转向“和而不同”。
  (二)从大学的外部问题出发探讨建设路径
  也有部分学者从大学的外部问题如:文化、制度变革等方面出发来论述“双一流”建设路径。相比之下,从大学的外部问题出发开展研究的较少。
  王义遒教授(2011)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坚守大学的文化本位。大学的育人,就是做“教化”工作,就是继承、推广、扩增和创新文化。熊丙奇(2016)提出“双一流”建设关键在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阎凤桥(2016年)从“双一流”建设的制度逻辑分析,认为中国等后发外生型国家学术发展的误区之一是忽视制度建设,数量指标容易达到,而制度内涵不容易建立。大学是一种制度性的组织,制度是在长期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历史的积淀赋予大学制度以独特的内涵,需要长时间涵养才能获得,无法在短期内通过跨越实现。
  单从大学的内部或外部的某些方面谈教育改革是不全面的。内部的改革固然重要,但外部文化和制度的保障也不容小觑。而周光礼教授的两篇文章从宏观到微观,从内部到外部相互兼顾、相得益彰,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周光礼(2016)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中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核心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关键是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此同时,他又在《“双一流”建设的三重突破:体制、管理与技术》中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突破宏观层面的体制、管理与技术三重障碍。
  我们不仅要结合宏观微观以及内部外部来系统全面地探讨建设路径,更需选择一种具有统领性的教育理念来整合和协同内外部的改革。
  四、“双一流”建设的评价研究
  “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估将会影响“双一流”建设的价值取向、建设路径和建设结果。因此关于“双一流”建设的评价研究是当前学者关注的又一大热点。
  (一)指向理论层面的评价理念研究
  国内众多的学者都认识到了评价中强调标准化、强调排名、强调科研指数等的不足,纷纷要求走出当前的评价误区,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王义遒教授(2011)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从指标体系出发,我们可以研究分析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有些什么样的元素。但它们只能作为一些参考,帮助确定一些努力方向。应慎重对待“定量指标”。吴合文(2017)认为由于排名本身存在缺陷,以及使用排名的动机不同,以排名作为政策工具或会引发预期目标之外的后果,违背高等教育系统的多元价值。因此,应奉行多样开放标准的原则,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鼓励多样标准,反对标准化。   吴付来(2017)认为“双一流”建设评价要有中国标准。当前存在着一些误区,集中表现为“重西方标准、轻中国特色,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重学术评价、轻理论引领”。对此如不加以纠正,错位的大学和学科评价极有可能将我国高校正在进行的“双一流”建设引入歧途。
  (二)指向实践层面的评价体系研究
  关于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是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来构建评价体系的。相比而言,是以定量研究为主的。如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从二级指标中高频度出现“数”字,可看出其对量化指标的过度重视。
  武汉大学发布《2016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报告》中设计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的10个二级指标,包括师资力量(专职教师数、高被引科学家)、科研能力(ESI收录论文数、总被引次数、国际合作论文数、发明专利数)、教学水平(杰出校友数、进入ESI排名学科数)和声誉影响力(西班牙网络排名、高被引论文数)。梁传杰(2017)认为高校 “双一流”建设评价标准应实现国际和国内、学术评价与社会评价的有机结合。黄小平、陈洋子(2017)基于对英、法、美、澳科研评价体系的考察提供借鉴:投入指标;基础指标;产量指标;成果转化指标。常文磊、仇鸿伟(2016)认为学科评价体系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流的学者队伍、一流的学生质量、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学术声誉和一流的社会服务。
  有关“双一流”建设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评价理念上要改革强调标准化、量化和排名的评价;另一方面,在评价体系上强调学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指标。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加强对评价的定位研究,把握评价的根本目的,进而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
  五、总结
  近几年国内学者对“双一流”建设的研究呈现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为国家和大学进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于“双一流”建设的内涵研究,学者们从要素、导向、目标、内在逻辑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这种价值层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功探索出了许多独具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办学和改革模式,而国内缺乏对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先进变革模式的总结和提炼。因此,对国外世界一流大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应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于“双一流”建设的路径研究,学者们围绕学科、教学、科研、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文化、制度变革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内容覆盖面较广,已从单一的内部研究扩展到了对外部制度变革和管理体系的研究,但结合内外两方面来系统全面地探讨建设路径的研究还较为缺乏,进而选择一种具有统领性的教育理念來整合和协同“双一流”建设内外部改革的研究应是未来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回顾“双一流”建设的评价研究可以发现,关于“双一流”建设的研究已经开始跳出了传统的量化评价和对“985工程”、“211工程”的继承思想,质性研究和思辨研究已经开始,只是研究的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关于评价的定位研究也需进一步的深化。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自身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要想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教师就必须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给予了一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研究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认识和情感等方面的基本心理活动内
期刊
【摘 要】经济建设一个国家发展的必备条件,而中职生作为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人才队伍,它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国梦快速实现的重要力量。但从当前现状看,中职生普遍呈现整体综合素质偏差,特别在人文素养方面更为短缺。本文先分析了中职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的必要性,着重探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素养;策略  人文素养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人文素养的高低主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提高现代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方法,应在全国范围内大方面普及和落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较差、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其在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面临诸多限制,不仅限制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影响了其人口文化素质。鉴于此,本文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展开详细分析,并提出具
期刊
一、 团体名称:撞上快乐。二、团体性质:封闭式成长性小组。三、团体目标:1、塑造快乐气氛,帮助成员融入其中,体会快乐感觉;2、帮助成员发现积极情绪,了解积极情绪;3、帮助成员掌握保持積极情绪的方法。四、团体成员:在校大学生,特别针对易被消极情绪困扰的大学生。五、团体规模:10—16人。六、招募方式:自愿报名,成员通过心理测试与面谈筛选。七、团体活动时间:45分钟。八、团体活动地点:宽敞、向阳的室内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的生源数量普遍增加,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增添了不少的难度,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管理工作究竟应该怎样开展,是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各高校的生源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因为学生的管理工作较为琐碎,再加之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众多辅导员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间,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进入了爬坡的关键期,职业教育的职业指导和创新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本文从教育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培养中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以期为今后的艺术创新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创新是民族的不竭动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新时代人才的标准,是衡
期刊
【摘 要】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互联网+”政策带来的红利,微课作为在线教育的代表性产品获得快速的发展。为了全面把握我国微课的現状与发展趋势,本文作者通过在医学影像设备学的学习,总结了一些经验。并且总结分析近年来我国微课研究取得的成果,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微课理论基础、加强微课平台建设、完善微课评价体系、开展更多实证性研究的建议,希望为促进我国微课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种中职学校竞相成立,其数量、种类增多,规模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难度。随着中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校园管理的要求,为此相关管理者创新了工作机制。本文将对创新工作机制的必要性,原则及具体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工作机制;创新  中职学校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上创新了工作机制,这对促进中职学
期刊
【摘 要】伴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扩招,交通事故在校园中时有发生。高校的校园交通安全关联着每位教师、学生以及工作人员,其更对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本文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的现状与原因层面着手,对当前我国高校校园面对的现实状况,积极探究完善校园交通安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研究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学生数量的激增,校园交通安全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校园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项教学方法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它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有效的改善了课堂教学单一化与效率低等问题,促进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探析微课在中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期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微课  中职向来以培养专业素质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但受到教学方法与教师水平等影响,致使课堂教学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