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黄斑病变问答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yun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眼部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黄斑病变则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上形成,但又相对独立的一种病变。糖尿病患者对视网膜病变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黄斑病变。事实上,后者给视力带来的危害更加直接,更加凶险,希望广大病友重视这种病变。
  
  什么是黄斑?
  
  眼球本身是一个光学系统。当我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等),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是眼部感受光影与色彩的组织层,在视网膜后极部存在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称为黄斑。黄斑区无血管,因色素上皮细胞中含有较多色素,故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在黄斑区感觉强光和色觉的视锥细胞分布最集中,并且在中心凹处神经原的传递呈单线连接,因此,黄斑区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什么是糖尿病黄斑病变?
  
  糖尿病黄斑病变是指黄斑水肿、渗出及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黄斑的侵犯,包括黄斑水肿、黄斑渗出、黄斑缺血等多种病变,黄斑水肿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黄斑病变?
  
  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有三种学说:①糖尿病对全身微血管的损害在眼底也不例外,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后,异常微血管渗漏、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液体进入视网膜,同时视网膜色素上皮泵功能受到影响,减少了液体向外层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引流。②正常状态下,血管与组织间的流体静力压差保持平衡。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和静脉的流体静力压升高,水分由血管内渗入组织,引起水肿。③有些黄斑水肿是黄斑缺血所造成的,由于中心凹毛细血管丧失或黄斑外毛细血管无灌注所引起。此外脉络膜缺血也可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障碍,及血一视网膜外屏障破坏,从而造成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水肿。
  
  影响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黄斑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并非完全一致,非增殖期或增殖期均可出现。临床观察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病程。长期糖尿病史是高危因素。②肾病。有研究证实,高蛋白尿可促使黄斑水肿形成。③神经病变。可能与糖尿病黄斑病变与神经病变有共同的微血管病变基础相关。④与脂质代谢的关系较为密切。长期高糖状态,各类血浆脂蛋白可发生不同程度糖化,清除减慢,促进脂质在微血管壁的沉积和渗漏,加重视网膜的渗出和水肿,加速眼底病变的发展。⑤高血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良好控制血糖、血压,有益于减少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生。
  
  如何治疗糖尿病黄斑病变?
  
  根据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明确黄斑病变的类型、视网膜增厚的位置与中心凹的距离、增厚的范围,是否有硬性渗出、囊样变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①光凝治疗:分为局部光凝和格栅光凝,其目的是减轻血管渗漏。②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适合未脱离的玻璃体及前膜造成的牵拉性黄斑水肿。③碳酸酐酶抑制剂:一般开始剂量是500毫克/日,持续至少1月观察疗效,根据情况减量,如果减量不当,会引起水肿反弹。应用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④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可以选择球后或玻璃体内注射,注入后者药效为3个月左右,要避免出现眼压增高、白内障、眼内炎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代谢、脂代谢、神经病变以及血压等全身状况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应及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和随访,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3~5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即应开始每年1次眼底检查,视力有变化者应增加检查次数。妊娠者病变进展迅速,应密切随诊。同时配合内科,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加强神经营养治疗,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控制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对于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唐袁媛)
其他文献
病例    胡建国(化名)先生今年50出头,6年前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他自认为心宽体胖、精力充沛,所以患了糖尿病也无所谓。只是有一个难言之隐,给他增添不少烦恼。几年来,他的肛门旁有一小破口,不好意思去医院,就自己涂点儿酒精、碘酒凑合着,时好时坏,伤口却总是不见封口。这究竟是为什么?胡先生终于下定决心来到医院。    解读    看过胡先生的伤口后,医生耐心地告诉他,一般来说,有以下因素可能造成伤
期刊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好转后,能否停药?  我今年63岁,患糖尿病10年。去年查尿微量白蛋白为45毫克/升,服洛汀新每日1次,每次1片10毫克。今年再查尿微量白蛋白为5毫克/升,血压116/68毫米汞柱。我感觉已恢复正常,就想停药。医生说为了省钱可以停药,但为了保护心脏要继续服药。请问专家,真是应该这样吗?药量可以减半吗?  福建 黄某  答:您提的问题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都会碰到的问题,其实质
期刊
夏季保健有一定的特殊性,糖尿病病友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具体细节,坚持规律用药,调整好起居饮食。这对保持血糖和病情的稳定。确保患者平安度夏大有帮助。    1.规律用药莫放松     由于夏季人们食欲欠佳、进食量少,户外活动增加、运动消耗增大,再加上夏天人体内对抗寒冷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的作用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患者的血糖水平往往较其他季节偏低。尽管如此,患者在夏天仍需坚持规律用药,切
期刊
病例    王刚(化名)58岁,到某医院就诊,确诊2型糖尿病。  医师开优降糖(格列本脲)服用。患者每天饭后服优降糖1片(2.5毫克),一天突发大汗淋漓,心慌手抖,几乎昏倒。病友告诉他,这可能是低血糖反应,当他赶到医院检查时,血糖却高达12.5mmol/L,张先生不认为这是低血糖反应,仍按原剂量服用。隔几天,当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时,病友当即用自己的血糖仪为王先生检测血糖,血糖却低达2.1mmol/L
期刊
在损害全球人类健康的五大疾病中,脑卒中、心脏卒中排名为第一位和第三位,脑卒中首次超过肿瘤。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政府及医学专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视日益增加。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心脑血管病变的三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作用明确,可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事件。但也并非人人均可服用阿司匹林,那么,如何合理、规范地使用阿司匹林呢?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规范使用    ①药物剂量:目前认为,针对我国适应
期刊
王强(化名),患2型糖尿病10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入院就诊时发现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并发症。在医生的建议下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低血糖频繁地发生,尤其是夜间。难受时自测血糖低于3.0mmol/L,餐后血糖也控制不佳。最后医生建议他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甘精胰岛素治疗,即在原来口服药基础上增加每日注射甘精胰岛素16单位,患者应用后低血糖症状明显改善,空腹及餐后血糖都在正常范围,糖
期刊
高虹(化名),退休教师,67岁,患糖尿病15年。3年前,因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采用诺和灵30R,一日两次注射,血糖控制尚可。但因诺和灵30R必须在早晚餐前30分钟注射,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使注射胰岛素成了一个“心病”,同时也造成血糖较大波动。一年前改用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于早晚餐时皮下注射,由于可以在餐时或进餐后立即注射,高女士感到方便多了,同时血糖控制
期刊
胰岛素制剂有很多种类,根据胰岛素作用起效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制剂可以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和超长效5种。    1.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中性胰岛素、人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万邦林R和甘舒霖R)都是短效的。    2.中效胰岛素:又称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英文缩写为NPH,是白色的混悬液。内含鱼精蛋白、短效胰岛素与锌离子,其中鱼精蛋白与胰岛素比例为1:1。
期刊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我国约28%~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出现和发展,并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两者是一种“致命”的联合。    糖尿病患者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压    一般人群血压≥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而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毫米汞柱即为血压升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如果收缩压在13
期刊
1996年对刘先生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有两件事情注定将永远改变他的生活。第一件是他再婚了,新娘比他小10岁,又漂亮又可爱;第二件事,他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虽然当时他没有当回事,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件“小事”却是之后命运改变的起源。  当他从轮椅上转过身来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他蓬勃的朝气,那一脸的笑容甚至可以用阳光来形容。医生介绍我们认识后就走了。他马上主动招呼我坐下,左手扎着针管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