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眼部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黄斑病变则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上形成,但又相对独立的一种病变。糖尿病患者对视网膜病变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黄斑病变。事实上,后者给视力带来的危害更加直接,更加凶险,希望广大病友重视这种病变。
什么是黄斑?
眼球本身是一个光学系统。当我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等),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是眼部感受光影与色彩的组织层,在视网膜后极部存在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称为黄斑。黄斑区无血管,因色素上皮细胞中含有较多色素,故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在黄斑区感觉强光和色觉的视锥细胞分布最集中,并且在中心凹处神经原的传递呈单线连接,因此,黄斑区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什么是糖尿病黄斑病变?
糖尿病黄斑病变是指黄斑水肿、渗出及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黄斑的侵犯,包括黄斑水肿、黄斑渗出、黄斑缺血等多种病变,黄斑水肿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黄斑病变?
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有三种学说:①糖尿病对全身微血管的损害在眼底也不例外,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后,异常微血管渗漏、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液体进入视网膜,同时视网膜色素上皮泵功能受到影响,减少了液体向外层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引流。②正常状态下,血管与组织间的流体静力压差保持平衡。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和静脉的流体静力压升高,水分由血管内渗入组织,引起水肿。③有些黄斑水肿是黄斑缺血所造成的,由于中心凹毛细血管丧失或黄斑外毛细血管无灌注所引起。此外脉络膜缺血也可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障碍,及血一视网膜外屏障破坏,从而造成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水肿。
影响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黄斑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并非完全一致,非增殖期或增殖期均可出现。临床观察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病程。长期糖尿病史是高危因素。②肾病。有研究证实,高蛋白尿可促使黄斑水肿形成。③神经病变。可能与糖尿病黄斑病变与神经病变有共同的微血管病变基础相关。④与脂质代谢的关系较为密切。长期高糖状态,各类血浆脂蛋白可发生不同程度糖化,清除减慢,促进脂质在微血管壁的沉积和渗漏,加重视网膜的渗出和水肿,加速眼底病变的发展。⑤高血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良好控制血糖、血压,有益于减少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生。
如何治疗糖尿病黄斑病变?
根据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明确黄斑病变的类型、视网膜增厚的位置与中心凹的距离、增厚的范围,是否有硬性渗出、囊样变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①光凝治疗:分为局部光凝和格栅光凝,其目的是减轻血管渗漏。②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适合未脱离的玻璃体及前膜造成的牵拉性黄斑水肿。③碳酸酐酶抑制剂:一般开始剂量是500毫克/日,持续至少1月观察疗效,根据情况减量,如果减量不当,会引起水肿反弹。应用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④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可以选择球后或玻璃体内注射,注入后者药效为3个月左右,要避免出现眼压增高、白内障、眼内炎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代谢、脂代谢、神经病变以及血压等全身状况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应及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和随访,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3~5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即应开始每年1次眼底检查,视力有变化者应增加检查次数。妊娠者病变进展迅速,应密切随诊。同时配合内科,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加强神经营养治疗,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控制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对于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唐袁媛)
什么是黄斑?
眼球本身是一个光学系统。当我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等),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是眼部感受光影与色彩的组织层,在视网膜后极部存在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称为黄斑。黄斑区无血管,因色素上皮细胞中含有较多色素,故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在黄斑区感觉强光和色觉的视锥细胞分布最集中,并且在中心凹处神经原的传递呈单线连接,因此,黄斑区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什么是糖尿病黄斑病变?
糖尿病黄斑病变是指黄斑水肿、渗出及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黄斑的侵犯,包括黄斑水肿、黄斑渗出、黄斑缺血等多种病变,黄斑水肿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黄斑病变?
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有三种学说:①糖尿病对全身微血管的损害在眼底也不例外,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后,异常微血管渗漏、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液体进入视网膜,同时视网膜色素上皮泵功能受到影响,减少了液体向外层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引流。②正常状态下,血管与组织间的流体静力压差保持平衡。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和静脉的流体静力压升高,水分由血管内渗入组织,引起水肿。③有些黄斑水肿是黄斑缺血所造成的,由于中心凹毛细血管丧失或黄斑外毛细血管无灌注所引起。此外脉络膜缺血也可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障碍,及血一视网膜外屏障破坏,从而造成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水肿。
影响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黄斑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并非完全一致,非增殖期或增殖期均可出现。临床观察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病程。长期糖尿病史是高危因素。②肾病。有研究证实,高蛋白尿可促使黄斑水肿形成。③神经病变。可能与糖尿病黄斑病变与神经病变有共同的微血管病变基础相关。④与脂质代谢的关系较为密切。长期高糖状态,各类血浆脂蛋白可发生不同程度糖化,清除减慢,促进脂质在微血管壁的沉积和渗漏,加重视网膜的渗出和水肿,加速眼底病变的发展。⑤高血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良好控制血糖、血压,有益于减少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生。
如何治疗糖尿病黄斑病变?
根据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明确黄斑病变的类型、视网膜增厚的位置与中心凹的距离、增厚的范围,是否有硬性渗出、囊样变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①光凝治疗:分为局部光凝和格栅光凝,其目的是减轻血管渗漏。②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适合未脱离的玻璃体及前膜造成的牵拉性黄斑水肿。③碳酸酐酶抑制剂:一般开始剂量是500毫克/日,持续至少1月观察疗效,根据情况减量,如果减量不当,会引起水肿反弹。应用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④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可以选择球后或玻璃体内注射,注入后者药效为3个月左右,要避免出现眼压增高、白内障、眼内炎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代谢、脂代谢、神经病变以及血压等全身状况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应及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和随访,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3~5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即应开始每年1次眼底检查,视力有变化者应增加检查次数。妊娠者病变进展迅速,应密切随诊。同时配合内科,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加强神经营养治疗,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控制糖尿病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对于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唐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