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走进生活 用于生活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nw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而今,教育者总在不断探索,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最优化?而作为地理教师的我,又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呢?现如今,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是说,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使学生明确我们的生活和地理密切相关。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有效性,从而拉近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樂学”。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何等重要。对于自我约束力不太强的中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兴趣问题,我们要想使学生成为地理课的乐之者,就要千方百计的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上下功夫。课堂乃小生活,生活乃大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接受地理。
  一、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地理,初一的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的引导其去提炼、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例如,由于学生对沙尘暴现象有切身体会,给学生放了一段“沙尘暴”的录像,当学生目睹天昏地暗,风沙肆虐的景象时,如临其境,感染力极强,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忧患意识,这时教师引用《还珠格格》里的一句歌词:“你是风儿,我是沙,风儿吹吹,沙儿飞飞。”学生都露出会心的微笑,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沙儿为什么飞,这种灾害是怎么形成的?”,随着悬念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正所谓“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学生只有怀着无比高昂的兴趣才能让知识的获得变得顺理成章。
  二、用于生活:地理处处有生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和判断力,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更是如此,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实践中学以致用。例如,进行“天气符号”的教学时,教师提示学生要想看懂天气预报图,必须认识天气符号,然后,教师出示天气符号,让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说出已知道哪些,其余的应如何识别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记住它们,再出示各种符号的图片,让学生任意组合天气情况,这样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内容之后再放录像(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去掉声音,让学生模仿播音员播报天气,这种形式同学们很有兴趣,争先恐后要当播音员,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当天的气象先生和气象小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然后要求学生回家和家人一起收看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并试着与播音员同时播报,或与家人比赛,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个体学生的活动产生整体学习的效果,让所有学生的身心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使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得以逐步形成和发展,其创造活动被充分调动起来。又如进行到“地图”一节,学生对图例、比例尺、指向标等要素的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活动:根据学到的知识,画出本校平面图。首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设计,然后每组派代表到前面讲解说明,教师进行鼓励,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小组。这样一来对所学知识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这强于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此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学有所用,以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意识,并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
  总之,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我们的教学过程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探索一条新的教学之路。在我们的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让他们的智慧之光随时在课堂中闪现。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可以让生活更美,生活可以让课堂更有魅力。只有达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学习。让地理走进生活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心理行为。合作,是共同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集体凝聚力的核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满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
期刊
当前许多课堂都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经常抱着一种“如果我不讲,他们就不会”的心理,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在“第十届上海中青年语文教师论坛”上,于漪老师就提出,学生的学习经历不仅是语文知识的获得,还应包括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经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前的拓展学习资料时,有一个来自学生的,与课文的亮点,重点紧密关联的核心问题。
期刊
【内容摘要】从最近几年海南省高考学生的作文得分情况来看,学生作文普遍得分不高,这说明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提升。由于现在的写作评价方法单一,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打分和评语,这不利于学生对自我写作能力的认识和反思,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的习惯。本文针对如何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利用“三维”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成绩的提升,同时利用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并激励学生。使得评价过程重师
期刊
【摘 要】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通过自身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是通过亲自“做”的活动而产生的学习,让学习者在活动体验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获得有关自己、他人和环境的新的感受和认识。教师应让每个幼儿亲自参与体验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而形成学习,给他们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幼儿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现代
期刊
一、唤起家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亲子活动作为一个新型的家园沟通平台,给了孩子一个在家长、老师面前表现自我,施展个人才艺的机会;给了家长更加了解、贴近自己的孩子的机会;给了老师得到更多与家长充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如今我们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提高,他们懂得应
期刊
教材分析: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很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都需要用角来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平面图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
期刊
【内容摘要】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咸水歌”是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府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后乐园街小学校园传承广府民间音乐咸水歌的研究与实践为例,从“咸水歌”校园传承的特点、重点以及今后工作的思考等方面,说明广泛开展校园传承广府民间音乐咸水歌活动,对提高小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知,提升文化自信、增进民族自信及爱国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
期刊
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注意力时间短,因此教师提供的画具应多样,绘画形式,绘画内容要多变,简单易学才能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而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的水彩画,吹画,棉签画,手指点画,添笔画,捏泥,折纸,粘贴画等不同形式的美术课,都是初学画的孩子所喜爱的,刚入园的幼儿虽不会画画,但喜欢看五颜六色的画,在老师的引导
期刊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最为关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简言之就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习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能自主地、主动地谋求解决,能有规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处理问题,并能适宜地、合理地、有效地解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在145万字以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显得十分疲软无力,教师不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促进课内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阅读方法 培养兴趣 体验乐趣  一、得法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