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冷链物流及其发展现状简介
冷链物流是专业性较强的低温物流系统,伴随我国制冷技术、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冷链物流逐渐兴起。冷链物流基于制冷、冷藏、保鲜技术,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物流商品,并进行运送,从而达到运送的目的。综合分析,冷链物流具有极高的技术性,科技含量高,因此有利于降低运送过程中温度对物流产品的影响,减少腐败可能,降低损耗,从而保证了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
目前,冷链物流在我国主要用于生鲜、海产品等的运送,尤其是反季节、跨区域的生鲜产品运输,从而帮助生鲜产地发展经济,也能够及时将生鲜产品运送到需要地区,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作为农产品大国,我国生鲜产品丰富,尤其是很多地方有特色生鲜产品,如果能夠通过冷链物流及时运送出去,则一方面能够拉动生鲜产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生鲜所需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也不断出台措施,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面临仓储、运输、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有很多问题有待改进。基于此,有必要探讨冷链物流发展路径,以降低冷链物流成本,保障冷链物流的质量,推动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二、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探析—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一)福建省南平市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总量不足。截止2016年底,福建省南平市现有冷库总容量约为18.65万吨,其中:低温冷库14.63万吨,高温冷库4.02万吨。且85%以上都是生产性冷库,租赁型冷库不到15%。完全不能满足南平市生鲜农产品和冷冻冷藏食品的冷链流通要求,南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2.冷链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福建省南平市当前冷链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用于贮藏冷冻鸡肉的低温冷库多、果蔬类保鲜冷库少;低温冷库多、高温冷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贮藏型冷库多、租赁型冷库少。而建在食用农产品主要产区的产地预冷库和冷藏库则少之又少,在技术要求更高的农产品冷藏保鲜方面,则大大落后于省内和国内的先进地区。
3.冷链系统不完善,断链环节多 。南平市冷链系统建设最多的是冷库建设,其他环节相对薄弱,综合衔接与配套有待改善。一是产品源头的产地预冷几乎空白,对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影响较大;二是冷藏运输环节不配套(冷藏运力不足、操作不规范),不能完全满足南平市生鲜果蔬产品的低温运输要求(目前南平主要的冷链运输企业是保证圣农集团公司自产产品全程冷链的福建恒冰物流有限公司);三是冷藏货物的装卸和进出冷库过程未持续制冷控温,容易造成产品因温度波动过大而质量下降。
4.冷藏保鲜技术和技术人员的支撑严重不配套 。近年来,南平市乃至福建省对企业的冷藏保鲜技术支持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几乎没有,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企业的规范运行和良性发展。南平市对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相关部门也不太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对冷藏保鲜技术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及保障市场的有效均衡供应方面所起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5.冷链设施的分布极不平衡。按冷库总量算,主要集中在光泽县、建瓯市和邵武市。而冷藏运输车辆则主要集中在光泽县。其余县(区、市)相当之少。
6.政府监管引导力度不够。南平市冷链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政策性支持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应用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冷冻、冷藏食品物流市场依旧呈现出比较混乱的状态。投资者看到投资冷库有利可图,就根据自身投资实力和资金持有量盲目建设中小型冷库,农产品冷链流通技术缺乏,且管理不到位和操作不规范,导致冷库闲置或冷藏冷冻过程中农产品品质失去竞争力,造成很大的投资浪费,社会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福建省南平市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鲜活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物流已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需求。海西对接内陆腹地的战略通道与交通枢纽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大大有利于南平市经济和物流业的发展,但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原因包括源头地位认识不足、基础投入支撑乏力、标准规范引导缺位、特色产品综合价值不高等,可将南平市区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作为计划重点项目,选择规模化特色基地、农业产业化县市区规划布局,制订出台与国家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
(三)福建省南平市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探析
1.精准施策,整合资源,推动冷链物流体系集约化。
(1)加大政策扶持。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冷链物流加快发展的通知》(闽政办〔2017〕134号),结合我市实际,从用地、设施、融资、税费、服务、监管六方面入手,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与配套措施。将冷库列入设施农业项目,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物流企业自建或联建大中型恒温冷库,鼓励农产品原产地和部分田头市场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参照智能温控大棚补助标准给予补助。开辟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初加工的冷鲜运输车辆免征通行费。
(2)拓宽融资渠道。冷库房建设和购买专用冷藏车、货架及精密检测仪器等设备的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报期长,一般物流企业难以承受。建议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用于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要予以优先支持,贷款利率浮动幅度适当从优;建议政府通过创新基金、财政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产业基金参股或入股建设共享冷链平台,扶持一批代表性物流企业,促进其做大做强。
(3)壮大人才队伍。帮助搭建冷链物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的平台,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多渠道建立冷链物流培训和实验基地。加强与各地专业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冷链物流人才交流,引进专业人才。把冷链物流人员培训列入年度“三农”培训计划,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2.统筹布局,共建共享,推动冷链物流配送信息化。
(1)建设冷链物流生态圈。统筹现有冷链资源,按照“数据上一个中心、物理上星罗棋布”的原则,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绿色食品冷链生态圈,让现有单一的冷冻储藏向“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冷链物流转变。依托武夷新区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以此为中心辐射光泽冷链物流园、建瓯海西蔬果交易中心、武夷山茶叶交易中心、顺昌海鲜菇产品集中冷藏仓贮中心等在建重点物流项目,采取“金线串珍珠”方式,把分散在各个企业及流通环节上的冷链物流资源联通起来。
(2)加速物流信息平台化。依托智慧南平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开发独立的绿色食品上线城市平台APP,将全程冷链供应及ERP系统全程导入,实现基地·配送·消费居民等多场景全过程的管控。引导全市重点物流企业将仓储、展示、服务和物流配送等数据信息导入链接,鼓励企业加快各种新型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运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物流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3.制定标准,加强监管,推动冷链物流作业规范化。
(1)建立监管机制。构建一个层级分明、标准统一、协调有序、覆盖全市的食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冷链物流环节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强制退市制度、召回制度及预警制度,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无缝隙监管,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2)完善技术标准。适应新形势下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修订一套统一、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作业流程、检验货制度以及低温对接要求,明确食品储藏、运输的温湿度、期限,确保绿色食品的安全性和新鲜度。
(3)推动抱团发展。绿色食品冷链物流涉及前端的种植、加工,中间的仓储、运输,终端的零售、配送,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可以相互参股、渗透,需要行业协会抱团合作。建议由冷链物流产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行业协会,共同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推动抱团健康稳步发展。
4.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推动冷链物流发展规模化。
(1)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其首要目的是保障食用农产品和冷加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所以它的服务对象非常明确。因此,发展多大规模的冷链物流产业,其依据就是当地有多大量的食用农产品和冷加工食品需要流进和流出。而放在全省和全国的布局里,本区域是否具有成为省内连接省内外冷链物流产品转运中心的优势。这些都是在规划布局时考虑的重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南平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才会有利于南平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南平市农村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助一臂之力。
南平市的冷链物流产业布局应突出一个中心两个翼和多点分布的思路。一个中心即以建瓯为中心冷链物流园区;两个翼即以建阳和顺昌作为支撑建瓯中心冷链物流园区的两个翼,其余各县作为点的布局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南平食用农产品和冷加工食品的大进大出,有利于促进南平的经济发展。
(2)做好冷库布局规划。除以上规划的一个中心和二个翼外,其余各县(区、市)重点应以发展农村小型冷库和县城中心冷库为主,以点带面,根据各县(区、市)的农产品资源及人口规模,做好对南平市各县(区、市)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规划。
例如,南平市延平区现有长富集团和大乘乳业的牛奶保鲜库,这些冷库均为生产性冷库,是为生产配套而建设,这些冷库的扩建应由企业根据生产需要自主决定,不受政府规划限制,但在冷库建设和冷藏车购置之前应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备,并享受省政府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资金补助;邵武是个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县级市,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不是邵武的重点考虑方向,冷链设施只要能满足当地食用农产品和冷冻冷藏食品的贸易即可。目前邵武市的低温冷库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冷藏保鲜库(高温冷库)需要再建50000立方米左右,才能满足邵武果蔬(含食用菌)产品的种植和贸易发展需求;武夷山作为一个旅游区,武夷山市必须建设相对集中的冷链设施,冷藏库的总规模应不少于50000吨,其余应建设冷藏保鲜库(即高温冷库,库温≥-5℃),冷库建设地点和建设用地应由武夷山市在统筹规划中给予重点考虑。
(3)重点发展第三方冷藏运输企业。除了以上的冷库设施建设外,还要重点发展第三方冷藏运输企业,目前南平市除了圣农集团的福建恒冰物流公司和长富公司的冷藏运输规模较大外,其余都是一些个体户经营的小型冷藏车,完全不能满足南平市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建瓯冷链物流园区需要引入投资商投资建设一个第三方冷藏运输公司,该公司必须配套有大中小型冷藏运输车和冷藏配送车辆。初始配套50辆冷藏车,以后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来增加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的数量和车型。
(4)引入新技术用于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组成,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由于信息量大、操作复杂等原因使得传统冷链物流在各个环节、上下游企业缺乏配套衔接,造成了整个冷链过程的效率低下。RFID 技术、无线传感器的应用,实现了冷链物流中加工、配送、仓储、拣选、销售等过程无缝衔接,帮助企业及时、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优化各个业务流程,缩短运作时间,合理按安排库存等;GPS、GIS 系统的应用,优化配送路径,实时定位车辆位置、对车辆进行管理等,一系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明显的改善了企业运营效率。
三、结语
发展冷链物流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编织保障食品安全的冷链流通网络,减少生鲜食用农产品和冷冻冷藏食品的腐败变质以及减少干制农产品的品质下降。本文结合福建省南平市的发展实例,分析其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冷链发展路径,南平市是农业大市,也是农产品生产大市,农产品資源十分丰富,期望通过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切实最大发挥南平绿色生态产品优势,服务绿色发展大局,促进南平市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者单位为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水南街道办事处)
冷链物流是专业性较强的低温物流系统,伴随我国制冷技术、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冷链物流逐渐兴起。冷链物流基于制冷、冷藏、保鲜技术,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物流商品,并进行运送,从而达到运送的目的。综合分析,冷链物流具有极高的技术性,科技含量高,因此有利于降低运送过程中温度对物流产品的影响,减少腐败可能,降低损耗,从而保证了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
目前,冷链物流在我国主要用于生鲜、海产品等的运送,尤其是反季节、跨区域的生鲜产品运输,从而帮助生鲜产地发展经济,也能够及时将生鲜产品运送到需要地区,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作为农产品大国,我国生鲜产品丰富,尤其是很多地方有特色生鲜产品,如果能夠通过冷链物流及时运送出去,则一方面能够拉动生鲜产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生鲜所需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也不断出台措施,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面临仓储、运输、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有很多问题有待改进。基于此,有必要探讨冷链物流发展路径,以降低冷链物流成本,保障冷链物流的质量,推动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二、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探析—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一)福建省南平市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总量不足。截止2016年底,福建省南平市现有冷库总容量约为18.65万吨,其中:低温冷库14.63万吨,高温冷库4.02万吨。且85%以上都是生产性冷库,租赁型冷库不到15%。完全不能满足南平市生鲜农产品和冷冻冷藏食品的冷链流通要求,南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2.冷链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福建省南平市当前冷链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用于贮藏冷冻鸡肉的低温冷库多、果蔬类保鲜冷库少;低温冷库多、高温冷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贮藏型冷库多、租赁型冷库少。而建在食用农产品主要产区的产地预冷库和冷藏库则少之又少,在技术要求更高的农产品冷藏保鲜方面,则大大落后于省内和国内的先进地区。
3.冷链系统不完善,断链环节多 。南平市冷链系统建设最多的是冷库建设,其他环节相对薄弱,综合衔接与配套有待改善。一是产品源头的产地预冷几乎空白,对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影响较大;二是冷藏运输环节不配套(冷藏运力不足、操作不规范),不能完全满足南平市生鲜果蔬产品的低温运输要求(目前南平主要的冷链运输企业是保证圣农集团公司自产产品全程冷链的福建恒冰物流有限公司);三是冷藏货物的装卸和进出冷库过程未持续制冷控温,容易造成产品因温度波动过大而质量下降。
4.冷藏保鲜技术和技术人员的支撑严重不配套 。近年来,南平市乃至福建省对企业的冷藏保鲜技术支持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几乎没有,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企业的规范运行和良性发展。南平市对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相关部门也不太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对冷藏保鲜技术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及保障市场的有效均衡供应方面所起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5.冷链设施的分布极不平衡。按冷库总量算,主要集中在光泽县、建瓯市和邵武市。而冷藏运输车辆则主要集中在光泽县。其余县(区、市)相当之少。
6.政府监管引导力度不够。南平市冷链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政策性支持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应用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冷冻、冷藏食品物流市场依旧呈现出比较混乱的状态。投资者看到投资冷库有利可图,就根据自身投资实力和资金持有量盲目建设中小型冷库,农产品冷链流通技术缺乏,且管理不到位和操作不规范,导致冷库闲置或冷藏冷冻过程中农产品品质失去竞争力,造成很大的投资浪费,社会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福建省南平市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鲜活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物流已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需求。海西对接内陆腹地的战略通道与交通枢纽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大大有利于南平市经济和物流业的发展,但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原因包括源头地位认识不足、基础投入支撑乏力、标准规范引导缺位、特色产品综合价值不高等,可将南平市区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作为计划重点项目,选择规模化特色基地、农业产业化县市区规划布局,制订出台与国家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
(三)福建省南平市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探析
1.精准施策,整合资源,推动冷链物流体系集约化。
(1)加大政策扶持。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冷链物流加快发展的通知》(闽政办〔2017〕134号),结合我市实际,从用地、设施、融资、税费、服务、监管六方面入手,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与配套措施。将冷库列入设施农业项目,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物流企业自建或联建大中型恒温冷库,鼓励农产品原产地和部分田头市场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参照智能温控大棚补助标准给予补助。开辟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初加工的冷鲜运输车辆免征通行费。
(2)拓宽融资渠道。冷库房建设和购买专用冷藏车、货架及精密检测仪器等设备的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报期长,一般物流企业难以承受。建议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用于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要予以优先支持,贷款利率浮动幅度适当从优;建议政府通过创新基金、财政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产业基金参股或入股建设共享冷链平台,扶持一批代表性物流企业,促进其做大做强。
(3)壮大人才队伍。帮助搭建冷链物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的平台,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多渠道建立冷链物流培训和实验基地。加强与各地专业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冷链物流人才交流,引进专业人才。把冷链物流人员培训列入年度“三农”培训计划,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2.统筹布局,共建共享,推动冷链物流配送信息化。
(1)建设冷链物流生态圈。统筹现有冷链资源,按照“数据上一个中心、物理上星罗棋布”的原则,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绿色食品冷链生态圈,让现有单一的冷冻储藏向“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冷链物流转变。依托武夷新区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以此为中心辐射光泽冷链物流园、建瓯海西蔬果交易中心、武夷山茶叶交易中心、顺昌海鲜菇产品集中冷藏仓贮中心等在建重点物流项目,采取“金线串珍珠”方式,把分散在各个企业及流通环节上的冷链物流资源联通起来。
(2)加速物流信息平台化。依托智慧南平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开发独立的绿色食品上线城市平台APP,将全程冷链供应及ERP系统全程导入,实现基地·配送·消费居民等多场景全过程的管控。引导全市重点物流企业将仓储、展示、服务和物流配送等数据信息导入链接,鼓励企业加快各种新型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运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物流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3.制定标准,加强监管,推动冷链物流作业规范化。
(1)建立监管机制。构建一个层级分明、标准统一、协调有序、覆盖全市的食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冷链物流环节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强制退市制度、召回制度及预警制度,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无缝隙监管,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2)完善技术标准。适应新形势下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修订一套统一、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作业流程、检验货制度以及低温对接要求,明确食品储藏、运输的温湿度、期限,确保绿色食品的安全性和新鲜度。
(3)推动抱团发展。绿色食品冷链物流涉及前端的种植、加工,中间的仓储、运输,终端的零售、配送,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可以相互参股、渗透,需要行业协会抱团合作。建议由冷链物流产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行业协会,共同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推动抱团健康稳步发展。
4.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推动冷链物流发展规模化。
(1)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其首要目的是保障食用农产品和冷加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所以它的服务对象非常明确。因此,发展多大规模的冷链物流产业,其依据就是当地有多大量的食用农产品和冷加工食品需要流进和流出。而放在全省和全国的布局里,本区域是否具有成为省内连接省内外冷链物流产品转运中心的优势。这些都是在规划布局时考虑的重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南平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才会有利于南平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南平市农村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助一臂之力。
南平市的冷链物流产业布局应突出一个中心两个翼和多点分布的思路。一个中心即以建瓯为中心冷链物流园区;两个翼即以建阳和顺昌作为支撑建瓯中心冷链物流园区的两个翼,其余各县作为点的布局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南平食用农产品和冷加工食品的大进大出,有利于促进南平的经济发展。
(2)做好冷库布局规划。除以上规划的一个中心和二个翼外,其余各县(区、市)重点应以发展农村小型冷库和县城中心冷库为主,以点带面,根据各县(区、市)的农产品资源及人口规模,做好对南平市各县(区、市)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规划。
例如,南平市延平区现有长富集团和大乘乳业的牛奶保鲜库,这些冷库均为生产性冷库,是为生产配套而建设,这些冷库的扩建应由企业根据生产需要自主决定,不受政府规划限制,但在冷库建设和冷藏车购置之前应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备,并享受省政府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资金补助;邵武是个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县级市,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不是邵武的重点考虑方向,冷链设施只要能满足当地食用农产品和冷冻冷藏食品的贸易即可。目前邵武市的低温冷库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冷藏保鲜库(高温冷库)需要再建50000立方米左右,才能满足邵武果蔬(含食用菌)产品的种植和贸易发展需求;武夷山作为一个旅游区,武夷山市必须建设相对集中的冷链设施,冷藏库的总规模应不少于50000吨,其余应建设冷藏保鲜库(即高温冷库,库温≥-5℃),冷库建设地点和建设用地应由武夷山市在统筹规划中给予重点考虑。
(3)重点发展第三方冷藏运输企业。除了以上的冷库设施建设外,还要重点发展第三方冷藏运输企业,目前南平市除了圣农集团的福建恒冰物流公司和长富公司的冷藏运输规模较大外,其余都是一些个体户经营的小型冷藏车,完全不能满足南平市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建瓯冷链物流园区需要引入投资商投资建设一个第三方冷藏运输公司,该公司必须配套有大中小型冷藏运输车和冷藏配送车辆。初始配套50辆冷藏车,以后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来增加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的数量和车型。
(4)引入新技术用于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组成,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由于信息量大、操作复杂等原因使得传统冷链物流在各个环节、上下游企业缺乏配套衔接,造成了整个冷链过程的效率低下。RFID 技术、无线传感器的应用,实现了冷链物流中加工、配送、仓储、拣选、销售等过程无缝衔接,帮助企业及时、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优化各个业务流程,缩短运作时间,合理按安排库存等;GPS、GIS 系统的应用,优化配送路径,实时定位车辆位置、对车辆进行管理等,一系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明显的改善了企业运营效率。
三、结语
发展冷链物流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编织保障食品安全的冷链流通网络,减少生鲜食用农产品和冷冻冷藏食品的腐败变质以及减少干制农产品的品质下降。本文结合福建省南平市的发展实例,分析其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冷链发展路径,南平市是农业大市,也是农产品生产大市,农产品資源十分丰富,期望通过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切实最大发挥南平绿色生态产品优势,服务绿色发展大局,促进南平市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者单位为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水南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