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进步,出现非常多的区域开发工程,包含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经济开发区等区域开发工程。目前人们经济行为已经从单个工程扩展至区域范围进行开发,而这些建设开发工程对于环境方面不只是局部且小范围的影响,对整个流域造成污染,引发了地区性还甚至全球性污染问题。所以,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对象通过单个工程然后到地区范围,区域性环境影响的评估就是这样产生的。
一、区域性环评特征
依照《开发区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中了解到,区域性环评与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环境保护的规划以及环境功能的划分有效结合,从地区发展的污染防治、污染物控制、土地规划利用、产业布局、性质以及规模等监督对区域性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主要的任务不但是对未来区域建设工程的资源、结构以及布局的科学配置进行分析,而且要提出不会对区域性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改良方案以及防治措施,进而为环境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环评通常有下列特征。
(一)规模性特征。区域环评通常指的是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经济开发区等地区开发工程环评工作,有一定的规模性,这就会对四周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二)开发区工程的不确定性。区域环评通常是指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环节进行介入,只具备开发特性,但是入区工程,污染源类型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等都有不确定性。
(三)对四周产生较大影响。因为地区开发的占地面积非常大,这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群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比如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搬迁以及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四)重视生态与区域控制。区域环评中将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保证有条件性的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化控制以及治理。
二、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之间的差异
(一)偏重点差异。区域环评工作的偏重点是研究明确开发区内部的环境容量,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污染物排放量的管控方案。但是规划环评偏重点是针对于所有方面的规划方案,对环境保护的措施方法进行拟定,明确环境评估的可行性方案。
(二)评估对象的差异。环评工作中的评估对象和政策针对性紧密相关,规划评估对象较为宏观, 但是区域性环评工作对象主要是各种开发建设项目,比如工业园的建设等等,非常详细且有针对性。
(三)公众参与对象差异。区域性环评工作中公众参与对象是指可能会被开发区的建设行为影响到、重视开发区建设的个人以及群体,其中规划环评工作强调的是多层次人员,主要包含相关部门、公众以及专家的参与。
(四)最终的提交文件差异。区域环评通常都要制定相关的环境影响报告文件。然而规划环评有所差异,其文件为,土地利用相关规划,流域以及地区性建设,规划制定施行之后环境影响的相关说明。
从上述了解到,规划环评与区域环评属于不同种类的两种环评工作,我国的环评工作是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而从实际的应用方面来说,这两种评估工作分别是针对不同对象,不可以相互代替的。
三、区域性环评的发展问题介绍
(一)环评介入的时间比较晚。实际工作过程中,区域性环评的介入时间绝大部分是制定可行性报告以后才进行的,这就使区域性环评的作用减弱,只可以对布局调节以及污染控制提出方法建议,而其中最为重要的项目否决权不能真正行使。
(二)不考慮地区环境的承载力。现今国家处在资源匮乏时期,工程建设需要考虑到区域环境的保持工作,现今各个区域工程建设首要考虑的却是经济收益,对防护对策没有引起重视,这种以环境为代价提高区域GDP的行为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四、区域环评工作建议
(一)加强早期的介入。实际进行工作之时,需要尽早的把区域环评列入到区域性开发建设之中,让区域环评变成区域决策开发的根据,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且对其进行合理调整,进而制定出保证区域性良性循环,完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方案。
(二)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考虑区域环境的承载力。区域性环评不单单是对评估内容以及范围扩展,并且需要包括地区协调发展思想,要与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以及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结合考虑,要从地区层面对环境承载力进行考虑。区域环评工作应当首先对发展的合理性、可能性以及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考虑,之后才是进行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融入绿色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结语
尽管现今我国的区域环评处于起步时期,主要停留于理论分析阶段,属于环评工作的低层次阶段,然而区域环评一定程度上已经克服过去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缺陷,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未来需要在地区环境影响评估基础上强化实践理论之间的联系,要使地区环境影响评估能够更好为建设工程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根据。( 1.身份证号码:411221197701126514;2.身份证号码:410102198008311518)
一、区域性环评特征
依照《开发区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中了解到,区域性环评与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环境保护的规划以及环境功能的划分有效结合,从地区发展的污染防治、污染物控制、土地规划利用、产业布局、性质以及规模等监督对区域性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主要的任务不但是对未来区域建设工程的资源、结构以及布局的科学配置进行分析,而且要提出不会对区域性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改良方案以及防治措施,进而为环境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环评通常有下列特征。
(一)规模性特征。区域环评通常指的是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经济开发区等地区开发工程环评工作,有一定的规模性,这就会对四周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二)开发区工程的不确定性。区域环评通常是指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环节进行介入,只具备开发特性,但是入区工程,污染源类型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等都有不确定性。
(三)对四周产生较大影响。因为地区开发的占地面积非常大,这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群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比如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搬迁以及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四)重视生态与区域控制。区域环评中将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保证有条件性的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化控制以及治理。
二、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之间的差异
(一)偏重点差异。区域环评工作的偏重点是研究明确开发区内部的环境容量,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污染物排放量的管控方案。但是规划环评偏重点是针对于所有方面的规划方案,对环境保护的措施方法进行拟定,明确环境评估的可行性方案。
(二)评估对象的差异。环评工作中的评估对象和政策针对性紧密相关,规划评估对象较为宏观, 但是区域性环评工作对象主要是各种开发建设项目,比如工业园的建设等等,非常详细且有针对性。
(三)公众参与对象差异。区域性环评工作中公众参与对象是指可能会被开发区的建设行为影响到、重视开发区建设的个人以及群体,其中规划环评工作强调的是多层次人员,主要包含相关部门、公众以及专家的参与。
(四)最终的提交文件差异。区域环评通常都要制定相关的环境影响报告文件。然而规划环评有所差异,其文件为,土地利用相关规划,流域以及地区性建设,规划制定施行之后环境影响的相关说明。
从上述了解到,规划环评与区域环评属于不同种类的两种环评工作,我国的环评工作是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而从实际的应用方面来说,这两种评估工作分别是针对不同对象,不可以相互代替的。
三、区域性环评的发展问题介绍
(一)环评介入的时间比较晚。实际工作过程中,区域性环评的介入时间绝大部分是制定可行性报告以后才进行的,这就使区域性环评的作用减弱,只可以对布局调节以及污染控制提出方法建议,而其中最为重要的项目否决权不能真正行使。
(二)不考慮地区环境的承载力。现今国家处在资源匮乏时期,工程建设需要考虑到区域环境的保持工作,现今各个区域工程建设首要考虑的却是经济收益,对防护对策没有引起重视,这种以环境为代价提高区域GDP的行为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四、区域环评工作建议
(一)加强早期的介入。实际进行工作之时,需要尽早的把区域环评列入到区域性开发建设之中,让区域环评变成区域决策开发的根据,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且对其进行合理调整,进而制定出保证区域性良性循环,完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方案。
(二)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考虑区域环境的承载力。区域性环评不单单是对评估内容以及范围扩展,并且需要包括地区协调发展思想,要与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以及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结合考虑,要从地区层面对环境承载力进行考虑。区域环评工作应当首先对发展的合理性、可能性以及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考虑,之后才是进行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融入绿色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结语
尽管现今我国的区域环评处于起步时期,主要停留于理论分析阶段,属于环评工作的低层次阶段,然而区域环评一定程度上已经克服过去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缺陷,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未来需要在地区环境影响评估基础上强化实践理论之间的联系,要使地区环境影响评估能够更好为建设工程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根据。( 1.身份证号码:411221197701126514;2.身份证号码:4101021980083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