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大批来自世界各地著名的跨国公司巨头云集上海,一张直径10多米的巨形圆桌,集聚了国际经济巨头的智慧。
从纽约到维也纳到巴黎到伦敦,20世纪的城市历史由美国和欧洲书写。在巨头们的眼中,21世纪城市历史的书写者换成了亚洲。上海则是其中当仁不止的主角。
前不久,第1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香格里拉大酒店开幕。30多位市长国际智囊团成员围坐在圆桌边,就“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主题交换真知灼见。
GDP1万亿让世界瞪大眼睛
2006年,上海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4万家“外字号”企业、185家外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在第1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上海市长韩正作题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提升上海城市创新能力》报告,韩市长热情地告诉参加会议的海内外朋友:上海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海将更加注重质量、结构和效益。
来自五湖四海的与会者问,上海今后的外资政策会不会改变?韩市长回答,上海对外开放的方针不改变,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上海要进一步鼓励外资参与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参与上海城市创新体系的建设,特别是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入驻上海。
世界,瞪大了眼睛,注视着中国,注视着上海。因为中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因为上海2006年的生产总值突破了1万亿!
跨国企业掌门人为创新献计献策
每年的“咨询会议”,最大的一个亮点是什么?第一,市长提问;第二,企业家现场回答。
创建创新型城市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在推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政府怎样努力?一连串有关“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问题,是上海市政府团队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出席第1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33位跨国企业掌门人,都是有备而来的。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进展,基本建成了较为健全的金融体系。如何进一步发挥创新作用?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总裁北山祯介认为,要进一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创新是不可或缺的。而政府首先要提供创新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必须像交通、电信网络那样,使交易结算和清算效率极大地提高。
德意志银行执行委员会主席艾克曼提出,金融行业归根到底是“人”的行业,所以上海吸引人才非常关键。此外,金融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业,需要有法律顾问,需要有市场营销顾问,所以必须给金融行业提供相配套的行业。
上海在鼓励国有大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还鼓励大量充满活力的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发展,并吸引外资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框架下,如何促进不同主体、不同类别的创新有机地结合,并以此不断提升上海的综合创新能力?
美国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认为,无论足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中小型创新企业,不必把各自的创新分割开,最好可以把它们设在一起,层层沟通,让每一层都充满活力。
上海提出了15年发展计划,重点架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作为大企业的领导人,如何建立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渠道?政府为此怎样努力?
瑞士诺华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认为,政府应当制订相应的规定,鼓励企业界与学术界在技术方面合作,但不应当干涉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创新合作。
美国普华永道公司首席执行官迪皮爱萨说,虽然普华永道是大公司,但公司内部是由各个单元组成的,这些业务部门按照小企业的模式进行创新。政府领导必须要认识、要了解这种商业运作的本质,并研究大公司中的小业务部门。
上海在2010年要举办世博会,目前为止已经有9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但还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在创新方面,“咨询会议”对办好2010年的世博会提出了哪些新建议和新想法?
德国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菲德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要让来客看到世博会本身,而且要看到上海这座城市在过去十几年,甚至未来几年的根本变化,更重要的是要让观众看到世博会举办期间有哪些创新。
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往往会形成社会就业状况不够理想。政府在推动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怎样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社会就业结合起来?
英国汇丰集团董事长葛霖说,伦敦在20世纪70年代有很多就业机会,提供了很多岗位,但现在技术发展很快,很多职业机会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又有很多新工作替代了原先的工作,特别是金融业,有许多新的就业机会、新的就业种类被创造出来。
创新型城市建设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立足国际经验的角度,如何增强上海各类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
瑞士罗氏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沫建议,要用创造性思维建立一些伙伴关系,也可以由政府发起把国际企业和本地企业联系起来。比如说国外的大学和内地的企业一起合作,做一些调研工作。
瑞典银瑞达集团董事长沃伦伯格提出,鼓励人才流入是很重要的环节,上海还可以在人才方面加快步伐。
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海的商务成本逐步提高。在商务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上海如何才能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继续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葛霖表示,随着城市越来越繁华,上海已经不是低成本的投资环境了,所以更加要确保服务高质量。领导阶层与服务的使用阶层要保持沟通联系,这样就会知道如何满足企业家的需求。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如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创新文化,包括构建企业文化、培育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
英国WPP传播集团首席执行官苏铭天认为,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失去上海文化的特征,如果失去这一点将是非常可悲的。上海究竟代表着什么?未来又会代表什么?上海要清楚自身的定位。
世界,正在融入上海的创新大潮
作为“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老朋友,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对上海的创新发展表达了充分的信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不仅能让上海在创新领域走在全球最前沿,也使上海汽车产业在将新技术转入商业化运营方面能够领跑世界。”
就在第1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开幕前后的48小时内,国际企业家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他们已经融入了上海的创新大潮。
瓦格纳透露,他为本届会议带来一件特别“礼物”-全球瞩目的Sequel氢燃料电池车将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公路上跑一圈。该车一次加氢可连续行驶480公里,从起步到时速100公里加速只需10秒,是全球第一辆能连续长距离行驶且性能出色的燃料电池车。该车目前已可实现批量生产。
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咨询会议之前刚刚举行了华东地区总部奠基仪式,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菲德博士宣布,西门子计划在上海建立创新学院,目前所有业务部门已进入中国。而上海,也已成为西门子在德国之外最大的分支机构所在地。
瑞士诺华宣布在张江建生物医学研发中心,普华永道CEO宣布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培育一流专业人才……金秋十月,硕果累累。第1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为上海的再次迅跑铆足了劲。
与会企业家妙语摘录
日本东公司冈村正:20世纪是技术革命直接导致创新21世纪的创新则需要通过技术革新和IQ加以实现。
英国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葛霖: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融资,中国国内的银行应对他们更“宽容”些。
比利时贝卡尔特公司狄镐夫:缺乏回报就是扼杀投资控制成本的方法之一就是创新政策。
英国WPP集团苏铭天:吸引创新+文化保护=活力上海。
美国国际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苏利文:“产学研”结合的四大关键词
消费者,学术界、企业界、政府
瑞士诺集团CEO魏思乐:希望上海有成为最清洁城市的野心,并且在小学实施强制性教育来保护环境。这是我们目前最迫切的议题。
德国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菲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选择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我们十分期待上海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的城市问题。
法国阿尔卡特公司罗睿哲:上上海是一个学术界的发动机。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瓦格纳:有效推动技术进步的政策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而不是背离市场的需求。
瑞士罗氏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沫:金钱可以令我们获得知识,知识可以为我们带来创新,而创新本身也可以再次带来金钱。
法国苏伊士集团肖萨德:对政府来说,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基础科学的研究、应用科学的研究,并且促进公司合作,进行技术转让。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杨烈国:政府如何实现资本的集聚?第一是人力资源,第二是智力资本,第三是工业资本。
从纽约到维也纳到巴黎到伦敦,20世纪的城市历史由美国和欧洲书写。在巨头们的眼中,21世纪城市历史的书写者换成了亚洲。上海则是其中当仁不止的主角。
前不久,第1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香格里拉大酒店开幕。30多位市长国际智囊团成员围坐在圆桌边,就“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主题交换真知灼见。
GDP1万亿让世界瞪大眼睛
2006年,上海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4万家“外字号”企业、185家外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在第1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上海市长韩正作题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提升上海城市创新能力》报告,韩市长热情地告诉参加会议的海内外朋友:上海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海将更加注重质量、结构和效益。
来自五湖四海的与会者问,上海今后的外资政策会不会改变?韩市长回答,上海对外开放的方针不改变,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上海要进一步鼓励外资参与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参与上海城市创新体系的建设,特别是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入驻上海。
世界,瞪大了眼睛,注视着中国,注视着上海。因为中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因为上海2006年的生产总值突破了1万亿!
跨国企业掌门人为创新献计献策
每年的“咨询会议”,最大的一个亮点是什么?第一,市长提问;第二,企业家现场回答。
创建创新型城市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在推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政府怎样努力?一连串有关“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问题,是上海市政府团队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出席第1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33位跨国企业掌门人,都是有备而来的。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进展,基本建成了较为健全的金融体系。如何进一步发挥创新作用?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总裁北山祯介认为,要进一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创新是不可或缺的。而政府首先要提供创新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必须像交通、电信网络那样,使交易结算和清算效率极大地提高。
德意志银行执行委员会主席艾克曼提出,金融行业归根到底是“人”的行业,所以上海吸引人才非常关键。此外,金融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业,需要有法律顾问,需要有市场营销顾问,所以必须给金融行业提供相配套的行业。
上海在鼓励国有大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还鼓励大量充满活力的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发展,并吸引外资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框架下,如何促进不同主体、不同类别的创新有机地结合,并以此不断提升上海的综合创新能力?
美国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认为,无论足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中小型创新企业,不必把各自的创新分割开,最好可以把它们设在一起,层层沟通,让每一层都充满活力。
上海提出了15年发展计划,重点架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作为大企业的领导人,如何建立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渠道?政府为此怎样努力?
瑞士诺华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认为,政府应当制订相应的规定,鼓励企业界与学术界在技术方面合作,但不应当干涉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创新合作。
美国普华永道公司首席执行官迪皮爱萨说,虽然普华永道是大公司,但公司内部是由各个单元组成的,这些业务部门按照小企业的模式进行创新。政府领导必须要认识、要了解这种商业运作的本质,并研究大公司中的小业务部门。
上海在2010年要举办世博会,目前为止已经有9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但还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在创新方面,“咨询会议”对办好2010年的世博会提出了哪些新建议和新想法?
德国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菲德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要让来客看到世博会本身,而且要看到上海这座城市在过去十几年,甚至未来几年的根本变化,更重要的是要让观众看到世博会举办期间有哪些创新。
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往往会形成社会就业状况不够理想。政府在推动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怎样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社会就业结合起来?
英国汇丰集团董事长葛霖说,伦敦在20世纪70年代有很多就业机会,提供了很多岗位,但现在技术发展很快,很多职业机会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又有很多新工作替代了原先的工作,特别是金融业,有许多新的就业机会、新的就业种类被创造出来。
创新型城市建设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立足国际经验的角度,如何增强上海各类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
瑞士罗氏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沫建议,要用创造性思维建立一些伙伴关系,也可以由政府发起把国际企业和本地企业联系起来。比如说国外的大学和内地的企业一起合作,做一些调研工作。
瑞典银瑞达集团董事长沃伦伯格提出,鼓励人才流入是很重要的环节,上海还可以在人才方面加快步伐。
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海的商务成本逐步提高。在商务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上海如何才能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继续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葛霖表示,随着城市越来越繁华,上海已经不是低成本的投资环境了,所以更加要确保服务高质量。领导阶层与服务的使用阶层要保持沟通联系,这样就会知道如何满足企业家的需求。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如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创新文化,包括构建企业文化、培育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
英国WPP传播集团首席执行官苏铭天认为,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失去上海文化的特征,如果失去这一点将是非常可悲的。上海究竟代表着什么?未来又会代表什么?上海要清楚自身的定位。
世界,正在融入上海的创新大潮
作为“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老朋友,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对上海的创新发展表达了充分的信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不仅能让上海在创新领域走在全球最前沿,也使上海汽车产业在将新技术转入商业化运营方面能够领跑世界。”
就在第1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开幕前后的48小时内,国际企业家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他们已经融入了上海的创新大潮。
瓦格纳透露,他为本届会议带来一件特别“礼物”-全球瞩目的Sequel氢燃料电池车将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公路上跑一圈。该车一次加氢可连续行驶480公里,从起步到时速100公里加速只需10秒,是全球第一辆能连续长距离行驶且性能出色的燃料电池车。该车目前已可实现批量生产。
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咨询会议之前刚刚举行了华东地区总部奠基仪式,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菲德博士宣布,西门子计划在上海建立创新学院,目前所有业务部门已进入中国。而上海,也已成为西门子在德国之外最大的分支机构所在地。
瑞士诺华宣布在张江建生物医学研发中心,普华永道CEO宣布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培育一流专业人才……金秋十月,硕果累累。第1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为上海的再次迅跑铆足了劲。
与会企业家妙语摘录
日本东公司冈村正:20世纪是技术革命直接导致创新21世纪的创新则需要通过技术革新和IQ加以实现。
英国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葛霖: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融资,中国国内的银行应对他们更“宽容”些。
比利时贝卡尔特公司狄镐夫:缺乏回报就是扼杀投资控制成本的方法之一就是创新政策。
英国WPP集团苏铭天:吸引创新+文化保护=活力上海。
美国国际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苏利文:“产学研”结合的四大关键词
消费者,学术界、企业界、政府
瑞士诺集团CEO魏思乐:希望上海有成为最清洁城市的野心,并且在小学实施强制性教育来保护环境。这是我们目前最迫切的议题。
德国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菲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选择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我们十分期待上海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的城市问题。
法国阿尔卡特公司罗睿哲:上上海是一个学术界的发动机。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瓦格纳:有效推动技术进步的政策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而不是背离市场的需求。
瑞士罗氏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沫:金钱可以令我们获得知识,知识可以为我们带来创新,而创新本身也可以再次带来金钱。
法国苏伊士集团肖萨德:对政府来说,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基础科学的研究、应用科学的研究,并且促进公司合作,进行技术转让。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杨烈国:政府如何实现资本的集聚?第一是人力资源,第二是智力资本,第三是工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