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想对你说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34794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上,有两段视频打动了我。第一段视频中,当医生、护士、社区工作人员把防护服脱下时,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甚至能从袖口倒出汗水。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的真实生活写照。穿上防护服的他们,15分钟后,就开始汗流浃背。即使如此,他们依然笑着调侃:“好爽。”
  第二段视频,是江西九江市江洲镇发的一封《告游子书》:“江洲儿郎,家乡盼你回家。”这封信发出没多久,3000多名青壮年响应号召,火速赶回家乡抗洪救灾。他们当中,既有连续两年返乡抗洪的小伙,也有专程请假归乡的普通职员,甚至还有异地前来的志愿者。
  台湾作家骆以军说:“2020年给我的印象,就是一种张爱玲当年说的‘惘惘的威胁’,一种似曾相识但却变成了整个世界、整个地平线远方的动荡。”
  一个“疫”字,贯穿了2020年的始终。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一整年的生活节奏。从最初的蒙圈和慌乱,到如今的淡定和自信,经此一“疫”,我们学到了太多太多。
  知乎上有个热点话题:2020年快结束了,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下面第一个回答是: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一位医生告诉我,她母亲年初不幸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当时整个人昏昏沉沉,喘不上气,担心挺不过这一关,她母亲还写了份遗嘱……如今,回首这一年,劫后余生的她直言:“活着真好。以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现在觉得,要善待周围的任何人,要学会感恩。”
  即便是号称“有泪不轻弹”的硬汉,这一年也难免眼中常含泪水。为谁流泪?为毅然逆行的“白衣战士”,为牺牲在一线的“人间天使”,为被病毒折磨的同胞,为抵抗洪水凯旋的勇士们……这些人、这些事,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和成长。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严飞说:“如果让我给2020年一个关键词,我会选择‘慢’。我在想,我们可不可以慢一些、缓一些,停一停、歇一歇,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理解我们的人生。”
  这一年,几乎所有人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最长春节假期”,也开始了首次在家远程办公的体验。“宅”家的目的是一样的,“宅”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有的人胖十斤,有的人练出了腹肌;有的人靠外卖活着,有的人练就一身厨艺;有的人荒废了学业,有的人掌握了新技能……
  常州团市委12355心理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田江春陪着很多人走过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见过有人失业、离婚,倾听了很多高考学子的心声,同时见证一些人抓住互联网的新机遇,逆势飞翔。田江春说:“这是过山车式的一年。也许很多年过去,我们仍无法忘记2020这个数字,‘隔离’‘GDP负增长’‘高考延期’……仿佛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但日子总归在往好的方向走,我周围就有很多人学会了时间管理,有人形成了新的消费理念,有些人和亲人的感情缓和了,更多人的日子恢复到了往昔。”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这一年,我们的记者走进基层,聆听了很多脱贫攻坚中的青春故事,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气象,“直播带货”风云突起,“地摊经济”风头正盛,“国”与“家”都努力朝着一个目标奔跑。
  2020年,对每个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提起2020,你会想到什么?又想说些什么?
其他文献
一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之旅  乔伊是一所音乐中学的兼职教师,一直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爵士音乐钢琴家。但是在他人生的前半段,除了到处碰壁,什么也没有得到,他教的学生也让他十分头疼。好运忽然接踵而至,先是学校通知他终于成为了正式职员,然后在学生的推荐下,他得到了和爵士乐明星乐队合作的机会。  就在他感到自己的人生梦想似乎触手可及的时候,他掉进了施工井中,乔伊的灵魂由此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生之彼岸。在拼命
期刊
《图解世界精英思维》  作者:崔洋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任何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社会,都有其中坚力量,我们一般称之为“精英”。19世纪的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给“精英”下过一个定义,“我们把那些在各自领域获得最高能力指数的人确定为一个阶级,并将其命名为精英阶级”。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精英”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精英理论认为,精英不是一个阶级,而是一类人群
期刊
作家朱自清有一篇散文叫《说话》,文中说:“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的话,没有说过几句好话。”的确如此,说话容易,但要想把话说好,或者是每天都好好说话,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得上中学时,班上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不知为何事吵了起来,吵得很凶,无论别人怎么劝,都劝不停。男生嘲笑女生:“你看看你长的那几根头发,与秃子有什么区别?还每天照镜子,臭美啥?”  女生
期刊
石节子村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靳勒是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老师,也是石节子村考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靳勒想用艺术改变乡村,便在老家創办了国内第一家乡村美术馆——石节子美术馆。石节子美术馆的特殊之处在于整个村庄就是一座美术馆,由整个自然村的山水、田园、植被、院落、家禽、农具、日用品及村民生活构成,每家都是展览厅,所有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是艺术的一部分。  如今,石节
期刊
我天生是个馋人,对于各种美食,一向来者不拒。朋友去广州,携回各色点心,勇于试味的我,自然逐一品尝。这次最喜欢的,莫过于鸡仔饼。送口细品,五味杂陈,再搭配着朋友送的普洱茶,甚是有味。  提起“鸡仔饼”,很多人会联想到鸡肉,实际上,它跟鸡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形状相似而已。“鸡仔饼”又名“小凤饼”,源自广州成珠楼酒店,历史悠久,远近驰名。  关于这道美食的来历,当地流传着几种不同的说法,最广为流传的一种
期刊
在图书馆的杂志架上,我看到《风流一代》和《读者》挨着,出于好奇,便拿起《风流一代》读起来。我读到专题文章《女孩,你买房了吗》时,突然觉得那个买房的刘小莹正是我。文中对女性购房者为何猛增的剖析更是深得我心,比如“一套房子不仅是安居的暖窝,更是一片自我的天地”“买房让问题朝着自己可控的方向改善,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杂志中的很多内容都很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心理,也很贴近生活,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本杂志
期刊
“凡尔赛文学”在社交网络上疯狂传播,它并非中法文学友好交流的衍生产品,而是网友自创的一种文体。其最大特点在于不经意间地露富、拐弯抹角地炫耀、润物细无声地展示一种高端品质生活,用何炅的话总结:“‘凡尔赛文学’就是‘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  先通过几个例子体会一下“凡尔赛文学”,比如,“真的太讨厌了,男朋友送我的红色法拉利太土了,直男就这审美吗?”又如,“当家里没有酒精的时候,默默地掏出SK
期刊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最近,随着“打工人”这一网络模因(英文meme,有“文化的遗传因子”之义)突然走红,网上几乎处处可见这句颇为“无厘头”的顺口溜。一时间,不论是在流水线上辛苦劳动的产业工人,还是在格子间里低头伏案的都市白领,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工薪收入者,纷纷在网上用起了“打工人”这个共同的自称。(2020年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
期刊
每周一日无作业、适当布置体育和家务作业……针对家长和学生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山西省太原市日前出台新规,明确今后中、小学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全市小学实行“每周一日无作业”制度。(2020年10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  “每周一日无作业”不是太原市的独创。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个别地方的个别小学实行“无作业日”举措,除了双休日,在“无作业日”这天,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老师都不会布置
期刊
2020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特别的记忆。  微博上,有人发起了一个话题#用一个词形容2020#,点赞数最高的就是“疫”和“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开学延期、高考延期、婚礼延期……但一个“援”字又为这一年平添了无限希望。不论是全国各地对武汉的相助,还是海外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无私奉献,“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异国援手,都让人备感温暖。  2020年,“变”贯穿每个人的生活。戴口罩和洗手已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