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及处罚

来源 :汽车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渐渐便利了起来,人们的出行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正因如此,由交通引发的事故也呈递增趋势,因交通肇事而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本文通过介绍以下案例,浅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以及相应的处罚标准。
  案例简介
  2017年5月的一天,小王驾驶汽车下班回家,由于天色已晚,加上自己的疏忽,没有看到前面正在斑马线上路过的行人小张,导致汽车撞上小张造成其重伤,小王非常慌张,急忙拨打了报警电话。几分钟后,周围群众渐渐围了上来,小王因担心受到法律制裁后丢掉工作,趁乱离开了现场。经交警认定,小王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后,小王寝食难安,选择了投案自首,向警方交代了自己的肇事过程。在本案中,小王因驾车不当,造成一人重伤的后果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构成又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律师分析
  一、小王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本案中,因结果为重伤一人,如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在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情形下,只有造成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的损害结果,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该司法解释第二条第二款又规定,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导致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并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小王驾车将小张撞成重伤后,虽然拨打了报警电话,但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客观上又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完全符合该司法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六项的情形,构成交通肇事罪。
  二、小王有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是否应当加重处罚
  《刑法》133条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该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属于加重处罚情节,没有逃逸致人死亡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该加重处罚的情节是建立在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又有逃逸行为才應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在本案中,小王的逃逸行为是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果小王没有逃逸的行为是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既然小王的该行为已作为构成交通肇事罪要件的逃逸行为,就不能再作为对小王加重处罚的量刑情节而予以重复评价,所以小王的量刑区间应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非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小王在本案中是否有从轻或减轻量刑的情节
  小王在事后选择了投案自首,主观上有悔罪表现,并且积极坦白了自己的肇事行为,配合警方调查,也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表现,应当值得肯定,属于从轻或减轻量刑情节。
  交通肇事本就是使他人受到伤害,而自己也要接受制裁的行为,结果不可避免的害人害己。而逃逸更是罪上加罪,不但影响警方对案件的顺利调查,浪费公共资源,也会使得被害人及其家属雪上加霜,痛不欲生,所以更应该杜绝这种行为的出现。
  怎样构成交通肇事罪
  构成交通肇事罪需满足以下要件。
  主体
  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
  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这里的“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运输。
  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也可以是过于自信。即行为人对自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未能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客观方面
  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在实践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劳动纪律或操作规程,玩忽职守或擅离职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者违章行驶等。如公路违章主要表现为无证驾驶、强行超车、超速行驶、酒后开车等行为。
  (2)必须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这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必要条件之一。行为人虽然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未造成上述法定严重后果的,不构成本罪。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商务函电发展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深入探讨了基于工作流程的商务函电动态教学模式的构建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变化和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转变。近年来,教育学界提出了情感教育的措
石油石化属高危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链长面广、能量集中"的特点,任何一项细小的隐患,都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十一五"以来,中国石化牢固树
延迟焦化装置控制复杂,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环境较差,为避免人为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中石化沧州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在国内首先投用了国产焦炭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技术时代。现代化教学进程的加快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系统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界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更为教育行业带来了便利,具有重大的
一、交通事故原因分析讨论应客观冷静 不应被情绪所左右  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对道路安全的讨论,经常会集中在两个不同的议题:一个通常是公众提出的“这条路安不安全”,这是个朴素的问题;另一个通常是专业人员提出的“这条路是否符合规范”,这是个专业问题。在此基础上还会产生第三个议题:“符合规范的道路就安全吗”,这些议题在“11·3兰海高速事故”发生后就再次被热议。  应该说,围绕这些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