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优整合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了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和以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乃至教学形态的一系列变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在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力求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探索激活兴趣、点化难点,实现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最优整合。
  
  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 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如第十册《丰碑》,在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段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2 模拟手法,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再通过定格放大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的场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时的动作,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观察思考,运用词语表达,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 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可爱和易破碎,在欣赏了太空所见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蓝白交错,美丽极了后,教师可说:“让我们再到身边去看看吧。(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展现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我们的地球多美呀!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多媒体演示:河水浑浊,小鱼死亡:山上一片荒芜……)工业污染,环境受到破坏。树林被乱砍乱伐,到哪里去寻找绿色?”展现美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展现丑的情景,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的办法。逐步解决问题。
  
  1 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字面上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再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这样,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2 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荷花》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播放课件)。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蜒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美的画面中,积极参与学习。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优整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点化难点为关键,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一、科学引导,完成计划    要培养较高水平的中学生篮球队员,教师必须进行科学的引导,促成计划的完成。另外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协调性、灵敏性都好。因此,要针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及生理、心理特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训练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团队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学习和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加强身体训练等。在训练中要根据这些特点,采用生动、直观的训练方法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竞争性越来越强,家长、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值随之愈来愈高。中学生除了沉重的学业负担之外,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和环境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体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    1 体育是心育的基础动力  “健康的心理高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
目的:  年轻恒牙指已萌出,但在形态、结构上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在年轻恒牙发生龋坏或外伤牙髓受到累及时,牙根会停止发育,使牙根短小、根管壁薄弱以及根尖孔呈喇叭口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通过大胆尝试,我发现通俗音乐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音乐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要感,并能积极投入学习当中,学生是越来越盼望和喜欢上音乐课了。    一、将学生平时爱唱的歌和爱跳的舞与音乐课内容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令学生接受民族音乐    在以前的音乐课上,每每一说到我们要介绍某类的民族民间音乐时,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体育锻炼能力和水平?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推广“兴趣教学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兴趣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也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一个学生某门功课、某个运动项目比较突出,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钦佩。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