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戏曲的"榜首"、被视为中国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属于板腔体,主要是由西皮二黄两大声腔系统构成的,所以也称作“皮黄”《皮黄》是由我国当代作曲家张朝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也是中国当代钢琴音乐中使用京剧音乐素材取得较高成就的作品之一。通过分析这首作品,可以看出中国钢琴家立足于建设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他们在追求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创作道路上渐渐摸索出独到的东方音乐的风格,进而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总而言之,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已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 创作背景
(一)作曲家及其作品
张朝教授出生在云南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红河,1998年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作曲家。张朝教授创作了叙事曲《皮黄》其实是用一首作品来描画他的一生,所以这首作品中是有故事的。不难看出,一首作品是作曲家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这里面包括了作者对不同时期的生活环境及历史背景有不同的感触。
《皮黄》里不仅有京剧里的人物唱腔,同时也融合了伴奏器乐部分,全曲中有模仿竹笛、古琴的音响;有京剧的跟腔、长音拖腔中的板鼓、紧拉慢唱……
(二)传统京剧声腔——皮黄腔
京剧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多声腔剧种, 一直有着中国“国粹”的美名,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我们知道京剧属于板腔体,由西皮、二黄、两大声腔构成,由于这两大声腔在许多剧种中长期并存运用,因此合称做“皮黄腔”。
西皮、二黄通过节奏等变化形成了很多种结构,其中它们所共有的板式结构是原版、慢板、导板、散板、摇板等,西皮腔所特有的板式结构有二六、快板、流水。原版是整个板式结构的基础,快三眼、二六、慢板、摇板、流水、散板、快板等板式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西皮腔与二黄腔之所以能够共称作皮黄腔,并使用到同一个剧种之中,还因为它们有许多的共同点:1.都在一个基本曲调上进行加花和移调处理。2.都是由上下句构成一个基本框架,根据其内容的变化作反复的处理。3.都是“以词代腔”,将所有的歌词都融入一个调子里,只用一点衬腔进行变奏。而它们在旋律风格上又有很大的差别,西皮腔以音程的跳进为主,旋律活泼轻快。二黄腔则是以级进音程为主,旋律平稳低缓。
二、《皮黄》中的京剧音乐元素
(一)作品中的京剧元素
作曲家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采集京剧唱腔及伴奏乐器的音响特点,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出了新的突破。《皮黄》名字的由来,起源于京剧的主要唱腔“皮黄腔”。由于西皮二黄两大声腔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使京剧能够引起广大群众的喜爱。
戏曲中的节奏与节拍样式称作板式。板式分为“有板”与“无板”两大类,有板板式又分为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等等;无板又称为“散板”,分“紧打慢唱”(又称为摇板)和“慢打慢唱”两种。在《皮黄》中,就出现了有[流水]、[快三眼]、[二六]、[快板]、[摇板]、[垛板]等各种板式。每个板式都有它不同的拍子和表现的内容。例如[流水],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水流越来越快,速度也越来越快。[快三眼]热情,活泼,节奏复杂紧密,使音乐进入高潮。京剧中的[摇板]是很有特点的,它是一种紧拉慢唱形式。紧拉意为快速地拉,音符很密,用的是胡琴。唱是自由的拖腔,所以叫慢唱。《皮黄》中的摇板谱面上看是特别紧密的节奏性,但实则主旋律在缓缓的唱,恰好反应出了京剧摇板“紧拉慢唱”的特点。[垛板]速度很快,像是西方音乐中的急板,用来表现急切的情绪。
(二)作品中对京剧主要伴奏乐器的模仿
京剧最为重要的就是它的“腔”与“韵”,在《皮黄》中,作曲家采用了大量的装饰音等来模仿京胡的音响效果。京剧伴奏器乐的“腔”与“韵”其实并不是钢琴所能模仿的,所以只能用倚音等装饰音通过节奏型的变化来模仿,作曲家在这一点上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在“二六”部分的音乐,以降B音上的一连串跳音进入主题旋律,仿佛有人踏着脚步从远处走来,模仿出京剧板鼓演奏效果。
再比如“摇板”,模仿了京剧中的“紧拉慢唱”场面效果,作曲家用持续交替的音来演奏着“原板”变化而来的旋律,左手的声部则用一种固定的节奏音型,描画了一幅林冲夜奔的画面,也体现出了作曲家的爱国情怀。
张朝的《皮黄》将京剧中的音响效果和情感色彩充分地引入钢琴作品中,成就了这首作品的鲜明个性。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和情感的变化,被曲作者通过钢琴描绘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音响世界,给予听众奇妙而精彩的听觉盛宴。张朝曾说:“不协和音程的使用是为求得强烈色彩变化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情感的写照,用的恰当也是很协和的。只有在协和与不协和的交替、调配和对比中,才能产生强烈的色彩。不然,情感像白开水淡而无味,毫无张力。”这正是我們钢琴学习者所需要学习的。
结语:
《皮黄》 在延续了中国传统钢琴音乐创作的同时又在写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为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迈出关键的一步。通过分析这首作品,可以看出中国钢琴家立足于建设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他们在追求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创作道路上渐渐摸索出独到的东方音乐的风格,进而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
【参考文献】:
【1】赵瑾. 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欣赏[J].钢琴艺术,2010.9
【2】吴明微.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运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向乾坤.中国戏曲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影响[J].戏曲文学,2007.10
【4】安鲁新.琴键上的戏曲之灵——评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J]. 人民音乐,2008.1
【5】童薇.京剧声腔与钢琴艺术的完美结合———张朝先生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J].中央音乐学院,2012.12
【6】宋懿.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京剧元素表演探讨[J].2010
个人简介:陈洁,女,汉,河南,研究生在读,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键盘乐器演奏
一 创作背景
(一)作曲家及其作品
张朝教授出生在云南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红河,1998年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作曲家。张朝教授创作了叙事曲《皮黄》其实是用一首作品来描画他的一生,所以这首作品中是有故事的。不难看出,一首作品是作曲家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这里面包括了作者对不同时期的生活环境及历史背景有不同的感触。
《皮黄》里不仅有京剧里的人物唱腔,同时也融合了伴奏器乐部分,全曲中有模仿竹笛、古琴的音响;有京剧的跟腔、长音拖腔中的板鼓、紧拉慢唱……
(二)传统京剧声腔——皮黄腔
京剧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多声腔剧种, 一直有着中国“国粹”的美名,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我们知道京剧属于板腔体,由西皮、二黄、两大声腔构成,由于这两大声腔在许多剧种中长期并存运用,因此合称做“皮黄腔”。
西皮、二黄通过节奏等变化形成了很多种结构,其中它们所共有的板式结构是原版、慢板、导板、散板、摇板等,西皮腔所特有的板式结构有二六、快板、流水。原版是整个板式结构的基础,快三眼、二六、慢板、摇板、流水、散板、快板等板式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西皮腔与二黄腔之所以能够共称作皮黄腔,并使用到同一个剧种之中,还因为它们有许多的共同点:1.都在一个基本曲调上进行加花和移调处理。2.都是由上下句构成一个基本框架,根据其内容的变化作反复的处理。3.都是“以词代腔”,将所有的歌词都融入一个调子里,只用一点衬腔进行变奏。而它们在旋律风格上又有很大的差别,西皮腔以音程的跳进为主,旋律活泼轻快。二黄腔则是以级进音程为主,旋律平稳低缓。
二、《皮黄》中的京剧音乐元素
(一)作品中的京剧元素
作曲家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采集京剧唱腔及伴奏乐器的音响特点,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出了新的突破。《皮黄》名字的由来,起源于京剧的主要唱腔“皮黄腔”。由于西皮二黄两大声腔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使京剧能够引起广大群众的喜爱。
戏曲中的节奏与节拍样式称作板式。板式分为“有板”与“无板”两大类,有板板式又分为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等等;无板又称为“散板”,分“紧打慢唱”(又称为摇板)和“慢打慢唱”两种。在《皮黄》中,就出现了有[流水]、[快三眼]、[二六]、[快板]、[摇板]、[垛板]等各种板式。每个板式都有它不同的拍子和表现的内容。例如[流水],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水流越来越快,速度也越来越快。[快三眼]热情,活泼,节奏复杂紧密,使音乐进入高潮。京剧中的[摇板]是很有特点的,它是一种紧拉慢唱形式。紧拉意为快速地拉,音符很密,用的是胡琴。唱是自由的拖腔,所以叫慢唱。《皮黄》中的摇板谱面上看是特别紧密的节奏性,但实则主旋律在缓缓的唱,恰好反应出了京剧摇板“紧拉慢唱”的特点。[垛板]速度很快,像是西方音乐中的急板,用来表现急切的情绪。
(二)作品中对京剧主要伴奏乐器的模仿
京剧最为重要的就是它的“腔”与“韵”,在《皮黄》中,作曲家采用了大量的装饰音等来模仿京胡的音响效果。京剧伴奏器乐的“腔”与“韵”其实并不是钢琴所能模仿的,所以只能用倚音等装饰音通过节奏型的变化来模仿,作曲家在这一点上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在“二六”部分的音乐,以降B音上的一连串跳音进入主题旋律,仿佛有人踏着脚步从远处走来,模仿出京剧板鼓演奏效果。
再比如“摇板”,模仿了京剧中的“紧拉慢唱”场面效果,作曲家用持续交替的音来演奏着“原板”变化而来的旋律,左手的声部则用一种固定的节奏音型,描画了一幅林冲夜奔的画面,也体现出了作曲家的爱国情怀。
张朝的《皮黄》将京剧中的音响效果和情感色彩充分地引入钢琴作品中,成就了这首作品的鲜明个性。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和情感的变化,被曲作者通过钢琴描绘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音响世界,给予听众奇妙而精彩的听觉盛宴。张朝曾说:“不协和音程的使用是为求得强烈色彩变化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情感的写照,用的恰当也是很协和的。只有在协和与不协和的交替、调配和对比中,才能产生强烈的色彩。不然,情感像白开水淡而无味,毫无张力。”这正是我們钢琴学习者所需要学习的。
结语:
《皮黄》 在延续了中国传统钢琴音乐创作的同时又在写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为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迈出关键的一步。通过分析这首作品,可以看出中国钢琴家立足于建设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他们在追求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创作道路上渐渐摸索出独到的东方音乐的风格,进而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
【参考文献】:
【1】赵瑾. 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欣赏[J].钢琴艺术,2010.9
【2】吴明微.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运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向乾坤.中国戏曲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影响[J].戏曲文学,2007.10
【4】安鲁新.琴键上的戏曲之灵——评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J]. 人民音乐,2008.1
【5】童薇.京剧声腔与钢琴艺术的完美结合———张朝先生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J].中央音乐学院,2012.12
【6】宋懿.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京剧元素表演探讨[J].2010
个人简介:陈洁,女,汉,河南,研究生在读,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键盘乐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