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进入五月,滇西北山区的雨季准时来临,阳光照耀下,高原湖泊碧水荡漾,倒映着远处高耸的玉龙雪山,湖面有习习凉风迎面吹来,不远处几只小鸊鷉悠闲觅食,风景如一副唯美的画卷。丽江,这是万千游客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森林、五彩的田野、质朴的村庄和神秘的古城,每一样都能成为你留下来的理由。
然而,这种美丽很容易被打碎,在垃圾成为世界头号环境问题的今天,天堂般美丽的高原山区也难逃劫难。游客带来的垃圾、当地农民产生的垃圾等,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在古城、村落、湖边、山区泛滥。
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垃圾造成河流、土壤、空气等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天堂不再美丽。
这是中国广大农村和城市“垃圾为患”的缩影,这样的困局亟待破解。
“在现实生活中垃圾围城、垃圾围村有目共睹,产生这种乱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普遍缺乏公共环境意识,由此导致制度形成虚设,纲目不张。”丽江绿色家园创始人、负责人陈永松分析。绿色家园在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安上村开设了一个集科普和环境教育为一体的乡村科技展览馆,向参观者介绍湿地生态资源和保护的方法。
不管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生活在当地的村民,站在旁观者的角色,把随意丢弃垃圾当成是一件见怪不怪的事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个人行为导致垃圾横行,是民众环保意识欠缺的现实代价,更是对养育自己土地的不尊重。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而另一方面,在农村,由于受陈旧卫生习惯的影响,加上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还不够健全,有效的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
作为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和环境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的绿色家园,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至2011年年底的两年半时间里,在玉龙县的山区学校连续开展了“科学环保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山区小学有个别同学和老师反映,由于路途遥远,他们收集(垃圾分类)的废品无法卖出,挫伤了师生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山村里垃圾随处倾倒或焚烧的现象比较普遍。垃圾掩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而且塑料、易拉罐等耗费百年时间也难以降解;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等有害气体则会人的身体和气候造成不利的影响。
“垃圾乱丢”“垃圾难处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绿色家园的思考。垃圾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对环境造成了隐患,与其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清除垃圾,不如想办法让人们养成不乱扔垃圾或科学分类丢弃垃圾,想办法让每个人管住自己的“手”。
“垃圾不落地,顾名思义,指的是不要用脏东西沾污土地。从环保的角度上说,就是不要污染环境,从道德行为上讲就是不要损人利己,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就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利益。”陈永松说。让“垃圾不落地”成为一种习惯,让“保护环境”成为潜意识,从源头抓手,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绿色家园在玉龙县的山区学校开展了“垃圾不落地”的教育活动。他们把观察到的学校卫生值日以及学生们的行为习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开始尝试从师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把大家熟悉却又屡犯的乱扔垃圾现象作为教育培训的抓手,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效,师生踊跃参与垃圾不落地行列。
“垃圾不落地的4字口诀是:‘拿在手上,装在包里,留在车内,放入桶内!’我承诺:做到‘垃圾不落地’。”这样郑重的承诺响彻在丽江全市四县一区的三百多所大中小学校的操场上。继玉龙县后,“垃圾不落地”活动推广到整个丽江市,成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一部分。“垃圾不落地”虽然是身边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小行动改变大世界,通过公共环境教育、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的传授,使师生和家长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意丢弃垃圾、同时劝导别人同样不随意丢弃垃圾,让每一片土地能够获得尊重和爱护,让每一寸土地变得干净与整洁。
为培育人们的公共意识,辅之于垃圾科普常识的培训,使人们认识“垃圾落地”带来的种种危害,从而自觉遵守公共制度而成为这个制度的守护者,2014年,绿色家园发起了“美丽中国·垃圾不落地承诺行动”, 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约50万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外国人签名承诺垃圾不落地。
2014年12月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绿色家园的“垃圾不落地”项目荣获银奖。2015年5月,陈永松被美国国际访问者推荐参与“金星之旅”向美国民众交流机构开展的垃圾不落地。
2016年伊始,绿色家园为拉市镇人代会的人大代表进行了垃圾不落地培训;并与拉市镇人民政府、湿地管理局、丽江公交汽车公司合作,在拉市海公交线路的46个公交站点站牌制作了垃圾不落地保护湿地鸟类的公益宣传广告。在共青团玉龙县委支持下,在县政府广场启动了垃圾不落地玉龙更美丽的农村环境治理的宣传项目。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绿色家园组织村民行动起来向不文明的丢垃圾恶习宣战。一方面,农民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了其对自身污染或破坏环境行为的自我约束;另一方面,农民环保意识提高也是实现其参与环境决策的重要思想前提。
“垃圾不落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从节能环保方面向公众介绍垃圾的多重属性及对应策略,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谈环保。骡马原是行走蜿蜒曲折山区的主要工具,虽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取代了它们,但在丽江、拉市海,骡马骑行成为了当地特色旅游项目,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村子周边和湖边的骡马粪开始泛滥起来,造成污染。保护湖泊的水质,保护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变得十分紧迫。绿色家园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农民能源需求,用沼气技术解决动物粪便“落地”的“煎鸡蛋” 和“捡马粪”低碳活动已经成为绿色家园科普环境教育的经典课程,是每个绿色家园参观者的必修课之一。
“垃圾不落地”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数年,影响力不断扩大,活动不仅在云南,而且在北京、福建、广东、四川、重庆等省市的部分学校、社区中开展,承诺行动引起人们对垃圾问题的关注,对现代消费方式的反思,对生活方式选择的思考。
通过垃圾不落地项目实施,一方面使人们明白什么叫“毋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真正含义,并能轻易做到;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家明白什么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认为这个项目的意义就在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推手,垃圾不落地就是一个理想的推手:垃圾不落地不论年龄、性别、肤色、语言、种族、信仰、政见、国别,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必须参与!”陈永松强调。只有人人都是正能量的推手,中国才会改变,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希望。
然而,这种美丽很容易被打碎,在垃圾成为世界头号环境问题的今天,天堂般美丽的高原山区也难逃劫难。游客带来的垃圾、当地农民产生的垃圾等,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在古城、村落、湖边、山区泛滥。
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垃圾造成河流、土壤、空气等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天堂不再美丽。
这是中国广大农村和城市“垃圾为患”的缩影,这样的困局亟待破解。
“在现实生活中垃圾围城、垃圾围村有目共睹,产生这种乱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普遍缺乏公共环境意识,由此导致制度形成虚设,纲目不张。”丽江绿色家园创始人、负责人陈永松分析。绿色家园在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安上村开设了一个集科普和环境教育为一体的乡村科技展览馆,向参观者介绍湿地生态资源和保护的方法。
不管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生活在当地的村民,站在旁观者的角色,把随意丢弃垃圾当成是一件见怪不怪的事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个人行为导致垃圾横行,是民众环保意识欠缺的现实代价,更是对养育自己土地的不尊重。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而另一方面,在农村,由于受陈旧卫生习惯的影响,加上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还不够健全,有效的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
作为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和环境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的绿色家园,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至2011年年底的两年半时间里,在玉龙县的山区学校连续开展了“科学环保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山区小学有个别同学和老师反映,由于路途遥远,他们收集(垃圾分类)的废品无法卖出,挫伤了师生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山村里垃圾随处倾倒或焚烧的现象比较普遍。垃圾掩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而且塑料、易拉罐等耗费百年时间也难以降解;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等有害气体则会人的身体和气候造成不利的影响。
“垃圾乱丢”“垃圾难处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绿色家园的思考。垃圾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对环境造成了隐患,与其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清除垃圾,不如想办法让人们养成不乱扔垃圾或科学分类丢弃垃圾,想办法让每个人管住自己的“手”。
“垃圾不落地,顾名思义,指的是不要用脏东西沾污土地。从环保的角度上说,就是不要污染环境,从道德行为上讲就是不要损人利己,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就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利益。”陈永松说。让“垃圾不落地”成为一种习惯,让“保护环境”成为潜意识,从源头抓手,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绿色家园在玉龙县的山区学校开展了“垃圾不落地”的教育活动。他们把观察到的学校卫生值日以及学生们的行为习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开始尝试从师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把大家熟悉却又屡犯的乱扔垃圾现象作为教育培训的抓手,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效,师生踊跃参与垃圾不落地行列。
“垃圾不落地的4字口诀是:‘拿在手上,装在包里,留在车内,放入桶内!’我承诺:做到‘垃圾不落地’。”这样郑重的承诺响彻在丽江全市四县一区的三百多所大中小学校的操场上。继玉龙县后,“垃圾不落地”活动推广到整个丽江市,成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一部分。“垃圾不落地”虽然是身边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小行动改变大世界,通过公共环境教育、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的传授,使师生和家长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意丢弃垃圾、同时劝导别人同样不随意丢弃垃圾,让每一片土地能够获得尊重和爱护,让每一寸土地变得干净与整洁。
为培育人们的公共意识,辅之于垃圾科普常识的培训,使人们认识“垃圾落地”带来的种种危害,从而自觉遵守公共制度而成为这个制度的守护者,2014年,绿色家园发起了“美丽中国·垃圾不落地承诺行动”, 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约50万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外国人签名承诺垃圾不落地。
2014年12月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绿色家园的“垃圾不落地”项目荣获银奖。2015年5月,陈永松被美国国际访问者推荐参与“金星之旅”向美国民众交流机构开展的垃圾不落地。
2016年伊始,绿色家园为拉市镇人代会的人大代表进行了垃圾不落地培训;并与拉市镇人民政府、湿地管理局、丽江公交汽车公司合作,在拉市海公交线路的46个公交站点站牌制作了垃圾不落地保护湿地鸟类的公益宣传广告。在共青团玉龙县委支持下,在县政府广场启动了垃圾不落地玉龙更美丽的农村环境治理的宣传项目。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绿色家园组织村民行动起来向不文明的丢垃圾恶习宣战。一方面,农民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了其对自身污染或破坏环境行为的自我约束;另一方面,农民环保意识提高也是实现其参与环境决策的重要思想前提。
“垃圾不落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从节能环保方面向公众介绍垃圾的多重属性及对应策略,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谈环保。骡马原是行走蜿蜒曲折山区的主要工具,虽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取代了它们,但在丽江、拉市海,骡马骑行成为了当地特色旅游项目,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村子周边和湖边的骡马粪开始泛滥起来,造成污染。保护湖泊的水质,保护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变得十分紧迫。绿色家园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农民能源需求,用沼气技术解决动物粪便“落地”的“煎鸡蛋” 和“捡马粪”低碳活动已经成为绿色家园科普环境教育的经典课程,是每个绿色家园参观者的必修课之一。
“垃圾不落地”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数年,影响力不断扩大,活动不仅在云南,而且在北京、福建、广东、四川、重庆等省市的部分学校、社区中开展,承诺行动引起人们对垃圾问题的关注,对现代消费方式的反思,对生活方式选择的思考。
通过垃圾不落地项目实施,一方面使人们明白什么叫“毋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真正含义,并能轻易做到;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家明白什么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认为这个项目的意义就在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推手,垃圾不落地就是一个理想的推手:垃圾不落地不论年龄、性别、肤色、语言、种族、信仰、政见、国别,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必须参与!”陈永松强调。只有人人都是正能量的推手,中国才会改变,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