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阳市处于辽宁西部,是京津、河北、内蒙古与东北地区的接合部,同时也是辽东湾沿海区域的经济战略纵深地区。朝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市经济呈现了蓬勃的发展生机和旺盛的发展活力,已经成为省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在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朝阳确定了更高的目标定位,抓住发展机遇,强化发展措施,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进一步缩小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在采访中,朝阳市市长张铁民介绍说:2006年,朝阳市经济发展继续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的态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2.3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列全省第三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亿元,同比增长32.6%,增幅列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7425元和3365元,同比增长12.5%和12.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同比增长51.2%。
2006年朝阳市招商引资成果创历史新高。该市坚持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和其他招商方式一起抓,全年完成域外招商引资95亿元,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2300万美元,增长近3倍,对外开放成果创历史新高;新引进和增资的超千万元以上项目增长55%,在全省名列第三位。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成功引入了中建无绳电话这个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朝阳正式加入辽宁沿海经济联合体,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赢得了新机遇。
在过去的一年里,朝阳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三次产业全面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2.3亿元,增长28%,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户。畜牧业、保护地、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2.4%;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突破经营战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列全省第三位,新增省级龙头企业6户,增量居于全省前列。启动实施服务业发展推进行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7.7%。
张铁民说,强力发展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去年县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36.7%。率先在全省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7个市级重点镇和126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朝阳市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先后对239户国有企业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全市长达5年之久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圆满结束,改制企业大多焕发了生机活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进行。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增长34.9%、50%和26.2%,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我市获国家‘水环境治理范例城市’称号,大凌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批城市重点项目相继竣工,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张铁民市长说,农村扶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14.9万贫困人口解决了稳定温饱问题。建立健全了全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8%。扎实推进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作,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困难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村为单位参合面和以户为单位参合率分别达到100%和84%。此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张市长说,新年新气象,重要是创新工作思路,朝阳要高高扬起加快发展的旗帜,实现经济社会的新跨越。在去年召开的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了“在辽西北率先扬起朝阳旗帜”的要求,这既是对朝阳近几年实现快速发展、具备了加快发展基础和条件的肯定,也是对朝阳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寄予的厚望。新的一年里,朝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放为动力,以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为着力点,以统筹社会和谐为落脚点,确保实现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力争突破3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各项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同步提高。
在谈到具体做法时张铁民说:“第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朝阳是一个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城市,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有效拉动。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头等重要的大事,坚持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和其他招商形式并用,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大公司、大财团到朝阳投资兴业,争取在钢铁、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水泥和水泥机械、钼深加工、海绵钛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链招商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域外引资增长3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均增长2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确保民营经济增长30%以上。
“第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增长方式转变。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培植一批新的立市立县企业群体。全年新增各类规模以上企业100户,工业增加值增长21%以上;围绕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启动精品钢材基地、新型能源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基地、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文化兴市’战略是朝阳的比较优势决定的。沧海桑田的变化,给朝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以佛舍利为核心的佛教文化,以牛河梁遗址为中心的红山文化,以龙城遗址、慕容世家为象征的三燕文化,以古生物化石为代表的地质文化等。相对而言,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可能是朝阳在全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因此,朝阳就是要跳出传统发展模式,探索创造建立在绿色GDP和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文化带经济,以文化带社会,借助特色文化旅游提高朝阳的知名度,借助文化旅游业的拉动效应进一步大力招商引资,最终实现朝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启动文化产业建设,让历史赋予朝阳独特而珍贵的古文化资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
“第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平均增长35%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左右,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粮食、畜产品等八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和市级重点镇所在地村,基本实现通油路、通班车、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通网络、通燃气、通安全饮用水的目标。
“第四,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增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按照‘高起点、大手笔’的要求,完成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重点发展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推进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加快园区发展步伐,形成市开发区、高新区、现代农业园区、冶金园区和双塔、龙城、朝阳县工业园区‘七区联动’发展格局。
“第五,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筹资9.5亿元,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15件实事,主要包括:提高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市低保重点人口保障标准和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标准;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全部解决国企改制期间并轨遗留的就业安置问题;突出解决好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上学、就医、饮水、出行、购物等方面的困难问题,等等,使今年成为为群众办实事最多、成效最好的一年。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使朝阳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高高扬起朝阳的旗帜,已经飘扬在辽西大地。实现朝阳又好又快发展的帷幕已经拉开。朝阳正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采访中,朝阳市市长张铁民介绍说:2006年,朝阳市经济发展继续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的态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2.3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列全省第三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亿元,同比增长32.6%,增幅列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7425元和3365元,同比增长12.5%和12.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同比增长51.2%。
2006年朝阳市招商引资成果创历史新高。该市坚持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和其他招商方式一起抓,全年完成域外招商引资95亿元,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2300万美元,增长近3倍,对外开放成果创历史新高;新引进和增资的超千万元以上项目增长55%,在全省名列第三位。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成功引入了中建无绳电话这个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朝阳正式加入辽宁沿海经济联合体,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赢得了新机遇。
在过去的一年里,朝阳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三次产业全面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2.3亿元,增长28%,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户。畜牧业、保护地、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2.4%;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突破经营战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列全省第三位,新增省级龙头企业6户,增量居于全省前列。启动实施服务业发展推进行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7.7%。
张铁民说,强力发展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去年县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36.7%。率先在全省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7个市级重点镇和126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朝阳市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先后对239户国有企业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全市长达5年之久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圆满结束,改制企业大多焕发了生机活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进行。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增长34.9%、50%和26.2%,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我市获国家‘水环境治理范例城市’称号,大凌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批城市重点项目相继竣工,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张铁民市长说,农村扶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14.9万贫困人口解决了稳定温饱问题。建立健全了全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8%。扎实推进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作,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困难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村为单位参合面和以户为单位参合率分别达到100%和84%。此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张市长说,新年新气象,重要是创新工作思路,朝阳要高高扬起加快发展的旗帜,实现经济社会的新跨越。在去年召开的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了“在辽西北率先扬起朝阳旗帜”的要求,这既是对朝阳近几年实现快速发展、具备了加快发展基础和条件的肯定,也是对朝阳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寄予的厚望。新的一年里,朝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放为动力,以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为着力点,以统筹社会和谐为落脚点,确保实现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力争突破3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各项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同步提高。
在谈到具体做法时张铁民说:“第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朝阳是一个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城市,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有效拉动。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头等重要的大事,坚持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和其他招商形式并用,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大公司、大财团到朝阳投资兴业,争取在钢铁、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水泥和水泥机械、钼深加工、海绵钛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链招商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域外引资增长3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均增长2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确保民营经济增长30%以上。
“第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增长方式转变。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培植一批新的立市立县企业群体。全年新增各类规模以上企业100户,工业增加值增长21%以上;围绕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启动精品钢材基地、新型能源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基地、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文化兴市’战略是朝阳的比较优势决定的。沧海桑田的变化,给朝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以佛舍利为核心的佛教文化,以牛河梁遗址为中心的红山文化,以龙城遗址、慕容世家为象征的三燕文化,以古生物化石为代表的地质文化等。相对而言,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可能是朝阳在全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因此,朝阳就是要跳出传统发展模式,探索创造建立在绿色GDP和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文化带经济,以文化带社会,借助特色文化旅游提高朝阳的知名度,借助文化旅游业的拉动效应进一步大力招商引资,最终实现朝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启动文化产业建设,让历史赋予朝阳独特而珍贵的古文化资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
“第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平均增长35%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左右,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粮食、畜产品等八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和市级重点镇所在地村,基本实现通油路、通班车、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通网络、通燃气、通安全饮用水的目标。
“第四,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增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按照‘高起点、大手笔’的要求,完成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重点发展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推进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加快园区发展步伐,形成市开发区、高新区、现代农业园区、冶金园区和双塔、龙城、朝阳县工业园区‘七区联动’发展格局。
“第五,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筹资9.5亿元,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15件实事,主要包括:提高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市低保重点人口保障标准和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标准;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全部解决国企改制期间并轨遗留的就业安置问题;突出解决好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上学、就医、饮水、出行、购物等方面的困难问题,等等,使今年成为为群众办实事最多、成效最好的一年。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使朝阳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高高扬起朝阳的旗帜,已经飘扬在辽西大地。实现朝阳又好又快发展的帷幕已经拉开。朝阳正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