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多年来,“以本为本”是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它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实验研究”,让我受益匪浅,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研究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吃透”教材
课堂教学是从钻研教材开始的。只有深刻理解教材,准备充分,上课时才能轻松自如,深入浅出。只有对教材的钻研达到一定深度、广度,才能在课堂上轻松面对教学中的任何问题。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理清知识脉络,把握好教材。俗话说:“一节好的数学课,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这句话说得不错,但是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知识做载体,我们很难谈教学的。所以,钻研教材时要把数学知识作重点分析。而且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表明,数学知识必须深入钻研,因为它系统性强,知识与知识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横向与纵向都有深刻的联系。只有通过钻研教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找准、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师,首先要尽可能了解课程的全貌。教这个年级有什么新知识传授,需要哪些旧知识铺垫,都要有大概地了解。通过对几册书的大概了解,做到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心中有数,并设计出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传授程序,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应明确每册书、每个内容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只有把握好教学要求,才能把握好教学尺度。(2)领会编写意图,精心设计。对待数学课本,首先要尊重教材。因为教材中每个例题的选择和每个习题的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凝聚了众多教育专家的理性思考,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的思路就要与以前有所变化,从而使学生对平均数有更深入地理解。在深入领会编写意图以后,就要精心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合理开发重组教材
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既给教师留出了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教师必须树立开放的、动态的教材观,合理地开发重组教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因此,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要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教学二年级第八单元的《排列与组合》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班要举行一场乒乓球比赛,比赛之前要做很多准备,首先是服装,出示两种颜色的衣服、两种颜色的裤子,可以怎么样搭配;接着是为运动员编号码,编号要求:请用1、2、3这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两位数,看谁编的号码最多而且不重复;第三是运动员进场,互相握手,3名运动员要握几次手;第四是设计奖杯,用黄、红、蓝这三种颜色分别涂在奖杯的支架和底座上,看谁设计的方法最多。这种以动促思、以思促学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三、变“书本教材”为“生活教材”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然后闭上眼睛听一听并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等体验1秒;(2)闭眼睛数出60下,体验1分=60秒;(3)估计自己穿上一件衣服,收拾好书包用多长的时间;(4)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只有当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例如,我在教学《克和千克》时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这两种单位的概念,布置给学生一道实践作业:到超市调查10种物品的重量(自由调查),要求对10千克以下的物品用手掂量一下,感受具体的重量有多重,并且要求做好记录,以及写出一些心得。在上课时候,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调查记录表来,按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都大有提高。现在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要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能够在已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可以经历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这节课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以外的教育资源。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必将促进我们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更新。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摸索,努力地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方面,找出一条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方法。同时,我们要树立活的课程意识,对教材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多向激活,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师生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成为可能。
(贵港市港北区县西小学)
一、“吃透”教材
课堂教学是从钻研教材开始的。只有深刻理解教材,准备充分,上课时才能轻松自如,深入浅出。只有对教材的钻研达到一定深度、广度,才能在课堂上轻松面对教学中的任何问题。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理清知识脉络,把握好教材。俗话说:“一节好的数学课,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这句话说得不错,但是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知识做载体,我们很难谈教学的。所以,钻研教材时要把数学知识作重点分析。而且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表明,数学知识必须深入钻研,因为它系统性强,知识与知识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横向与纵向都有深刻的联系。只有通过钻研教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找准、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师,首先要尽可能了解课程的全貌。教这个年级有什么新知识传授,需要哪些旧知识铺垫,都要有大概地了解。通过对几册书的大概了解,做到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心中有数,并设计出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传授程序,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应明确每册书、每个内容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只有把握好教学要求,才能把握好教学尺度。(2)领会编写意图,精心设计。对待数学课本,首先要尊重教材。因为教材中每个例题的选择和每个习题的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凝聚了众多教育专家的理性思考,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的思路就要与以前有所变化,从而使学生对平均数有更深入地理解。在深入领会编写意图以后,就要精心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合理开发重组教材
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既给教师留出了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教师必须树立开放的、动态的教材观,合理地开发重组教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因此,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要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教学二年级第八单元的《排列与组合》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班要举行一场乒乓球比赛,比赛之前要做很多准备,首先是服装,出示两种颜色的衣服、两种颜色的裤子,可以怎么样搭配;接着是为运动员编号码,编号要求:请用1、2、3这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两位数,看谁编的号码最多而且不重复;第三是运动员进场,互相握手,3名运动员要握几次手;第四是设计奖杯,用黄、红、蓝这三种颜色分别涂在奖杯的支架和底座上,看谁设计的方法最多。这种以动促思、以思促学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三、变“书本教材”为“生活教材”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然后闭上眼睛听一听并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等体验1秒;(2)闭眼睛数出60下,体验1分=60秒;(3)估计自己穿上一件衣服,收拾好书包用多长的时间;(4)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只有当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例如,我在教学《克和千克》时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这两种单位的概念,布置给学生一道实践作业:到超市调查10种物品的重量(自由调查),要求对10千克以下的物品用手掂量一下,感受具体的重量有多重,并且要求做好记录,以及写出一些心得。在上课时候,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调查记录表来,按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都大有提高。现在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要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能够在已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可以经历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这节课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以外的教育资源。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必将促进我们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更新。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摸索,努力地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方面,找出一条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方法。同时,我们要树立活的课程意识,对教材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多向激活,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师生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成为可能。
(贵港市港北区县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