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主流媒体制止餐饮浪费的媒介治理实践分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bo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8月以来,我国主流媒体积极参与了制止餐饮浪费的社会治理工作,对新时期媒介参与社会治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对《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的分析,发现这些媒体报道了节约粮食的措施,向社会发出了粮食安全警报,诠释了粮食危机、节约粮食的文化意义和国家发展战略意义,从而较为全面地参与了国家粮食安全治理工作,推动了粮食节约和粮食立法工作,成为媒介社会治理工作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主流媒体;媒介治理;粮食浪费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涉及土地问题、种子问题、水利问题、农业科技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粮食的问题。其中,有效利用粮食,制止餐饮浪费,是一个涉及全体国民需要全民参与的问题。制止餐饮浪费既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行政治理,也需要动员民众,全民参与,更需要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引导。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制止餐饮浪费作出重要指示,开启了我国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的社会治理行动。2020年8月到10月,在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报道方面,《人民日报》发表文章91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报道112篇(条),《光明日报》发表文章75篇,《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35篇。本文以传播学社会功能为理论依据,对主流媒体的报道进行分析。传播学先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认为大众媒体的社会功能包括“守望环境、协调社会、传承社会遗产”[1],美国社会学家赖特·朱尔斯在此观点的基础之上,用社会学的观点观照传播功能,把“协调社会”的功能称为“解释与规定”,而“守望环境”即将社会异常信号反映给受众,引起受众的警觉,起到“雷达”的作用。
  一、作为粮食安全报警器的主流媒体报道
  媒介是国家治理社会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是通过发挥社会环境监测、舆论监督等功能来展开的。从2020年8月开始,以《人民日报》为首的中央主流媒体和省级及以下各级媒体,都加入到了制止餐饮浪费的报道中来。作为主流媒体的中央级媒体主动设置议程,报道社会上存在的惊人的餐饮浪费现象,给受众以警示,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起到了社会危机警报器的作用。
  笔者对《人民日报》、央视网、央广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统计,在众多主流媒体中,央广网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开展了《粮食公开课》系列报道,主要从我国餐桌上浪费粮食的数量上警醒众人:“如果把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为粮食,可达约1000亿斤,供约3.5亿人一年的需要。”提出粮食供需“紧平衡”的观点,让受众意识到我国面临的粮食储量紧张问题;报道还从我国资源和环境压力的角度警示人们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严峻形势。
  《光明日报》发表的《全链条节粮减损迫在眉睫》一文以数据报道的方式凸显餐饮浪费的严重,引导读者理性思考。该文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每年在粮食加工、运输过程中大约要浪费掉700亿斤的粮食。触目惊心的数据呈现在受众面前时,不断警醒人们浪费粮食所带来的危害。《人民日报》发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何还要杜绝餐饮浪费?专家告诉你原因》,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向受众展示了全球粮食短缺的现象以及饥饿人口数量: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同样的文章还有央广网刊发的《你浪费了多少粮食?这组数字,触目惊心!》,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向人们讲述了我国每年浪费粮食的数量: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和损耗的粮食约有3500万吨,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
  事例是感性的,数据是理性的,数据更易使人清醒,一系列的数据足以刺激受众的神经。有关粮食浪费的集中报道,可以促使读者认识到粮食浪费现象的严重程度,明白党和政府制止餐饮浪费的必要性。唤醒受众的警觉,以便人们积极自觉地投身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中来。毫无疑问,主流媒体在制止餐饮浪费的行动过程中,承担了警醒读者的社会责任。
  二、作为节约粮食“解释员”的主流媒体报道
  制止餐饮浪费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行动,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餐饮浪费的危害,意识到我国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以及存在的困难,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自觉参与到节约资源、珍惜粮食的行动中来。
  《人民日报》自2020年8月以来连续发表社论与评论文章9篇。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国家战略等方面为受众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人民日报》2020年9月22日刊发《弘揚勤俭节约之风》一文,从政治的高度阐释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性。该文将节约粮食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结合起来,对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与阐释,明确指出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是国家脱贫攻坚行动完成的重要保证,并阐释了制止餐饮浪费关乎到全民“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子孙后代的负责,是社会文明的显著标识”。《人民日报》刊发的另一篇文章《唯俭者兴 唯勤者进》从民族道德的角度论述了勤俭节约是个人、社会、国家崇尚的中华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社会必须具备的品德,更是中国今后发展必须具备的品质。《中国青年报》刊发的《理解“节约”的三层战略含义》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出,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节约粮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该文明确了节约粮食与国家政策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让受众从国家政策层面更加清晰了解节约粮食对国家建设的含义。
  此外,主流媒体还从法律的角度为受众解析国家粮食立法的有关工作,让民众从法律层面理解制止餐饮浪费、保证粮食安全的举措。要使民众对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接受,或者参与到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媒体就必然要从思想上进行沟通、协调,这是制止餐饮浪费,树立粮食安全观念的基本途径。《人民日报》社论《扎紧制止餐饮浪费的制度笼子》就详细解释了在我国宪法、农业法规、国家安全法、民法典中都有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也已将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立法规划。该文章让受众清楚地认识到制止浪费,确保粮食安全的行为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符合国家发展长远利益。机关单位是国家的行政机构,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在节约粮食方面更要以身作则,为广大人民群众起到表率的作用。对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意见,把制止餐饮浪费作为纠治“四风”重要方面,为受众详细解读了关于制止机关单位浪费粮食的相关规定,要求纪检监察部门严格监督机关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加大问责力度。《人民日报》2020年9月9日刊发的《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采取有效措施培养节约习惯》则是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法治手段解决粮食浪费的现象。《人民日报》2020年8月27日刊发的《全国人大代表为立法制止餐饮浪费建言献策》;强调了节约粮食的立法工作必须尽快展开,只有立法才能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节约粮食的指示,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我国制止餐饮浪费的长效机制。   总的来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对制止餐饮浪费、节约粮食给予了高度关注,两报共发表31篇相关报道,其中对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解读共有13篇文章,从人们的生活角度解读制止餐饮浪费的文章共有18篇。不难看出,主流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更多的是采取贴近人们生活的方式进行报道,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将制止餐饮浪费、节约粮食的观念根植到受众心里。
  三、作为制止餐饮浪费行动的“规约者”和“监督者”的主流媒体的报道
  社会治理不仅需要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对话、协商、沟通,同时还需要树立典范,进行示范,创建硬性和软性规约,以便能统一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因此,主流媒体在警示餐饮浪费、诠释节约粮食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更多的是报道制止餐饮浪费、节约粮食的各种举措。
  首先,针对如何制止餐饮浪费,以《人民日报》为首的主流媒体深入采访,积极探访相关方面采取的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措施和方法,从2020年8月起三个月内发表的相关文章多达48篇。《人民日报》刊发《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倡议 从我做起 崇尚节约》一文,该文报道了消费者协会号召餐饮行业主动为顾客提供全面、准确的餐饮信息,方便顾客能够更好地按量点菜,减少浪费。全国各个地方的餐饮行业也在积极响应中国饭店协会与消费者协会所提出的倡议,《光明日报》2020年10月4日刊发《山东日照:从细节倡导餐桌上的文明》文章,报道了山东日照大量采用“小份菜”“半份菜”的方式来减少粮食浪费,通过餐饮行业积极配合,侧面体现人们在履行社会“规定”。
  其次,主流媒体高度关注节假日餐饮浪费、宴席浪费和旅游团体的餐饮浪费现象,并给予一定的报道,对好的节约措施予以报道或鼓励,以便广泛推广。《人民日报》刊发的《让餐桌文明成为自觉行动 国庆假期向浪费说“不”》主要报道了旅游团的导游在出行就餐时,为了制止餐饮浪费使出的种种小妙招。《旅游业采取多种措施倡导游客文明节俭用餐》报道了景区在餐饮服务中结合就餐人数,合理设计菜单,为游客、管理工作人员树立节约粮食的“规约”。《防止宴席变成“剩宴”》具体报道了餐馆内的服务员应该尽到提醒责任,等客人吃完饭后餐馆主动提供打包服务,同时为有效避免宴席上整鱼整鸡无人动筷现象,服务员会在就餐时主动帮助客人分菜。
  再次,主流媒体还深入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食堂进行采访,详细报道了这些单位在开设节约粮食课程、自助称量打饭的模式、油桶倒控、食材源头与运输的管控等方面的情况。《人民日报》2020年8月29日刊发的《陕西宁强县把光盘行动纳入校园德育课程》,文章报道了学校的饭前登记制度,食堂按学生需求进行食材采购减少浪费;《“光盘”大学生在行动》报道了学校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设立志愿者岗位,使其参与到节约粮食行动中,及时制止浪费粮食,并对“光盘”的同学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光明日报》2020年8月29日以《天津职业大学:饭菜销售变按份为称量》为题,报道了该校采取自助称量打饭的方式让学生挑选食物,从而有效避免粮食浪费,这也在无形中为全国各个高校树立了样板。企事业单位中也有表现较好的典型案例,《光明日报》2020年9月21日刊发的《油桶倒控省油 菜根变废为宝——青岛市市北区全流程调控打造节约型机关》,介绍了青岛市市北区机关大楼在餐厅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与节约粮食有关的倡议书,分餐台上摆放与节约粮食相关的标语,餐厅后厨采取油桶倒控的方式减少食用油的浪费。
  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直播带货成为主要的营销手段,随之而兴的“吃播”现象一时间成为媒体热点,也成为餐饮浪费现象的媒介推动者。为了赚取平台的流量、公司的利润、商家的销售额和粉丝们的热情,主播们不惜拼命暴饮暴食,在摧残自身的同时,也助长了在浪费中取得愉悦的扭曲饮食观。针对这种现象,主流媒体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评。在2020年8—10月期间,主流媒体发表了4篇抨击“吃播”乱象的文章。《中国青年报》2020年8月26日刊发《吃播瘦身时》,从受众的角度解讀了“大胃王”受欢迎的原因,深度剖析了“大胃王”的行业黑幕,抨击了“大胃王”直播给人们传递了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央视网刊发的《吃了又吐!这种直播,坚决禁止》揭露“大胃王”假吃、催吐的不堪行径。主流媒体对于“吃播”的报道,在抨击其扭曲餐饮行为的同时,从思想观念上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体现出主流媒体监督社会的责任担当。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作为喉舌的媒体,积极推动社会组织治理粮食浪费,使得治理餐饮浪费的行动初见成效。酌量点餐、剩余打包,已经成为人们餐馆消费的普遍行为。与此同时,在媒体和各界的共同推动下,2020年12月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定将反食品浪费法、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到立法工作的计划,2021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完成向公众征求意见,2021年2月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要求加快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立法工作,2021年2月19日北京市有关《制止餐饮浪费规定》的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不难看出,主流媒体在面对粮食浪费的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引领,充分释放了媒体的环境监测和解释功能,提高了人们的警惕性,增强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认识,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制定了“社会软规则”,倡导人们采纳节约粮食的生活方式,阶段性地完成了媒介社会治理任务。媒体同党政各界共同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在改变人们的餐饮思想观念,促进人们自觉参与改变餐饮浪费习惯,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化共识方面充分发挥了舆论作用。
  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过程中,还将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将会承担更为艰巨的社会治理任务,需要在媒介多元化,社会舆论复杂化的背景下,不断创新传播手段,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治理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去,在推动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0.
  (李聿哲为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硕士生;李明德为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
  编校:王志昭
其他文献
【摘要】郑州地区明清地方志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地理等地方史料,近期以来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国内研究者在古籍整理及影印出版、专题史料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不少优秀成果,但在研究深度上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在郑州区域历史特色总结上亦需要继续深入。加强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历史内涵的研究,对于提升其文化传播影响力以及当代郑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郑州地区
从黄河非遗衍生品的使命担当、旅游文化吸引力、推动居民增收、产业升级等维度探究其传播与经济开发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同时对“品牌+IP”“平台+云端”“传统+现代”文化产业链等传播新路径予以阐述,旨在厘清黄河非遗衍生品的传播路径与经济开发协同发展策略,以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承有所裨益。
【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性哲思,凭借其“碎片化”“娱乐化”“反权威”和“去中心化”的特质引领了社会思想的新潮流,成为表征当代社会的一种显要性理论话语范式,对社会领域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极具震荡性效果的影响。置身于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实践的理念变革与流程再造日益被后现代话语所裹挟,并构成一种全新的结构话语。现将立足于人工智能的时代语境,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资源,探寻新闻实践的主体、内容、形
【摘要】隨着社会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今天的新闻报道不论是从内容上讲,还是从形式上讲,都越来越专业,当然其出发点是为了优化新闻品质,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新闻服务。然而,这却使得新闻用语的专识性升高,常识性降低,对广大群众的新闻信息认知、理解带来了难度,甚至可能使群众产生错误的认知和理解,这就完全背离了新闻工作的初衷。因此,在如今的新闻工作当中,应当注重新闻对常识的把握,通过“返璞归真”使新闻更接地气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逐渐清晰的现代化治理的图景中,当地媒体和城市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维度。现以深圳为案例探讨媒体如何介入城市治理现代化。作为城市一级的大众媒体中心之一,深圳广播电台在节目设置和内容生产上通过对公私议题的呈现和处理,促进并调试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治理的制度—技术转向。这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的想象及不同面向的问题提出上,如城市建设的正向宣传、民生问题的公共化、媒介化的个体表达。当地媒
【摘要】庚子岁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至今日,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欧美经济强国的经济停摆继续,失业人口不断增多;中国虽然已经从整体上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却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受到重创。世界格局在疫情的加速下面临着重新洗牌,各国都希望能够尽快恢复生产,发展经济。那么,在后疫情时代,全球性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是局部倒退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学术传播和知识传承又会走出一条怎样的道路,科普类和知识类信息的创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