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沃的土壤,促使真爱的种子破土而出;吐翠的新芽,将大地点缀得令人迷醉:丰厚的果实,为耕耘者唱出感恩的赞歌。在教育的园地里,徐凤翥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真爱的播种者、辛勤的培育者、幸福的收获者。
凤鸟恋巢终无悔,拳拳赤诚报春晖
说起与育才中学的渊源,徐凤翥老师最为自豪,这里有她难以言表的情结。从中学时代的刻苦求索,到大学毕业后义无返顾的选择,她一直耕耘在母校这片神圣的沃土上,母校以她的博大宽厚润泽着她,她也以自己的拳拳爱心回馈着母校。
在二中学习的六年中,她时刻感受着学校优良的师德校风,陶醉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沉迷于校园深邃的文化底蕴。大学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母校,能与崇敬仰慕的恩师为伍,能与灵气睿智的学生为伴,倍感幸运的她萌生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为母校增光添辉,为教育奉献毕生。
在二十年的教坛生涯中,徐老师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熟悉徐凤翥老师的人都知道,她做人的原则是“修己而不责人”,遇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应怎样改进,而不是去求全责备别人。
要求别人做到的,徐老师自己首先做到。从一些点滴小事中你会发现:她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首先表率在前,不管当年孩子尚小、还是现在家远不便,都没有难倒她;学生课间操要跑千米,年近四十的徐老师就每天咬牙坚持跟十四五岁的学生们一起跑;看到教室或走廊里有纸花,她会弯腰捡起,让那随手乱扔的学生羞愧不已。
临近中考,她会尽可能多地承担一些班级的事务性工作,让班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在徐老师的教育词典中,很少有惩罚、指责等字眼,大家感受最多的是关爱、尊重与宽容
她时刻警醒自己要修炼自我,把自我提升作为一生的课题。
徐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要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透过这朴实的话语,我们深深感到徐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如此的自然而又博大。她以一颗包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其耐心细致、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与待人平和、宽容博爱的品行赢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与徐老师相处过的人也总能感受到她的“真诚”与“大气”。她诚恳待人,遇事从不斤斤计较。她总是念念不忘,自己成长过程中,曾经得到过许多老教师无私的帮助与栽培,老教师们不求回报的超然境界令她无法忘怀。正是一种朴素的感恩与回报,使徐老师成为这种精神的传承者。
徐老师的课堂是敞开的,谁都可以推门听课;她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多年积淀的经验与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还不失时机地为青年教师争取锻炼和提高的机会。青年教师每一堂公开课,都凝聚着徐老师与大家的智慧,他们一起分享,共同提高。在育才化学组,没有个人利益,只有集体利益;没有遮遮掩掩,只有精诚合作;生活在这样一个相亲相爱、团结和谐的集体里,即使再苦再累也能感到幸福。
不仅如此,作为青岛市化学中心组成员的徐老师还把这种真诚和大气带到校外,无论哪个学校的化学老师有教学问题与她切磋,她都坦诚相待,全盘托出,从不“留一手”。在各种机会的教材培训和经验交流中,徐老师也总是把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和最宝贵的经验介绍出来,为化学学科的发展默默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真可谓“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
固守热土乐融融,桃李增华明昭昭
真情撒沃土,智慧育英才:教坛写春秋,智者展风采。多年的探索琢磨,使徐老师的教学艺术日臻提高,炉火纯青。
在获得的各种荣誉中,她最珍惜的是“教学能手”这一称号,在这个眩目的光环背后,有着徐老师太多的执着、坚持与付出。
1994年,她在山东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崭露头角,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从那时起,她就没停下对初中化学优质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她良好的教学潜质被挖掘出来,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她举行的市级以及市以上的公开教学课就多达七节。市教学工作会议、教育部新课程骨干培训班、省教材培训会、市科研课题结题会等等,都是她开设教学示范课的课堂。在这些课上,徐老师展示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展现了育才精湛的教学文化,也展示了青岛市先进的教学水平。徐老师以她的人格魅力,扎实的基本功,高深的教学睿智、充满激情的幽默诙谐,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的课使听者如沐春风,如清泉沁入心脾。把工作做成兴趣应该说是一种境界。所有这一切,不仅使徐老师丰富着自己、完善着自己,而且,让教师们在交流中由衷地感受到思维与激情碰撞的快乐。
荣誉和光环没有让徐老师停下前进的脚步,她仍然义无反顾地潜心钻研教学,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
这一切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育才的学生。徐老师在回顾这一切时深有感触: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教育者的水平不在于能言善辩,夸夸其谈,而在于通过自身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而这魅力的本身来自于教育者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化学在初三既是启蒙学科又是毕业学科,一开始就紧锣密鼓地抓成绩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徐老师和她的同事们更注重的是向课堂要效益,注重的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正是这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最终不但在历届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学科竞赛中更是出类拔萃。仅2007年就有16位同学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正是因为“无所求无所不求”,徐老师和她的同事们在教学中始终在践行着育才中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不为中考,赢得中考”的教育教学理念。
多年来,徐老师肩负了太多的重任,三个毕业班的化学教师,一个班的班主任,校理化生组教研组长、工会组长,市化学中心组组长、市直属中学化学兼职教研员。但这一切并没有让她忘记她还是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在勤奋工作的同时,她还以她的正直坦诚、乐观幽默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把他们的幸福、快乐看得很重很重。
凤鸟恋巢终无悔,拳拳赤诚报春晖
说起与育才中学的渊源,徐凤翥老师最为自豪,这里有她难以言表的情结。从中学时代的刻苦求索,到大学毕业后义无返顾的选择,她一直耕耘在母校这片神圣的沃土上,母校以她的博大宽厚润泽着她,她也以自己的拳拳爱心回馈着母校。
在二中学习的六年中,她时刻感受着学校优良的师德校风,陶醉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沉迷于校园深邃的文化底蕴。大学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母校,能与崇敬仰慕的恩师为伍,能与灵气睿智的学生为伴,倍感幸运的她萌生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为母校增光添辉,为教育奉献毕生。
在二十年的教坛生涯中,徐老师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熟悉徐凤翥老师的人都知道,她做人的原则是“修己而不责人”,遇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应怎样改进,而不是去求全责备别人。
要求别人做到的,徐老师自己首先做到。从一些点滴小事中你会发现:她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首先表率在前,不管当年孩子尚小、还是现在家远不便,都没有难倒她;学生课间操要跑千米,年近四十的徐老师就每天咬牙坚持跟十四五岁的学生们一起跑;看到教室或走廊里有纸花,她会弯腰捡起,让那随手乱扔的学生羞愧不已。
临近中考,她会尽可能多地承担一些班级的事务性工作,让班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在徐老师的教育词典中,很少有惩罚、指责等字眼,大家感受最多的是关爱、尊重与宽容
她时刻警醒自己要修炼自我,把自我提升作为一生的课题。
徐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要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透过这朴实的话语,我们深深感到徐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如此的自然而又博大。她以一颗包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其耐心细致、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与待人平和、宽容博爱的品行赢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与徐老师相处过的人也总能感受到她的“真诚”与“大气”。她诚恳待人,遇事从不斤斤计较。她总是念念不忘,自己成长过程中,曾经得到过许多老教师无私的帮助与栽培,老教师们不求回报的超然境界令她无法忘怀。正是一种朴素的感恩与回报,使徐老师成为这种精神的传承者。
徐老师的课堂是敞开的,谁都可以推门听课;她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多年积淀的经验与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还不失时机地为青年教师争取锻炼和提高的机会。青年教师每一堂公开课,都凝聚着徐老师与大家的智慧,他们一起分享,共同提高。在育才化学组,没有个人利益,只有集体利益;没有遮遮掩掩,只有精诚合作;生活在这样一个相亲相爱、团结和谐的集体里,即使再苦再累也能感到幸福。
不仅如此,作为青岛市化学中心组成员的徐老师还把这种真诚和大气带到校外,无论哪个学校的化学老师有教学问题与她切磋,她都坦诚相待,全盘托出,从不“留一手”。在各种机会的教材培训和经验交流中,徐老师也总是把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和最宝贵的经验介绍出来,为化学学科的发展默默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真可谓“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
固守热土乐融融,桃李增华明昭昭
真情撒沃土,智慧育英才:教坛写春秋,智者展风采。多年的探索琢磨,使徐老师的教学艺术日臻提高,炉火纯青。
在获得的各种荣誉中,她最珍惜的是“教学能手”这一称号,在这个眩目的光环背后,有着徐老师太多的执着、坚持与付出。
1994年,她在山东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崭露头角,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从那时起,她就没停下对初中化学优质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她良好的教学潜质被挖掘出来,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她举行的市级以及市以上的公开教学课就多达七节。市教学工作会议、教育部新课程骨干培训班、省教材培训会、市科研课题结题会等等,都是她开设教学示范课的课堂。在这些课上,徐老师展示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展现了育才精湛的教学文化,也展示了青岛市先进的教学水平。徐老师以她的人格魅力,扎实的基本功,高深的教学睿智、充满激情的幽默诙谐,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的课使听者如沐春风,如清泉沁入心脾。把工作做成兴趣应该说是一种境界。所有这一切,不仅使徐老师丰富着自己、完善着自己,而且,让教师们在交流中由衷地感受到思维与激情碰撞的快乐。
荣誉和光环没有让徐老师停下前进的脚步,她仍然义无反顾地潜心钻研教学,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
这一切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育才的学生。徐老师在回顾这一切时深有感触: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教育者的水平不在于能言善辩,夸夸其谈,而在于通过自身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而这魅力的本身来自于教育者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化学在初三既是启蒙学科又是毕业学科,一开始就紧锣密鼓地抓成绩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徐老师和她的同事们更注重的是向课堂要效益,注重的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正是这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最终不但在历届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学科竞赛中更是出类拔萃。仅2007年就有16位同学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正是因为“无所求无所不求”,徐老师和她的同事们在教学中始终在践行着育才中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不为中考,赢得中考”的教育教学理念。
多年来,徐老师肩负了太多的重任,三个毕业班的化学教师,一个班的班主任,校理化生组教研组长、工会组长,市化学中心组组长、市直属中学化学兼职教研员。但这一切并没有让她忘记她还是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在勤奋工作的同时,她还以她的正直坦诚、乐观幽默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把他们的幸福、快乐看得很重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