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活力令世界惊叹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onne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来自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一条信息引发外媒广泛关注。11月17日,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11月下旬择机发射。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此次太空任务计划从月球带回物质。这是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俄执行飞行任务以来,科学家再次有机会研究月球新物质。”
  航天科技日新月异,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日益深化的生动缩影。南非独立传媒旗下报纸《开普时报》盛赞:“近年来,中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的科技实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科技创新进步巨大”
  美联社在报道嫦娥五号探测器时指出,2003年,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此后中国的太空计划不断积聚动力。“这次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最雄心勃勃的太空项目之一。除此之外,中国前往火星的探测器正在途中,登陆月背的月球车首次全面测量月表辐射环境,中国还计划着手建造自己的空间站……”
  目前,中国航天已进入高密度发射常态化阶段。仅2019年一年,中国就实施了34次航天发射,成功将78颗卫星发射入轨。美国“突破防线”网站近日报道称,“中国连续三年赢得太空发射竞赛。”该报道援引美国布赖斯太空与技术公司的一份报告说,截至9月30日,中国今年发射的卫星数量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在数字科技领域,中国同样表现亮眼,引发外媒热议。据路透社近日报道,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0.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云计算、大数据、数据中心、物联网等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中国的5G建设进度远超其他国家,位居全球第一。”路透社指出,在中国,以5G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正在加大。截至9月底,中国开通5G基站超过60万个,用户达1.5亿。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实现5G网络城区连片覆盖。
  “中国加大科研投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赞叹,“从高铁到太空探索,从新能源汽车到移动支付,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长足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促使人们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思考和实践,进一步释放社会创新活力。”
  “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首发成功、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南非《开普时报》近日的一篇报道盘点了近年來中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指出:“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不少外媒关注到,在过去的5年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在全球131个经济体创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14位。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日前刊发题为《为什么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的经济仍在蓬勃发展》的文章。文章认为,随着疫情的控制和社会秩序的恢复,创新和数字化正在释放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根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月初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在表现最好的经济体中保持第14位。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指出,中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会因外界逆风而放慢发展步伐,明确了科技创新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驱动作用。
  埃菲社指出,近年来,北京一直倡导可持续和绿色的高质量增长,同时使科学技术创新成为发展的新动力。该报道援引某咨询专家的话说,“双循环”旨在“保证中国在关键技术上具有足够的自主能力,以确保该国能够抵御外国技术和零部件供应中断带来的影响”。
  “继续扮演关键角色”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在2035年达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就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外媒纷纷从中捕捉中国进一步加大科技自主创新步伐的信号。
  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多次提及“科技”与“创新”,将会为中国下阶段经济定下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调,明确科技创新将在未来驱动经济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俄新社称,中国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彭博社近日称,中国新的五年规划将技术自力更生提升为国家战略支柱,从人工智能到5G技术、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都可以成为中国创新的基石。
  彭博社还援引业内经济专家的观点指出,中国新的五年规划专注于技术和创新,这将加速中国的产业升级。未来五年,中国可能会加大研发投入——到2025年可能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中国会将更多资源分配到基础和前沿研究以及“卡脖子”技术等领域。
  俄罗斯《独立报》近日发表题为《北京采取扩大内需和科技自立自强方针》的报道称,中国有意在“双循环”战略框架内推动科技创新。也就是说,中国不但意欲摆脱高科技进口国的形象,而且希望成为高科技产品供应国。该文援引分析称,中国采取经济发展新模式,目的是显著降低自身对外国企业、技术和市场的依赖。
其他文献
种植杂交小麦被认为是今后大幅提升全球小麦产量的首选途径之一。据预测,如果杂交小麦推广应用达到杂交水稻同等水平,我国每年可新增小麦产量约1200万吨(按照中国小麦年总产量1.2亿吨,10%增产来估算),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同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小麦,受基因组复杂性(异源六倍体)所限,其杂交育种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制种成本过高也大大制约着杂交小麦的产业化推广。  先正达集团北京
期刊
科学导报讯 日前,阳泉成功入选交通運输部“ETC智慧停车试点城市”,将在“ETC+车生活服务”和“静态交通治理”两大主题进行先行试点。   ETC智慧停车试点是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的重要任务。阳泉市在“ETC+车生活服务”主题试点工作中,将以便利用户为导向,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拓展ETC+智慧停车、ETC+智慧加油、ETC+智慧
期刊
新中國成立之初,山西右玉县的林木绿化率不到0.3%,恶劣的生态环境,一度让当地群众苦不堪言。70多年来,右玉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种树达1.3亿多棵,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了56%。从昔日的不毛之地到如今的塞上绿洲,右玉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绿色答卷。   “绿色地基”已夯实,发展须有新作为。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时代的新要求,右玉的下一步行动,也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迎难而上、艰苦奋
期刊
“项目是政策落地的基础,阳煤化工作为山西最大的化工企业,‘十四五’期间,规划布局了每年50万吨的可降解塑料生产及后加工项目。”1月16日,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化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馮志武在202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大新闻暨影响力人物发布盛典上如是表示。  据了解,塑料及合成材料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制造强国的重要配套材料,不仅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
期刊
嘉兴市被中国科协确立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以来,全力以赴推进“科创中国·嘉兴”试点工作,加快建设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打造长三角人才集聚“强磁场”,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新机制,培育壮大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通过创新组织模式、生态模式和服务模式,深挖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延长工作手臂形成大支点,协同各方力量构造共建点,积极推动“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落户嘉兴,全力打造科
期刊
蔡美彪先生常说,学术研究不能投机取巧。不能尽选择容易写作、容易发表的课题。要面对学术界未解决的问题,攻难关、做难题。蔡美彪的文集《辽金元史考索》中收入了多篇解难攻关之作辽史问题多材料少是公认的难题。蔡美彪关于辽史的一组文章,从“契丹的部落组织和国家的产生”到“辽代后族与辽季后妃三案”,独辟蹊径,从契丹氏族部落的形成与演变的探讨,对辽代从建国到亡国的历程做了深入的剖析,使一些疑难得以通解。  辽金史
期刊
为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人才和智力优势,提升“科创中国·湖北中心站”的线上线下供需收集、技术沟通、谈判合作、项目执行全周期精准服务效率,湖北省科协接长工作手臂,面向高新园区、产业园、科技园等,吸纳一批熟悉园区管理的工作人员担任联络员,由他们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科技创新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协助推動“科创中国”相关活动和科技成果在园区、在企业落地。目前,已累计为30多家企业对接科技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家、
期刊
核心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右玉广大干部群众种树1.3亿多棵,全县林木绿化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不到0.3%增至56%。昔日的不毛之地,已经变成了塞上的绿色明珠。   如今,右玉的宜林荒山已经基本绿化完成,右玉人也开始继续探索——这场“绿色接力赛”该如何继续跑好?   出山西右玉县城,向西北行进30多公里,便见杨千河乡西南的丘陵山地。   “到了夏天,这里将满眼尽绿,一派生机。”指着山
期刊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求无疑会發生重大变化,人类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会相应地发生改变。主动了解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状况,积极体验智能语音、刷脸支付等新业态,已经成为新时代公民走近前沿科学的重要方式。而加快专业AI人才培养,也已经成为智能化浪潮席卷下一朵引人注目的“小浪花”。   近两年,全国城市的AI开发者活跃度持续增高。从地区来看,2019年,佛山、东莞、重庆增速较快。从
期刊
科学导报讯 11月17日,从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傳来消息,该集团旗下成庄矿作为山西省级绿色开采试点中唯一一座煤与瓦斯共采试点矿井,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以“三级”地质勘测、三区联动井上下联合立体高效抽采、煤炭高效开采等技术为主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的建成,标志着山西省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