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期与成型期,其思想和行为上仍普遍存在盲目性与急躁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模范表率更应进行规范、正确、科学的引导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操守和政治觉悟。建立一个立体化管理机制以最大程度上深化高校党员先进性建设,为其离校后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塑造正确的思想前提。
关键词:高等院校 学生党员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214-0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直是高等院校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培养和加强学生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的关键环节,承担着为我党培育优秀人才,夯实我党创新基础的重任,对我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学生党员人数日益增加,在高校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与发展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同时,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优秀党政组织“五个好”、优秀党员“五带头”的新要求,对高校党员教育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如何改革学生党员管理机制,加强党员发展力度,不断探索、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机制,成为了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迫切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及监督体制,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工作思路。
1 完善教育平台,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水平
目前,学生党员入党后续教育环节工作缺失或力度不足,导致出现一些人入党后积极性下降,模范意识变弱,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已经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普遍问题。出现这种局面,一是因为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缺少一套完备的党员发展、教育方案,没有切实可行的举措保证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开展、落实;另一方面的是因为部分基层党组织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明确或是自身水平不足,致使党员后续教育工作的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作开展与落实的力度不足。
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教育平台,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层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党员教育机制,使得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基层党组织管理人员层面,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培训措施,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与党性修养,同时,作为管理人员自身,应该不断学习,端正组织工作态度,拓宽工作思路,为学生树立榜样,切实做好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保证各项要求的落实与开展。
2 拓展实践平台,强化服务意识,激发奉献精神
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脱轨,使得部分学生党员成了党内的“理论派”。党章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缺少了实践环节,这句话只能成为一句口号,面对广大的群众,只能停留在号召的层面,一是造成了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得不到强化;二是无法真正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限制了党员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努力拓展高校学生党员实践平台,创造学生党员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激发学生党员奉献精神,使党员真正做到深入群众,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并从中总结新的规律,不断创新学习思路,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党员形象。
3 打造学习平台,提高自主意识,构建创新氛围
党中央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努力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新形势需要。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学习意识薄弱,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政治敏锐性不高,无法正确解读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与党员的双重身份使得一些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身在组织内部的主体地位,缺少不断学习和为完善组织建设进言献策的主动性,降低了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活力。
打造高校学生党员学习平台,将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纳入高校教育的范畴,以学生党支部为架构开展以读书、技能比拼、实践、实事讨论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借高校学习氛围的优势,强化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党员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中来,通过完善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4 丰富活动平台,创新活动形式,密切党群联系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始终停留在组织生活会或是政治讨论层面,活动内容缺乏创新,组织形式缺少吸引力,不仅降低了组织内同志的参与热情,脱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活动更逐渐成为一种模式化、表面化的“指定任务”,使得在活动生活纷繁的高校中,党组织活动影响力十分微弱,无法使党组织各项活动在群众中达到预期的影响效果,缺少了组织活动的政治保障,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更难以得以不断推广。
丰富高校学生党组织活动平台,首先是要通过高效基层党组织确立党组织在学校、学院层面的活动权限,目前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大多基于团委和学生会,而党组织由于多以班级支部为建设基础,缺少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的经验与精力,也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由学校或学院设立在学生当中具有更高影响力的统一的常规性党组织,为各支部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组织支持和资源保证,是丰富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的必要前提。其次是各党支部应积极探索,通过参考、学习其他组织的活动经验,不断拓展自身的活动思路,这是推动党组织活动创新的基本动力。
5 建设交流平台,促进互助学习,沿承优秀传统
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基本以横向的年级管理与纵向的专业管理为主,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党员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同学处于积极分子考察期,加之不同年级之间存在的课业时间差,使得高低年级之间学生党员之间的无法实现顺畅的交流沟通,高年级学生党员的学习心得、组织经验及其他优秀传统不能得到有效地传承。
建设范围更宽、影响更大的交流平台,扩大低年级学生参与党组织讨论、学习的范围,有党组织开展定期的面向非党学生的交流会,与那些将来可能入党或准备入党的同学交流各方面的心得、经验,通过参与人数量的提高来逐步实现各年级党员交流质的改善,通过将优秀传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推广来保证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持续发展,使得历代学生党员的优秀的工作思路和组织心得得到积累,在之后的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利用。
6 落实组织工作监督机制,制定党员评价体系
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与评价机制,无法对党组织的建设与党员的发展进行有效地管理,使组织内存在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明确,功利色彩重,或是组织纪律性不强,缺少学习热情与服务意识的现象;并由于个别基层组织成员开展工作敷衍了事,使得组织涣散、管理无序,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发展与建设。
建立定性与定量考核、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对党组织工作的导向性与完备性和党员自身先进性做出正确、合理的考量,为先锋模范党员的成长提供制度平台,党组织内部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自评、互评、上级评价、群众评价等形式,切实落实党员评价体系,营造不断学习、全面提高的激励环境。
7 强化组织管理创新机制,改革党员发展体系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党的建设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是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根本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否保持不竭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永葆生机和活力,与能否积极改革创新机制密切相关。
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开展的对象包括组织制度和学生发展两个方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坚持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工作思路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方针,为组织建设与党员发展提供积极良好地创新环境,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改善工作方法和思路,引导学生党员在科学、理论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取得创先成果,为党的建设与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党员管理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努力开拓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管理、教育以及监督的有效机制,为永葆党的生机、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
8 结语
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制度的几点建设方案及方法,总的来说较以往高校党建机制存在以下几点改进和探索:(1)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对党的理论学习;(2)实现多层面立体化的党群建设;(3)通过实际活动提升学生党员思想觉悟;(4)创新改革实现管理机制进一步革新与深化。
参考文献
[1] 周鹤龄.党的建设与党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
[2] 陈潮光.大学生党建工作教程—高校辅导员培训系列教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
[3] 王书会.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6.
[4] 杜玉根.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2.
关键词:高等院校 学生党员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214-0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直是高等院校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培养和加强学生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的关键环节,承担着为我党培育优秀人才,夯实我党创新基础的重任,对我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学生党员人数日益增加,在高校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与发展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同时,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优秀党政组织“五个好”、优秀党员“五带头”的新要求,对高校党员教育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如何改革学生党员管理机制,加强党员发展力度,不断探索、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机制,成为了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迫切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及监督体制,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工作思路。
1 完善教育平台,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水平
目前,学生党员入党后续教育环节工作缺失或力度不足,导致出现一些人入党后积极性下降,模范意识变弱,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已经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普遍问题。出现这种局面,一是因为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缺少一套完备的党员发展、教育方案,没有切实可行的举措保证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开展、落实;另一方面的是因为部分基层党组织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明确或是自身水平不足,致使党员后续教育工作的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作开展与落实的力度不足。
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教育平台,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层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党员教育机制,使得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基层党组织管理人员层面,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培训措施,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与党性修养,同时,作为管理人员自身,应该不断学习,端正组织工作态度,拓宽工作思路,为学生树立榜样,切实做好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保证各项要求的落实与开展。
2 拓展实践平台,强化服务意识,激发奉献精神
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脱轨,使得部分学生党员成了党内的“理论派”。党章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缺少了实践环节,这句话只能成为一句口号,面对广大的群众,只能停留在号召的层面,一是造成了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得不到强化;二是无法真正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限制了党员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努力拓展高校学生党员实践平台,创造学生党员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激发学生党员奉献精神,使党员真正做到深入群众,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并从中总结新的规律,不断创新学习思路,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党员形象。
3 打造学习平台,提高自主意识,构建创新氛围
党中央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努力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新形势需要。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学习意识薄弱,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政治敏锐性不高,无法正确解读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与党员的双重身份使得一些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身在组织内部的主体地位,缺少不断学习和为完善组织建设进言献策的主动性,降低了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活力。
打造高校学生党员学习平台,将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纳入高校教育的范畴,以学生党支部为架构开展以读书、技能比拼、实践、实事讨论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借高校学习氛围的优势,强化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党员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中来,通过完善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4 丰富活动平台,创新活动形式,密切党群联系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始终停留在组织生活会或是政治讨论层面,活动内容缺乏创新,组织形式缺少吸引力,不仅降低了组织内同志的参与热情,脱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活动更逐渐成为一种模式化、表面化的“指定任务”,使得在活动生活纷繁的高校中,党组织活动影响力十分微弱,无法使党组织各项活动在群众中达到预期的影响效果,缺少了组织活动的政治保障,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更难以得以不断推广。
丰富高校学生党组织活动平台,首先是要通过高效基层党组织确立党组织在学校、学院层面的活动权限,目前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大多基于团委和学生会,而党组织由于多以班级支部为建设基础,缺少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的经验与精力,也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由学校或学院设立在学生当中具有更高影响力的统一的常规性党组织,为各支部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组织支持和资源保证,是丰富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的必要前提。其次是各党支部应积极探索,通过参考、学习其他组织的活动经验,不断拓展自身的活动思路,这是推动党组织活动创新的基本动力。
5 建设交流平台,促进互助学习,沿承优秀传统
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基本以横向的年级管理与纵向的专业管理为主,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党员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同学处于积极分子考察期,加之不同年级之间存在的课业时间差,使得高低年级之间学生党员之间的无法实现顺畅的交流沟通,高年级学生党员的学习心得、组织经验及其他优秀传统不能得到有效地传承。
建设范围更宽、影响更大的交流平台,扩大低年级学生参与党组织讨论、学习的范围,有党组织开展定期的面向非党学生的交流会,与那些将来可能入党或准备入党的同学交流各方面的心得、经验,通过参与人数量的提高来逐步实现各年级党员交流质的改善,通过将优秀传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推广来保证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持续发展,使得历代学生党员的优秀的工作思路和组织心得得到积累,在之后的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利用。
6 落实组织工作监督机制,制定党员评价体系
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与评价机制,无法对党组织的建设与党员的发展进行有效地管理,使组织内存在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明确,功利色彩重,或是组织纪律性不强,缺少学习热情与服务意识的现象;并由于个别基层组织成员开展工作敷衍了事,使得组织涣散、管理无序,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发展与建设。
建立定性与定量考核、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对党组织工作的导向性与完备性和党员自身先进性做出正确、合理的考量,为先锋模范党员的成长提供制度平台,党组织内部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自评、互评、上级评价、群众评价等形式,切实落实党员评价体系,营造不断学习、全面提高的激励环境。
7 强化组织管理创新机制,改革党员发展体系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党的建设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是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根本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否保持不竭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永葆生机和活力,与能否积极改革创新机制密切相关。
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开展的对象包括组织制度和学生发展两个方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坚持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工作思路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方针,为组织建设与党员发展提供积极良好地创新环境,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改善工作方法和思路,引导学生党员在科学、理论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取得创先成果,为党的建设与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党员管理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努力开拓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管理、教育以及监督的有效机制,为永葆党的生机、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
8 结语
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制度的几点建设方案及方法,总的来说较以往高校党建机制存在以下几点改进和探索:(1)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对党的理论学习;(2)实现多层面立体化的党群建设;(3)通过实际活动提升学生党员思想觉悟;(4)创新改革实现管理机制进一步革新与深化。
参考文献
[1] 周鹤龄.党的建设与党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
[2] 陈潮光.大学生党建工作教程—高校辅导员培训系列教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
[3] 王书会.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6.
[4] 杜玉根.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