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囊性纤维化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61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累及呼吸、消化、生殖等多系统,预后极差。CF的发生存在种族特异性,欧美人群多见,亚洲人群罕见。近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CF患者被发现,可能由于对CF的认识不足,中国CF的发生率被低估。现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对CF进行介绍,以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本病的关注及认识,做到早期识别与干预,最终改善CF患儿的预后,延长其生存周期。

其他文献
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相关疾病是一类由WAS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包括WAS、X连锁血小板减少症(XLT)和X连锁中性粒细胞减少症(XLN)。本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湿疹、血小板减少及免疫缺陷。该病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重患者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呈孟德尔遗传的分枝杆菌病是少见的遗传异常,特征为对弱毒力的分枝杆菌敏感,如卡介苗和环境分枝杆菌。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通路是控制分枝杆菌感染的关键,数个相关基因已被鉴定。IFN-γ分泌受损见于IL-12p40和IL-12受体β1(IL-12Rβ1)缺陷患者,对IFN-γ反应受损见于IFN-γ受体1、IFN-γ受体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子1(STAT1)缺陷患者。其他已获得鉴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是由纤毛运动异常引起的一组基因遗传性疾病,常在儿童期以呼吸道症状起病,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窦炎、慢性中耳炎、支气管扩张等。透射电镜检查纤毛结构是诊断PCD的金标准,纤毛摆动频率及摆动形式、鼻呼出一氧化氮及基因检测也可以帮助诊断PCD。目前,PCD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早期诊断、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延缓支气管扩张的发生,改善预后。
间质性肺疾病(ILD)也被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异质性慢性肺疾病。婴幼儿ILD病因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免疫缺陷,这些原因多为单基因缺陷或突变所致。常见的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包括表面活性蛋白B基因(SFTPB)、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SFTPC)、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3(ABCA3)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的基因突变,可以表现为新生儿致死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神经肌肉病会由于肌肉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异常而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或睡眠呼吸障碍等。单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往往起病早、病情重,可能在出现典型的神经系统表现之前即有呼吸系统的相关表现而于呼吸科反复就诊或住院治疗,如脊肌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SEPN1相关肌病等。在临床中需要评估神经肌肉病的呼吸系统受累情况,也可以通过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
肺泡蛋白沉积症是一种儿科罕见病,因肺泡腔内充满大量脂质蛋白物质为而造成的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经肺高分辨CT和病理检查不难做出诊断。在全肺灌洗基础上,结合疾病分型给予相应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现将对儿童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是一种少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缺乏。可因AAT水平下降,无法抑制弹性蛋白酶活性,导致肺组织破坏,或因错误AAT蛋白在肝细胞内的聚合导致肝损伤。血清AAT测定、AAT蛋白表型检测及SERPINA1基因等位基因的测定可明确诊断。AAT的补充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患者肺组织的破坏,改善AATD预后。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CHS)是以呼吸中枢的代谢控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类似配对同源基因(PHOX2B)是其主要致病基因,突变类型包括丙氨酸重复扩展突变(polyalanine repeat expansion mutation, PARM)和非丙氨酸重复扩展突变(NPARM),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有明显的相关性。CCHS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清醒时肺泡通气良好,在睡眠期
活化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δ(PIK3CD)综合征是最近描述的联合免疫缺陷病,由功能获得性PIK3CD突变所致,该基因编码PIK3CD催化亚单位。患者表现为早发的窦肺感染、非肿瘤性的淋巴增殖、疱疹病毒感染、自身炎症疾病、淋巴瘤和神经发育迟缓。高免疫球蛋白(Ig)M、IgG缺陷、CD4淋巴细胞减少是重要的免疫特征。病情严重度变异大,可导致死亡和无症状、临床传递不完全。重症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吞噬细胞数量及功能缺陷属于最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类中的第5大类。最严重的吞噬细胞数量缺陷疾病为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吞噬细胞功能包括移动、趋化、黏附、吞噬和杀菌等功能。临床最常见的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包括黏附分子缺陷和慢性肉芽肿病。现分别阐述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和慢性肉芽肿病3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分子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发现、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