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苏东坡学禅以后,以为自己达到了生命的第三种界,世俗的感情和繁杂已不能再动摇他了。于是就给佛印禅师写了—首诗:“稽首天外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在表明:人世间的得失诽谤诋毁等等,已经对他没有影响了。苏东坡写完诗以后,就让人把诗歌拿到长江对面交给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看后,在诗上批了两个字“放屁”。然后,又叫此人带回给苏东坡。苏东坡—看,气急败坏,立即渡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论。船到岸边,佛印禅师早在那里等候,—见东坡就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放屁’两个字就把你吹过江来了?”苏东坡已经是—个悟透人世沧桑的高人,其情绪依然被别人的语言所左右。可见,语言是可以激发别人情绪、改变别人行为的。如何提高语言激发的效果?下面几种方法,不妨可以—试。
一、放大优点
每一个人都会有许多优点,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但是,有些人,常常会因为自卑等原因,而忽略了自身的小优点。其实,世间每个平淡的生命,都是蕴涵丰富能量的“金矿”。只要肯挖掘,就可以挖出令人惊讶的宝藏。即使是—个十分悲观的人,那些被人挑出来并给予放大的优点,也会给他带来巨大鼓舞。—个善于鼓励别人的人,就是一个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放大别人优点的人。据说法国18世纪的著名作家大仲马,起初也是—个穷困潦倒的青年。那时他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够帮助他找—份可以谋生的差事。当大仲马找到父亲朋友时,父亲的朋友亲切地问他:“你数学精通吗?”大仲马摇摇头。又问:“历史、地理怎么样?”大仲马还是摇摇头。“那你的法律怎么样呢?”大仲马窘迫地垂下了头。大仲马父亲的朋友接连不断地发问,大仲马只能摇头告诉他——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到。此时,大仲马父亲的朋友,只好让大仲马先把地址留下,以便以后联系。就在大仲马写好了地址,转身要走的时候,父亲的朋友把大仲马拉住了,说:“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应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这—句鼓励性的话,使大仲马找到了自信。数年以后,大仲马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
如果大仲马父亲的朋友没有发现并且放大大仲马的小小优点,那么世界也许就少了这位大文豪。大仲马的成功告诉我们,放大别人的优点,的确是激励别人奋斗、成功改变命运的良方。
二、指点方向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在陷入迷茫境地的时候,常常很难找到前进的方向。在迷茫之时,有人会因此而茫然、颓废、消沉,以致失去奋斗、生活的信心;有人会在迷茫中走错方向,而选择—些并不适合他从事的工作。有个作家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他的事情。什么是蠢才?蠢才就是选择了最不适合他的事情。作家的话很有道理。人世间有许多悲剧,都是由错位酿出的。一个人在迷失方向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高人的指点,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真正找到前进的方向,也就可能成为天才。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师黑格尔,年轻时受到家庭的影响,考入了神学院,打算毕业后去从事牧师职业。但是,大学老师的—段评语,却改变了他的职业。老师的评语说:“你记忆力强,判断力健全,文字通顺,作风正派;神学成绩平平,但语言知识丰富,在哲学方面有天赋且十分努力。”老师使用第二人称的“你”,用学生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关爱,肯定他的优点,指出他的不足,同时也委婉地给他指出了人生的方向——“语言知识丰富,在哲学方面有天赋”。正是这条语气平和的评语,深深打动了黑格尔的心,使他毅然决然地听从了老师的话,扬长避短,改行从事了哲学研究。
三、激起信心
“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个怀有自卑感的人,常常会因为对其所干的事情缺少成功的把握,而感到惶恐胆怯。对待这样的对象,需要用语言激发他的信心,鼓起他为之奋斗的勇气。
有位叫多克的信使,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传递快乐和乐观的信息。他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些鼓励性的话。他随时会把它送给接受信件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克因为年龄太大,军队没有要他;但是多克并没有泄气,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救助伤员。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不久,墙上那一句“没有人会死在这里”的话,不但伤员,就连医院的工作人员,也都渐渐地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
就是多克这句“没有人会死在这里”的话,激起了人们去实现这个“生”的既定目标:病人们,为了不让那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医生、护士们,为了不让那句话落空,也尽力给病人最精心的照顾。结果,这所野战医院的痊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故事告诉我们:在适当的时刻,说些适当的话语激励别人,就是给人一件武器、一个免费的珍贵礼物,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四、激发功利
人的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些目的,一言蔽之,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个人的功名富贵,二是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些目的也就是行为的功利性。如果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把他人的功利性激发出来,就能够激发对方为某一事业赴汤蹈火、不惜一切地奋斗。
抗战时期,在印度、缅甸打击日寇的中国远征军,有个连队在野人山遭到了日寇的重重包围。原始森林里狼嗥虎啸,日寇的包围愈来愈小,再加上连日的血战和亡命的奔波,士兵的心头笼罩着绝望、恐怖。入夜,连长命令突围,但没有一个土兵响应。黑暗中有人说:“反正冲不出去了,还不如坐在这里等死。”连长听了正要发火,但一看到弥漫在大家脸上的消极情绪,也就忍住了。连长坐下来,抽了支烟,然后和大家唠起了家常:“你们知道,娶媳妇有多风光吗?俺那媳妇翠花,就是在震天的爆竹声中,被一大群吹鼓手簇拥到家中来的。跟媳妇生活那滋味儿美得更是没法说了……”连长又说:“俺爹娘苦了大半辈子,俺还没有好好孝敬过他们几天。等到仗一打完,俺就回去给爹娘端茶倒水去。”听到这里,士兵们都默默地站起来,其中一个士兵说:“为了回去孝敬爹娘和风风光光地娶上媳妇,咱们豁出去了。”
奇迹发生了,全连在日寇铁桶似的包围圈里,硬是撕开了一个缺口,与前来增援的友军胜利会师,取得了突围的伟大胜利。
士兵们能够从绝望中奋起突围,是连长语言激发功利的结果。连长没有从空洞的大道理出发,而是用朴实而具体的事实来打动士兵的心,激励士兵为了生存,为了回去孝敬爹娘和风风光光地娶上媳妇而奋起抗争。
一、放大优点
每一个人都会有许多优点,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但是,有些人,常常会因为自卑等原因,而忽略了自身的小优点。其实,世间每个平淡的生命,都是蕴涵丰富能量的“金矿”。只要肯挖掘,就可以挖出令人惊讶的宝藏。即使是—个十分悲观的人,那些被人挑出来并给予放大的优点,也会给他带来巨大鼓舞。—个善于鼓励别人的人,就是一个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放大别人优点的人。据说法国18世纪的著名作家大仲马,起初也是—个穷困潦倒的青年。那时他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够帮助他找—份可以谋生的差事。当大仲马找到父亲朋友时,父亲的朋友亲切地问他:“你数学精通吗?”大仲马摇摇头。又问:“历史、地理怎么样?”大仲马还是摇摇头。“那你的法律怎么样呢?”大仲马窘迫地垂下了头。大仲马父亲的朋友接连不断地发问,大仲马只能摇头告诉他——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到。此时,大仲马父亲的朋友,只好让大仲马先把地址留下,以便以后联系。就在大仲马写好了地址,转身要走的时候,父亲的朋友把大仲马拉住了,说:“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应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这—句鼓励性的话,使大仲马找到了自信。数年以后,大仲马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
如果大仲马父亲的朋友没有发现并且放大大仲马的小小优点,那么世界也许就少了这位大文豪。大仲马的成功告诉我们,放大别人的优点,的确是激励别人奋斗、成功改变命运的良方。
二、指点方向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在陷入迷茫境地的时候,常常很难找到前进的方向。在迷茫之时,有人会因此而茫然、颓废、消沉,以致失去奋斗、生活的信心;有人会在迷茫中走错方向,而选择—些并不适合他从事的工作。有个作家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他的事情。什么是蠢才?蠢才就是选择了最不适合他的事情。作家的话很有道理。人世间有许多悲剧,都是由错位酿出的。一个人在迷失方向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高人的指点,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真正找到前进的方向,也就可能成为天才。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师黑格尔,年轻时受到家庭的影响,考入了神学院,打算毕业后去从事牧师职业。但是,大学老师的—段评语,却改变了他的职业。老师的评语说:“你记忆力强,判断力健全,文字通顺,作风正派;神学成绩平平,但语言知识丰富,在哲学方面有天赋且十分努力。”老师使用第二人称的“你”,用学生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关爱,肯定他的优点,指出他的不足,同时也委婉地给他指出了人生的方向——“语言知识丰富,在哲学方面有天赋”。正是这条语气平和的评语,深深打动了黑格尔的心,使他毅然决然地听从了老师的话,扬长避短,改行从事了哲学研究。
三、激起信心
“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个怀有自卑感的人,常常会因为对其所干的事情缺少成功的把握,而感到惶恐胆怯。对待这样的对象,需要用语言激发他的信心,鼓起他为之奋斗的勇气。
有位叫多克的信使,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传递快乐和乐观的信息。他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些鼓励性的话。他随时会把它送给接受信件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克因为年龄太大,军队没有要他;但是多克并没有泄气,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救助伤员。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不久,墙上那一句“没有人会死在这里”的话,不但伤员,就连医院的工作人员,也都渐渐地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
就是多克这句“没有人会死在这里”的话,激起了人们去实现这个“生”的既定目标:病人们,为了不让那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医生、护士们,为了不让那句话落空,也尽力给病人最精心的照顾。结果,这所野战医院的痊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故事告诉我们:在适当的时刻,说些适当的话语激励别人,就是给人一件武器、一个免费的珍贵礼物,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四、激发功利
人的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些目的,一言蔽之,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个人的功名富贵,二是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些目的也就是行为的功利性。如果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把他人的功利性激发出来,就能够激发对方为某一事业赴汤蹈火、不惜一切地奋斗。
抗战时期,在印度、缅甸打击日寇的中国远征军,有个连队在野人山遭到了日寇的重重包围。原始森林里狼嗥虎啸,日寇的包围愈来愈小,再加上连日的血战和亡命的奔波,士兵的心头笼罩着绝望、恐怖。入夜,连长命令突围,但没有一个土兵响应。黑暗中有人说:“反正冲不出去了,还不如坐在这里等死。”连长听了正要发火,但一看到弥漫在大家脸上的消极情绪,也就忍住了。连长坐下来,抽了支烟,然后和大家唠起了家常:“你们知道,娶媳妇有多风光吗?俺那媳妇翠花,就是在震天的爆竹声中,被一大群吹鼓手簇拥到家中来的。跟媳妇生活那滋味儿美得更是没法说了……”连长又说:“俺爹娘苦了大半辈子,俺还没有好好孝敬过他们几天。等到仗一打完,俺就回去给爹娘端茶倒水去。”听到这里,士兵们都默默地站起来,其中一个士兵说:“为了回去孝敬爹娘和风风光光地娶上媳妇,咱们豁出去了。”
奇迹发生了,全连在日寇铁桶似的包围圈里,硬是撕开了一个缺口,与前来增援的友军胜利会师,取得了突围的伟大胜利。
士兵们能够从绝望中奋起突围,是连长语言激发功利的结果。连长没有从空洞的大道理出发,而是用朴实而具体的事实来打动士兵的心,激励士兵为了生存,为了回去孝敬爹娘和风风光光地娶上媳妇而奋起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