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要在转型期有效实现社会整合与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努力确立共享价值观,加大统筹各方面利益关切的力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整合;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8-0022-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进入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双重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必然会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错综复杂的深刻影响。党要在转型期有效实现社会整合与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努力确立共享价值观,加大统筹各方面利益关切的力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
一、确立共享价值观
面对价值观领域里各种纷繁复杂的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必须借助于党的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确立为全社会各社会群体、阶层所认可的共享价值观。中国共产党通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党的意识形态的本质和追求,也为全社会共享价值观的确立提供了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有力保证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向。坚持和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必由之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建设和谐文化,坚定不移地坚持、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极大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充分实现和谐文化的调节激励功能。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特殊伦理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新指针。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和谐文化的利益调节和精神激励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伦理支持,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重要任务。
在转型期要更加重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观领域里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包容多样,尊重差异。不断凝聚改革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号召力。从宏观引领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关键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感召性,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广泛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真正转化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就必须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加强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从微观规范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和政策手段来调节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增强有效性,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化为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具体行为规范。
二、统筹各方面利益关切
在利益分化的社会条件下,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以此来调节和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把社会利益分化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极端现象。在利益关系调整过程中是否产生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程度如何,复杂性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规则的公平程度和制度的规制状况。所以在利益分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经过科学协调是可以化解的。
1 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意表达和诉求机制。社会整合的有效运转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而社会整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体系吸收、同化、消解和融合社会各种利益和要求的能力,一个能够融合社会不断分化的各种利益的政治体系是一个最具整合功能的政治体系。当前,随着转型期新兴阶层的生长和社会利益的分化,不同的利益主体会提出自己的利益和民主权利的要求,故而,强化党的利益代表与整合功能。建立和拓宽利益表达和信息沟通渠道,大力完善政治参与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应不断拓展与社会的链接通道,及时将新兴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吸纳到政治系统中来,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各项法律,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各种体制与机制。为新兴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提供合法的、制度化的、便捷宽松的利益表达和信息沟通渠道。
2 坚持公平正义,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当前利益关系调整的深化以及困难群体利益的亟需保护,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现实要求。党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准绳进行社会利益整合,兼顾各阶层的利益和需求,通过完善体制和政策供给合理地协调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在承认各群体差别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职能,扩大社会政策的包容性,利用宏观调控、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手段构建社会利益平衡机制。既鼓励公平竞争,体现效率优先,又要重视和关心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和失业、半失业的弱势群体,促使社会利益分配的相对公平,从而有助于铸造执政党的公正形象和民意基础。
3 加强宏观调控,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调整机制。科学的利益协调必须确保利益分化的适度性,使社会利益差距控制在这样一种量的存在状态: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成员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协调、更持续、更健康的发展,又不会导致民众心理的严重失衡及社会的不稳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利用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来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缩小利益差别。除了在初次分配领域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外,同时必须强化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并完善其他多种形式的再分配制度,形成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社会弱势的人在再分配中更多受益。
三、推进制度创新
制度化是当代世界政党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尤其是在社会整合的大背景下,各政党都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政党制度的制度化约束之中,执政党也不例外。由于执政党与政权的紧密关系,担负着资源提取、利益分配及社会管制等社会整合的责任,对于制度化的追求更为迫切和必要。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不懈坚持和追求的基本目标。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们党构建法理型执政模式的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基础。适应这种形势和新的任务,党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从根本上转变执政方式,实现执政方式的创新。党要努力做到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党的依法治国执政方略的真正实现。要大力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党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的活动在宪法和法律内进行;要尊重民主的价值,以党内民主引导和带动国家民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争取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实现突破。
在社会转型时期。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冲突调适机制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社会矛盾调节机制。任何社会中冲突的原因都不可能被彻底消除,同时,冲突也不可能被长久压制而不爆发。因此,对冲突形式特别是冲突的激烈程度进行控制,这正是建立社会冲突调节机制的意义所在。其次,要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社会安全阀制度或体制是社会的一种机制,它通过潜在的社会冲突来维持一个群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宣泄了社会成员的不满情绪,减轻其对社会有机体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系统的稳定。最后,要建立社会风险预警机制。为了有效地监测、防范和缓解冲突,使社会系统顺利运行,有必要建立针对冲突的风险预警系统:一是社会宣泄机制。要提高政治体系的开放性,开辟多种经常性和制度化的年利益表达渠道。二是冲突制度化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良性的冲突机制,使冲突制度化、规范化,使冲突可预测和控制。其中,法律是调解各种冲突,促使社会冲突制度化的一种基本手段。
责任编辑 柳 波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整合;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8-0022-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进入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双重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必然会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错综复杂的深刻影响。党要在转型期有效实现社会整合与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努力确立共享价值观,加大统筹各方面利益关切的力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
一、确立共享价值观
面对价值观领域里各种纷繁复杂的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必须借助于党的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确立为全社会各社会群体、阶层所认可的共享价值观。中国共产党通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党的意识形态的本质和追求,也为全社会共享价值观的确立提供了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有力保证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向。坚持和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必由之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建设和谐文化,坚定不移地坚持、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极大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充分实现和谐文化的调节激励功能。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特殊伦理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新指针。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和谐文化的利益调节和精神激励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伦理支持,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重要任务。
在转型期要更加重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观领域里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包容多样,尊重差异。不断凝聚改革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号召力。从宏观引领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关键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感召性,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广泛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真正转化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就必须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加强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从微观规范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和政策手段来调节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增强有效性,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化为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具体行为规范。
二、统筹各方面利益关切
在利益分化的社会条件下,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以此来调节和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把社会利益分化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极端现象。在利益关系调整过程中是否产生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程度如何,复杂性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规则的公平程度和制度的规制状况。所以在利益分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经过科学协调是可以化解的。
1 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意表达和诉求机制。社会整合的有效运转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而社会整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体系吸收、同化、消解和融合社会各种利益和要求的能力,一个能够融合社会不断分化的各种利益的政治体系是一个最具整合功能的政治体系。当前,随着转型期新兴阶层的生长和社会利益的分化,不同的利益主体会提出自己的利益和民主权利的要求,故而,强化党的利益代表与整合功能。建立和拓宽利益表达和信息沟通渠道,大力完善政治参与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应不断拓展与社会的链接通道,及时将新兴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吸纳到政治系统中来,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各项法律,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各种体制与机制。为新兴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提供合法的、制度化的、便捷宽松的利益表达和信息沟通渠道。
2 坚持公平正义,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当前利益关系调整的深化以及困难群体利益的亟需保护,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现实要求。党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准绳进行社会利益整合,兼顾各阶层的利益和需求,通过完善体制和政策供给合理地协调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在承认各群体差别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职能,扩大社会政策的包容性,利用宏观调控、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手段构建社会利益平衡机制。既鼓励公平竞争,体现效率优先,又要重视和关心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和失业、半失业的弱势群体,促使社会利益分配的相对公平,从而有助于铸造执政党的公正形象和民意基础。
3 加强宏观调控,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调整机制。科学的利益协调必须确保利益分化的适度性,使社会利益差距控制在这样一种量的存在状态: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成员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协调、更持续、更健康的发展,又不会导致民众心理的严重失衡及社会的不稳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利用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来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缩小利益差别。除了在初次分配领域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外,同时必须强化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并完善其他多种形式的再分配制度,形成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社会弱势的人在再分配中更多受益。
三、推进制度创新
制度化是当代世界政党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尤其是在社会整合的大背景下,各政党都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政党制度的制度化约束之中,执政党也不例外。由于执政党与政权的紧密关系,担负着资源提取、利益分配及社会管制等社会整合的责任,对于制度化的追求更为迫切和必要。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不懈坚持和追求的基本目标。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们党构建法理型执政模式的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基础。适应这种形势和新的任务,党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从根本上转变执政方式,实现执政方式的创新。党要努力做到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党的依法治国执政方略的真正实现。要大力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党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的活动在宪法和法律内进行;要尊重民主的价值,以党内民主引导和带动国家民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争取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实现突破。
在社会转型时期。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冲突调适机制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社会矛盾调节机制。任何社会中冲突的原因都不可能被彻底消除,同时,冲突也不可能被长久压制而不爆发。因此,对冲突形式特别是冲突的激烈程度进行控制,这正是建立社会冲突调节机制的意义所在。其次,要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社会安全阀制度或体制是社会的一种机制,它通过潜在的社会冲突来维持一个群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宣泄了社会成员的不满情绪,减轻其对社会有机体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系统的稳定。最后,要建立社会风险预警机制。为了有效地监测、防范和缓解冲突,使社会系统顺利运行,有必要建立针对冲突的风险预警系统:一是社会宣泄机制。要提高政治体系的开放性,开辟多种经常性和制度化的年利益表达渠道。二是冲突制度化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良性的冲突机制,使冲突制度化、规范化,使冲突可预测和控制。其中,法律是调解各种冲突,促使社会冲突制度化的一种基本手段。
责任编辑 柳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