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是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理基础特性和在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它是自然和历史赋予人的潜在力量。而素质教育是为受教育者形成各具特色、和谐素质结构为目标,从而为人的终身教育打好相对稳定的素质基础,使之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方法;学习主体;升华和拓展
素质是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理基础特性和在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它是自然和历史赋予人的潜在力量。而素质教育是为受教育者形成各具特色、和谐素质结构为目标,从而为人的终身教育打好相对稳定的素质基础,使之终身受益。因此,素质教育是公民教育,是“为人生作准备”的教育。所以,教师传授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探究、会发明创造,化学教学也应如此。应使学生会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运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而言,“活动与探究”55次。做好这些探究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并有助与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自学等能力的形成。为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可将课本中有些变成家庭探索性实验,教师也应当成为先学一步的“学长”,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给学生当助手、作向导,引导学生去实验、去观察、去探索,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能学”,强化其求知意识。同时使学生体会“做”的乐趣,了解掌握“做”的方法。
如初中化学一开始,就讲了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将其改成探索性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入室探宝”,一起去观察,一起去想,共同探索。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求知的方法。学生就会自然得出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装置适合“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的实验”的结论,为以后学生自我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等气体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注意的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因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氨气也需要加热,反应物也为固体。这样,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由教到不教,实现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和自我解决问题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2.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材料、提供服务,充当“服务员”和“裁判员”的角色。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自我独立解决问题、自我独立获得知识,而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来“硬灌”。要改变应试教育中,教师只是把知识“一包包”地装好,让学生“保管”的做法,造成全部的教学活动都是老师一个人的事,而学生无所事事;学生即使有所收获,“吃”起来也是无味道、消化不良、吸收不好。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精讲精练”,不搞“满堂灌”。每堂课都留出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看书、消化、练习、思考、提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及时给予解答。同时,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绝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学生的想法、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向学生巧妙地设疑问题,引导学生去钻研、独立思考、自我锻炼;去探索解题的方法、找出规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开展化学课外活动,促进课本知识升华和拓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学生对课本知识要学深学透,即“继承”好,但更重要的是对课本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使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得以升华和拓宽。闻一多先生曾说:“对功课太认真了是不好的,因为知识不全在课本里”。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第一课堂,广开育人天地,进而形成课内与课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新的教育思路,以防止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无味去锻炼记忆力,成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后,引起学生解释石灰水能使蛋保鲜的原因,蛋壳表面看似严密,其实壳上有无数小孔,蛋里细胞呼出的二氧化碳刚一露出小孔,就和石灰水里的氢氧化钙反应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封死小孔,使蛋壳表面变得不透气,外面的细菌钻不进去,蛋壳保鲜半年之久不坏。这样,学生不仅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毛泽东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说明对知识的使用,能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后果。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把“应试教育”中的具体做法全盘否定,而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扬弃”。要在教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终身受益。
收稿日期:2008-11-12
【关键词】学习方法;学习主体;升华和拓展
素质是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理基础特性和在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它是自然和历史赋予人的潜在力量。而素质教育是为受教育者形成各具特色、和谐素质结构为目标,从而为人的终身教育打好相对稳定的素质基础,使之终身受益。因此,素质教育是公民教育,是“为人生作准备”的教育。所以,教师传授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探究、会发明创造,化学教学也应如此。应使学生会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运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而言,“活动与探究”55次。做好这些探究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并有助与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自学等能力的形成。为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可将课本中有些变成家庭探索性实验,教师也应当成为先学一步的“学长”,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给学生当助手、作向导,引导学生去实验、去观察、去探索,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能学”,强化其求知意识。同时使学生体会“做”的乐趣,了解掌握“做”的方法。
如初中化学一开始,就讲了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将其改成探索性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入室探宝”,一起去观察,一起去想,共同探索。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求知的方法。学生就会自然得出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装置适合“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的实验”的结论,为以后学生自我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等气体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注意的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因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氨气也需要加热,反应物也为固体。这样,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由教到不教,实现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和自我解决问题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2.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材料、提供服务,充当“服务员”和“裁判员”的角色。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自我独立解决问题、自我独立获得知识,而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来“硬灌”。要改变应试教育中,教师只是把知识“一包包”地装好,让学生“保管”的做法,造成全部的教学活动都是老师一个人的事,而学生无所事事;学生即使有所收获,“吃”起来也是无味道、消化不良、吸收不好。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精讲精练”,不搞“满堂灌”。每堂课都留出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看书、消化、练习、思考、提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及时给予解答。同时,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绝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学生的想法、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向学生巧妙地设疑问题,引导学生去钻研、独立思考、自我锻炼;去探索解题的方法、找出规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开展化学课外活动,促进课本知识升华和拓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学生对课本知识要学深学透,即“继承”好,但更重要的是对课本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使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得以升华和拓宽。闻一多先生曾说:“对功课太认真了是不好的,因为知识不全在课本里”。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第一课堂,广开育人天地,进而形成课内与课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新的教育思路,以防止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无味去锻炼记忆力,成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后,引起学生解释石灰水能使蛋保鲜的原因,蛋壳表面看似严密,其实壳上有无数小孔,蛋里细胞呼出的二氧化碳刚一露出小孔,就和石灰水里的氢氧化钙反应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封死小孔,使蛋壳表面变得不透气,外面的细菌钻不进去,蛋壳保鲜半年之久不坏。这样,学生不仅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毛泽东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说明对知识的使用,能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后果。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把“应试教育”中的具体做法全盘否定,而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扬弃”。要在教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终身受益。
收稿日期: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