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所涵括的重视、尊重、关心、爱护人的核心是先进人类文化的组成。人文作为“重视人的文化”这一属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容低估。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人文视阈给予探讨。
[关键词]新型城镇 人文视阈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029-01
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视阈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也必须与城镇化建设的思想意识形态相结合,两者和谐并存,相互渗透、完美融合意味着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这一主体思路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并在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新型民俗文化形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人文视阈因其所关注的是先进、科学、优秀、健康的文化,决定了它能够从人文主义视角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观察建构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问题,并为把各种意识形态整合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进步力量,提供思想上的认识。
二、客观看待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一个伟大创举。以安徽省为例,安徽作为国开行在全国第一个金融支持城镇化试点省份,2013年省财政安排40亿元,专项用于一些城镇化试点地区的投融资平台建设,增强平台融资能力,解决地方建设瓶颈问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发园区产城一体化、现代农业、保障性住房、土地整治和土地储备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资金投入所引发的经济建设的巨大能量高度关注的同时,我们对所涉及到的巨量的农村人口群体移动所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加以探讨。
(一)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城镇文化如何相互包容
时至今日,乡村文化仍然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精神生活。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不仅源远流长,更是长期以来滋养的精神食粮。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他们所生活的故乡不仅提供了养育他们的物质条件,也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培育根基,无论是在情感层面上还是在欣赏层面,深厚的乡村文化和他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刻的感情依赖。随着一批批新型城镇的陆续建成,新式的现代文化活动也借助着各种文化活动场所被广泛引入,在这期间,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城镇文化如何相互包容的问题也就会凸显出来。
(二)乡村生活价值理念与城镇生活价值理念相互碰撞
新型城镇化建设所要建设并不只是城镇化的模式,如整齐划一的建筑、畅通无阻的道路、流畅快捷的通讯等硬件设施,思想政治方面、价值取向方面、文化建设方面的软件因素更是衡量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建设一个新型的城镇容易,建立起一种与新型城镇建设相匹配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社会价值取向、民俗民风文化建设、生活理念树立等多种思想意识的融合与平衡却是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积累和培养。
俗语说,人过一百,各色各彩。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定会形成一个文化多元甚至是文化碰撞的态势。这其中,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是主流,但是,一些落后的、腐朽的乃至于肮脏、黑暗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夹杂其中,成为严重干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逆流。
三、人文视阈下多种思想意识的融合与平衡
据《辞海》中关于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的解释说明可以得知,人文是一种动态模式,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集合体。人文的这种基本属性决定了它的视阈是宏阔而广博的,可以对多种思想意识进行有效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下给予有益的解决思路。
(一)人文视阈有助于我们客观观察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无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架构多么宏大,都必须基于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来进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人文视阈下,建设新型城镇文化的出发点是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因而,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是属于合理诉求的范畴。
(二)人文视阈有助于我们客观分析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以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赋予人文的“社会生活质量”这一指标来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人文视阈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给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物质文明的精神内涵。
(三)人文视阈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看待多种思想意识并将多种思想意识融合与平衡到主体思想意识之中
新型城镇化建设之所以是一种“新型”的建设,在于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又一个伟大实践,既然是实践,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思潮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人文视阈基于对“人”的充分尊重这一特性,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看待多种思想意识,并在对多种思想意识加以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主体思想意识,并成为规范新型城镇居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参考文献】
[1]王玉珍.人文视阈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4(05).
[2]焦石文.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人文城市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5).
[3]廖勇.文化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4(03).
[4]李浩利.城乡规划视域下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2014(04).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新型城镇 人文视阈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029-01
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视阈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也必须与城镇化建设的思想意识形态相结合,两者和谐并存,相互渗透、完美融合意味着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这一主体思路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并在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新型民俗文化形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人文视阈因其所关注的是先进、科学、优秀、健康的文化,决定了它能够从人文主义视角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观察建构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问题,并为把各种意识形态整合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进步力量,提供思想上的认识。
二、客观看待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一个伟大创举。以安徽省为例,安徽作为国开行在全国第一个金融支持城镇化试点省份,2013年省财政安排40亿元,专项用于一些城镇化试点地区的投融资平台建设,增强平台融资能力,解决地方建设瓶颈问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发园区产城一体化、现代农业、保障性住房、土地整治和土地储备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资金投入所引发的经济建设的巨大能量高度关注的同时,我们对所涉及到的巨量的农村人口群体移动所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加以探讨。
(一)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城镇文化如何相互包容
时至今日,乡村文化仍然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精神生活。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不仅源远流长,更是长期以来滋养的精神食粮。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他们所生活的故乡不仅提供了养育他们的物质条件,也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培育根基,无论是在情感层面上还是在欣赏层面,深厚的乡村文化和他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刻的感情依赖。随着一批批新型城镇的陆续建成,新式的现代文化活动也借助着各种文化活动场所被广泛引入,在这期间,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城镇文化如何相互包容的问题也就会凸显出来。
(二)乡村生活价值理念与城镇生活价值理念相互碰撞
新型城镇化建设所要建设并不只是城镇化的模式,如整齐划一的建筑、畅通无阻的道路、流畅快捷的通讯等硬件设施,思想政治方面、价值取向方面、文化建设方面的软件因素更是衡量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建设一个新型的城镇容易,建立起一种与新型城镇建设相匹配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社会价值取向、民俗民风文化建设、生活理念树立等多种思想意识的融合与平衡却是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积累和培养。
俗语说,人过一百,各色各彩。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定会形成一个文化多元甚至是文化碰撞的态势。这其中,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是主流,但是,一些落后的、腐朽的乃至于肮脏、黑暗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夹杂其中,成为严重干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逆流。
三、人文视阈下多种思想意识的融合与平衡
据《辞海》中关于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的解释说明可以得知,人文是一种动态模式,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集合体。人文的这种基本属性决定了它的视阈是宏阔而广博的,可以对多种思想意识进行有效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下给予有益的解决思路。
(一)人文视阈有助于我们客观观察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无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架构多么宏大,都必须基于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来进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人文视阈下,建设新型城镇文化的出发点是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因而,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是属于合理诉求的范畴。
(二)人文视阈有助于我们客观分析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以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赋予人文的“社会生活质量”这一指标来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人文视阈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给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物质文明的精神内涵。
(三)人文视阈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看待多种思想意识并将多种思想意识融合与平衡到主体思想意识之中
新型城镇化建设之所以是一种“新型”的建设,在于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又一个伟大实践,既然是实践,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思潮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人文视阈基于对“人”的充分尊重这一特性,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看待多种思想意识,并在对多种思想意识加以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主体思想意识,并成为规范新型城镇居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参考文献】
[1]王玉珍.人文视阈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4(05).
[2]焦石文.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人文城市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5).
[3]廖勇.文化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4(03).
[4]李浩利.城乡规划视域下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2014(04).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