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关门声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电话是陌生的,她估计是骚扰电话。转而一想,又接了,听到的居然是个熟悉的声音。中华在电话那头。
  他说他回来了,就在附近。还是以前一样的口气,她想象他现在拿着电话时的模样。“能过来一趟吗?见一面。”他问。
  握着手机,一时无语。
  “过来吧,我在城北路的城北客栈。”他这样说,好像她已经答应了一样。
  尽管不悦,但他的口气又让她拒绝不了。他的声音、语气,还有内在的一股力量牵动着她。理智想拒绝的,情感又过不去。支吾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答应了。她说晚上,晚些时候过去。
  合上手机,像在腾云駕雾。他的模样又模糊了。这些年,关于他的风声很多,他失踪了,没有人影,没有半点消息,现在竟又浮出水面了。他真是个谜啊。
  晚上,八点刚过,她到了城北。她不熟悉这里,路灯昏暗,人影子投在地上。这里以前是火葬场,她来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记忆也不清晰了。这里的路,时而与记忆重叠,时而又变得陌生。原先边上有个钢铁厂,往北几百米,就是人归天的地方。现在,钢铁厂已倒闭,地方空了出来,围了墙。墙里长满茅草。火葬场搬迁了,烟囱也拆了。
  一家小店开着,她把车停好,去问城北客栈,里面的人摇头。于是,她给中华发了条短信。中华没及时回复,她就坐在车里,心想,十分钟不回,就回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他还是没回。
  二十分钟以后,她看手机还是白板,就发动了车。车刚开动,短信却到了。短信说:在电力公司门口等,我马上来。她有些不悦,但还是把车开到了指定拉置,停在路边的非机动车道上。
  一想到火葬场,心中总有股怯意。过了一会儿,车门被敲打,吓了她一跳。以为真的鬼来了,一看,竟是中华。
  中华坐进了后排。“兜几圈吧,不要停在这里。”他说。她回头,只看到个暗的轮廓。他瘦了。
  “没有城北客栈,我问人了。”她说。
  “是没有,这是我编的。我住这,就成城北客栈了。”他半开玩笑地说。
  车轮缓缓地动。“我恨这里啊。这城市,这路,这空气,离开越久,恨更强烈。我知道自己不对,这里也不全是我想的那样,这里也有美好的事物,比如你。”他坐后排,两手靠在前排的椅背上。
  “为什么住这里?”她问。
  “唉,怎么说呢?你懂的。”
  夜晚的寒气从窗口扑进来,一阵阵的。直觉告诉她,他的状态有些糟,精神也不佳。城北菜场,灯光灰暗的百花小区,一一闪过。公路管理处的门牌歪立着,岗亭处没人。到东升路口,他指了指中国银行门口的停车场。于是,她转到人行道,上坡,滑入那个小停车场。停车场里有几辆车,都没人,安静地停着。车在中间插进去,她没熄火,车尾在冒热气。
  “小蝌蚪怎么样?你清楚吗?”他问。
  “知道一些。有时在楼梯上遇见,背个大书包。前些时候好像跟同学打了架,额头弄破了,贴了纱布。他像你,有点皮。”
  “有这事?”
  “没事了,现在好了,也看不出疤。”
  “嗯,你好吗?”
  “很忙,厂里外销订单多,有时忙的时候就想,要做那么多生意干什么?好在厂不大,如果再大,就吃不消了。”
  “阿俊是个废人!”他说。
  每次他都会这样说。“又来了。”对于他的多管,她有诸多不满。
  这大半年来,她一直是疲惫的。与阿俊的离婚弄得沸沸扬扬,令她筋疲力尽,最后还上了法庭。财产的分割是最头痛的,还有女儿的归属,都剑拔弩张。最后,她在女儿问题上让了步,判给了他,厂里的资产则大部分归了自己。财产到阿俊手里,可能就完了,不出几年就会变成水。此刻,她没告诉他家里的事,更没有说离婚。她觉得没必要。
  心里有些火,她想我到这里来,不是来听你教训的。中华就有这样的毛病,动不动教育人,好像他什么都懂似的。她不领他这套,但话又要说回来,正是他这一点,又让她觉得有魅力。一直以来,他总像一个大哥,一开口总有气势,她不知为什么会对这份威严有点依恋。
  此时,他从后排伸手来撩她的头发。仅过了几秒钟,她就移开了。
  “发质还是那么柔顺,还有股清香。”
  “还是说说你的情况吧。”她身子前靠,挪开后这样说。
  2
  他提议走走,说车里太闷,不能这样傻坐着。
  天上漆黑,连星光也没有。他们沿着一条小路走,他靠前,她紧随。这是他们第一次这样散步,以前从来没有过。天黑,谁也看不清谁,只有两个人影斑驳的身影在小巷深处。
  “你肯定听说了不少,那些传言,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不是我骗别人,而是我被别人骗。我有时还是天真,对生意场的险恶提防不够。”对他的话,她有同感,的确,他有时不够精明,做事率性而为,对风险缺乏认识。
  尽管两个人很近,但她对他真的不了解,他办公司,开茶室,弄艺术空间,她都一知半解。两个人走得近,但也需要距离,这一直是她的观点。走得太近,死得太快,只有若即若离,才会持续。他在瓶山上的艺术馆她去过,里面陈列了许多书画,还有从国外搞来的艺术品。那会儿,他意气飞扬,说会大干一场。其实,她对那些坚定的话从来都是不信的,话说满了,就像水一样会溢出来,后来也印证了她的猜想。
  “我是无辜的,真相不是传的那个样。”他停下脚步,面对她。
  “我明白。这一年,你在哪里?连一个电话也没有。”
  “我也想打,怕给你添麻烦。你知道我的性格,不需要别人同情,我讨厌同情。现在我那些狐朋狗友都用这样的目光看着我。我受不了这样的目光。当然,有些早不是朋友了,经历了低潮,你就会明白,朋友是个多么虚假的概念。他们只有在你风光的时候需要你。”
  “也许是吧。”她附和着,想自己就不是这样的人。
  “不是也许。这就是世道,有时很残酷。黑社会也在找我的茬。”   听到黑社会三个字,她一愣。有关他集资高利息分红的消息,在城里传得沸沸扬扬。她遇到过那些集资者,他们上门讨钱,有些人还很激动,敲他家的门,说那些气人和肮脏的话。他家就在她对门。一个电梯间两户人家,一户是她的,另一户就是他的。现在,对门的房子里就住着他父亲和儿子。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知道是出自哪里的诗句吗?”他问。他平时读古诗,弹古琴,自称肚子里都是墨水。
  “不知道。”
  “这是《桃花扇》里的,世道人心就是如此。”他感叹道,“也算是给我上了一课,很深刻,学校里学不到的。”
  她知道他的与众不同。这也可以说是她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这人有时一根筋,坚忍得离谱,也可以说顽固得离谱。她相信他会东山再起,她一直是这样想的。
  “我担心你不会来,但你还是来了。我很感激!”他说。
  小巷拥挤,昏暗的灯光从窗口溢出来,四周还有股下水道的怪味。她停下了脚步,不想再走。
  “真想请你喝杯咖啡,但现在做不到,只好在这样的冷风里散步。我现在落魄,明年或后年就会好起来,算命的就是这样说的。”
  “算命?你也信算命啦?”她疑惑。
  “闹着玩的,不当真,不过他说得挺准。他说我之前有磨难,后半生就平稳了,就是这样说的。”
  “你说过,你不信命的。”
  他捉住了她的手。他的手是凉的,她的手是热的,她没有挣脱。“哪一个成功的人会不经历失败?这就是我的命,你觉得我疯吗?”
  这不是疯。他的身体里有颗桀骜的心,但又不时流露出忧郁,这正是他吸引她的地方。
  “如果你是疯的话,那我和你在一起也算疯了。”她回答道。
  3
  一片片农民房在眼前,黑沉沉的,像一个个纸箱。狗叫声从门缝里透出来。
  “我就住这,借宿,我叫它城北客栈。暂时栖身之地,是朋友介绍才住的。”
  “住多久了?”她问。
  “十来天吧。有事要处理,就回来了。但不能住宾馆。”
  “为什么?”
  她话还没问完,似乎已经明白了。前些时候,公安在楼道敲门和调查,问他的下落。把整个楼道的人都问了,说他逃了,许多人在找他。她一直没有把他当坏人看,从来没有,他只是特立独行罢了。他或许充满了无奈,她心里为他开脱。“去客栈坐坐吧,尽管简陋,但一杯茶还是有的。”他发出邀请。
  她摇了摇头,这时候去明显是不合适的。“回去吧,我冷!”
  的确,北风在吹,树叶也在树梢间来回晃,落叶也在地上起舞。他没有坚持。
  又往回走。两人出现短暂空白,谁也没说话,只有双方的脚步声。有咳嗽声从简陋的屋子里传出。
  回到車旁,她用遥控打开车门。“缺钱吧?如果需要,我给你些。”
  他一动不动,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僵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了。“如果我说不缺钱,是假的。我的确没钱。集来的钱去投资,被那些人弄亏了。这都是我的错,我看不准人,轻信别人。我不是个做生意的人,对生意狗屁不通。不过,再说这些也没意思了。”
  “给你卡里打些钱吧,把卡号给我。”坐进车里,她这样说。
  交往那么久,他们从来没有提到过一个钱字。他们间是有默契的,哪些该问,哪些不该提,似乎有约定。现在突然涌出一个钱来,让他有些难以适应。“你不介意的话,借我些。我会还的。”
  “还不还,以后再说。把卡号给我,我现在就转给你。”
  “现在吗?我不能用卡,你知道的。只有一张朋友的卡,这张卡一直我在用。可以到柜员机上去取。”
  打开车顶的灯,她掏出手机。“把卡给我。”她说。
  迟疑了一会儿,他还是去掏皮夹。这是她认识他以来,最做作的一次,很不自然,好像随时想要逃开。他甚至把目光移开了,朝向无边的黑暗的夜。她开始用手机操作。输入一串卡号后,跳出了一个叫莫坚强的名字来。“叫莫坚强吗?你确认一下。”
  “是的,就是他。”他扭着头,没看她。很快,她就操作完成了。
  “不多,我打了十万元。”关了顶灯,收起手机,她把卡还给了他。他没有说谢谢。一辆大卡车呼啸着从路边经过,轰鸣声很大。
  “再聊一会儿吧,不知下次何时能见了。”这回,他坐在前排,与她并肩坐着。她内心一直说,走了,走了,但开不了口。一开口,就像变得无情,把他一个人扔在这孤独的城北。她手握方向盘,手指在轻轻敲打。“能靠过来一下吗?就像以前那样。”他的声音中透着哀伤。
  她犹豫了一下,把身子探了过去。中间隔着换挡器。他伸出手臂,拥住了她。两个人的身体都是倾斜的。他的一只手臂缠住了她的后背,另一只手抚摩着她的头发。他们拥抱过无数回,但这回不一样,她觉察到他的颤抖。
  她听凭他的抚摩。慢慢地,她也融入其中。她听到他的喘息,低沉又缓长。手指在她背部爬动,像只蠕虫一样。后来,移到了她的脸庞,掌心摩擦脸颊,又顺着鼻子一路向下,钻进温暖的脖窝。
  她开始回吻。还是那个她熟悉的他。
  只是亲吻与抚摩,从未做过爱,每次都是这样。她想,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特别,既是情人,也不是情人。理智总像个路人,站在一旁,目睹着,观察着,因此稍有冲动,便会打住。
  他的手又想探索。“不能了。”她总是能清晰地打住,画出他们间的界线和各自的领地。她不能让情感泛滥。她整理着衣服和头发。他僵在那,一动不动。临走前,她靠了上去,象征性地在他的唇上吻了一下。
  “我走了。”她说。
  回去的路上,她把车窗打开。风拂在脸上,脸上有他的印迹,还有一种灼热感。这不是爱是什么呢?这爱是纯洁的,从来没有被玷污,很特别,也很奇葩。别人是不会理解他们之间这层关系的。她要让风吹熄这热度,但风好像不起作用,脸依然是烫的。   第二天,手机上突然来了一条银行短信。一看,她愣住了,卡里又多了十万块钱。
  或许他的自尊受不了,直觉这样告诉她。
  她给他电话,就是昨天他打的那个号,但语音显示:对方已关机。
  4
  跳落池中的时候,掀起很大的浪花。
  水浸没了身子的大部分,她就像只青蛙那样,蹬腿向前。手臂伸向两侧,不时拍起水花。退回十万元后的一个周末,她又去亲近水了。解决疲惫的方式,最好是运动,于是她选择了游泳。她一周游三次,每次一个小时。水抚摩她,托起她,让她身心放松。
  游完泳,回更衣室,冲淋,换衣。当她打开衣物柜时,看到手机上有条别人转发的微信。微信是这样的:“城北路城郊接合部,一个河道里发现一具浮尸,目前公安正在现场。死者是男性,短发,身高约一米八。”
  血,迅速往头脑里冲。中华身高是一米七九,也是短发。所有的特征都差不多。黑社会在找他麻烦,她以为只是说说,生意场上的恐吓而已,但现在是不是真的发生了?她扶着柜,怕自己跌倒。微信里还配发了数张照片,是附近农民围观的情形,还有水面上那团黑色的漂浮物。她颤抖着,游泳衣上的水在往下滴,身上又涌出了许多冷汗。整个心好像要往外奔。旁人路过,问她怎么啦,她摇摇头,手紧抓着柜边,怕自己跌倒。
  会不会是他?会不会呢?胡乱地穿好衣服,把湿泳衣和毛巾塞进包里。她想到那个电话,于是一个劲地拨,一如既往,电话已关机。
  穿过长长的过道,来到室外,她迅速钻进车内,急迫地发动,然而只开了几步,就差点撞上个骑车的老人。她努力告诉自己,镇静,镇静。心跳还在加速,车外是满满的阳光,灼热的光线让人目眩。
  心像是被巨蟒盘住了,她期待这是一场误会。她朝城北路驶去。
  城北路破落的街道又呈现在眼前。钢铁厂里的茅草更盛了,有些还爬过围墙,探出头来。花圈店与铁皮店相邻,有老人坐在门口,茫然地望着四周。路口开了一家预制板店,堆着满是铁锈味的铁条和钢管。
  车停在路边坑洼不平的人行道上。她朝城中村走去,面前是密集的农民房。
  正在拆迁,有几户人家拆了一半,屋顶没了,露出残墙和攀爬上来的藤蔓。不时见到人,有人在井边洗菜,五彩的衣服挂在满是污垢的顶板下面。有个穿肥大运动衫的小孩,跟着她。“在打捞死人,就在前面,一直往前走。”小孩好像明白她的来意。
  房屋破旧,歪立,电线横拉,狗在散步。垃圾堆在路上,风一吹,有塑料袋在翻飞。上次是晚上,她没看清真实,眼前这里的一切让她心寒,更有一种恐惧。有辆电瓶车三轮斜着身子开过来,从她身边滑过。车子载旧家电,一根空调管子拖在地上,画出一道印子。
  想到她即将面对的这一幕,她走不动了,蹲下身来。突然,她告诉自己,他们或许并没有那么崇高,只是逢场作戏而已。他肯定也是这样,只是寻找刺激,一个男人与女人暧昧的刺激。她与他是两个陌生人,他成了她的抚慰剂,她也是他的抚慰剂。不是这样吗?……前面有警车,还有警察。警察正在进进出出,一群人抬着好奇的头,围着,议论着。电瓶车扬起的灰尘落在睫毛上,挡住了她的视线。
  她回转身,奔跑起来。高跟鞋在起伏不平的泥地上,摇晃得厉害。小孩很诧异,用惊恐的目光望着远去的背影。她一路奔逃,躲回车里,气喘得急促又慌乱。
  又一辆警车开了进去,扬起一缕尘土。
  走吧,走吧,不要再卷入不必要的纠葛中。或许他死了,或许还活着,但都到了把他忘了的时刻。忘掉他,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这或许是她唯一的选择。
  5
  回家已很晚。
  她去了酒吧,喝了咖啡和点心。只吃了一丁点,到现在也没有胃口。乘电梯上楼,门一开,门口围了一拨人,闹哄哄的,还有穿白大褂的医生。她不禁紧张起來。
  对门敞开着。几个穿白衣服的人用担架把一个老人抬出来。那是中华的父亲,老人闭着眼,嘴却张着,看上去很恐怖。电梯门开了,一群人蜂拥着进去。电梯关上后,又变宁静了。
  她犹豫着,朝对门走去。灯通亮,里面有两个女人,一个年轻,一个年长。年轻的在跟小蝌蚪说话。小蝌蚪紧缩在沙发上,他只有十岁,此刻目光呆滞。这年轻女人,她隐约见过,但想不起来了。年长的女人,在整理里间床上的被子。“我是对门的,发生了什么?”她胆怯地问。
  “老人心脏病发了。”年轻的女人说。
  屋里有点乱,纸盒子堆着,一些瓶瓶罐罐沿墙摆开。她从没进来过,最多只是在门口张望一眼,现在一踏进,浑身有一种异样。难道他真死了吗?他的死刺激了他父亲?不然为什么会突发心脏病呢?一旁的小蝌蚪看着她,对她的闯入充满了警觉。
  “是孩子按了报警按钮,我们才从社区赶来了。在联系他妈妈,但一直联系不上。”年轻女人是社区主任,怪不得脸熟啊。
  “他爸爸呢?”她故意这样问。
  “我们不清楚,小孩只有他妈妈的手机号。”
  谁也不知道中华怎么样了。她以为能打探到,结果什么也没有。或许,从头到尾,她都是自己在吓唬自己。一米八,世界上一米八的人多的是。她不禁稍稍松了一口气。
  “孩子怎么办?真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年长的阿姨整理完床铺,走出来,坐在一边。三个女人围着一个小男孩。屋里很静,像在陌生的野地里。
  “还有其他亲戚吗?”她问。
  “不知道,平时都是爷爷带,只知道父母离异了。可怜的孩子!”年长的话里充满了同情。
  再度出现了沉默。
  “要不,今天晚上让他住我那,我带着再说。”其实,对自己说出这话来,她也是吃惊的,刚才在路上,她一直在跟自己说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但她还是不忍心看着小蝌蚪没人管。
  “热心人,天下好人啊。”社区主任一把握住了她的手。
  “我先带,你们想办法找到他妈妈。”
  “一定的,一定会找到的。你放心好了。”主任坚定地说。
  窗外起风了,窗帘子飘了起来。她说天不早了,小蝌蚪跟我走吧。孩子瞪着她,不愿意从沙发上起来。她拉了下,孩子还是不动。于是,主任蹲了下来,摸他的脸,说了一会儿好话,他才勉强起来。
  社区干部挥手告别,她们乘电梯走了。小蝌蚪跟在她身后。她打开自己的门,亮灯,把孩子引进家门。女儿判给阿俊以后,家里就没了孩子的身影。一般是周末,女儿会出现,住一晚后,再回去。现在,小蝌蚪就直直地站在门边,木然地看着空荡荡的客厅。
  她蹲下身来。这是她第一回如此近地与小蝌蚪在一起,他的眉毛、眼睛、鼻孔,与中华很神似。孩子像冰棍一样,漠然不动。她摸着孩子的头发,手却在抖。中华的脸与小蝌蚪的脸重叠在一起。“有你爸爸的消息吗?”她悄声问。
  “姘头。你是个姘头。”孩子突然这样说,“这是我妈说的。”
  一阵眩晕袭来,摇晃起来。她用手撑了撑身后的地板,努力平衡着自己。但内心的愤怒被点燃,从来没有一个孩子敢如此奚落、谩骂她,且用了如此难听的词汇。没有任何犹豫,她伸手朝孩子的脸上打去。她扇到了孩子的脸。
  孩子不哭,一个转身,朝自家的大门跑去。“回来!”她吼道。
  他拿出脖子上挂着的钥匙,打开了门。“砰”的一声,门关了。声音很响,震动了楼道,连灯光影子也晃动起来。她奔过去,不断地敲门。“小蝌蚪,快开门,快开门。”她边敲边说,但里面没有了任何回音。关门声一直回荡在她的脑海,声音沉闷、有力,又很无情。
  敲了一会儿,累了,只能回到自己的房。
  走到露台,她点了根烟,把烟雾吐到了夜空里。她一直认为自己与中华间是纯洁的,干净的,与众不同的。似爱情,不是爱情。似友谊,不是友谊。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如此。她想得太天真了,孩子的那句话如烙铁般刻在心头……白天,她没落一滴泪,现在则泪流满面。
  站在夜色里,房里的灯光延伸到露台,落在光光的地砖上。她又拨中华那个电话,这回的提示音变了:该电话用户已停机。
  责任编辑 杨静南
其他文献
抓投入强保障  ——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服务群众,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在一些后进党组织,人财物保障水平差,既影响党组织的外在形象,也制约着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有效开展。整顿转化后进基层党组织,一个重点就是抓投入强保障,解决党组织缺经费、少场所问题,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  雨过天晴。  66岁的邹代友背着手、叼着烟,慢悠悠地往前走。  穿过梁平县仁贤镇广福村千亩
“呜”……轰鸣声划破天际。6月19日17:08分,载着208名灾区伤员的首趟专列驶进龙头寺火车站。  “开始拆窗!”在专列列车长的命令下,每节车厢立即被拆掉3—4扇车窗。  “快!快!1号担架、2号担架……”抬着担架的官兵和医护人员奔跑上前,按预先划分好的位置开始逐一转送伤员。  500多米的站台立即沸腾起来,急促的步伐、善意的提醒、有序的行动……  “快,這是一名血气胸伤员,必须马上送走。”医疗
读李西闽的中篇小说新作《无处告别》,会一下子感觉到作者使用了许多奇观化的叙述手法。比如,在小说的场景上,作者选用了西部电影的典型场景:西部小镇。男主人公宋杨从繁华的一线城市大上海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到一个西部县城,而后搭乘长途汽车,莫名其妙地来到了榆树镇。黄沙荒漠、西部原野,这是中西西部电影吸引观众的共同的奇观化的典型场景,在这部小说中同样出现了。在人物形象的设置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首先体现在人物的外
问王得光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年轻的看守民警用的是很诚恳的语气。  王得光的生命开始了最后的倒计时。  过了明天,王得光的死刑就得执行。  看守民警说,52号,你明天可以要几个你喜欢的菜,还有包子,饺子。你还可以喝两杯啤酒。领导知道你以前的酒量很大,但不能多喝,这已经是对你的特殊照顾。  入监的犯人不喊名字。52号是王得光“号服”上的编号。  王得光以前酒量很大,进来以后缺乏酒精的刺激,手一直微微地抖
山与河在相送 我在寻找你们的身影  云與雾在追逐 我在追赶你们的脚步  呐喊与枪声交织着悲壮的生命强音  在历史的磁带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  在那不见天日的岁月里  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得山里人  日子青黄不接 典妻鬻子流落他乡  是武夷的火种燃向路下桥  红色火焰燃遍四县四十八村庄  一千多名不屈的灵魂 擎起坚定的信念  高扬起闽北苏区农民暴动第二面红旗  我登上村头残破的碉堡  走进路下桥革命纪念馆
大概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政府对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的管制尚不算严格,在北方的普通城市人家里也可以收看到香港的“卫视中文台”。正是在那些主持人怪模怪样的口音里,我平生第一次听到了“六合彩”这个陌生的名词——它离我的生活是如此遥远,以至于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我误以为那是一种新品种的画笔。而在多年以后,一位来自南方的同学偶然在闲谈时说起自己家乡地下“六合彩”泛滥、乡亲们整日醉心于“买码”的状况,这个似曾
1.花  深冬午后,下雨,潮湿,轻暖。外婆花园里花木悄悄,绿意峥嵘,一呼一吸之间,犹似初春。闽南古城一处寻常的百年老宅里,如果我就这样静静地站在蔷薇花下,仿佛多年前一样,闭上眼轻闻蔷薇花芯的香,是否就能等到外婆微笑着走到身边,为我剪下花枝?  从小就看外婆在花园里种花、养花,有一种花,外婆种了满园,这种花花梗很短,几朵花挤在一个花枝上开放,所以每次花开总有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繁华,那是蔷薇。每次外婆剪
所有的……  所有突然发生的……我都认定是你  一条空荡的大街  脸上的风  镜子里晃动的阳光  突然的白发  连续两天在上午九点飞进书房的蜜蜂  掉在地上的披肩  要走的人  和要走的神  心前区刺痛  划破我手指的利刃  包裹它的白纱布  继续渗出纱布的鲜血  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  都有你  两 地 书  活着的人 没有谁比我更早梦见你  你对我说……  你对我说……  你的死对我说……恍若:
主持人李壮语:  近年来,“科幻”不知不觉成为文学界的关注热点。这不仅是指文学门类划分意义上的“科幻文学”收获了为数众多的读者、斩获了国际顶级的奖项、得到了所谓“纯文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肯定和关注(这种人为的领域划分本身便颇具可疑之处),而更是在于,科幻元素正广泛而深刻地渗入各类文学写作之中,激活了当代文学写作若干新的增长点——在此意义上,我们甚至不妨说,科幻元素的加入,为当下文学渐显疲软的内在动力
在数字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师。从胶片到数码相机,再到智能手机,摄影不再是少数人的爱好,创作的仪式感也不复存在。早在20世纪初,瓦尔特·本雅明在《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了“灵光”的消逝;罗兰·巴特在《明室》中亦有所洞察,认为被普及之后的摄影“打着彰显人类世界的幌子,把这个充满着矛盾和欲望的世界彻底地虚化了”;苏珊·桑塔格在其经典作品《论摄影》中指出,摄影“在逼近真实的同时又拒绝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