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推动酒泉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跨越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提前三年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酒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客观地分析了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深入探讨了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立足区域优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酒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无疑为提升非公经济地位、推进非公经济自由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推动酒泉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跨越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提前三年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酒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酒泉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居民致富的重要源泉,成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酒泉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来自统计部门的年度统计分析报告显示,酒泉市非公经济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而且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助推器和新的增长极。2011年,在内资企业增幅同比下降4.06%的情况下,酒泉市非公经济却呈现逆势增涨的趋势,全市非公企业数量及注册资本(金)分别比上年增长53.88%和90.46%,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5033户、35921户和480户,非公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总量的94.3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经营领域已由原先的以商贸、饮食、建筑、交通运输、采掘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向以文化旅游、农业综合开发、工业、物流仓储、社会服务等行业拓展。
(二)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现有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7户,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3户,企业研发示范中心37户,民营科技企业达103户,共获国家专利502项。其中,汉武酒业、聚馨麦芽、西域阳光等86家企业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非公经济创造了全市5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70%以上的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
(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促进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非公经济在促进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承接产业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76.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6%,上缴税金24亿元,非公经济总户数达到47864户,吸纳从业人员122817人,成为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
(四)社会投资环境不断改善,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酒泉市政府强化服务意识,在法律政策、技术研发、产品认证、高科技企业培育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编辑了《非公经济政策汇编》,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等政策措施,设立了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指导汽车商会、粮油商会等社会组织,采取商户联保、组建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多种方式开展小额贷款担保业务;建立了“酒泉市非公经济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和“酒泉市非公经济人才培训基地”,为非公经济发展储备人才、积蓄力量。十八届“兰洽会”以来,酒泉市非公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已达65项,其中已开工项目21项,完成投资15.8亿元,签约合同和意向性项目47项,签约额达313亿元。各行业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经济繁荣。
二、影响酒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理念滞后,竞争优势不强
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着“小进即满”的思想。企业发展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对行业技术标准工作不够重视,企业产品在同行业竞争中无明显竞争优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同时,各行政部门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较差,非公企业在市场开放、行业准入和资源信息的获取、投资机会等方面不能获得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存在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没有用的问题。虽然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甚至有的企业也已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进入再次创业阶段。但从总体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仍处于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的阶段,参与一二产业分工协作和经营的意识不强。
(二)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仍是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为:金融机构信贷服务限制条款多、门槛高、程序繁、难度大;部分企业透明度和资信度较低,起步时又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导致贷款困难;融资渠道狭窄,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尚未建全,银企之间相互交流少、互信度低,影响了信贷服务;个别非公有制企业存在恶意抽逃资金、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非公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由于融资渠道单一,银行和担保机构贷款程序繁杂且成本高,导致部分非公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仍然相当困难。此外,一些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由于缺乏政策方面的信息,不了解具体操作程序,仍很难争取到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
(三)沟通协调力度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
《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投资核准、土地使用、政府采购、资质认定、人才引进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但一些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大打折扣。现行非公有制经济行政管理机构还不够明确,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多头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些优惠政策落不到实处,政府职能服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促发展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四)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
不少企业主自身文化程度较低,遵纪守法意识不强,短期化经营理念明显,存在着不顾产品质量追求高额利润,损害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利益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企业间无序竞争、低价倾销、仿冒伪劣、偷税漏税、环境污染等现象比较普遍;受企业家自身素质的制约,部分中小非公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机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致使企业的决策机制存在较大的风险;部分非公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很难在企业、政府和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没有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三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致使企业员工享受不到法定的劳动保护,从而使得人才流失严重,人才队伍不稳定。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酒泉正处于实现“六翻番、六提升、三率先”目标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潜力,加快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推动酒泉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一)政府主导,切实增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动性
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主动做好谋划和服务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市场准入、生产要素获取、土地、税收、投资、融资、享受法律保护和政策优惠等方面,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设立扶持非公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扶持非公经济发展。三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创办非公有制经济宣传专栏,加大对业绩突出的非公经济企业主和服务于非公制经济发展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表彰力度,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
(二)拓宽融资渠道,构建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贷体系
逐步扩大政府在构建全社会信用体系方面的牵头作用,积极协调与市场监管和经济管理有关的税务、商务、工商、质监、消协等部门,充分整合相关信用信息和诚信记录,提高信用体系的动态性和权威性。发挥工商部门职能,搞好动产抵押登记和股权出质登记,拓宽贷款渠道;依托行业协会建立互助金,互帮互助促进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挥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的引导作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建立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逐步建立由政府全资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会员担保机构组成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发挥特色产业带动优势,促进非公经济全面发展
加强调研,切实摸清辖区经济规模现状、交通位置、市场分布、优势特色产业、重大项目进展、各类市场主体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围绕产业发展促进非公经济群体的培育。首先是立足制种、棉花、葡萄、枸杞、畜产品养殖等产业调动农牧业发展,围绕农业产业带,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其次是立足矿产、太阳能、风能、煤炭、石棉等资源优势,发挥工业优势;大力扶持光伏风力发电、矿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有色冶炼、建筑建材、循环经济等重点项目发展,围绕工业产业带,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再次是立足城市经济圈,做强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高新产业、零售批发业,围绕城乡双向流通、资源循环利用、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旅游饮食等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同时以典型示范带动,与农业、畜牧、农机等部门协调配合,重点培育涉农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引导辐射带动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素质
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将培养民营企业家纳入全市人才战略规划。安排一定经费,制定培训计划,依托相关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定期对全市民营企业负责人分批次进行轮训,不定期组织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家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努力建设一支思路新、有魄力、有闯劲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促进家族式、作坊式私营企业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快制定招贤纳才的政策措施,建立非公经济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新机制,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工作或创办企业。同时,非公企业更应以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留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企业发展,并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总而言之,非公有制经济是酒泉未来发展的潜力、动力、实力所在,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就是服务酒泉发展的理念,要努力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为非公经济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参考文献:
[1]雷晓峻.加快天水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1).
[2]杨碧荣.运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6).
[3]徐长玉.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李金泉.加快济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1).
作者简介:王秀芳(1973-),女,甘肃天水人,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主要从事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会计信息化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酒泉市2013年社科研究项目。
关键词:酒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无疑为提升非公经济地位、推进非公经济自由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推动酒泉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跨越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提前三年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酒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酒泉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居民致富的重要源泉,成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酒泉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来自统计部门的年度统计分析报告显示,酒泉市非公经济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而且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助推器和新的增长极。2011年,在内资企业增幅同比下降4.06%的情况下,酒泉市非公经济却呈现逆势增涨的趋势,全市非公企业数量及注册资本(金)分别比上年增长53.88%和90.46%,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5033户、35921户和480户,非公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总量的94.3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经营领域已由原先的以商贸、饮食、建筑、交通运输、采掘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向以文化旅游、农业综合开发、工业、物流仓储、社会服务等行业拓展。
(二)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现有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7户,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3户,企业研发示范中心37户,民营科技企业达103户,共获国家专利502项。其中,汉武酒业、聚馨麦芽、西域阳光等86家企业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非公经济创造了全市5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70%以上的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
(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促进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非公经济在促进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承接产业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76.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6%,上缴税金24亿元,非公经济总户数达到47864户,吸纳从业人员122817人,成为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
(四)社会投资环境不断改善,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酒泉市政府强化服务意识,在法律政策、技术研发、产品认证、高科技企业培育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编辑了《非公经济政策汇编》,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等政策措施,设立了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指导汽车商会、粮油商会等社会组织,采取商户联保、组建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多种方式开展小额贷款担保业务;建立了“酒泉市非公经济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和“酒泉市非公经济人才培训基地”,为非公经济发展储备人才、积蓄力量。十八届“兰洽会”以来,酒泉市非公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已达65项,其中已开工项目21项,完成投资15.8亿元,签约合同和意向性项目47项,签约额达313亿元。各行业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经济繁荣。
二、影响酒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理念滞后,竞争优势不强
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着“小进即满”的思想。企业发展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对行业技术标准工作不够重视,企业产品在同行业竞争中无明显竞争优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同时,各行政部门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较差,非公企业在市场开放、行业准入和资源信息的获取、投资机会等方面不能获得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存在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没有用的问题。虽然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甚至有的企业也已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进入再次创业阶段。但从总体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仍处于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的阶段,参与一二产业分工协作和经营的意识不强。
(二)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仍是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为:金融机构信贷服务限制条款多、门槛高、程序繁、难度大;部分企业透明度和资信度较低,起步时又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导致贷款困难;融资渠道狭窄,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尚未建全,银企之间相互交流少、互信度低,影响了信贷服务;个别非公有制企业存在恶意抽逃资金、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非公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由于融资渠道单一,银行和担保机构贷款程序繁杂且成本高,导致部分非公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仍然相当困难。此外,一些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由于缺乏政策方面的信息,不了解具体操作程序,仍很难争取到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
(三)沟通协调力度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
《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投资核准、土地使用、政府采购、资质认定、人才引进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但一些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大打折扣。现行非公有制经济行政管理机构还不够明确,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多头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些优惠政策落不到实处,政府职能服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促发展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四)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
不少企业主自身文化程度较低,遵纪守法意识不强,短期化经营理念明显,存在着不顾产品质量追求高额利润,损害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利益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企业间无序竞争、低价倾销、仿冒伪劣、偷税漏税、环境污染等现象比较普遍;受企业家自身素质的制约,部分中小非公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机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致使企业的决策机制存在较大的风险;部分非公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很难在企业、政府和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没有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三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致使企业员工享受不到法定的劳动保护,从而使得人才流失严重,人才队伍不稳定。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酒泉正处于实现“六翻番、六提升、三率先”目标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潜力,加快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推动酒泉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一)政府主导,切实增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动性
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主动做好谋划和服务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市场准入、生产要素获取、土地、税收、投资、融资、享受法律保护和政策优惠等方面,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设立扶持非公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扶持非公经济发展。三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创办非公有制经济宣传专栏,加大对业绩突出的非公经济企业主和服务于非公制经济发展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表彰力度,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
(二)拓宽融资渠道,构建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贷体系
逐步扩大政府在构建全社会信用体系方面的牵头作用,积极协调与市场监管和经济管理有关的税务、商务、工商、质监、消协等部门,充分整合相关信用信息和诚信记录,提高信用体系的动态性和权威性。发挥工商部门职能,搞好动产抵押登记和股权出质登记,拓宽贷款渠道;依托行业协会建立互助金,互帮互助促进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挥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的引导作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建立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逐步建立由政府全资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会员担保机构组成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发挥特色产业带动优势,促进非公经济全面发展
加强调研,切实摸清辖区经济规模现状、交通位置、市场分布、优势特色产业、重大项目进展、各类市场主体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围绕产业发展促进非公经济群体的培育。首先是立足制种、棉花、葡萄、枸杞、畜产品养殖等产业调动农牧业发展,围绕农业产业带,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其次是立足矿产、太阳能、风能、煤炭、石棉等资源优势,发挥工业优势;大力扶持光伏风力发电、矿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有色冶炼、建筑建材、循环经济等重点项目发展,围绕工业产业带,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再次是立足城市经济圈,做强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高新产业、零售批发业,围绕城乡双向流通、资源循环利用、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旅游饮食等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同时以典型示范带动,与农业、畜牧、农机等部门协调配合,重点培育涉农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引导辐射带动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素质
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将培养民营企业家纳入全市人才战略规划。安排一定经费,制定培训计划,依托相关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定期对全市民营企业负责人分批次进行轮训,不定期组织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家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努力建设一支思路新、有魄力、有闯劲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促进家族式、作坊式私营企业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快制定招贤纳才的政策措施,建立非公经济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新机制,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工作或创办企业。同时,非公企业更应以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留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企业发展,并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总而言之,非公有制经济是酒泉未来发展的潜力、动力、实力所在,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就是服务酒泉发展的理念,要努力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为非公经济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参考文献:
[1]雷晓峻.加快天水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1).
[2]杨碧荣.运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6).
[3]徐长玉.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李金泉.加快济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1).
作者简介:王秀芳(1973-),女,甘肃天水人,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主要从事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会计信息化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酒泉市2013年社科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