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幼教师资力量也逐渐转向大专、本科等高职院校。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音乐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1],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对音乐课程目标的定位要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岗位的要求,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化构建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课程一直都是幼儿园的传统课程。随着幼教师资需求的转变,高职院校成为了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途径。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多属新兴专业,专业建立时间比较短,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想要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幼儿教育者的缺失,是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已迫在眉睫。
1、学生音乐基础的薄弱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的要求只是针对于文化课,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素质的要求。大多数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素质的培训,学生音乐基础的参差不齐,给学生们音乐技能的培养增加了难度。以定西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11年之前招生情况),据统计,2011年之前招生生源多为统招生,进校后90%的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为零。他们仅凭文化课录取,既没有经过专业技能测试,又没有参加面试。由于学生艺术基础为零,使他们在音乐专业课上没有兴趣,音乐专业能力得不到提高。想要适应幼儿园的需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2、教师教学偏重技巧训练
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多数是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都是专业化的音乐教育,毕业后直接在高校中任教,他们并没有接触了解过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甚至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后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教师们只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不会创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偏重技巧的重要性,对音乐综合素质的要求不重视,忽略学生、忽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的发展。
3、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
构建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极其重要。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脱离了幼儿园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几方面:第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脱节。在音乐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性、理论性,忽视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第二、教学与学和做的脱节。高校的教学中,往往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上,音乐教学不能主动适应幼儿园的需要,高校的教学主要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和“做”为中心,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第三、教学方式的单一。当前学前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多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教育观念滞后没有创新,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定位
幼儿园教育改革应重视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注重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品格,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目标定位可以体现专业发展的方向、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可以利于建立完善的音乐课程体系策略[3]。
1、注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的学生适应性
很多高校把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作为重要工作,导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学校不但将学生基础薄弱作为人才质量下降的理由,更牺牲了学生的未来。学校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师范类学生没接触过音乐知识,所以提升兴趣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适应学生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才能更好的为幼儿院提供更好的幼儿教师资源。
2、注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的素质综合性
由于学校音乐课程的偏重技巧训练制约了学生发展。因此要求教师,清楚了解学前教育的特点及社会人才的需要,努力对专业知识进行钻研,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不仅仅成为毕业生,更成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用性人才。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教师的科研和创新的发展,教师要在教学中,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要让教师成为教育科研上的主力军,让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课更是一个科研者。
3、注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的岗位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幼儿园提供幼师的教育专业,其目的是用于幼儿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活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幼儿的教育中起很重要,但除了专业素质以外,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是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不关注幼儿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所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目标要注重所学知识技能的表现,真正做到高校的教学特色和幼儿的教育特色相结合。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培养规律,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适应幼儿教育的需求。学校应重视教师对学生目标性的培养,从而为幼儿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实用性人才[2]。
1.学生本位原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受教育者的能力问题成为教育目标中最引人注目的。构建新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要以当前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为培养目标,以人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学生兴趣为课堂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社会贡献率为学校目标,全面彻底对音乐课程体系整合,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2、科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构建音乐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的意识,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音乐学习规律,提升学生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音乐这门“技术”变成一种“艺术”。
3、师范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的就是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提供优秀的教师,师范性成为学前教育的特点。教师一定要通过整合发展的思路将师范性知识技能教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师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师范性的综合型教师。
4、实践原则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但现在大多高校教学都没有以实践性为导向。
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需要,以学生的实践需要为导向来构建音乐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培养方向,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堂。只有学校真正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能彻底改变传统音乐课程体系。
结语:
总之,根据以上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必须科学解决现有问题,必须从根本上优化生源、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构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音乐课程体系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毅.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J].大众文艺,2013(8):214-215.
[2]郭金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考[J].中华少年,2016(27).
[3]曹群.实践与实用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构建策略探析[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5(8):56-5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化构建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课程一直都是幼儿园的传统课程。随着幼教师资需求的转变,高职院校成为了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途径。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多属新兴专业,专业建立时间比较短,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想要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幼儿教育者的缺失,是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已迫在眉睫。
1、学生音乐基础的薄弱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的要求只是针对于文化课,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素质的要求。大多数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素质的培训,学生音乐基础的参差不齐,给学生们音乐技能的培养增加了难度。以定西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11年之前招生情况),据统计,2011年之前招生生源多为统招生,进校后90%的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为零。他们仅凭文化课录取,既没有经过专业技能测试,又没有参加面试。由于学生艺术基础为零,使他们在音乐专业课上没有兴趣,音乐专业能力得不到提高。想要适应幼儿园的需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2、教师教学偏重技巧训练
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多数是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都是专业化的音乐教育,毕业后直接在高校中任教,他们并没有接触了解过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甚至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后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教师们只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不会创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偏重技巧的重要性,对音乐综合素质的要求不重视,忽略学生、忽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的发展。
3、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
构建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极其重要。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脱离了幼儿园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几方面:第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脱节。在音乐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性、理论性,忽视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第二、教学与学和做的脱节。高校的教学中,往往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上,音乐教学不能主动适应幼儿园的需要,高校的教学主要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和“做”为中心,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第三、教学方式的单一。当前学前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多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教育观念滞后没有创新,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定位
幼儿园教育改革应重视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注重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品格,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目标定位可以体现专业发展的方向、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可以利于建立完善的音乐课程体系策略[3]。
1、注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的学生适应性
很多高校把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作为重要工作,导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学校不但将学生基础薄弱作为人才质量下降的理由,更牺牲了学生的未来。学校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师范类学生没接触过音乐知识,所以提升兴趣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适应学生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才能更好的为幼儿院提供更好的幼儿教师资源。
2、注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的素质综合性
由于学校音乐课程的偏重技巧训练制约了学生发展。因此要求教师,清楚了解学前教育的特点及社会人才的需要,努力对专业知识进行钻研,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不仅仅成为毕业生,更成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用性人才。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教师的科研和创新的发展,教师要在教学中,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要让教师成为教育科研上的主力军,让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课更是一个科研者。
3、注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培养目标的岗位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幼儿园提供幼师的教育专业,其目的是用于幼儿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活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幼儿的教育中起很重要,但除了专业素质以外,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是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不关注幼儿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所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目标要注重所学知识技能的表现,真正做到高校的教学特色和幼儿的教育特色相结合。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培养规律,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适应幼儿教育的需求。学校应重视教师对学生目标性的培养,从而为幼儿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实用性人才[2]。
1.学生本位原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受教育者的能力问题成为教育目标中最引人注目的。构建新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要以当前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为培养目标,以人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学生兴趣为课堂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社会贡献率为学校目标,全面彻底对音乐课程体系整合,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2、科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构建音乐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的意识,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音乐学习规律,提升学生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音乐这门“技术”变成一种“艺术”。
3、师范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的就是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提供优秀的教师,师范性成为学前教育的特点。教师一定要通过整合发展的思路将师范性知识技能教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师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师范性的综合型教师。
4、实践原则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但现在大多高校教学都没有以实践性为导向。
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需要,以学生的实践需要为导向来构建音乐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培养方向,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堂。只有学校真正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能彻底改变传统音乐课程体系。
结语:
总之,根据以上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必须科学解决现有问题,必须从根本上优化生源、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构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音乐课程体系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毅.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J].大众文艺,2013(8):214-215.
[2]郭金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考[J].中华少年,2016(27).
[3]曹群.实践与实用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构建策略探析[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5(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