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音乐学专业中,钢琴配弹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无论是在歌曲伴奏、器乐伴奏、舞蹈伴奏中都扮演和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以至于就读音乐专业的学生所具有的钢琴配弹能力和水平,成为衡量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水准的高低尺度之一。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钢琴配弹这一学科的教学展开深入研究,根据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不足,并根据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提出本课程在各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与改革的方向,从而达到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适应社会对音乐类人才的需求,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指明方向打好基础。
【关键词】:钢琴配弹;教学;改革
在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浪潮中,各音乐学科的改革已是风起浪涌、百花齐放,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的《钢琴配弹》,在教学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根据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实用性能力的培养成为至关重要。钢琴这一学科在实用性的具体体现,就集中体现在钢琴配弹领域,无论是在音乐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艺术实践中,钢琴配弹都能得到广泛的运用与发挥。因此,培养好钢琴配弹能力,是适应社会的需求。钢琴配弹凭借其广泛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决定了自身的价值。 因此,在钢琴配弹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配弹能力;如何改进钢琴配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成为重中之重。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讲,培养好钢琴配弹的能力刻不容缓。因此,钢琴配弹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对本学科的发展与规划,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的。
一、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钢琴配弹虽然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但是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领域,却是一个热点的话题。业内专家学者们也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探讨和细致的研究。张辉在《浅谈声乐的钢琴伴奏》中提到,音乐表演艺术是需要表演者之间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不论演唱者还是演奏者都必须高度协作,密切配合、两者通过艺术的桥梁相互交流,以达到感情上、心灵上的沟通。这方面都需要演奏者和伴奏者用自己的亲身去感受音乐认识音乐这样才能完美的诠释音乐。刘聪在《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中谈到,成功的声乐表演一半要归功于伴奏,而伴奏的魅力源于伴奏者对作品类容的准备把握,以及与演唱者的融洽配合。伴奏的作用是弥补演唱者在音乐表现上的欠缺,与声乐一同进行音乐形象的塑造。只有充分地展现钢琴伴奏的魅力,并使之与声乐和谐配合才能达到声乐作品栩栩如生的完美艺术效果。目前中国钢琴伴奏教学和理论的研究与社会需求相比相差甚远,正如前苏联音乐家亨利·罗斯在我国访问时指出的“急需改进的是钢琴伴奏的现状,……希望中国开始认识到钢琴伴奏也是一门艺术,并采取措施在这个重要领域中对钢琴家进行训练”。
二、钢琴配弹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我国,钢琴配弹的发展历史已有几十年。但目前中国钢琴配弹教学和理论的研究,与社会需求相比相差甚远。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中,关于钢琴配弹教学的研究及相关问题虽做了初步的探讨,但迄今为止,国内对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研究相比较,钢琴配弹方向的研究文献还是偏少,其研究的质量有限,研究面较窄,多数教材与研究只是片面的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模式上还在沿袭传统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教学特色,重点不突出,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缺乏一定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因此,加强对钢琴配弹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对本学科课程设置的准确定位,把握音乐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钢琴配弹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1、首先针对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并展开深入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以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现状为起点,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实践教学为基础,通过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用性能力。以教学创新为前提,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优化音乐学专业在课程方面的合理设置。
2、其次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与研究手段,通过教学实践环节的反馈与感悟,总结归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打破以往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并以探索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研究方式展开一系列研究,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形成较为稳定的、科学的、符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框架,从而达到地方性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本课程在本校课程中心开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并具有相关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重点难点指导及配套的案例材料、曲目、实训、参考文献、试题库等资源均已上网,并且运行情况良好。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发挥良好作用。
其次,应具有完整的体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案与课件,并注明每课时的改革内容,并录制相关教师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授课录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
3、通过授课形式的改革,以梯次教育形式完善本学科人才能力培养的质量。所谓的梯次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生在钢琴弹奏能力方面的水准参差不齐,我们要对教学做不同层次的定位和评估。对学生的授课与施教应该采用“大、小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首先对能力较低的或非钢琴专业的学生采取集体授课的授课形式,把一些钢琴配弹中的基础知识以及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讲解。这部分学生在训练中无论是从难度上还是在曲目选择上,都以简单的手法入手。其次,对于弹奏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取单人1对1的授课模式,选择一些较难较大的艺术歌曲作为练习载体,配合声乐专业的教学,以突出钢琴实用能力的培养目的。通过这种“大小课”结合的授课形式,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规范学习方法。有了这种规范的、系统的教学,我们整个钢琴配弹教学的基础环节也会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在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应该设置特定的教学计划与进度,选择教材与曲目应恰当,树立正确的钢琴配弹的学习理念,培养积极的弹奏兴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了这种“大小课”结合的授课形式,一方面通过集体授课,使得能力较低的学生能够掌握钢琴配弹的基本弹奏与创作,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小组课”形式,促进和激发学生对于钢琴配弹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钢琴配弹能力,以此也可间接地辅助声乐教学的发展。两个教学层次并行,呈双管齐下的态势,对本课程未来的发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并非只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研究改革,还要通过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一些列的研究。并打破教学中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与研究手段,通过教学实践环节的反馈与感悟,总结归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探索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研究方式展开一系列研究,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形成较为稳定的、科学的、符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框架,并以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突出应用性能力的培养,以教学改革为手段,通过在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改革探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为社会挖掘、培养和输送实用型音乐人才的目的,为学生的就业找到保障。
参考文献:
乾冬冬.谈在高等师范院校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要性[J];戏文;2006年01期
李丽斯.观摩首届钢琴即兴伴奏考级后的思索[J];黄河之声;2009年07期
【关键词】:钢琴配弹;教学;改革
在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浪潮中,各音乐学科的改革已是风起浪涌、百花齐放,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的《钢琴配弹》,在教学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根据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实用性能力的培养成为至关重要。钢琴这一学科在实用性的具体体现,就集中体现在钢琴配弹领域,无论是在音乐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艺术实践中,钢琴配弹都能得到广泛的运用与发挥。因此,培养好钢琴配弹能力,是适应社会的需求。钢琴配弹凭借其广泛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决定了自身的价值。 因此,在钢琴配弹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配弹能力;如何改进钢琴配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成为重中之重。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讲,培养好钢琴配弹的能力刻不容缓。因此,钢琴配弹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对本学科的发展与规划,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的。
一、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钢琴配弹虽然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但是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领域,却是一个热点的话题。业内专家学者们也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探讨和细致的研究。张辉在《浅谈声乐的钢琴伴奏》中提到,音乐表演艺术是需要表演者之间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不论演唱者还是演奏者都必须高度协作,密切配合、两者通过艺术的桥梁相互交流,以达到感情上、心灵上的沟通。这方面都需要演奏者和伴奏者用自己的亲身去感受音乐认识音乐这样才能完美的诠释音乐。刘聪在《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中谈到,成功的声乐表演一半要归功于伴奏,而伴奏的魅力源于伴奏者对作品类容的准备把握,以及与演唱者的融洽配合。伴奏的作用是弥补演唱者在音乐表现上的欠缺,与声乐一同进行音乐形象的塑造。只有充分地展现钢琴伴奏的魅力,并使之与声乐和谐配合才能达到声乐作品栩栩如生的完美艺术效果。目前中国钢琴伴奏教学和理论的研究与社会需求相比相差甚远,正如前苏联音乐家亨利·罗斯在我国访问时指出的“急需改进的是钢琴伴奏的现状,……希望中国开始认识到钢琴伴奏也是一门艺术,并采取措施在这个重要领域中对钢琴家进行训练”。
二、钢琴配弹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我国,钢琴配弹的发展历史已有几十年。但目前中国钢琴配弹教学和理论的研究,与社会需求相比相差甚远。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中,关于钢琴配弹教学的研究及相关问题虽做了初步的探讨,但迄今为止,国内对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研究相比较,钢琴配弹方向的研究文献还是偏少,其研究的质量有限,研究面较窄,多数教材与研究只是片面的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模式上还在沿袭传统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教学特色,重点不突出,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缺乏一定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因此,加强对钢琴配弹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对本学科课程设置的准确定位,把握音乐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钢琴配弹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1、首先针对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并展开深入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以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现状为起点,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实践教学为基础,通过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用性能力。以教学创新为前提,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优化音乐学专业在课程方面的合理设置。
2、其次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与研究手段,通过教学实践环节的反馈与感悟,总结归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打破以往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并以探索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研究方式展开一系列研究,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形成较为稳定的、科学的、符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框架,从而达到地方性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本课程在本校课程中心开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并具有相关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重点难点指导及配套的案例材料、曲目、实训、参考文献、试题库等资源均已上网,并且运行情况良好。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发挥良好作用。
其次,应具有完整的体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案与课件,并注明每课时的改革内容,并录制相关教师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授课录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
3、通过授课形式的改革,以梯次教育形式完善本学科人才能力培养的质量。所谓的梯次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生在钢琴弹奏能力方面的水准参差不齐,我们要对教学做不同层次的定位和评估。对学生的授课与施教应该采用“大、小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首先对能力较低的或非钢琴专业的学生采取集体授课的授课形式,把一些钢琴配弹中的基础知识以及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讲解。这部分学生在训练中无论是从难度上还是在曲目选择上,都以简单的手法入手。其次,对于弹奏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取单人1对1的授课模式,选择一些较难较大的艺术歌曲作为练习载体,配合声乐专业的教学,以突出钢琴实用能力的培养目的。通过这种“大小课”结合的授课形式,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规范学习方法。有了这种规范的、系统的教学,我们整个钢琴配弹教学的基础环节也会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在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应该设置特定的教学计划与进度,选择教材与曲目应恰当,树立正确的钢琴配弹的学习理念,培养积极的弹奏兴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了这种“大小课”结合的授课形式,一方面通过集体授课,使得能力较低的学生能够掌握钢琴配弹的基本弹奏与创作,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小组课”形式,促进和激发学生对于钢琴配弹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钢琴配弹能力,以此也可间接地辅助声乐教学的发展。两个教学层次并行,呈双管齐下的态势,对本课程未来的发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并非只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研究改革,还要通过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一些列的研究。并打破教学中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与研究手段,通过教学实践环节的反馈与感悟,总结归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探索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研究方式展开一系列研究,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形成较为稳定的、科学的、符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框架,并以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突出应用性能力的培养,以教学改革为手段,通过在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改革探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为社会挖掘、培养和输送实用型音乐人才的目的,为学生的就业找到保障。
参考文献:
乾冬冬.谈在高等师范院校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要性[J];戏文;2006年01期
李丽斯.观摩首届钢琴即兴伴奏考级后的思索[J];黄河之声;2009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