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是一大难题,而留守儿童比例大的学校管理更是一大难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留守儿童;任重道远
我是一名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分管学校教务工作。近期,从班主任那儿我得到这样一个数据,我校留守学生的比例从上年的78%上升到81.7%,随即我就留守儿童的问题召开了班主任会议,并组织有关人员到各班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以下相关问题:一是亲情缺乏,心理失衡; 二是习惯不良,学习较差;三是教育单一,安全难保;四是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是一大难题,而留守儿童比例大的学校管理更是一大难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
虽然中央和一些地方出台了不少的规定和办法,如:“一帮一”、“手拉手”、“特别关爱”、“结又才帮扶”、“共享蓝天”、“关爱行动”、、“心理阳光工程”,“代理家长制”、“留守儿童之家”、“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四老”家长培训班等。但应该看到,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长期性、广泛性的特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又必须依赖经济社会发展和突破体制障碍,所以目前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上层关注多,基层措施少;专家呼吁多,部门落实少;局部活动多,整体受益少;短期工作开展多,长效机制跟进少。
介于这种现状,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1 抓好三大重点工程
一要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第一,目前,要抓紧对2004年以来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在第一轮工程结束后,国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第二,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第三,寄宿学校要优先考虑留守儿童。第四,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缩小城乡间在教育资源、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二要加速推进“共享蓝天”工程。第一,加强督查和落实工作。第二,敦促尽快,成立专门机构。第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测评体系,落实工作经费。
三要尽快完善“绿色通道”畅通工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除了在“留得住”上做文章外,还要在“流得畅”上想办法。根据相关规定,农民工子女异地入学问题由接人地负责。
2 完善推广两种经验
一要丰富和推进校园关爱活动。虽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因社会和家庭而产生,但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长远离孩子时,学校更应该扮演孩子第二个“家”的角色,主动承担起更多的教育任务。
二要完善 “代理家长制”。第一,建立准入机制。代理家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人愿意,二是家长认同。第二,建立跟踪评估机制。第三,建立退出、奖励机制。第四,建立综合代理模式。第五,尝试建立补助机制。
3 建立三大保障体系
一要发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推行公共财政制度,完善经费保障体系。
二要抓好统筹发展契机,逐步拆除体制屏障,完善制度体系。
三要明确家长监护职责,帮助家长优化选择,加固监护保障体系。
4 建立四大和谐健康机制
一是家校和谐学生健康,家校和谐是指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因为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一般来讲与学校培养期望目标是一致的,只有家校和谐教育才有共振,只有共振才有教育的最大生成,才有学生的成长健康。那种家长怨学校,老师怨家长,甚至是家长、老师都怨学生的行为都是非理性的,都会导致学生心理扭曲,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只能有悖于期望发展。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健康,当出现不和谐音符的时候要及时沟通,让家校教育和谐作用于学生,家长赞美学校、赞美教师,老师称赞家长是教育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作为教师和家长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与成功,利用进步与成功引领更大的进步与成功。
二是师生和谐教育健康,师生和谐主要指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形成的状态,状态越好说明教育越理性。 师生之间亲和力形成的因素一是学生崇拜老师,崇拜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法、策略、艺术;二是老师为人师表,能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学生具有积极做教师模仿秀的主观能动;三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能落实“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四是教师有一双慧眼,能及时扑捉到学生的成功信息,善于展示成功、利用成功、引领成功;五是让学生享受教育安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觉到教育的爱,无私的爱;六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积极做事兴趣的培养,做到“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只有张扬个性才有学生创新的萌动,只有创新才有感动,让学生具有当学生快乐的感觉。
三是教学和谐学习健康,教学和谐是指学与教和谐、教与学和谐。落实“课堂变学堂,讲堂变练堂”“两教两学”(一教在前,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一学在后,学生学做真人;一学在前,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一教在后,教在学生不会之后) “教师忙在课下现在可下,学生忙在课上闲在课下”课堂教学理念。学生的认知基础就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施教的指南,学生的情感态势是教师施教的前提,没有情感就没有需要,学生的个性张扬就是学生的自我展示、是学生的创新萌动,要呵护,学生的飞扬跋扈说明了教育教学行为存在非理性问题,反思教育教学势在必行,也就是说学生的所有表现就像一面镜子,影射了教育教学的真伪,一句话,教师是方便学生发展的人。
四是管理和谐团队健康,管理和谐是指“管”与“理”和谐、“理”与“管”和谐。先理后管,理在于明理,明理才能达情,才有自我需要的主观能动,管在于规范,管在于有规则的引领。只理不管没有规则,团队和谐缺少向心力,只管不理矛盾百出,没有和谐就没有团队精神的形成。只有管与理和谐,才有团队和谐,团队和谐主要看团队的发展态势、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向心力、团队的集体荣誉需求欲望。
我相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专家的有效指导,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付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留守儿童;任重道远
我是一名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分管学校教务工作。近期,从班主任那儿我得到这样一个数据,我校留守学生的比例从上年的78%上升到81.7%,随即我就留守儿童的问题召开了班主任会议,并组织有关人员到各班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以下相关问题:一是亲情缺乏,心理失衡; 二是习惯不良,学习较差;三是教育单一,安全难保;四是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是一大难题,而留守儿童比例大的学校管理更是一大难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
虽然中央和一些地方出台了不少的规定和办法,如:“一帮一”、“手拉手”、“特别关爱”、“结又才帮扶”、“共享蓝天”、“关爱行动”、、“心理阳光工程”,“代理家长制”、“留守儿童之家”、“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四老”家长培训班等。但应该看到,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长期性、广泛性的特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又必须依赖经济社会发展和突破体制障碍,所以目前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上层关注多,基层措施少;专家呼吁多,部门落实少;局部活动多,整体受益少;短期工作开展多,长效机制跟进少。
介于这种现状,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1 抓好三大重点工程
一要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第一,目前,要抓紧对2004年以来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在第一轮工程结束后,国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第二,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第三,寄宿学校要优先考虑留守儿童。第四,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缩小城乡间在教育资源、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二要加速推进“共享蓝天”工程。第一,加强督查和落实工作。第二,敦促尽快,成立专门机构。第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测评体系,落实工作经费。
三要尽快完善“绿色通道”畅通工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除了在“留得住”上做文章外,还要在“流得畅”上想办法。根据相关规定,农民工子女异地入学问题由接人地负责。
2 完善推广两种经验
一要丰富和推进校园关爱活动。虽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因社会和家庭而产生,但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长远离孩子时,学校更应该扮演孩子第二个“家”的角色,主动承担起更多的教育任务。
二要完善 “代理家长制”。第一,建立准入机制。代理家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人愿意,二是家长认同。第二,建立跟踪评估机制。第三,建立退出、奖励机制。第四,建立综合代理模式。第五,尝试建立补助机制。
3 建立三大保障体系
一要发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推行公共财政制度,完善经费保障体系。
二要抓好统筹发展契机,逐步拆除体制屏障,完善制度体系。
三要明确家长监护职责,帮助家长优化选择,加固监护保障体系。
4 建立四大和谐健康机制
一是家校和谐学生健康,家校和谐是指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因为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一般来讲与学校培养期望目标是一致的,只有家校和谐教育才有共振,只有共振才有教育的最大生成,才有学生的成长健康。那种家长怨学校,老师怨家长,甚至是家长、老师都怨学生的行为都是非理性的,都会导致学生心理扭曲,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只能有悖于期望发展。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健康,当出现不和谐音符的时候要及时沟通,让家校教育和谐作用于学生,家长赞美学校、赞美教师,老师称赞家长是教育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作为教师和家长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与成功,利用进步与成功引领更大的进步与成功。
二是师生和谐教育健康,师生和谐主要指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形成的状态,状态越好说明教育越理性。 师生之间亲和力形成的因素一是学生崇拜老师,崇拜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法、策略、艺术;二是老师为人师表,能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学生具有积极做教师模仿秀的主观能动;三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能落实“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四是教师有一双慧眼,能及时扑捉到学生的成功信息,善于展示成功、利用成功、引领成功;五是让学生享受教育安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觉到教育的爱,无私的爱;六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积极做事兴趣的培养,做到“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只有张扬个性才有学生创新的萌动,只有创新才有感动,让学生具有当学生快乐的感觉。
三是教学和谐学习健康,教学和谐是指学与教和谐、教与学和谐。落实“课堂变学堂,讲堂变练堂”“两教两学”(一教在前,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一学在后,学生学做真人;一学在前,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一教在后,教在学生不会之后) “教师忙在课下现在可下,学生忙在课上闲在课下”课堂教学理念。学生的认知基础就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施教的指南,学生的情感态势是教师施教的前提,没有情感就没有需要,学生的个性张扬就是学生的自我展示、是学生的创新萌动,要呵护,学生的飞扬跋扈说明了教育教学行为存在非理性问题,反思教育教学势在必行,也就是说学生的所有表现就像一面镜子,影射了教育教学的真伪,一句话,教师是方便学生发展的人。
四是管理和谐团队健康,管理和谐是指“管”与“理”和谐、“理”与“管”和谐。先理后管,理在于明理,明理才能达情,才有自我需要的主观能动,管在于规范,管在于有规则的引领。只理不管没有规则,团队和谐缺少向心力,只管不理矛盾百出,没有和谐就没有团队精神的形成。只有管与理和谐,才有团队和谐,团队和谐主要看团队的发展态势、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向心力、团队的集体荣誉需求欲望。
我相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专家的有效指导,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付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会迎来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