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施工技术》课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土建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重要作用,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其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文中阐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启发式教学 实践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收对象。课堂上过多地侧重理论讲解,缺乏实践和形象教育,学生很难理解具体的施工过程和工艺做法,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单靠强记硬背应付考试。该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摸索新的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校校内施工技术仿真实训馆的落成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增多,笔者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 理论启发式教学与录像观摩相结合
以往的理论教学一直是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学生一直在下面听和记笔记,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产生听觉和视觉疲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是高职教育工作者要共同研讨的问题。我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预习→课上学生提問→教师讲授本节内容→学生自己解答刚才提问→教师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施工现场图片和录像。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避免预习的盲目性,我在前一次课中先提出涉及本章节重点知识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从中寻找答案,并对章节中介绍的施工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于具体的工艺做法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新问题。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向教师提出来,教师先不予作答,而是以多媒体的方式讲授理论知识,待理论讲授完后,由学生自己回答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做总结。该教学方法利用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并结合新颖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图像、声响来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以“钢筋工程”的讲授为例,在前一节课向学生提出几个预习问题,如钢筋进场后要做哪些检验,钢筋的加工内容有哪些,钢筋的连接方式有几种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回去预习,若发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在上课时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讲授过程中,学生认真听讲并寻找答案,待讲授结束后由学生作答,老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在钢筋工程这一节课上,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钢筋进场后要进行力学检验,那么钢筋的力学检验是怎么进行的。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钢筋抗拉试验和冷弯试验的片段。学生在观看录像时,我在旁讲解,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很快地接受知识。以这种方式进行理论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理论学习不会过于枯燥,学生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也消化吸收了知识。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施工技术的教学如果停留在课堂上,很难把各个工种的施工工艺及其施工要点等具体问题讲解清楚,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除了采用理论引导外,课堂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那么如何结合呢?以往的做法是在课程结束后,有两周的课程实习,由老师带学生到现场参观,但两周的参观实习,学生只能看到施工的某个工序,不能看到较全面的施工全过程,更不可能动手操作。同时,因为是在课程所有章节理论教学结束后才进行现场参观,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隔了较长时间,学生对理论知识已经开始淡忘,把现场实习当成是繁忙的校内学习后出外的一次放松,到工地现场只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观察,这种方式的结合收效甚微。因此有人提出“现场教学”——把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去,施工技术大部分内容的教学都在现场完成。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切实际,一般的施工企业都不允许这么做,因为长时间大批学生在现场学习影响现场施工,同时增加现场的安全隐患。
施工技术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必须的,我们既不能像以往的做法一样,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实践,这么做实践与理论脱钩太久,同时我们也没有条件做到“现场教学”。因此我采取实践穿插在理论中进行的方式。在讲授了理论知识后马上结合相关知识的实践,该方法比课程结束后再进行两周课程的实习更能收到良好效果,更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强化了所学理论知识。同时相比“现场教学”,不会给施工企业造成太大的负担。另外我们校内仿真实训馆可以模拟部分工种的现场施工,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如“钢筋工程”这一节讲解结束后,紧接的下次课就在实训馆进行实训。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楼板和梁钢筋的布置和绑扎,完成后,各组相互检查对方的钢筋布置和绑扎情况。这个过程中,老师在现场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为各组评分,作为平常成绩。对于实训馆无法模拟的施工工艺,如桩基施工,理论课后的下一次课,我们就带学生到正在进行桩基施工的工地,进行现场教学。由于理论结束后马上结合相关内容的生产实践,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课堂内采用理论启发式教学与录像观摩相结合,理论教学结束后马上进行课堂外实践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们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一些困难
3.1理论启发式引导教学除了利用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外,教师理论教学应采用多媒体工具,利用新颖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图像、声响等来展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但在操作过程中,有些老师总感觉施工现场资料匮乏,不能把抽象的工艺用形象的图片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平常应经常下工地,并注意收集一些复杂工艺的现场施工图片或拍摄录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经收集不少的现场施工资料,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2实践教学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消化并吸收理论知识,但在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以下问题:
3.2.1现场参观要花费大量时间,不是一、二节课能完成的。而一般课时安排不集中,只能利用周末进行,占用了教师和学生的休息时间,不利于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就这一点来说,课时最好能集中安排在整个半天,方便顺利地完成相关内容的参观实践。
3.2.2教学进度和施工进度不一致。实践场所不能单一,教学的进度快而施工进度慢,单靠一个实践场所,没法看到施工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多个实训基地,教师须灵活地安排实践场所,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参观到主要工种的施工;除外,学校可在校内建立仿真实训馆,在仿真实训馆内模拟部分工种的现场施工,进行动态教学,同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强化理论。
3.2.3从参观实践效果和安全角度考虑,学生数量较多,进行现场参观指导有一定的困难,安全隐患比较大。一个班的学生通常四五十人,而指导教师才两人,带领学生进入现场后,一个老师要带二三十个学生,现场秩序不比课堂且噪音大,老师在现场讲解,许多学生听不清楚;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老师带领这么多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老师和工地的安全责任很大。为了提高参观效率与安全性,应将学生分成10人左右一个小组,并找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帮助带领和讲解,同时参观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虽然理论启发式教学和理论与实践穿插教学的具体实施碰到一些困难,但是经过尝试,发现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还是较为理想的,并且以上问题并不是不能克服,这两种方法利多于弊,值得应用。
施工技术实践性强,“满堂灌”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高职人才的要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的自顾自地讲,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启发学生,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教学应穿插在理论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外建筑施工技术更新快,教学应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淘汰已经陈旧的知识,精选教学内容,满足高职生职业能力培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谨英.建筑施工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2]吕鑫祥.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同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肖世雄,郝华涛.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特色[J].中国林业教育,2004,(1).
(作者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启发式教学 实践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收对象。课堂上过多地侧重理论讲解,缺乏实践和形象教育,学生很难理解具体的施工过程和工艺做法,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单靠强记硬背应付考试。该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摸索新的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校校内施工技术仿真实训馆的落成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增多,笔者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 理论启发式教学与录像观摩相结合
以往的理论教学一直是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学生一直在下面听和记笔记,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产生听觉和视觉疲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是高职教育工作者要共同研讨的问题。我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预习→课上学生提問→教师讲授本节内容→学生自己解答刚才提问→教师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施工现场图片和录像。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避免预习的盲目性,我在前一次课中先提出涉及本章节重点知识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从中寻找答案,并对章节中介绍的施工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于具体的工艺做法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新问题。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向教师提出来,教师先不予作答,而是以多媒体的方式讲授理论知识,待理论讲授完后,由学生自己回答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做总结。该教学方法利用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并结合新颖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图像、声响来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以“钢筋工程”的讲授为例,在前一节课向学生提出几个预习问题,如钢筋进场后要做哪些检验,钢筋的加工内容有哪些,钢筋的连接方式有几种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回去预习,若发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在上课时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讲授过程中,学生认真听讲并寻找答案,待讲授结束后由学生作答,老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在钢筋工程这一节课上,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钢筋进场后要进行力学检验,那么钢筋的力学检验是怎么进行的。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钢筋抗拉试验和冷弯试验的片段。学生在观看录像时,我在旁讲解,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很快地接受知识。以这种方式进行理论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理论学习不会过于枯燥,学生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也消化吸收了知识。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施工技术的教学如果停留在课堂上,很难把各个工种的施工工艺及其施工要点等具体问题讲解清楚,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除了采用理论引导外,课堂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那么如何结合呢?以往的做法是在课程结束后,有两周的课程实习,由老师带学生到现场参观,但两周的参观实习,学生只能看到施工的某个工序,不能看到较全面的施工全过程,更不可能动手操作。同时,因为是在课程所有章节理论教学结束后才进行现场参观,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隔了较长时间,学生对理论知识已经开始淡忘,把现场实习当成是繁忙的校内学习后出外的一次放松,到工地现场只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观察,这种方式的结合收效甚微。因此有人提出“现场教学”——把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去,施工技术大部分内容的教学都在现场完成。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切实际,一般的施工企业都不允许这么做,因为长时间大批学生在现场学习影响现场施工,同时增加现场的安全隐患。
施工技术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必须的,我们既不能像以往的做法一样,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实践,这么做实践与理论脱钩太久,同时我们也没有条件做到“现场教学”。因此我采取实践穿插在理论中进行的方式。在讲授了理论知识后马上结合相关知识的实践,该方法比课程结束后再进行两周课程的实习更能收到良好效果,更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强化了所学理论知识。同时相比“现场教学”,不会给施工企业造成太大的负担。另外我们校内仿真实训馆可以模拟部分工种的现场施工,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如“钢筋工程”这一节讲解结束后,紧接的下次课就在实训馆进行实训。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楼板和梁钢筋的布置和绑扎,完成后,各组相互检查对方的钢筋布置和绑扎情况。这个过程中,老师在现场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为各组评分,作为平常成绩。对于实训馆无法模拟的施工工艺,如桩基施工,理论课后的下一次课,我们就带学生到正在进行桩基施工的工地,进行现场教学。由于理论结束后马上结合相关内容的生产实践,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课堂内采用理论启发式教学与录像观摩相结合,理论教学结束后马上进行课堂外实践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们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一些困难
3.1理论启发式引导教学除了利用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外,教师理论教学应采用多媒体工具,利用新颖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图像、声响等来展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但在操作过程中,有些老师总感觉施工现场资料匮乏,不能把抽象的工艺用形象的图片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平常应经常下工地,并注意收集一些复杂工艺的现场施工图片或拍摄录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经收集不少的现场施工资料,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2实践教学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消化并吸收理论知识,但在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以下问题:
3.2.1现场参观要花费大量时间,不是一、二节课能完成的。而一般课时安排不集中,只能利用周末进行,占用了教师和学生的休息时间,不利于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就这一点来说,课时最好能集中安排在整个半天,方便顺利地完成相关内容的参观实践。
3.2.2教学进度和施工进度不一致。实践场所不能单一,教学的进度快而施工进度慢,单靠一个实践场所,没法看到施工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多个实训基地,教师须灵活地安排实践场所,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参观到主要工种的施工;除外,学校可在校内建立仿真实训馆,在仿真实训馆内模拟部分工种的现场施工,进行动态教学,同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强化理论。
3.2.3从参观实践效果和安全角度考虑,学生数量较多,进行现场参观指导有一定的困难,安全隐患比较大。一个班的学生通常四五十人,而指导教师才两人,带领学生进入现场后,一个老师要带二三十个学生,现场秩序不比课堂且噪音大,老师在现场讲解,许多学生听不清楚;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老师带领这么多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老师和工地的安全责任很大。为了提高参观效率与安全性,应将学生分成10人左右一个小组,并找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帮助带领和讲解,同时参观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虽然理论启发式教学和理论与实践穿插教学的具体实施碰到一些困难,但是经过尝试,发现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还是较为理想的,并且以上问题并不是不能克服,这两种方法利多于弊,值得应用。
施工技术实践性强,“满堂灌”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高职人才的要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的自顾自地讲,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启发学生,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教学应穿插在理论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外建筑施工技术更新快,教学应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淘汰已经陈旧的知识,精选教学内容,满足高职生职业能力培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谨英.建筑施工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2]吕鑫祥.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同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肖世雄,郝华涛.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特色[J].中国林业教育,2004,(1).
(作者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