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部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遇见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在这里,教师都是参与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
这种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注重学生的人格,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调通过研究学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同时也强调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一、联系生活,亲历亲为。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比如我在讲三年级《有趣的叶子》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种植物叶子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采访、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最后得出结论。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经验。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探索创新,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新。学生可以按照课程的一般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观看的水平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他们有权利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以研究性学习为例,我在让学生研究子课题之前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研究方法的采用,都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只需适度引导和组织,注重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者。所以更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并且教师对学生和指导也要安排适宜。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想学什么,而不是规定要求他们必须学什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所做事情的意义。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方式接受他们无法感受,不能理解的东西,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而是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新的进步。
三、勇于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课程内容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在《有趣的叶子》中,让他们对“叶子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这一子课题进行探索,这种内在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内容与方法交织的过程,是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而在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看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方法的掌握情况,而非知识量的多少。
四、交流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元化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密切合作得出结论。把学习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以及个人的目的协调起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这种交往合作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这种交往也不局限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与此同时,就必须疏通交往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条件和机会,协调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心理环境,综合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多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共同目标,分享学习活动的乐趣。组织小组成果汇报与交流,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
这种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注重学生的人格,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调通过研究学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同时也强调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一、联系生活,亲历亲为。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比如我在讲三年级《有趣的叶子》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种植物叶子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采访、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最后得出结论。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经验。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探索创新,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新。学生可以按照课程的一般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观看的水平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他们有权利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以研究性学习为例,我在让学生研究子课题之前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研究方法的采用,都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只需适度引导和组织,注重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者。所以更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并且教师对学生和指导也要安排适宜。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想学什么,而不是规定要求他们必须学什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所做事情的意义。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方式接受他们无法感受,不能理解的东西,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而是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新的进步。
三、勇于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课程内容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在《有趣的叶子》中,让他们对“叶子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这一子课题进行探索,这种内在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内容与方法交织的过程,是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而在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看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方法的掌握情况,而非知识量的多少。
四、交流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元化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密切合作得出结论。把学习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以及个人的目的协调起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这种交往合作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这种交往也不局限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与此同时,就必须疏通交往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条件和机会,协调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心理环境,综合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多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共同目标,分享学习活动的乐趣。组织小组成果汇报与交流,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