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推动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听、唱、演、动等一系列方式的引导和熏陶,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不应该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而是要让小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得到更多的感悟和启发,这里我们不再强调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又学会了什么,通过我们的教育,希望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本文主要论述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分析小学音乐教学所揭示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观,讨论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注重人文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素质这一要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小学的音乐教学通过美妙的歌曲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的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发展规律来为学生构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学习的乐趣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音乐教师应将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进行教育。在现代教学理论中,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征之一,它将培养重点放在了人文素质的教育上。在当今社会,这一教育内容已经成了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作为音乐教师,如何通过现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发自内心去感悟音乐,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一、 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古书云:"观乎天文,以察事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可见,人文教育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重视。人文素质表现在一个人的气质、修养等方面。人文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素养和品质,它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学会做人,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小学生整体的素质教育大多数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小学音乐除了传授基础教学之外,同时也向学生们教授健康的、全面的人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人的知识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 小学音乐揭示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观
对于学生而言,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多多的向学生传输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学习各种各样的音乐来了解到各地的文化差异性,并提高她们的文化素养。音乐教学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我们不能继续采用的传统化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这种传统模式已经被窄化为一种输入--产出,或手段--目标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完全不能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感染给学生,无法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音乐,感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本身是有灵魂的,如果我们还坚持这种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就大大的忽视了音乐的多元价值、文化内涵及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落实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要想真正的落实人文素质教育还需要教师的实际行动,身为教师,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是重大的。教师要不断的改革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行为,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而今不仅要抓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生因为幼小的原因,所以一直都保持着活泼、开朗、好动的基本个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在学习中抓住这一鲜明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不能反对她们玩,相反还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抓住学生这些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活力、有乐趣的课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同学间、师生间互动性质强的模块,在提高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以及欣赏音乐。好的音乐可以给学生带来好的启发,可以帮助学生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应当要给他们营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心理充分放松自由,要使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民主、安全、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这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她们充分发挥自己,带给她们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要尽力营造出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多用歌声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逐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才会大胆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才能够知道学生内心在想什么,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质。
(三) 音乐教学中要多运用诗歌音乐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在中文诗中,由于其有押韵,所以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而音乐诗歌同样也有规律的韵律和节奏,现在有很多歌曲就是由诗词作为歌词,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诗词,或许学生还感到很厌烦难记,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歌曲的方式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学起来一定会觉得轻松很多。例如《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正是改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诗中不仅包含相当多的词汇,还传递给我们一种正能量。用这样的音乐来感染学生,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怀,舒缓学生上学的压力,用这样的方式既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培养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求。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加大改善力度,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质量的保证提供一定的基础。参考文献:[1]卢广瑞.中外歌剧·舞剧·音乐剧鉴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韦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初探[J].音乐天地,2010(07).[4]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01).
关键词:小学音乐;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小学的音乐教学通过美妙的歌曲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的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发展规律来为学生构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学习的乐趣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音乐教师应将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进行教育。在现代教学理论中,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征之一,它将培养重点放在了人文素质的教育上。在当今社会,这一教育内容已经成了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作为音乐教师,如何通过现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发自内心去感悟音乐,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一、 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古书云:"观乎天文,以察事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可见,人文教育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重视。人文素质表现在一个人的气质、修养等方面。人文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素养和品质,它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学会做人,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小学生整体的素质教育大多数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小学音乐除了传授基础教学之外,同时也向学生们教授健康的、全面的人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人的知识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 小学音乐揭示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观
对于学生而言,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多多的向学生传输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学习各种各样的音乐来了解到各地的文化差异性,并提高她们的文化素养。音乐教学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我们不能继续采用的传统化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这种传统模式已经被窄化为一种输入--产出,或手段--目标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完全不能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感染给学生,无法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音乐,感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本身是有灵魂的,如果我们还坚持这种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就大大的忽视了音乐的多元价值、文化内涵及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落实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要想真正的落实人文素质教育还需要教师的实际行动,身为教师,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是重大的。教师要不断的改革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行为,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而今不仅要抓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生因为幼小的原因,所以一直都保持着活泼、开朗、好动的基本个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在学习中抓住这一鲜明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不能反对她们玩,相反还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抓住学生这些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活力、有乐趣的课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同学间、师生间互动性质强的模块,在提高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以及欣赏音乐。好的音乐可以给学生带来好的启发,可以帮助学生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应当要给他们营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心理充分放松自由,要使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民主、安全、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这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她们充分发挥自己,带给她们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要尽力营造出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多用歌声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逐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才会大胆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才能够知道学生内心在想什么,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质。
(三) 音乐教学中要多运用诗歌音乐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在中文诗中,由于其有押韵,所以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而音乐诗歌同样也有规律的韵律和节奏,现在有很多歌曲就是由诗词作为歌词,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诗词,或许学生还感到很厌烦难记,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歌曲的方式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学起来一定会觉得轻松很多。例如《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正是改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诗中不仅包含相当多的词汇,还传递给我们一种正能量。用这样的音乐来感染学生,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怀,舒缓学生上学的压力,用这样的方式既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培养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求。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加大改善力度,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质量的保证提供一定的基础。参考文献:[1]卢广瑞.中外歌剧·舞剧·音乐剧鉴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韦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初探[J].音乐天地,2010(07).[4]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