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九大精神,行动《德育指南》,落地校本实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1272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历史方位的新定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教育系统来说,报告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今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国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实际,突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学段特色,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体系、内容安排、实施途径与要求以及组织实施等六个方面对中小德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些指导性意见很好地体现了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根本性质,阐明了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价值方向,总结了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优秀经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针对性。
  作为石景山区的一所普通小学,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以《指南》为行动的指南针,在传承原古六小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又接地气地落实,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爱乐教育:《指南》落地的行动纲领。
  爱乐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进而为学生奠定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好基础。
  学校以爱乐教育为价值引领,在《指南》落地中起到统领性、关键性的作用。既是价值引领,也是教育过程。“爱育智识,乐纳人生”:爱育智识就是用爱去做教育,用智慧去教认知;乐纳人生有两层含义,一是以音乐为载体,引领我们探索真善美的境界,塑造完美人生;另一层意思是说师生都要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悦纳自己,也悦纳他人。两种含义之间互通、转化并相互交织。爱乐教育引领同学们在接纳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最好,超越“小我”,影响长远,最终成就一个“大我”,从而高位形成《指南》的校本化表达。
  “六艺课程”:《指南》落地的主渠道。
  学生品德的形成不完全依赖课程,但是缺少课程的德育肯定是不完整的,爱乐实验小学的“六艺”课程,是学校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构建的主要实践载体,更是《指南》落地的主要渠道。“六艺课程”契合了《指南》强调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将学科教学、德育活动与学生生命成长需求点和生长点紧密结合,形成了围绕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
  “六艺课程”横向结构上,契合《指南》强调的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礼”凸显学科价值,既不折不扣优质落实德育课程,又用好并挖掘学科精神属性与独特育人功能。以《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为阵地。同时,其他各学科以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等精神价值主题,统整各类课程,通过课程内单元内容、跨学科单元内容、学科内外单元打通,獲得德育素养与精神价值的共生。
  “乐”是爱乐教育的起点,凸显“六艺”课程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以艺术课为载体,同时挖掘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性。使学生德育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共存。
  “御、射”强调活动创生,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现活动育人。学校制定的《指南实施方案》,形成了校本化的十大主题系列教育目标和操作载体。通过提供实践,为学生价值体验、责任担当、问题解决提供路径,并形成了三大类实践活动,即:考察式主题实践活动、体验式学科实践活动,研究式课题与创意活动。
  “书、数”强调的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既是思想教育又是养成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是老实人的事业,通过学科核心素养,懂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 严谨治学对学生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苦求知,勇于探求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
  学校生活:《指南》落地的重要载体。
  学生除了课程学习之外,更多是在学校生活。陶行知先生的“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提示我们,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就必须使他们过有道德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建设有道德的学校生活,使学生的生活沐浴在道德之中。
  学校注重强化仪式教育,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强化养成教育。在此基础上,我们聚焦于外显的、可触摸的形式,一年级入学仪式,入队仪式,六年级毕业形式,常规性的有升旗仪式,集中性的有各种主题教育月等,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尤其是引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他们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开发活动的德育功能,以道德引领学校活动,做到人人做德育,事事是德育,事事能育德。把德育落实到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之中,真正做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德育工作中,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学具体德育工作的方法永远处在创新之中,永远需要德育工作者不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大胆尝试,科学地创造新方法,艺术地运用新技巧,以全面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使德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其他文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自古以来,人民就已经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让老师头疼的事情,也是家长们最头疼的。该如何爱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好孩子和坏孩子是天生的吗?如何把坏孩子教育成好孩子?如何激发孩子学校的动力?等,最重要的还是
期刊
初中班级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充满灵动性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班主任严谨务实的常规教育,更需要具有策略艺术的情感渗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充满人性人情,充满爱心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必须“以人为本”,把握新时代教育的新趋势,在自身影响、活动开展、学生沟通以及家校联系等方面巧妙地渗透好情感教育,利用好情感的隐性力量,更好地服务于班级建
期刊
“亲子社会体验活动”一直是我园的特色课程,所谓亲子社会体验活动,是指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大自然、大社会,直接与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互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和感受。在我园社会体验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体验主题活动中有许多资料的收集离不开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家长的配合,是活动开展中重要的环节。围绕我班《相约甜点屋》这一社会体验
期刊
我曾經阅读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为这句话我一度迷茫过。但当我接了现在这个班级以后,我对这句话便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虽然面对部分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但更多的是面对一些成线差表现差的问题学生,前者就像笔直粗壮的树木,后者犹如弯曲纤细的小树,不扶直不增加养料就会枯槁。尽管这类学生是少数,如果放弃他们就有碍他们自身的健全成长,又会影响到班级和学
期刊
“我就是要教这些。”  “我就是要这样教。”  在当前核心素养大语境下,你是否仍然以“教”为基点,站在“教”的立场去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的教育更加注重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坐标原点,我们的课堂也应由以“教”为基点转变为以“学”为基点,让“学为中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就意味着,教师课前要着重去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好”;课堂,要聚焦核心教学内容,
期刊
高中数学难度增加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运用能力,但却没有顾虑到很多学生的兴趣、智力、关注度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将直接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对于学生而言不能在正常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基本知识而落后于人,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教学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教师不可能为了个别同学而耽误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如果一味赶教学进度,学困生的困境将越来越大,所以教师应当先针对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探究,进而采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 “一言堂”形式。要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学习服务,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
期刊
新生入学工作刚刚落幕,我接手的是新初一五十班!  和往常一样,办公室里,桌子上依旧是堆积如山的作业,我水培的绿萝仿佛也感受到了新学期的干劲,长势十足!颜色也绿的耀眼!一杯热水冒着热气!同事们都在为上课忙碌着,一片寂静,只听得到我批改作业时翻页的声音!  “报告”……  “进来”,我连头也没扭,无意识的回了一声。  只听见厚重的脚步声朝我的方向走来,直立的站在我身边,足足有三秒钟!  这时我才从繁重
期刊
著名学者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当学生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去探求。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
期刊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教师就是一位爱的传播者。素质教育,首先是重感情的教育,对于班主任来说,爱是不可缺少的。为此,我们的职责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爱,懂得爱,付出爱。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要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常常体现在细节上。病痛时亲切的问候;无助时温暖的拥抱;生日时真诚的祝福;进步时赞赏的目光。这些给孩子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