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和谐的课堂将成为师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的场所。因此,在整个和谐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愉快中能力得到释放,品尝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体育课堂 和谐 兴趣
和谐的课堂是建立在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基础之上的,除了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达到体育教学的和谐效果。
一、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必要性
1、“以人为本”的需要
“以人为本”要求体育课堂的一切活动“不仅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和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形态、各项机能以及耐力、速度、弹跳、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巩固生长发育。和谐的课堂能够使学生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掌握新动作、接受新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稳步发展。从心理上看,初中学生的情感易于情绪化而不稳定,有叛逆倾向,和谐的课堂能够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更积极地展示自我,有利于果断、坚强、拼搏、团结、勇敢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构建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堂是基于“以人为本”的需要,是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享受运动乐趣是体育的内在因素,它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也是人能一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和精神源泉。”初中生体育课兴趣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兴趣吸引阶段。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到方法有趣,采用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阶段是兴趣产生阶段。学生在被教学内容吸引的基础上,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乐意去学习和练习。第三阶段是兴趣主动阶段。也就是在引起学生一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志趣,为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这种兴趣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志向,也就是志趣,最终达到积极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另外,体育课的评价方式和过程较其他学科更直观、更具对比性,如果教师能小心地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进行策略性的评价,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如“你很棒”、“你可以的”、“不错不错”等激励的话语,学生就更有信心学习一些技能,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这样有能力者会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暂时未能成功者也会受到激励而不放弃,大家相互勉励、良性竞争,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就建立起来了。
二、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要素
1.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基础。首先,必须规范体育课堂养成教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先入为主。在刚开始上课时,就应当针对服装要求、运动器材使用、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向学生明确宣布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一定要做的、哪些是一定不要做的,进行严格的规范,且一定要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其次,必须合理地处理违纪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违纪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破坏和谐课堂的形成。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坚决杜绝体罚;课后再利用体育教师容易亲近、更容易交朋友的优点,以谈心的方式进行教育,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首先,教师要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再次,教师要学会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爱心去打动学生,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的情感。最后,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评价方式营造和谐气氛。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是一味地要对学生表扬。过多的夸奖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对新知识浅尝辄止、随意应付。没有得到表扬与奖励的学生开始认为自己“不够好”,这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潜在的伤害。每当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并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等加以调节,使学生的情感朝着预定的情绪目标发展。
3、不断追求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体育课和谐课堂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寓教于乐的不断追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枯燥、刻板、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样在练习时学生情绪也就会消极、低沉。相反,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容易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可利用一运一抢或一运多抢的练习方式,双方运用合理的技术动作进行争抢练习。练习运球的同学不是简单地运球,而是在运球过程中利用各种技术动作躲避其他同学追抢,这样一来,既用类似比赛的方法很好地练习了运球技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开展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各类体育竞赛,如篮球、拔河、短距离多人数接力、花样跳绳技巧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业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完成对新知探索后,往往会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分散,为了消除学生的疲劳,激起他们的二次思维兴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为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共同努力吧!
关键词:体育课堂 和谐 兴趣
和谐的课堂是建立在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基础之上的,除了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达到体育教学的和谐效果。
一、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必要性
1、“以人为本”的需要
“以人为本”要求体育课堂的一切活动“不仅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和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形态、各项机能以及耐力、速度、弹跳、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巩固生长发育。和谐的课堂能够使学生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掌握新动作、接受新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稳步发展。从心理上看,初中学生的情感易于情绪化而不稳定,有叛逆倾向,和谐的课堂能够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更积极地展示自我,有利于果断、坚强、拼搏、团结、勇敢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构建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堂是基于“以人为本”的需要,是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享受运动乐趣是体育的内在因素,它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也是人能一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和精神源泉。”初中生体育课兴趣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兴趣吸引阶段。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到方法有趣,采用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阶段是兴趣产生阶段。学生在被教学内容吸引的基础上,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乐意去学习和练习。第三阶段是兴趣主动阶段。也就是在引起学生一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志趣,为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这种兴趣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志向,也就是志趣,最终达到积极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另外,体育课的评价方式和过程较其他学科更直观、更具对比性,如果教师能小心地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进行策略性的评价,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如“你很棒”、“你可以的”、“不错不错”等激励的话语,学生就更有信心学习一些技能,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这样有能力者会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暂时未能成功者也会受到激励而不放弃,大家相互勉励、良性竞争,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就建立起来了。
二、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要素
1.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基础。首先,必须规范体育课堂养成教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先入为主。在刚开始上课时,就应当针对服装要求、运动器材使用、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向学生明确宣布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一定要做的、哪些是一定不要做的,进行严格的规范,且一定要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其次,必须合理地处理违纪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违纪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破坏和谐课堂的形成。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坚决杜绝体罚;课后再利用体育教师容易亲近、更容易交朋友的优点,以谈心的方式进行教育,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首先,教师要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再次,教师要学会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爱心去打动学生,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的情感。最后,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评价方式营造和谐气氛。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是一味地要对学生表扬。过多的夸奖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对新知识浅尝辄止、随意应付。没有得到表扬与奖励的学生开始认为自己“不够好”,这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潜在的伤害。每当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并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等加以调节,使学生的情感朝着预定的情绪目标发展。
3、不断追求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体育课和谐课堂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寓教于乐的不断追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枯燥、刻板、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样在练习时学生情绪也就会消极、低沉。相反,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容易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可利用一运一抢或一运多抢的练习方式,双方运用合理的技术动作进行争抢练习。练习运球的同学不是简单地运球,而是在运球过程中利用各种技术动作躲避其他同学追抢,这样一来,既用类似比赛的方法很好地练习了运球技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开展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各类体育竞赛,如篮球、拔河、短距离多人数接力、花样跳绳技巧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业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完成对新知探索后,往往会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分散,为了消除学生的疲劳,激起他们的二次思维兴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为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