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在2005年还是采取修修补补的方式,那么,金融危机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中国经济在2004年交出了一份非常亮丽的成绩单。GDP增长率在9%左右。通货膨胀率在5%左右。外贸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增长35%以上。外汇储备超过 5400亿美元,金融形势相当稳定。中国国力突飞猛进,难怪世界上称赞中国经济奇迹的人那么多。
对当前形势充分肯定,我的颂歌唱得比谁都响。对于各种流言蜚语统统斥之为无稽之谈。同时,我也非常担心,恐怕金融危机离我们越来越近。
安全的金融体系
外界对中国的汇率政策议论纷纷,流言泛滥。说什么人民币面临空前压力,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好像人民币不升值就混不下去了。
其实,压力由何而来?压力无非是来自于内部或者外部。
从内部因素来说,中国外贸顺差在 2004年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相对于超过10000亿美元的外贸总量而言,这点顺差实在算不了什么。既然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就不存在为了维护币值而调整汇率的压力。
最近一段时期,美元连续贬值,人民币搭便车,相对其他货币也连续贬值。如果中国人真的吃了亏,怎么中国人没有叫苦,倒是不少外国人吵吵嚷嚷要人民币升值?
从外部来看,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在北美。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于对美贸易。因此,只有美国才有能力给中国施加压力。
美国声称在中美貿易中,美方逆差高达1200亿美元。中方承认的数字也在 700亿美元以上。不论哪家数字准确,反正美方的逆差数字不小。大量中国制造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给中国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如果美方采取某种措施限制中国产品进口,就会给中方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美中贸易谈判中,美方具有施加压力的手段和砝码。最近,美方接连发起反倾销,在12月13日对中国家具反倾销,影响到将近10亿美元出口量。可以预见,反倾销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困扰中国出口。
可是,我们却不必担心美国会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别的国家都可以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不够灵活,惟独美国没有这个资格。因为,人民币采取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不灵活,只能有两种解释:第一,美元汇率机制不灵活。第二,人民币应当脱离美元体系。
日本政府最近的表现相当不好。不自量力,居心叵测。日本对华贸易有600亿美元顺差。日本占了便宜还要卖乖,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按理说,在中日贸易上,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一旦人民币升值,在购买同样数量货物时,中方支付较少。可以支付较少的人民币归还等额的日本贷款。可是,日本在压人民币升值上扮演了急先锋角色,不能不让人怀疑日本的用心何在。
谈到热钱,哪里有什么热钱?热钱的定义是短期投机资本。投机的前提就是流动性。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是条单行道。美元兑换人民币没有任何问题,想倒着兑换出来就麻烦了。非法跑出去1个亿美元就是通天大案,哪里有可能威胁到币值稳定?
迄今为止,中国金融体系尚未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
脆弱的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依赖着三道防火墙:第一,高储蓄率;第二,相对封闭的银行体系,第三,人民币不可兑换。可是,这三道防火墙在未来两年内都要发生变化。而这些不可阻挡的变化一旦发生,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导发一场金融风暴。
首先,中国的储蓄率在最近20年内一直保持在35%以上。从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来看,高速增长依赖着高储蓄率。经济起飞阶段大约在20-25年。我们收集了世界各国储蓄率变化的历史数据。数据证明,高储蓄率恰恰发生在这期间。在经济起飞大约25-32年之后,各国的高储蓄率无不下降。欧、美各国目前的储蓄率只有15%左右。
中国的高储蓄率能够维持多少年?日本、亚洲四小龙的高储蓄率也就维持了 25—32年。如果我们把1980年当作经济起飞的起点,那么按照世界各国的规律,中国的高储蓄率可以延续25—30年左右,那么到了2010年前后,中国的储蓄率将发生明显下滑趋势。换句话说,留给我们的高速经济发展的黄金岁月已经不多了。如果储蓄率一旦下滑,脆弱的银行体系就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其次,目前外资银行尚且不能在国内经营人民币业务,因此,老百姓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把钱存进国有商业银行。一旦外资银行获得在内地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机会,会不会有一部分资金分流进外资银行?恐怕只要有10%的新增存款分流到外资银行,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就要出现流动性危机。
第三,只要维持人民币不可兑换,就能够有效地阻止国际金融投机集团炒作人民币。关键点并不在于监管那些外资投机集团,而是一旦风吹草动在国内民众和企业中引起的放大效应。
第一道防火墙也只能工作到2010年,后两道防火墙只能工作到2006年。留给我们进行结构调整的时间只有两年了。
如果我们还有十年、八年时间,那么,修修补补、稳扎稳打的改革方式还有可取之处;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仍然可以保持在9%的高水平上;如果我们的储蓄率依然保持在40%左右;如果国际市场依然能够给我们提供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如果我们的银行系统能够不再制造高额的不良贷款,如果我们的金融还能保持相对封闭的体系,基本上回避外来的冲击。可是,很不幸,没有人能够保证所有这一切都按照最现想的蓝图实现。一旦这些要害有一项或几项脱节,那么在冲击之下,我们脆弱的金融体系就可能出大问题。
加速金融改革是出路
居安思危,当日历翻到2005年的时候,中国离金融危机又近了一步。众所周知,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协议,到了2006年,外资银行将在国内市场开展人民币业务。国内金融市场竞争环境将发生根本改变。时间只剩下两年,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中国的金融危机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自身。2004年金融当局做了不少事情:抓两头,带中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改组,争取上市;农信社改革;在原有的金融机构基础上组建了一批新的银行等等。但是,说到底,金融体制改革依然是避重就轻。修修补补,没有重大的制度创新,特别是在金融产权所有制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民营银行试点至今尚未放手。在改善国内金融市场竞争环境方面没有得到显著进展。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金融系统并没有发生任何根本性的变化。维持金融稳定固然有功,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开放金融行业的最佳时机。中国至今尚且不敢对内开放金融行业,怎么有能力应付对外开放的冲击?我们的金融机构和临管机构连对付几个新生的民营银行的勇气都没有,怎么能够对付那些外资巨无霸和金融大鳄?
2004年12月初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最危险、最迫切要解决的还是金融体制改革。如果在2005年还是采取修修补补的方式,那么,金融危机将离我们越采越近。
(作者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经济在2004年交出了一份非常亮丽的成绩单。GDP增长率在9%左右。通货膨胀率在5%左右。外贸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增长35%以上。外汇储备超过 5400亿美元,金融形势相当稳定。中国国力突飞猛进,难怪世界上称赞中国经济奇迹的人那么多。
对当前形势充分肯定,我的颂歌唱得比谁都响。对于各种流言蜚语统统斥之为无稽之谈。同时,我也非常担心,恐怕金融危机离我们越来越近。
安全的金融体系
外界对中国的汇率政策议论纷纷,流言泛滥。说什么人民币面临空前压力,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好像人民币不升值就混不下去了。
其实,压力由何而来?压力无非是来自于内部或者外部。
从内部因素来说,中国外贸顺差在 2004年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相对于超过10000亿美元的外贸总量而言,这点顺差实在算不了什么。既然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就不存在为了维护币值而调整汇率的压力。
最近一段时期,美元连续贬值,人民币搭便车,相对其他货币也连续贬值。如果中国人真的吃了亏,怎么中国人没有叫苦,倒是不少外国人吵吵嚷嚷要人民币升值?
从外部来看,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在北美。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于对美贸易。因此,只有美国才有能力给中国施加压力。
美国声称在中美貿易中,美方逆差高达1200亿美元。中方承认的数字也在 700亿美元以上。不论哪家数字准确,反正美方的逆差数字不小。大量中国制造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给中国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如果美方采取某种措施限制中国产品进口,就会给中方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美中贸易谈判中,美方具有施加压力的手段和砝码。最近,美方接连发起反倾销,在12月13日对中国家具反倾销,影响到将近10亿美元出口量。可以预见,反倾销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困扰中国出口。
可是,我们却不必担心美国会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别的国家都可以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不够灵活,惟独美国没有这个资格。因为,人民币采取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不灵活,只能有两种解释:第一,美元汇率机制不灵活。第二,人民币应当脱离美元体系。
日本政府最近的表现相当不好。不自量力,居心叵测。日本对华贸易有600亿美元顺差。日本占了便宜还要卖乖,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按理说,在中日贸易上,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一旦人民币升值,在购买同样数量货物时,中方支付较少。可以支付较少的人民币归还等额的日本贷款。可是,日本在压人民币升值上扮演了急先锋角色,不能不让人怀疑日本的用心何在。
谈到热钱,哪里有什么热钱?热钱的定义是短期投机资本。投机的前提就是流动性。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是条单行道。美元兑换人民币没有任何问题,想倒着兑换出来就麻烦了。非法跑出去1个亿美元就是通天大案,哪里有可能威胁到币值稳定?
迄今为止,中国金融体系尚未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
脆弱的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依赖着三道防火墙:第一,高储蓄率;第二,相对封闭的银行体系,第三,人民币不可兑换。可是,这三道防火墙在未来两年内都要发生变化。而这些不可阻挡的变化一旦发生,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导发一场金融风暴。
首先,中国的储蓄率在最近20年内一直保持在35%以上。从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来看,高速增长依赖着高储蓄率。经济起飞阶段大约在20-25年。我们收集了世界各国储蓄率变化的历史数据。数据证明,高储蓄率恰恰发生在这期间。在经济起飞大约25-32年之后,各国的高储蓄率无不下降。欧、美各国目前的储蓄率只有15%左右。
中国的高储蓄率能够维持多少年?日本、亚洲四小龙的高储蓄率也就维持了 25—32年。如果我们把1980年当作经济起飞的起点,那么按照世界各国的规律,中国的高储蓄率可以延续25—30年左右,那么到了2010年前后,中国的储蓄率将发生明显下滑趋势。换句话说,留给我们的高速经济发展的黄金岁月已经不多了。如果储蓄率一旦下滑,脆弱的银行体系就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其次,目前外资银行尚且不能在国内经营人民币业务,因此,老百姓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把钱存进国有商业银行。一旦外资银行获得在内地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机会,会不会有一部分资金分流进外资银行?恐怕只要有10%的新增存款分流到外资银行,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就要出现流动性危机。
第三,只要维持人民币不可兑换,就能够有效地阻止国际金融投机集团炒作人民币。关键点并不在于监管那些外资投机集团,而是一旦风吹草动在国内民众和企业中引起的放大效应。
第一道防火墙也只能工作到2010年,后两道防火墙只能工作到2006年。留给我们进行结构调整的时间只有两年了。
如果我们还有十年、八年时间,那么,修修补补、稳扎稳打的改革方式还有可取之处;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仍然可以保持在9%的高水平上;如果我们的储蓄率依然保持在40%左右;如果国际市场依然能够给我们提供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如果我们的银行系统能够不再制造高额的不良贷款,如果我们的金融还能保持相对封闭的体系,基本上回避外来的冲击。可是,很不幸,没有人能够保证所有这一切都按照最现想的蓝图实现。一旦这些要害有一项或几项脱节,那么在冲击之下,我们脆弱的金融体系就可能出大问题。
加速金融改革是出路
居安思危,当日历翻到2005年的时候,中国离金融危机又近了一步。众所周知,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协议,到了2006年,外资银行将在国内市场开展人民币业务。国内金融市场竞争环境将发生根本改变。时间只剩下两年,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中国的金融危机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自身。2004年金融当局做了不少事情:抓两头,带中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改组,争取上市;农信社改革;在原有的金融机构基础上组建了一批新的银行等等。但是,说到底,金融体制改革依然是避重就轻。修修补补,没有重大的制度创新,特别是在金融产权所有制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民营银行试点至今尚未放手。在改善国内金融市场竞争环境方面没有得到显著进展。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金融系统并没有发生任何根本性的变化。维持金融稳定固然有功,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开放金融行业的最佳时机。中国至今尚且不敢对内开放金融行业,怎么有能力应付对外开放的冲击?我们的金融机构和临管机构连对付几个新生的民营银行的勇气都没有,怎么能够对付那些外资巨无霸和金融大鳄?
2004年12月初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最危险、最迫切要解决的还是金融体制改革。如果在2005年还是采取修修补补的方式,那么,金融危机将离我们越采越近。
(作者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