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眷初心倍凝神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20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纬之间,一方土地,风雨更迭,始如初见。
  北纬36.8°,革命圣地延安东北角,有一个小村落,名叫梁家河。梁家河所在的这片陕北高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是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不畏艰难困苦,凝心聚力,以超凡的毅力和过人的智谋在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今天,陕北高原黄土地又走出了一代领袖,红色基因如春之雨露,它安静无声而又源源不竭地润泽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万物。梁家河,陕北高原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就在这里,播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梁家河是习近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地方,梁家河七年,是习近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堂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在这个小山村里,我们可以追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
  2018年5月2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编撰的《梁家河》正式出版面世,该书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969年1月来到梁家河插队落户,后来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至1975年10月离开到清华大学读书这7年的成长历程,以及梁家河4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全国读者广泛关注,笔者也在第一时间研读。全书共10.2万字,共分为四个部分。《梁家河》结构精巧,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开篇,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1993年和2015年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体现习近平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第二部分以“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为题,讲述了习近平带领村民开荒、种地、修梯田、担粮、放羊、拉煤、打坝造地、建沼气池、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以“一声声喊我小名”为题,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理想,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第四部分定格现在,面向未来,以“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为题,呈现了乡亲们目前的幸福生活,读者能够感受到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奋斗的村民也通过该书说出自己的心声,反映出了习近平对这些父老乡亲的人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梁家河》在写作上呈现出几大特点。其一,语言朴实自然。该书叙述上并未通过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而是以叙行录言的方式,让本书有血有肉,读起来耐人寻味。其二,“实”是该书的另一特征。该书叙事严谨,所述事件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用真实的历史细节来再现习近平的成长轨迹,翔实而亲切,平凡而动人。通过与该书主创人员的交谈获悉,主创人员多次到梁家河实地调研采访当地村民,调研足迹先后延伸至延安市、延川县及文安驿镇等各级档案馆、图书馆、梁家河村史馆、延安市知青馆等地,只为获取第一手珍贵资料,该书给读者以一种真实感便得益于此。其三,情感真挚。全书通过饱含深情的文字,珍贵的图片,记录下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深切牵挂,在精练的语言中,真挚的情感力透纸背,暖入人心。最后,情节生动。该书的叙事能力十分出众,引人入胜。书中细致地描述了习近平隔了几十年依然记得每一个伙伴的姓名,不惜步行30里路只为借一本书,跳到冰碴水里打坝,带领乡亲们修起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而打破“沼气不过秦岭”的断言等事件。正是这些真实纯粹的细节描述,不断深入而不失层次地构筑了此书的分量。从亲身经历的每一寸岁月中挖掘每一个人和事,还原真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梁家河》具备不可取代的史料研究的价值。
  在梁家河,中国共产党一代领袖表现出了优秀的精神风范,这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全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小村庄到地方领导再到中南海,从“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为人民做实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和不变的价值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中国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新时期,《梁家河》的时代意义明晰深远。在梁家河,习近平接触到了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接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炼,学到了农民的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对他日后个人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关系。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培养了自信心,坚定了人生目标,立下“执政为民”的人生信念。读《梁家河》有助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梁家河》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也有着重要意义。书中记录的点点滴滴反映出了习近平热爱学习、办事公道、一心为民、勇于担当、实事求是等诸多优良品质。此外,透过此書对梁家河的描写,也让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梁家河这个小村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读完《梁家河》,读者更能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发展才是硬道理”“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金句的深刻内涵,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必将更加自信。
  《梁家河》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适合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阅读,它是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成才的实践教科书,也是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活教材。读《梁家河》,体悟梁家河精神,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初心情怀,就能更加深刻地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认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解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其他文献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最为引人注目的哲学活动恐怕就是夏天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和任何一种专业性乃至国际性哲学会议不同,“世界哲学大会”所体现的就是一种“世界性”,代表了“世界哲学”意识在这个时代的兴起和重新塑造。程广云教授领衔所著的《哲学导论》一书应和着世界哲学大会的题旨恰逢出现,其出版受到大会主席德莫特·莫兰(Dermot Moran)的关注和肯定,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本书中所涌动
期刊
期刊
《我的舞蹈艺术生涯》是“一代舞蹈宗师”吴晓邦先生的著作,初名为《我的艺术生活———舞蹈生涯五十年》,由香港草原出版社1981年10月出版,再版名为《我的舞蹈艺术生涯》,由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三版收录于《吴晓邦舞蹈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在纪念中国舞蹈高等教育60周年之日,我们重温经典,通过对吴晓邦先生一生舞蹈教育实践的述评,触摸并缅怀新中国舞蹈教育的点滴路程。  
期刊
1922年2月2日,詹姆斯·乔伊斯迎来了40岁的生日。他的忠实庇护人,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的店主,同时也是当时唯一愿意出版《尤利西斯》的人,西尔维娅·比奇(SylviaBeach)大清早便赶到了里昂火车站的站台上,等待从第戎开来的特快列车进站。这趟列车的列车员为她捎来了一个大包裹。这是她为乔伊斯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两本刚刚印制成书的《尤利西斯》。在跟希腊国旗一样的蓝色封面下,装订了732页纸,共三
期刊
长篇小说是文学出版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体裁,这一方面说明了其在文学创作生产中的分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阅读市场对文学类作品的需求中,长篇小说最为读者看重。在双重因素的推动下,2015年长篇小说的产量超过5000部,其中200部左右为期刊刊载[1],其余为图书出版;2016年、2017年不低于这一数量,这还不包括以数字在线形式出版的网络小说。尽管学界对网络小说多有偏见,但作为网络时代大众文学的主要形式
期刊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并写进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后,中央编辑发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期刊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成就,并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逻辑化的体系,总体上由纵、横两个维度构成。纵向维度有三条主线: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横向维度有三大板块,主要是三方面举措,即惩治腐败、预防腐败和廉
期刊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了系统阐述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科学分析和研究新时代党的建设创新理论和实践路径等党建前沿问题,我们组织编写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丛书》,这套丛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是一套系统阐述新时代党建领域问题的理论读物,入选中央宣传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
期刊
对女人特质的颂扬包藏着对所有秉承这种特质的人们的侮辱。  ———阿多诺《最低限度道德》  提防那些令人陶醉和迷离的疼痛……  人们所施加的疼痛,比他们所遭受的疼痛更实在。  ———尼采《晚期笔记》一  “你到底想怎样?”———常规异性恋关系中男女发生争执时常常出现的这个经典疑问句,标示着故作镇定的男人惯用的一个防守姿势。在无法回答诸多具体质疑的时候,男人有时会突然发起对日常关系的形而上学式逆袭,其
期刊
齐泽克在《事件》一书中援引拉姆斯菲尔德的话:“世上有已知的已知,也就是我们知道自己已经知晓的东西;此外还有已知的未知,就是我们知道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然而除了二者之外,还有未知的未知,亦即那些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对其一无所知的东西”[1],以此引申出认知的可能和限度问题。他认为存在四种可能的状况: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未知的已知(齐泽克补充的,例如“无意识”)。已知和未知的分界未必如此
期刊